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1/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汉末烽烟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文第二百四十章各怀鬼胎
鲜于银没有立时发作,头一侧斜瞄着对方:"那都尉想几时出发?"
杨奉并不回答,伸手往袖口里一捞,掏了一物来:"你先看看这个。"
"不必!"鲜于银一摆手。"就算常山丢了,邺城也不能有任何闪失。再者,我不信张飞燕能在这个时候集结大军来犯。"
杨奉眉头一锁,他手里拿的是从黑山中送来的线报,称"横野将军"张燕对并州牧王允以诸般借口进剿黑山军深为不满,放出话说要来河北收粮。
他能得到这个消息不稀奇,人家原本就是黑山军出身,现在山里那些挂着名的校尉司马们鲜有比他资格老的。但鲜于银明显也收到了风声,否则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尽管知道朱将军给自己安排这个副手的用意,但现在捅破了,杨奉脸上还是有些挂不住。将线报往案上一扔:"不要小看张燕,我了解他。"
"不是我小看他,而是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
杨奉哑然失笑:"你凭什么?"
见对方语气不善,鲜于银也有些光火:"当年范阳之役,都尉也参与了,你应该知道黑山贼败得有多狼狈。飞燕如果不是拿出他的看家本领,早作了并州狼刀下之鬼!他这次敢来,范阳故事就将重演!"
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杨奉听他提起旧事,当时拉下脸来:"我敬重令兄力战身死,又因你是朱将军旧部,因此我向来礼遇足下。但你若是这般说话..."
鲜于银面色不改:"这个简单,只要都尉下令发兵,我这双膝盖为你跪一回又何妨?"
杨奉诧异于对方竟然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一时无言以对。
好大一阵沉默后,鲜于银失去了耐性,起身道:"都尉,邺城危在旦夕,我实不在明白你为何拖延。既然如此,我只能带本部兵马先行,剩下的话,就请府君来跟都尉说。或者,不久后,你自己对朱将军说。"语毕一揖,疾步而出。
杨奉手一伸似乎想要叫停,但话到嘴边却没说出来。
鲜于银前脚一走,便从幕后闪出一个人影来,观杨奉面色阴晴不定,问道:"都尉,如之奈何?"
这人形容气度怎么看也跟杨奉格格不入,且他说话时神情语气全无半点尊敬或者说客气,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杨奉却也不在意,将双铁耙般的手捏得噼啪作响,脸上满是纠结。
其实,如果鲜于银没走,他也认得此人。一个在十常侍乱政期间弃官还乡的光禄勋郎中,朱广曾经派人拜谒过,但他以无心俗务为由拒绝了。
"鲜于银明显是起了疑心,都尉若是再犹豫不决,大祸将至。我劝阁下,早作决断。"
杨奉低下头去,好半晌才自言自语道:"朱将军待我不薄,安忍相背?"
这是实在话,一个白波贼帅,摇身一变就成了校尉,现在更是负责常山一郡安危的都尉,与太守平级。黑山总帅张燕,当初搞出那么大动静,也不过才讨到一个杂号将军而已。
那郎中闻言嗤笑:"那就当在下此前什么也没有说过,都尉既然这般忠义,便与朱将军共存亡,告辞。"
往外走出几步,估计是见对方没叫住他,郎中回首道:"只不过,我倒是有些担心。若鲜于银将都尉这番拖延不决告知朱广,他会怎么看?你觉得他会放过你?"
杨奉猛然抬起头来,不可否认,对方的话击中他的要害。
那郎中很满意他这种反应,转过身来,郑重道:"朱广是在螳臂挡车,玩火,他怎么可能是袁本初的对手?一个是豪门巨子,一个是边塞游侠,天壤之别,判若云泥!都尉顾念着朱广那丁点恩惠,却全然不顾大义?"语至此处,他突然作色道"你笑什么?"
杨奉咧着嘴,笑得很得诡异:"先生的话,很是在理。"
"既然如此..."
杨奉突然起身朝外走去,那郎中疑惑不解,只见对方到檐下立定唤了一声:"来人。"
几名武士闻声而入。
杨奉头也不回:"拿下。"
武士们一脸错愕,这不是都尉的座上宾么?
那郎中也呆立当场,怎么个情况?
"拿下!"杨奉大怒。
郎中慌了神:"杨都尉!这是何故!"武士们蜂拥而上,执手按头就要拖走。
杨奉将身一挡,切齿笑道:"你说得太对了!豪门巨子和边塞游侠,要本就不是一路人。而杨某,原本就是和朝廷作对的!你跟我讲大义?此外,多谢你提醒,似我这种贼帅出身,就该追随边塞游侠!"
"贼性不改!你这种人只配..."
"押去太守衙署,禀报府君,部队即日出发,驰援邺城。这个许都的奸细,请府君酌情处置!"
三月下旬,许都。
浩大的工程仍在继续,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民夫辛苦劳作。用后世的观念,这叫大搞基础建设,拉动内需,解决就业。你想想过,黄巾之乱时,豫州这一带遭受的破坏尤其严重,许多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吃饭,谁不愿意?
何太后被强行迁离本宫,黄琬被罗织罪名下狱,后在狱中自杀。从前团结在他身边的大臣们都遭到了清洗,袁绍作为唯一一个录尚书事的大臣,手操天下之柄。
天子在被迫拒绝亲政之后,又不得不再次下诏,进袁绍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并赐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三大件绝对是顶级权臣的"标配",可袁绍毕竟不是董卓,他心知这回打压太后,肯定是要引起天下议论的。所以态度坚决地拒绝了晋升,仍任大司马,骠骑将军。
但是,你自己可以"高风亮节",却不能要求底下的人跟你一样。
在朝中局势稍稍稳定之后,袁骠骑并没有忘记替他立马汗马功劳的马仔们,该封的封,该升的升,皆大欢喜。
打击了何氏与黄琬之后,淳于琼在河北又进展顺利,一时间,袁绍声威如日中天。在他四十岁诞辰即将来临之际,荆州刘表,徐州陶谦等地方大员纷纷遣使祝贺。
尽管袁隗去世不久,现在又是非常时期,袁绍尽力想要低调一些。但架不住众人盛情难却,最终袁骠骑还是不得不在官邸中举行小规模的宴会庆生。
说是只... -->>
正文第二百四十章各怀鬼胎
鲜于银没有立时发作,头一侧斜瞄着对方:"那都尉想几时出发?"
杨奉并不回答,伸手往袖口里一捞,掏了一物来:"你先看看这个。"
"不必!"鲜于银一摆手。"就算常山丢了,邺城也不能有任何闪失。再者,我不信张飞燕能在这个时候集结大军来犯。"
杨奉眉头一锁,他手里拿的是从黑山中送来的线报,称"横野将军"张燕对并州牧王允以诸般借口进剿黑山军深为不满,放出话说要来河北收粮。
他能得到这个消息不稀奇,人家原本就是黑山军出身,现在山里那些挂着名的校尉司马们鲜有比他资格老的。但鲜于银明显也收到了风声,否则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尽管知道朱将军给自己安排这个副手的用意,但现在捅破了,杨奉脸上还是有些挂不住。将线报往案上一扔:"不要小看张燕,我了解他。"
"不是我小看他,而是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
杨奉哑然失笑:"你凭什么?"
见对方语气不善,鲜于银也有些光火:"当年范阳之役,都尉也参与了,你应该知道黑山贼败得有多狼狈。飞燕如果不是拿出他的看家本领,早作了并州狼刀下之鬼!他这次敢来,范阳故事就将重演!"
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杨奉听他提起旧事,当时拉下脸来:"我敬重令兄力战身死,又因你是朱将军旧部,因此我向来礼遇足下。但你若是这般说话..."
鲜于银面色不改:"这个简单,只要都尉下令发兵,我这双膝盖为你跪一回又何妨?"
杨奉诧异于对方竟然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一时无言以对。
好大一阵沉默后,鲜于银失去了耐性,起身道:"都尉,邺城危在旦夕,我实不在明白你为何拖延。既然如此,我只能带本部兵马先行,剩下的话,就请府君来跟都尉说。或者,不久后,你自己对朱将军说。"语毕一揖,疾步而出。
杨奉手一伸似乎想要叫停,但话到嘴边却没说出来。
鲜于银前脚一走,便从幕后闪出一个人影来,观杨奉面色阴晴不定,问道:"都尉,如之奈何?"
这人形容气度怎么看也跟杨奉格格不入,且他说话时神情语气全无半点尊敬或者说客气,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杨奉却也不在意,将双铁耙般的手捏得噼啪作响,脸上满是纠结。
其实,如果鲜于银没走,他也认得此人。一个在十常侍乱政期间弃官还乡的光禄勋郎中,朱广曾经派人拜谒过,但他以无心俗务为由拒绝了。
"鲜于银明显是起了疑心,都尉若是再犹豫不决,大祸将至。我劝阁下,早作决断。"
杨奉低下头去,好半晌才自言自语道:"朱将军待我不薄,安忍相背?"
这是实在话,一个白波贼帅,摇身一变就成了校尉,现在更是负责常山一郡安危的都尉,与太守平级。黑山总帅张燕,当初搞出那么大动静,也不过才讨到一个杂号将军而已。
那郎中闻言嗤笑:"那就当在下此前什么也没有说过,都尉既然这般忠义,便与朱将军共存亡,告辞。"
往外走出几步,估计是见对方没叫住他,郎中回首道:"只不过,我倒是有些担心。若鲜于银将都尉这番拖延不决告知朱广,他会怎么看?你觉得他会放过你?"
杨奉猛然抬起头来,不可否认,对方的话击中他的要害。
那郎中很满意他这种反应,转过身来,郑重道:"朱广是在螳臂挡车,玩火,他怎么可能是袁本初的对手?一个是豪门巨子,一个是边塞游侠,天壤之别,判若云泥!都尉顾念着朱广那丁点恩惠,却全然不顾大义?"语至此处,他突然作色道"你笑什么?"
杨奉咧着嘴,笑得很得诡异:"先生的话,很是在理。"
"既然如此..."
杨奉突然起身朝外走去,那郎中疑惑不解,只见对方到檐下立定唤了一声:"来人。"
几名武士闻声而入。
杨奉头也不回:"拿下。"
武士们一脸错愕,这不是都尉的座上宾么?
那郎中也呆立当场,怎么个情况?
"拿下!"杨奉大怒。
郎中慌了神:"杨都尉!这是何故!"武士们蜂拥而上,执手按头就要拖走。
杨奉将身一挡,切齿笑道:"你说得太对了!豪门巨子和边塞游侠,要本就不是一路人。而杨某,原本就是和朝廷作对的!你跟我讲大义?此外,多谢你提醒,似我这种贼帅出身,就该追随边塞游侠!"
"贼性不改!你这种人只配..."
"押去太守衙署,禀报府君,部队即日出发,驰援邺城。这个许都的奸细,请府君酌情处置!"
三月下旬,许都。
浩大的工程仍在继续,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民夫辛苦劳作。用后世的观念,这叫大搞基础建设,拉动内需,解决就业。你想想过,黄巾之乱时,豫州这一带遭受的破坏尤其严重,许多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吃饭,谁不愿意?
何太后被强行迁离本宫,黄琬被罗织罪名下狱,后在狱中自杀。从前团结在他身边的大臣们都遭到了清洗,袁绍作为唯一一个录尚书事的大臣,手操天下之柄。
天子在被迫拒绝亲政之后,又不得不再次下诏,进袁绍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并赐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三大件绝对是顶级权臣的"标配",可袁绍毕竟不是董卓,他心知这回打压太后,肯定是要引起天下议论的。所以态度坚决地拒绝了晋升,仍任大司马,骠骑将军。
但是,你自己可以"高风亮节",却不能要求底下的人跟你一样。
在朝中局势稍稍稳定之后,袁骠骑并没有忘记替他立马汗马功劳的马仔们,该封的封,该升的升,皆大欢喜。
打击了何氏与黄琬之后,淳于琼在河北又进展顺利,一时间,袁绍声威如日中天。在他四十岁诞辰即将来临之际,荆州刘表,徐州陶谦等地方大员纷纷遣使祝贺。
尽管袁隗去世不久,现在又是非常时期,袁绍尽力想要低调一些。但架不住众人盛情难却,最终袁骠骑还是不得不在官邸中举行小规模的宴会庆生。
说是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