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无论魏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310年匆忙地过去一半, 七月时, 匈奴折腾了半年的皇帝刘渊终是没能向天借来五百年,在未能建立一个大帝国的遗憾里驾崩。
而他临终前,大约是病糊涂了, 把后事安排的一塌糊涂。
可能是儒家文化对他影响太深, 这位血统纯正的匈奴人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把王位给了自己的长子, 但他疼爱自己的三儿子刘聪, 加上刘聪功劳很大, 于是他把治下的胡汉分割, 将大单于之位给了刘聪。
嗯,翻译过来, 就是政治权力给了长子,军权给了刘聪。
这种骚操作,简直堪比当年想把赵国分割成两半, 两儿子一人一半的赵武灵王。
孟岚还收到消息, 刘渊死前把两个儿子的手放到一起,希望他们两兄弟能齐心协力, 守望相助, 建立大业。
可惜他的两个儿子都不领他的情, 这老的刚刚咽气,尸体还放在棺材里没有下葬,长子刘和刚刚座到皇位上屁股还没热,就已经下令去捉拿刘聪, 同时杀了自己的另外两个弟弟。
刘聪是打下匈奴半壁将山,岂是个软柿子?
两人一番同室操戈,不到一周,刘聪就打进了皇宫,把自己的皇帝哥哥送去父亲身边进孝了。
刘聪继位,立刻便对兄长的势力一番大清洗。
这消息掩盖不住,很快,并州刺史刘琨觉得看到了剿灭匈奴的希望。
他是个行动能力特别强的人,立刻便激动起来,亲自来寻魏瑾。
他希望魏瑾能说动拓拔鲜卑出兵,同时,他会联络洛阳的东海王,一起出兵,到时,并州军从东、鲜卑从北,洛阳从南,三方同时,夹击匈奴,必能取得胜利,一解匈奴之患。
魏瑾赞同他的计划:“不错,匈奴西方是黄河天险,奔腾汹涌,到时,必让他们无路可逃。”
黄河的东线那条分割出陕西和山西的河岸,都是如同壶口瀑布那样的急流险滩,基本不可能让大军渡过。
只不过……
魏瑾悠悠道:“请动鲜卑必然代价巨大,不可轻动,世叔不妨先去信一封,询问东海王可愿出兵?如果连事主都不愿,光你我心急,亦是无用。”
刘琨微微一笑:“匈奴是逆贼之首,又岂会放过这敌军内乱的大好机会,放心,他必然会出兵。”
说罢,便告辞离去,联系东海王,只有他亲自出面。
魏瑾轻轻抿了一口新茶,微微叹息。
……
一如历史记载,总领西晋大权的东海王拒绝了刘琨南北夹击的提议。
明面上的理由是粮草紧缺,但实际上,大家都看得了来,这个在诸王之乱中活到最后的老头,已经越来越控制不住晋朝这破旧的大船了。
从他扶持新帝的四年来,诸地叛乱四起不说,他还和大将苟晞、徐州的周馥等大将撕破脸皮,更因为杀了小皇帝的亲信,而与朝臣离心——当权臣能当到他这个份上,也算是旷世的人才了。
所以,东海王手上的十几万兵马是他最后的底牌,全部身家的保证,见过匈奴威势的他不能、也不敢将这张底牌打出去。
若是赢了,或许能让晋朝的局势渐渐安稳下来,但势力大损的他,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便是刘琨反复来信,甚至亲自前来说服,东海王还是坚决地拒绝了刘琨的提议。
刘琨只能哀叹着回了上党,对着魏瑾一番哭诉,说尽这世道报国无门的苦。
魏瑾随口安慰他几句,就以公务繁忙为由,把他赶走了。
她可没空当人的心理顾问。
上党上半年因为蝗灾gdp没能保持稳定增长,下半年还准备努力补回去呢。
还有秋收要到了,这种哪个不比打匈奴重要?
因为蝗灾,上党虽然保住了大部分粮食,但种的麻损失惨严重,布匹产量骤然下降。
好在这个时候,来自渤海郡的棉花在八月下旬时,顺着逆行而上的船队,送到了上党。
产自印度的短绒棉。
这是一种劣质棉,越短的纤维在纺线时,纺出的线越粗,蚕丝织品能那么轻薄,什么一件素纱衣四十几克,能折叠放进火柴盒里,靠的都是蚕丝纤维的长度超高。
但这种棉虽然质量一般,产量却能把麻碾压到海沟里,绒短就织不了细线没关系,农人们买衣服追求的从来就不是轻薄,人家要的是厚重、耐磨、保暖!
所以,上党的纺织玩家们开始进行了另外一项纺织业的革命——混纺。
反正不浪费原材料就是。
相比麻与丝抽纤维的复杂工艺,棉花处理起来非常容易,只要将棉籽除去,再将棉花梳得蓬松,就可以直接上纺纱机,水利纺机面前,再多的原料都是纸老虎。
很快,大量上党棉就开始占据市场,这种透气亲肤的材料,对麻就是全方面的碾压。
魏瑾如今对钱的困扰,不再是缺,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花。
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划里,筑墙和积粮都已经达到极限,上党的路不说修出村村通,至少也算得四通八达,潞城的地产行业一点都不用担心——玩家和市民们都对修房热情得不行,限制他们的只是水泥产量而已。
&n... -->>
310年匆忙地过去一半, 七月时, 匈奴折腾了半年的皇帝刘渊终是没能向天借来五百年,在未能建立一个大帝国的遗憾里驾崩。
而他临终前,大约是病糊涂了, 把后事安排的一塌糊涂。
可能是儒家文化对他影响太深, 这位血统纯正的匈奴人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把王位给了自己的长子, 但他疼爱自己的三儿子刘聪, 加上刘聪功劳很大, 于是他把治下的胡汉分割, 将大单于之位给了刘聪。
嗯,翻译过来, 就是政治权力给了长子,军权给了刘聪。
这种骚操作,简直堪比当年想把赵国分割成两半, 两儿子一人一半的赵武灵王。
孟岚还收到消息, 刘渊死前把两个儿子的手放到一起,希望他们两兄弟能齐心协力, 守望相助, 建立大业。
可惜他的两个儿子都不领他的情, 这老的刚刚咽气,尸体还放在棺材里没有下葬,长子刘和刚刚座到皇位上屁股还没热,就已经下令去捉拿刘聪, 同时杀了自己的另外两个弟弟。
刘聪是打下匈奴半壁将山,岂是个软柿子?
两人一番同室操戈,不到一周,刘聪就打进了皇宫,把自己的皇帝哥哥送去父亲身边进孝了。
刘聪继位,立刻便对兄长的势力一番大清洗。
这消息掩盖不住,很快,并州刺史刘琨觉得看到了剿灭匈奴的希望。
他是个行动能力特别强的人,立刻便激动起来,亲自来寻魏瑾。
他希望魏瑾能说动拓拔鲜卑出兵,同时,他会联络洛阳的东海王,一起出兵,到时,并州军从东、鲜卑从北,洛阳从南,三方同时,夹击匈奴,必能取得胜利,一解匈奴之患。
魏瑾赞同他的计划:“不错,匈奴西方是黄河天险,奔腾汹涌,到时,必让他们无路可逃。”
黄河的东线那条分割出陕西和山西的河岸,都是如同壶口瀑布那样的急流险滩,基本不可能让大军渡过。
只不过……
魏瑾悠悠道:“请动鲜卑必然代价巨大,不可轻动,世叔不妨先去信一封,询问东海王可愿出兵?如果连事主都不愿,光你我心急,亦是无用。”
刘琨微微一笑:“匈奴是逆贼之首,又岂会放过这敌军内乱的大好机会,放心,他必然会出兵。”
说罢,便告辞离去,联系东海王,只有他亲自出面。
魏瑾轻轻抿了一口新茶,微微叹息。
……
一如历史记载,总领西晋大权的东海王拒绝了刘琨南北夹击的提议。
明面上的理由是粮草紧缺,但实际上,大家都看得了来,这个在诸王之乱中活到最后的老头,已经越来越控制不住晋朝这破旧的大船了。
从他扶持新帝的四年来,诸地叛乱四起不说,他还和大将苟晞、徐州的周馥等大将撕破脸皮,更因为杀了小皇帝的亲信,而与朝臣离心——当权臣能当到他这个份上,也算是旷世的人才了。
所以,东海王手上的十几万兵马是他最后的底牌,全部身家的保证,见过匈奴威势的他不能、也不敢将这张底牌打出去。
若是赢了,或许能让晋朝的局势渐渐安稳下来,但势力大损的他,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便是刘琨反复来信,甚至亲自前来说服,东海王还是坚决地拒绝了刘琨的提议。
刘琨只能哀叹着回了上党,对着魏瑾一番哭诉,说尽这世道报国无门的苦。
魏瑾随口安慰他几句,就以公务繁忙为由,把他赶走了。
她可没空当人的心理顾问。
上党上半年因为蝗灾gdp没能保持稳定增长,下半年还准备努力补回去呢。
还有秋收要到了,这种哪个不比打匈奴重要?
因为蝗灾,上党虽然保住了大部分粮食,但种的麻损失惨严重,布匹产量骤然下降。
好在这个时候,来自渤海郡的棉花在八月下旬时,顺着逆行而上的船队,送到了上党。
产自印度的短绒棉。
这是一种劣质棉,越短的纤维在纺线时,纺出的线越粗,蚕丝织品能那么轻薄,什么一件素纱衣四十几克,能折叠放进火柴盒里,靠的都是蚕丝纤维的长度超高。
但这种棉虽然质量一般,产量却能把麻碾压到海沟里,绒短就织不了细线没关系,农人们买衣服追求的从来就不是轻薄,人家要的是厚重、耐磨、保暖!
所以,上党的纺织玩家们开始进行了另外一项纺织业的革命——混纺。
反正不浪费原材料就是。
相比麻与丝抽纤维的复杂工艺,棉花处理起来非常容易,只要将棉籽除去,再将棉花梳得蓬松,就可以直接上纺纱机,水利纺机面前,再多的原料都是纸老虎。
很快,大量上党棉就开始占据市场,这种透气亲肤的材料,对麻就是全方面的碾压。
魏瑾如今对钱的困扰,不再是缺,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花。
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划里,筑墙和积粮都已经达到极限,上党的路不说修出村村通,至少也算得四通八达,潞城的地产行业一点都不用担心——玩家和市民们都对修房热情得不行,限制他们的只是水泥产量而已。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