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春秋杂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世间有七国朝堂长盛不衰,有江湖儿女快意恩仇,自然也有百家学说坐而论道。
自千年前的那个天下一统的大周朝开始,大道观和书院就已经是儒家和道家的执牛耳者,千年后的如今,书院与大道观仍是坐落于后周之土,只不过书院讲求一个出世和入世之别,而大道观,一直都如同老翁垂钓一般,作壁上观这天下变革,讲求一个无为而治,无为而为的说法。
大道观所处,是灵山之高,灵山陡峭,倘若心不静之人欲上,登顶之后也只是徒有怨气,故而登山讲求一个心静,大道观有前人曾言:“心不静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空余恨,故而心不静不择所愿,择则恨。”
灵山山间,此时有一人身披袈裟,一步一站定,欲静心登山,而此地如果有二十多年前的老香客或者大道观的门徒,定人一眼认出此人,正是昔日大道观的大弟子——段丰喜。
大道观上有香炉,香炉升起烟袅袅,有一道人段淳罡号作“观沧海”,曾自比闲云野鹤,此号自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深意,道人已老,两鬓有发色微白,两手拿着一个钓竿,那线直入那白云苍狗之间。
老道早已不掌观内事物,偶尔讲学讲武,也不过一时心血来潮,便坐在那大道台上,侃侃而谈,而谈尽兴时,就不免提到当初自己收的那个大徒弟,好生意气风发,讲的老道也随之手舞足蹈。
倘若彼时有香客运道不错,能遇上老道解签的,那更是巴不得拉着老道与其谈谈为人处世之道,曾有一读书人上过山,下山之后写有一诗,夸赞这老道观沧海,后来传到老道耳里,老道笑的嘴都差不多挂到了耳后。
诗曰:“苍狗食日半山间,垂钓老叟日日闲。腹有五车才气聚,表有沧桑年轮显。修道修真本无类,武可执酒笑先贤。门下学徒当百面,仅有大徒比真仙。”
只是老道有一次饮那山上自酿的莲子酒饮的酣畅淋漓时,才自言自语过:“那诗好哪,好在不是夸我,而是好在有我那大徒比真仙哪。”老道有心结,段丰喜下山不上之结,一个从小就被老道带大,当做亲身儿子一般的大弟子,就因那死板门规,大道观不做入世人,便倔强着性子下山,可那山上的老人,也倔着性子,辞了那道观观主不干,改了那规矩,自此大道观没有出入世之分,也没了那观内师徒之乐堪称典范的二人笑谈。
世人见得那大道观下山的诸多弟子,见得那世道由乱转安之中的遍地传论学说的所谓真人,听得那读书人传唱的大道观老道,听得那山间有鸟啼婉转,青蝉颂唱,却难见得老道真人露相,难听得老人思徒心声。
最远是那游子路,千山万水,尽是弯弯绕;最难是那归乡路,一步一定,满心满苦楚。苦是思念切,苦是喉内哽还酸。
年轻僧人一步一定,抬头看处,正有一丝线晃悠,喉内一哽就欲出声,却忍得双目一酸,双手无法再合十,脑中想起那慈祥面目曾说过一句话:“痴儿,要走便走,长大了就该出去看看,这观内的老规矩啊,不适合年轻人,记得累了回来看看,为师哪日后天天就在这山间垂钓,戏耍那苍狗之间,给你以丝线引路,我知道,你哪倘若回来,第一个一定想见到我。”老道抚须长笑,目送那昔日意气重的青年下山,年轻人没有回眸,也不敢回眸,当时他怕回眸看到老道眼中有不舍和心酸。
修真修真,修道修道,这“真”是为人之真,这“道”是人行之道,倘若佛尚能在情至心头时双手合十而念阿弥陀佛,那这佛算得什么人,修道,习武,读书,都得先做一个真人,这是老道教给小道的,此时当年小道,默流泪两行,脚似千斤重。
老道心有所念,放下钓竿,起身走下步步台阶,看见那个脸上亦有风霜刻印的当年人时,眨了眨眼,用手抹了一下脸,开口声微颤:“回来就好。”
段丰喜,曾断声闭口修禅,丰学识武艺下山,如今见老人,泪落而喜。
老道走得快,双手握住段丰喜的肩膀:“走,回我那小茅屋,我取些当年你爱喝的莲子酒来饮,我给你说,那屋前的青枣我采了许多,正好一人还吃不尽,咱俩正好用来下酒。”老道拉着段丰喜的手欲上山,却发觉拉不动。
思考了一下,老道接了一句:“大道观的规矩我只留了一条,心存善。”
段丰喜泪过复喜,笑的一如当年,二人携手上道观。
大雷音寺,曾有天雷过而留声,佛陀念经声如春雷,绕梁三尺而不绝,此时十八罗汉之间,百千僧人之前,有一老酒鬼悄然而立,老酒鬼身前,有一扫地老僧放下扫帚。
“阿弥陀佛,佛结善缘,施主,屠刀已放下了吗?”老僧双手合十,面目慈悲,两白眉随风而起,飘至而后,像极了柳絮因风起的模样。
见到此景,老酒鬼失笑,回了一句:“屠刀正准备拿起,老头儿,我来这是感谢当年你给我种下的佛缘。”
老僧不言,嘴角挂起一丝微笑。
当年有一江湖人,为了拉回被仙人上身夺魂的兄弟,强行与仙人斗,走火入魔,一掌重伤了佳人,那佳人血激起了几年前雷音寺赐予的一丝佛性,拉回了江湖人的神智,虽悲切交加却无法挽回佳人的江湖人,大悲大怒之下却成就了魔身,武学境界势如破竹一般,超凡而近入圣。
老酒鬼念及如此,只是作悲悯相,双手合十与老僧说了一句让一些僧人如云里雾里一般的话:“他娘的如来已来,真佛却是在心中坐,自在观自在,自己情在已自在。我当年不懂这些狗屁倒灶的道理,还只算个屠夫,今日来此地倒也不是欲见什么如来,只是算是借昔日之花,敬今日之佛。你们当年让我珍惜眼前人,实则眼前人哪里珍惜的完,日日珍惜,夜夜珍惜,失去之后总会觉得不够的,做了十分,临了临了也不觉有一二分。”
老僧亦是神色悲悯,口中念了一句佛号,“如来已来。”
如来已来,老酒鬼身后有一相手提屠刀,是西漠杀神,有一相是悲悯双手合十,是真佛菩萨,有一相尚隐,却依稀间能看清,是一个女子嬉笑嫣然的样子。除去中间那若隐若现的女子相,那另外两相无论是那杀神相还是悲悯菩萨相,仔细看去,面容同那老酒鬼一般,不尊佛魔,心中仅尊自己,佛也好,魔也罢,二相只为护她。
老酒鬼转身,此次一来,已见真佛,拾起心中恨意,也暂时放下心中恨意,明了规矩,即已成佛。
老僧亦转身,同那十八罗汉,那百千僧人共吟一句:“阿弥陀佛。”
人间尚有佛,佛可问天道,老酒鬼出了大雷音寺,本是有怒发冲冠直上天宫的气魄,却念及一些没有做完的事,幽幽一叹:“做不得完满便做不得完满罢,我已入巅峰,已下巅峰。”
老酒鬼借佛相,已是世间罕敌手,可放下这巅峰气势亦是坦然,只见佛魔以及那女子再入老酒鬼体内,但溢散出几点金光,洒向人间,其中大半留在了大雷音寺的某些僧人之上,老酒鬼又拿起怀中一壶酒,痛饮一口,砸了砸嘴巴,一路往东,西漠事已了,西楚事未完。
西楚有一孤坟,有一破屋,有一女子地下卧,有一男子悔意浓。
老酒鬼在孤坟旁放了一坛酒,泥封尚未拍开,老酒鬼想起当年的女子,嘴角不禁挂起一丝苦笑。
当时为何会和王安山一道走上一截,追根寻底,那青姑娘有她当年的几分气韵应该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至于那王安山向那叶令昙如何讨过一场公道,那昔日武榜第六有过怎样的风流事迹,从来不想关心半点,毕竟这么多年的江湖和朝堂走来,老酒鬼见过的风流人物,莫非还少了?
当年事哪,这世间最醉人的事莫过于当年憾事,那一袭青衣,为了不让走火入魔的自己大造杀孽,拦在当时神志不清的自己之前,去他娘的守心底那方寸之间的心灵,自己只记得当时气急攻心,又险些被自己兄弟打得气机涣散,晕将过去,再醒来时,她就躺在自己怀里。
你原本可以挡我一挡的,为何,为何到那时还是不忍心伤我?老酒鬼眼角没有泪,但湿润通红,口中有股血腥气难以遮掩。
“我若死,卿可否自顾?”当时那一袭青衣笑着看向自己问的那句话,险些让自己痛煞肝肠。
... -->>
这世间有七国朝堂长盛不衰,有江湖儿女快意恩仇,自然也有百家学说坐而论道。
自千年前的那个天下一统的大周朝开始,大道观和书院就已经是儒家和道家的执牛耳者,千年后的如今,书院与大道观仍是坐落于后周之土,只不过书院讲求一个出世和入世之别,而大道观,一直都如同老翁垂钓一般,作壁上观这天下变革,讲求一个无为而治,无为而为的说法。
大道观所处,是灵山之高,灵山陡峭,倘若心不静之人欲上,登顶之后也只是徒有怨气,故而登山讲求一个心静,大道观有前人曾言:“心不静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空余恨,故而心不静不择所愿,择则恨。”
灵山山间,此时有一人身披袈裟,一步一站定,欲静心登山,而此地如果有二十多年前的老香客或者大道观的门徒,定人一眼认出此人,正是昔日大道观的大弟子——段丰喜。
大道观上有香炉,香炉升起烟袅袅,有一道人段淳罡号作“观沧海”,曾自比闲云野鹤,此号自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深意,道人已老,两鬓有发色微白,两手拿着一个钓竿,那线直入那白云苍狗之间。
老道早已不掌观内事物,偶尔讲学讲武,也不过一时心血来潮,便坐在那大道台上,侃侃而谈,而谈尽兴时,就不免提到当初自己收的那个大徒弟,好生意气风发,讲的老道也随之手舞足蹈。
倘若彼时有香客运道不错,能遇上老道解签的,那更是巴不得拉着老道与其谈谈为人处世之道,曾有一读书人上过山,下山之后写有一诗,夸赞这老道观沧海,后来传到老道耳里,老道笑的嘴都差不多挂到了耳后。
诗曰:“苍狗食日半山间,垂钓老叟日日闲。腹有五车才气聚,表有沧桑年轮显。修道修真本无类,武可执酒笑先贤。门下学徒当百面,仅有大徒比真仙。”
只是老道有一次饮那山上自酿的莲子酒饮的酣畅淋漓时,才自言自语过:“那诗好哪,好在不是夸我,而是好在有我那大徒比真仙哪。”老道有心结,段丰喜下山不上之结,一个从小就被老道带大,当做亲身儿子一般的大弟子,就因那死板门规,大道观不做入世人,便倔强着性子下山,可那山上的老人,也倔着性子,辞了那道观观主不干,改了那规矩,自此大道观没有出入世之分,也没了那观内师徒之乐堪称典范的二人笑谈。
世人见得那大道观下山的诸多弟子,见得那世道由乱转安之中的遍地传论学说的所谓真人,听得那读书人传唱的大道观老道,听得那山间有鸟啼婉转,青蝉颂唱,却难见得老道真人露相,难听得老人思徒心声。
最远是那游子路,千山万水,尽是弯弯绕;最难是那归乡路,一步一定,满心满苦楚。苦是思念切,苦是喉内哽还酸。
年轻僧人一步一定,抬头看处,正有一丝线晃悠,喉内一哽就欲出声,却忍得双目一酸,双手无法再合十,脑中想起那慈祥面目曾说过一句话:“痴儿,要走便走,长大了就该出去看看,这观内的老规矩啊,不适合年轻人,记得累了回来看看,为师哪日后天天就在这山间垂钓,戏耍那苍狗之间,给你以丝线引路,我知道,你哪倘若回来,第一个一定想见到我。”老道抚须长笑,目送那昔日意气重的青年下山,年轻人没有回眸,也不敢回眸,当时他怕回眸看到老道眼中有不舍和心酸。
修真修真,修道修道,这“真”是为人之真,这“道”是人行之道,倘若佛尚能在情至心头时双手合十而念阿弥陀佛,那这佛算得什么人,修道,习武,读书,都得先做一个真人,这是老道教给小道的,此时当年小道,默流泪两行,脚似千斤重。
老道心有所念,放下钓竿,起身走下步步台阶,看见那个脸上亦有风霜刻印的当年人时,眨了眨眼,用手抹了一下脸,开口声微颤:“回来就好。”
段丰喜,曾断声闭口修禅,丰学识武艺下山,如今见老人,泪落而喜。
老道走得快,双手握住段丰喜的肩膀:“走,回我那小茅屋,我取些当年你爱喝的莲子酒来饮,我给你说,那屋前的青枣我采了许多,正好一人还吃不尽,咱俩正好用来下酒。”老道拉着段丰喜的手欲上山,却发觉拉不动。
思考了一下,老道接了一句:“大道观的规矩我只留了一条,心存善。”
段丰喜泪过复喜,笑的一如当年,二人携手上道观。
大雷音寺,曾有天雷过而留声,佛陀念经声如春雷,绕梁三尺而不绝,此时十八罗汉之间,百千僧人之前,有一老酒鬼悄然而立,老酒鬼身前,有一扫地老僧放下扫帚。
“阿弥陀佛,佛结善缘,施主,屠刀已放下了吗?”老僧双手合十,面目慈悲,两白眉随风而起,飘至而后,像极了柳絮因风起的模样。
见到此景,老酒鬼失笑,回了一句:“屠刀正准备拿起,老头儿,我来这是感谢当年你给我种下的佛缘。”
老僧不言,嘴角挂起一丝微笑。
当年有一江湖人,为了拉回被仙人上身夺魂的兄弟,强行与仙人斗,走火入魔,一掌重伤了佳人,那佳人血激起了几年前雷音寺赐予的一丝佛性,拉回了江湖人的神智,虽悲切交加却无法挽回佳人的江湖人,大悲大怒之下却成就了魔身,武学境界势如破竹一般,超凡而近入圣。
老酒鬼念及如此,只是作悲悯相,双手合十与老僧说了一句让一些僧人如云里雾里一般的话:“他娘的如来已来,真佛却是在心中坐,自在观自在,自己情在已自在。我当年不懂这些狗屁倒灶的道理,还只算个屠夫,今日来此地倒也不是欲见什么如来,只是算是借昔日之花,敬今日之佛。你们当年让我珍惜眼前人,实则眼前人哪里珍惜的完,日日珍惜,夜夜珍惜,失去之后总会觉得不够的,做了十分,临了临了也不觉有一二分。”
老僧亦是神色悲悯,口中念了一句佛号,“如来已来。”
如来已来,老酒鬼身后有一相手提屠刀,是西漠杀神,有一相是悲悯双手合十,是真佛菩萨,有一相尚隐,却依稀间能看清,是一个女子嬉笑嫣然的样子。除去中间那若隐若现的女子相,那另外两相无论是那杀神相还是悲悯菩萨相,仔细看去,面容同那老酒鬼一般,不尊佛魔,心中仅尊自己,佛也好,魔也罢,二相只为护她。
老酒鬼转身,此次一来,已见真佛,拾起心中恨意,也暂时放下心中恨意,明了规矩,即已成佛。
老僧亦转身,同那十八罗汉,那百千僧人共吟一句:“阿弥陀佛。”
人间尚有佛,佛可问天道,老酒鬼出了大雷音寺,本是有怒发冲冠直上天宫的气魄,却念及一些没有做完的事,幽幽一叹:“做不得完满便做不得完满罢,我已入巅峰,已下巅峰。”
老酒鬼借佛相,已是世间罕敌手,可放下这巅峰气势亦是坦然,只见佛魔以及那女子再入老酒鬼体内,但溢散出几点金光,洒向人间,其中大半留在了大雷音寺的某些僧人之上,老酒鬼又拿起怀中一壶酒,痛饮一口,砸了砸嘴巴,一路往东,西漠事已了,西楚事未完。
西楚有一孤坟,有一破屋,有一女子地下卧,有一男子悔意浓。
老酒鬼在孤坟旁放了一坛酒,泥封尚未拍开,老酒鬼想起当年的女子,嘴角不禁挂起一丝苦笑。
当时为何会和王安山一道走上一截,追根寻底,那青姑娘有她当年的几分气韵应该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至于那王安山向那叶令昙如何讨过一场公道,那昔日武榜第六有过怎样的风流事迹,从来不想关心半点,毕竟这么多年的江湖和朝堂走来,老酒鬼见过的风流人物,莫非还少了?
当年事哪,这世间最醉人的事莫过于当年憾事,那一袭青衣,为了不让走火入魔的自己大造杀孽,拦在当时神志不清的自己之前,去他娘的守心底那方寸之间的心灵,自己只记得当时气急攻心,又险些被自己兄弟打得气机涣散,晕将过去,再醒来时,她就躺在自己怀里。
你原本可以挡我一挡的,为何,为何到那时还是不忍心伤我?老酒鬼眼角没有泪,但湿润通红,口中有股血腥气难以遮掩。
“我若死,卿可否自顾?”当时那一袭青衣笑着看向自己问的那句话,险些让自己痛煞肝肠。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