第二十八节唐绍仪来了郑家庄 (2/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蒙山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要袁世凯的银子,只要他眼光放宽阔一些,将蒙山军视为友军而不是敌人!做到这一点,蒙山军可以全部释放被关押的官军将士。而且,如果国家需要,蒙山军可以代表他袁世凯,北上勤王,与外国联军决一死战!这些话,希望你带给袁世凯和徐世昌,徐先生不是袁世凯将军的首席谋士吗?希望他能说服袁世凯将军。”
这些话令唐绍仪感到震惊。其中一些词语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并且准确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龙先生刚才所讲的,唐某深表赞同。不过,能不能这样理解,你们愿意归顺朝廷?”
“是的,”龙谦肯定地说,“蒙山军不是造反,是被逼无奈。但是,我们归顺朝廷,是有条件的。”
之前,唐绍仪是听说过一些消息的,包括蒙山军乞降的书信。对于龙谦肯定的回答,唐绍仪喜出望外,本来是花钱赎人,现在却可以招降整支匪寇了,这该是多大的功劳?
“龙先生真是俊杰。”唐绍仪当即起身,给龙谦斟了杯酒,“请龙先生讲出你的条件吧,唐某一定转报敝上,努力促成此事。”
“多谢唐先生了。我这里有封信,条件都写在上面了。你可以带回去。时间紧迫,我就不留先生了,明ri你便回去吧。”
龙谦一伸手,宁时俊将龙谦的亲笔信摸出来,递给了唐绍仪,“少川先生,我家司令愿意带蒙山军数千兄弟归顺朝廷,不是怕了袁世凯!而是心存报国之念,不忍同室cāo戈,徒耗国防实力。这一节,还望少川先生想清楚,讲清楚。”
“是的,是的。”唐绍仪当然不会为了龙谦的面子去争辩,“王士珍大人对于贵军的所作所为,已经介绍得很详细了。贵军军纪森严,爱护民众,唐某既有耳闻,也亲眼目睹了,绝不同于一般的响马。我想,抚台大人会考虑这点的。”
唐绍仪带回来的信还不足以让袁世凯最终做出招降蒙山军的决定。但比起第一次接到龙谦的信,袁世凯的态度冷静了许多。这就是力量的因素,蒙山军连续击败了他的三次进剿,迫使他必须正视这个对手。
龙谦在信上讲了朝廷目前的困境,再次说明了蒙山军希望为国征战的要求。他的要求很简单,可以归顺朝廷,作为武卫右军一部。请袁世凯放下仇怨。一视同仁。对于将来的指挥关系,龙谦写了句很传统的“听调不听宣”。如果袁世凯同意,请他立即派人来郑家庄,具体商议。
还是徐世昌,袁世凯第一时间叫来的徐世昌,让唐绍仪将此次郑家庄之行的情况汇报给参谋长。
“菊人兄,你怎么看?”
“这是件好事。”徐世昌晃着手里的纸,那正是龙谦的信,文稿是龙谦起草的,经过了宁时俊的润sè。誊写。
“这件事还要从长计议。聘卿一切安好,我也就放心了。幸苦你了,少川,下去休息吧。”袁世凯还要跟徐世昌密议。
“这个龙谦。怎么探知了京师的消息?”徐世昌疑惑道。
“是呀是呀。这股贼寇不同一般。还是彻底剿灭为上。”
出sè的政治家有时候会相信直觉,袁世凯再一次感到了蒙山军对他的威胁。
“招降是上策。慰亭,我们真的不能再有闪失了。”徐世昌赞同招降蒙山军。
就在这时。荣禄给袁世凯的第一封电报送至了抚台衙门。
这封信让俩人感到为难了。
因为京师的局势变化,山东的局势也跟着紧张起来了。德国驻胶澳驻军进入一级戒备状态,敌意明显,似有进攻山东腹地的模样,让武卫右军极为紧张。而原先议定的关于购买武器弹药的协议全部作废了。
对于běijing的局势,袁世凯和徐世昌的看法完全一致,朝廷就是在胡闹!朝廷这帮大爷们也真能整,竟然相信一帮拳匪!这不要命吗?教堂不能攻击,使馆更不能攻击,后果袁世凯一清二楚。如果真的发生进攻使馆,攻杀外交人员的事件,列强绝不会善罢甘休!全面与列强开战?想都不要想,几个主要的国家中,俄国、ri本、英国、德国,咱一个都惹不起,遑论一起来了。
袁世凯敏锐地意识到,部队集结北上是瞒不过洋人的,到时候怎么向德国人和英国人解释?德国和英国在山东已有驻军,万一发生冲突怎么办?万一胶东德军进攻济南怎么办?
这些问题困扰着袁世凯,让他彻夜无眠。他仍在观望着京师的动向,直到得到确切的消息:朝廷竟然对万国宣战了!袁世凯细读着宣战诏书,真是一片千古奇文。自从这个世界有战争就有宣战文书,可以有各种文字,各种风格,各种式样。但无一不是指明某国、某部落或某首领,但大清帝国的宣战诏书,竟然用了“彼等”字样。以汉语的语法,彼,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就是指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外部世界,难道帝国要对它所面对的整个外部世界宣战?
“怎么能作出这样愚蠢的事?”袁世凯简直无语了。
袁世凯认为,新军北上勤王绝不可行,如果新军北上,山东一省绝非自己所有了,德国人之所以对他表示出友好,是因为他一上任对义和拳严厉的态度换取了德国人的友谊。如果他率军北上,一切就彻底结束了。其结果是,因为开罪了洋人,他不可能再回到德国势力极盛的山东,因为对联军开战,新军被打残,朝廷将会像一件用过了毫无价值的旧玩意一样被抛弃,绝没有因功而入阁拜相的可能。
这一切,都因为自己是汉人而不是满人。
袁世凯立即行动起来,紧急联络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实力派总督,一方面苦思自保之策。最先表态的是两江总督刘坤一,明确表示决不能出兵。而随后李鸿章的一封电报内容让袁世凯吃下了定心瓦,这位洋务领袖说,朝廷调兵勤王是乱命!随后湖广总督张之洞也表示支持刘坤一,搞出了一个注定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东南互保。
且不说那几个人与京师距离上的差距,单说名望职衔,哪个都不是他这个新任巡抚可比,张之洞刘坤一可以搞什么东南互保,不理会朝廷的疯狂之举,自己可不行。恼羞成怒的朝廷拿自己开刀再正常不过了,就算顾忌自己手里的两万jing兵,现在一时隐忍不对自己动手,千ri防贼的滋味太也难受,谁能保证自己不犯个错?
在朝廷危难之际拒绝勤王,就彻底将朝廷得罪死了,这点袁世凯心里很清楚。但怎么办呢?本来无解的一个难题却因为王士珍的一封来信找到了一条解决路径,他再次拿起王士珍的信函细读,终于,胖胖的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笑容。
“……心怀忠义,常思报效国家……”袁世凯重新拿出王士珍的信函认真阅读,好嘛,既然这个龙谦想报国,眼下就有个机会。沉思许久,巡抚大人传下命令,请他的义兄兼头号智囊徐世昌来议事。
对于袁世凯的决断,徐世昌深表赞同。其实,自6月22ri的宣战诏书明发天下,袁世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立即招降龙谦所部便成为唯一的选择!未完待续……)
要袁世凯的银子,只要他眼光放宽阔一些,将蒙山军视为友军而不是敌人!做到这一点,蒙山军可以全部释放被关押的官军将士。而且,如果国家需要,蒙山军可以代表他袁世凯,北上勤王,与外国联军决一死战!这些话,希望你带给袁世凯和徐世昌,徐先生不是袁世凯将军的首席谋士吗?希望他能说服袁世凯将军。”
这些话令唐绍仪感到震惊。其中一些词语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并且准确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龙先生刚才所讲的,唐某深表赞同。不过,能不能这样理解,你们愿意归顺朝廷?”
“是的,”龙谦肯定地说,“蒙山军不是造反,是被逼无奈。但是,我们归顺朝廷,是有条件的。”
之前,唐绍仪是听说过一些消息的,包括蒙山军乞降的书信。对于龙谦肯定的回答,唐绍仪喜出望外,本来是花钱赎人,现在却可以招降整支匪寇了,这该是多大的功劳?
“龙先生真是俊杰。”唐绍仪当即起身,给龙谦斟了杯酒,“请龙先生讲出你的条件吧,唐某一定转报敝上,努力促成此事。”
“多谢唐先生了。我这里有封信,条件都写在上面了。你可以带回去。时间紧迫,我就不留先生了,明ri你便回去吧。”
龙谦一伸手,宁时俊将龙谦的亲笔信摸出来,递给了唐绍仪,“少川先生,我家司令愿意带蒙山军数千兄弟归顺朝廷,不是怕了袁世凯!而是心存报国之念,不忍同室cāo戈,徒耗国防实力。这一节,还望少川先生想清楚,讲清楚。”
“是的,是的。”唐绍仪当然不会为了龙谦的面子去争辩,“王士珍大人对于贵军的所作所为,已经介绍得很详细了。贵军军纪森严,爱护民众,唐某既有耳闻,也亲眼目睹了,绝不同于一般的响马。我想,抚台大人会考虑这点的。”
唐绍仪带回来的信还不足以让袁世凯最终做出招降蒙山军的决定。但比起第一次接到龙谦的信,袁世凯的态度冷静了许多。这就是力量的因素,蒙山军连续击败了他的三次进剿,迫使他必须正视这个对手。
龙谦在信上讲了朝廷目前的困境,再次说明了蒙山军希望为国征战的要求。他的要求很简单,可以归顺朝廷,作为武卫右军一部。请袁世凯放下仇怨。一视同仁。对于将来的指挥关系,龙谦写了句很传统的“听调不听宣”。如果袁世凯同意,请他立即派人来郑家庄,具体商议。
还是徐世昌,袁世凯第一时间叫来的徐世昌,让唐绍仪将此次郑家庄之行的情况汇报给参谋长。
“菊人兄,你怎么看?”
“这是件好事。”徐世昌晃着手里的纸,那正是龙谦的信,文稿是龙谦起草的,经过了宁时俊的润sè。誊写。
“这件事还要从长计议。聘卿一切安好,我也就放心了。幸苦你了,少川,下去休息吧。”袁世凯还要跟徐世昌密议。
“这个龙谦。怎么探知了京师的消息?”徐世昌疑惑道。
“是呀是呀。这股贼寇不同一般。还是彻底剿灭为上。”
出sè的政治家有时候会相信直觉,袁世凯再一次感到了蒙山军对他的威胁。
“招降是上策。慰亭,我们真的不能再有闪失了。”徐世昌赞同招降蒙山军。
就在这时。荣禄给袁世凯的第一封电报送至了抚台衙门。
这封信让俩人感到为难了。
因为京师的局势变化,山东的局势也跟着紧张起来了。德国驻胶澳驻军进入一级戒备状态,敌意明显,似有进攻山东腹地的模样,让武卫右军极为紧张。而原先议定的关于购买武器弹药的协议全部作废了。
对于běijing的局势,袁世凯和徐世昌的看法完全一致,朝廷就是在胡闹!朝廷这帮大爷们也真能整,竟然相信一帮拳匪!这不要命吗?教堂不能攻击,使馆更不能攻击,后果袁世凯一清二楚。如果真的发生进攻使馆,攻杀外交人员的事件,列强绝不会善罢甘休!全面与列强开战?想都不要想,几个主要的国家中,俄国、ri本、英国、德国,咱一个都惹不起,遑论一起来了。
袁世凯敏锐地意识到,部队集结北上是瞒不过洋人的,到时候怎么向德国人和英国人解释?德国和英国在山东已有驻军,万一发生冲突怎么办?万一胶东德军进攻济南怎么办?
这些问题困扰着袁世凯,让他彻夜无眠。他仍在观望着京师的动向,直到得到确切的消息:朝廷竟然对万国宣战了!袁世凯细读着宣战诏书,真是一片千古奇文。自从这个世界有战争就有宣战文书,可以有各种文字,各种风格,各种式样。但无一不是指明某国、某部落或某首领,但大清帝国的宣战诏书,竟然用了“彼等”字样。以汉语的语法,彼,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就是指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外部世界,难道帝国要对它所面对的整个外部世界宣战?
“怎么能作出这样愚蠢的事?”袁世凯简直无语了。
袁世凯认为,新军北上勤王绝不可行,如果新军北上,山东一省绝非自己所有了,德国人之所以对他表示出友好,是因为他一上任对义和拳严厉的态度换取了德国人的友谊。如果他率军北上,一切就彻底结束了。其结果是,因为开罪了洋人,他不可能再回到德国势力极盛的山东,因为对联军开战,新军被打残,朝廷将会像一件用过了毫无价值的旧玩意一样被抛弃,绝没有因功而入阁拜相的可能。
这一切,都因为自己是汉人而不是满人。
袁世凯立即行动起来,紧急联络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实力派总督,一方面苦思自保之策。最先表态的是两江总督刘坤一,明确表示决不能出兵。而随后李鸿章的一封电报内容让袁世凯吃下了定心瓦,这位洋务领袖说,朝廷调兵勤王是乱命!随后湖广总督张之洞也表示支持刘坤一,搞出了一个注定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东南互保。
且不说那几个人与京师距离上的差距,单说名望职衔,哪个都不是他这个新任巡抚可比,张之洞刘坤一可以搞什么东南互保,不理会朝廷的疯狂之举,自己可不行。恼羞成怒的朝廷拿自己开刀再正常不过了,就算顾忌自己手里的两万jing兵,现在一时隐忍不对自己动手,千ri防贼的滋味太也难受,谁能保证自己不犯个错?
在朝廷危难之际拒绝勤王,就彻底将朝廷得罪死了,这点袁世凯心里很清楚。但怎么办呢?本来无解的一个难题却因为王士珍的一封来信找到了一条解决路径,他再次拿起王士珍的信函细读,终于,胖胖的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笑容。
“……心怀忠义,常思报效国家……”袁世凯重新拿出王士珍的信函认真阅读,好嘛,既然这个龙谦想报国,眼下就有个机会。沉思许久,巡抚大人传下命令,请他的义兄兼头号智囊徐世昌来议事。
对于袁世凯的决断,徐世昌深表赞同。其实,自6月22ri的宣战诏书明发天下,袁世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立即招降龙谦所部便成为唯一的选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