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启程回府(修文) (2/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红楼之姨娘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瑚哥儿还在熟睡,一时间,车里静悄悄的,无人敢说笑。只听见车外马匹奔走的 “得得”声以及车轮轧过雪地留下悠长细密的“吱吱”声。
马车行了大半日,直到了午饭时间众人都有些饿了车把式方把车停在一家驿站门口儿。随着车把式熟络地同驿站的小吏们周旋,众人陆续下了车,进了驿馆,简单的用了些素简的热饭,又补充了些热水,又继续启程前行。
一开始坐马车的时候丽娘还觉得很是新鲜,内心里也颇想要见识一番这个年代的冬景。一路上她偶尔撩开帘子的一角,透过纱窗看看外面,因时已隆冬,路上的积雪尚未化尽,到处一片泥泞狼藉;树叶也全然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枯枝,除了偶有鸟雀儿飞出觅食,一路上少有人烟,颇为萧瑟凝重,单调沉闷。
一路缓行,当临近京城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
马车自西门进城,因着是都城的缘故,颇为类似于现代的首都城市,是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古以来,京城里就有“西富东贵”的说法。东城住着世家勋贵等权贵官宦人家,贾府就在这一区域;西城则是富商和乡绅人家云集。除此之外,皇宫位于城北;南城则是普通百姓和贫民的聚集地;
京城作为一国之都,自认不同凡响。与旁的大城小城相比自是轩阔热闹,且有一股子雍容华贵的气派。衣食住行,凡是天下有的,京中便一定能寻摸得到。这在交通十分不发达的古代实在是罕见的。
在庄子上的时候,丽娘也曾从吴嬷嬷和丫头婆子话语里了解过京都的繁华,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眼所见,方能真实的体会其中之真味。有了这样难得的机会,丽娘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好奇想要好好见识一番古代国都的繁华盛况。
尽管内心对京城繁华早有一番神思,但当丽娘真正进入这座古老的都城的时候,她还是有些眼花缭乱,太出离她的想象了。
从西门入城,放眼望去,沿着主干道两侧是一家挨一家的商铺,什么香料脂粉,珠宝首饰,皮毛绸缎,无所不包,应有尽有;越往里走,人烟更甚,一家家酒楼,一座座书铺,卖各种古董字画的铺子等等,更是数不胜数。
且此时因近年关,到处行人如织,一片繁华热闹,比起现代社会时春节时的热闹也不妨多让。丽娘坐在马车里行走其间,更是觉得两只眼都不够看,恨不得多长几只眼睛,一一看过方好。
瑚哥儿在进城的时候也醒了过来,对满街热闹的盛况也是惊叹不已。前一次,路经此地的时候,他病得迷迷糊糊的,且一直躺在乳娘的怀里,根本没得看这些热闹。
这一会儿,瑚哥儿也忙睁大乌溜溜圆滚滚的眼睛不停地东看看,西瞅瞅,嘴巴里片刻不停,不时丽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丽娘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穿越过来的“土包子”,哪里能回答的过来,正在相形见绌的时候,忙救似的看着车里坐着的吴嬷嬷李妈妈等人。
吴嬷嬷等见丽娘发窘的样子,也禁不住善意的笑了起来。笑完了,便隔着纱窗指着外面的铺子一一解释起来。诸如多宝轩的钗环首饰,霓裳坊的布匹成衣,及墨斋的文房四宝……吴嬷嬷一一细细分说着,诸如多宝轩的朱钗金簪如何精致繁丽,蝶恋花样式的点翠簪子,祥云飞凤的衔珠钗;及墨斋的书极多,除却一些珍本善本,竟是无所不收的。
不一会儿,不单丽娘和坐在她怀里的瑚哥儿,就是平常很少出府的李妈妈和红衣等也都听得入了迷。
吴嬷嬷见众人如此捧场,话头更是收不住了,还便提起每年元宵节时这街上的夜市是如何的热闹,小吃细点,杂耍奇物,种种样样都极为不同,什么酸辣萝卜,碎末肉馒头,锦带酥、白果酥饼等等,不一而足。
直到吴嬷嬷说得口干舌燥,嗓子都有些沙哑的时候,马车已经出了西城,马上就要进入东城了。换言之,也就是说丽娘她们即将要进入目的地——贾府。
东城和西城又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氛围,自进入东城开始,西城的那些热闹喧哗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马车后面,且马车越往前行,越是安静。有一种肃穆庄重的气氛扑面而来,车里的人也都不禁住了话头,一脸的肃静,丽娘也收了笑脸,只紧紧地揽着瑚哥儿,正襟危坐。瑚哥儿收了这股子气氛的感染,也没了先时的活泼。
又行了小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丽娘内心暗暗想道:“这就东府宁国府了,不知道这会儿贾代化死了没有?贾敬应该还没有去城外的道观里和那些道士们胡乱鬼混吧。”
又往西不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丽娘他们在此下车,丽娘抱着瑚哥儿上了一抬四个婆子抬的轿子,其他的人也都下了车随轿子步行。
一行人却不走正门,只由西角门而进,丽娘内心自嘲道:想来也是,像她这种偏房妾室,估计这辈子都没有机会走正门了,更何况平时这正门也是没有正事不开的,除非是皇帝或皇子龙孙亲临,迎送圣旨,年节祭祀,娶妻嫁女,家中丧事。
轿子行至一垂花门前落下,抬轿的婆子们俱肃然退出。
吴嬷嬷上前打起轿帘,扶着丽娘下了轿,李妈妈上前抱起瑚哥儿紧随其后。
丽娘扶着吴嬷嬷的手进了垂花门。垂花门前又来了几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拉过一辆翠幄青绸车来,吴嬷嬷又扶着丽娘坐了上去,李妈妈照样又递过瑚哥儿给丽娘抱着,车帘落下,吴嬷嬷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驾上驯骡,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入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了车。望着荣国府的正门,丽娘忍不住又八卦起来,此时贾代善还未去世,贾赦还未承爵,住不了正房也是理所应当。只是不知后来贾赦都承袭了爵位,为啥也没能住进正房,反倒是让二房贾政一家住在里面,这当中有何隐情?
进入三层仪门,只见正房、厢房、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好。及进入正室,早有好些艳妆丽服的姬妾丫环过来迎着。
其中一个服侍稍显华丽的丫头走上前来,屈膝行礼问安后,笑着道:“姨奶奶和哥儿总算是到了,大奶奶都念叨了一整天了呢。”说完,她走在前面引着丽娘和瑚哥儿,径直向里走了进去,看也未看周围的那些人一眼。
丽娘这会儿也没心思注意这些小细节,只顾拉着瑚哥儿的小手儿,紧跟着她的步伐,心想:这回总算是要见到传说中的大奶奶,也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张氏了。
nbsp; 瑚哥儿还在熟睡,一时间,车里静悄悄的,无人敢说笑。只听见车外马匹奔走的 “得得”声以及车轮轧过雪地留下悠长细密的“吱吱”声。
马车行了大半日,直到了午饭时间众人都有些饿了车把式方把车停在一家驿站门口儿。随着车把式熟络地同驿站的小吏们周旋,众人陆续下了车,进了驿馆,简单的用了些素简的热饭,又补充了些热水,又继续启程前行。
一开始坐马车的时候丽娘还觉得很是新鲜,内心里也颇想要见识一番这个年代的冬景。一路上她偶尔撩开帘子的一角,透过纱窗看看外面,因时已隆冬,路上的积雪尚未化尽,到处一片泥泞狼藉;树叶也全然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枯枝,除了偶有鸟雀儿飞出觅食,一路上少有人烟,颇为萧瑟凝重,单调沉闷。
一路缓行,当临近京城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
马车自西门进城,因着是都城的缘故,颇为类似于现代的首都城市,是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古以来,京城里就有“西富东贵”的说法。东城住着世家勋贵等权贵官宦人家,贾府就在这一区域;西城则是富商和乡绅人家云集。除此之外,皇宫位于城北;南城则是普通百姓和贫民的聚集地;
京城作为一国之都,自认不同凡响。与旁的大城小城相比自是轩阔热闹,且有一股子雍容华贵的气派。衣食住行,凡是天下有的,京中便一定能寻摸得到。这在交通十分不发达的古代实在是罕见的。
在庄子上的时候,丽娘也曾从吴嬷嬷和丫头婆子话语里了解过京都的繁华,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眼所见,方能真实的体会其中之真味。有了这样难得的机会,丽娘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好奇想要好好见识一番古代国都的繁华盛况。
尽管内心对京城繁华早有一番神思,但当丽娘真正进入这座古老的都城的时候,她还是有些眼花缭乱,太出离她的想象了。
从西门入城,放眼望去,沿着主干道两侧是一家挨一家的商铺,什么香料脂粉,珠宝首饰,皮毛绸缎,无所不包,应有尽有;越往里走,人烟更甚,一家家酒楼,一座座书铺,卖各种古董字画的铺子等等,更是数不胜数。
且此时因近年关,到处行人如织,一片繁华热闹,比起现代社会时春节时的热闹也不妨多让。丽娘坐在马车里行走其间,更是觉得两只眼都不够看,恨不得多长几只眼睛,一一看过方好。
瑚哥儿在进城的时候也醒了过来,对满街热闹的盛况也是惊叹不已。前一次,路经此地的时候,他病得迷迷糊糊的,且一直躺在乳娘的怀里,根本没得看这些热闹。
这一会儿,瑚哥儿也忙睁大乌溜溜圆滚滚的眼睛不停地东看看,西瞅瞅,嘴巴里片刻不停,不时丽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丽娘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穿越过来的“土包子”,哪里能回答的过来,正在相形见绌的时候,忙救似的看着车里坐着的吴嬷嬷李妈妈等人。
吴嬷嬷等见丽娘发窘的样子,也禁不住善意的笑了起来。笑完了,便隔着纱窗指着外面的铺子一一解释起来。诸如多宝轩的钗环首饰,霓裳坊的布匹成衣,及墨斋的文房四宝……吴嬷嬷一一细细分说着,诸如多宝轩的朱钗金簪如何精致繁丽,蝶恋花样式的点翠簪子,祥云飞凤的衔珠钗;及墨斋的书极多,除却一些珍本善本,竟是无所不收的。
不一会儿,不单丽娘和坐在她怀里的瑚哥儿,就是平常很少出府的李妈妈和红衣等也都听得入了迷。
吴嬷嬷见众人如此捧场,话头更是收不住了,还便提起每年元宵节时这街上的夜市是如何的热闹,小吃细点,杂耍奇物,种种样样都极为不同,什么酸辣萝卜,碎末肉馒头,锦带酥、白果酥饼等等,不一而足。
直到吴嬷嬷说得口干舌燥,嗓子都有些沙哑的时候,马车已经出了西城,马上就要进入东城了。换言之,也就是说丽娘她们即将要进入目的地——贾府。
东城和西城又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氛围,自进入东城开始,西城的那些热闹喧哗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马车后面,且马车越往前行,越是安静。有一种肃穆庄重的气氛扑面而来,车里的人也都不禁住了话头,一脸的肃静,丽娘也收了笑脸,只紧紧地揽着瑚哥儿,正襟危坐。瑚哥儿收了这股子气氛的感染,也没了先时的活泼。
又行了小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丽娘内心暗暗想道:“这就东府宁国府了,不知道这会儿贾代化死了没有?贾敬应该还没有去城外的道观里和那些道士们胡乱鬼混吧。”
又往西不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丽娘他们在此下车,丽娘抱着瑚哥儿上了一抬四个婆子抬的轿子,其他的人也都下了车随轿子步行。
一行人却不走正门,只由西角门而进,丽娘内心自嘲道:想来也是,像她这种偏房妾室,估计这辈子都没有机会走正门了,更何况平时这正门也是没有正事不开的,除非是皇帝或皇子龙孙亲临,迎送圣旨,年节祭祀,娶妻嫁女,家中丧事。
轿子行至一垂花门前落下,抬轿的婆子们俱肃然退出。
吴嬷嬷上前打起轿帘,扶着丽娘下了轿,李妈妈上前抱起瑚哥儿紧随其后。
丽娘扶着吴嬷嬷的手进了垂花门。垂花门前又来了几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拉过一辆翠幄青绸车来,吴嬷嬷又扶着丽娘坐了上去,李妈妈照样又递过瑚哥儿给丽娘抱着,车帘落下,吴嬷嬷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驾上驯骡,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入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了车。望着荣国府的正门,丽娘忍不住又八卦起来,此时贾代善还未去世,贾赦还未承爵,住不了正房也是理所应当。只是不知后来贾赦都承袭了爵位,为啥也没能住进正房,反倒是让二房贾政一家住在里面,这当中有何隐情?
进入三层仪门,只见正房、厢房、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好。及进入正室,早有好些艳妆丽服的姬妾丫环过来迎着。
其中一个服侍稍显华丽的丫头走上前来,屈膝行礼问安后,笑着道:“姨奶奶和哥儿总算是到了,大奶奶都念叨了一整天了呢。”说完,她走在前面引着丽娘和瑚哥儿,径直向里走了进去,看也未看周围的那些人一眼。
丽娘这会儿也没心思注意这些小细节,只顾拉着瑚哥儿的小手儿,紧跟着她的步伐,心想:这回总算是要见到传说中的大奶奶,也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张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