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轮回之帝国历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被桑哥恭送出府的叶李,之后并没有回自己的家,而是直接来到了相府。他立刻就被下人引入了正在养病的安童卧室。
历史上的安童,在至元十二年,因为和阿合马在朝政上的矛盾缘故,被忽必烈派往边地,辅佐皇子那木罕,防备海都和昔里吉等人的叛乱。
由于当时拖雷家族内部的一些人,自身也在摇摆不定,结果安童和那木罕一不留神,在第二年被忽必烈的侄子脱黑帖木儿(拖雷庶子的儿子)、药木忽儿(阿里不哥的儿子),以及蒙哥的孙子撒里蛮等人给抓了起来。一直到至元二十一年初,才被放回(本书中提前了一年)。安童在此期间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后来身体始终不是很好。
从叶李被引进屋开始,安童就一直平静地看着他,而叶李显得也很坦然。
在大都所有的南来之人中,叶李的确有点特殊。除了最开始时与其他人交往很少外,此后谁都没有他和朝中的重臣交往密切。尤其是与桑哥,颇受众人的侧目。
可叶李始终对此非常坦然,因为他觉得,朝堂上可以不算,朝堂之外的每一次和桑哥见面,都是桑哥来找的他,他自己从来就没有主动过。
其实对这一点,无论是忽必烈、还是安童,也都心知肚明。
叶李原本是在宋亡后,安童奉忽必烈之命,亲自写信招来大都的“江南遗逸”之一。来了之后却和自己的政敌走的很近,安童自然内心里很不舒服。
但在这件事上,他并没有采取诋毁的做法,是由于他知道,桑哥之所以经常找叶李,也是奉有大汗“遇事不明,可以多向叶李请教”的旨意。
而后来让他颇为欣慰的是,在自己的事情上,叶李不仅积极地出谋划策,并且在不经意间,还表露出了对桑哥相当感冒的态度。更有很多桑哥要做、或正在做的事,恰恰是叶李告诉了自己。
就像现在,落座后叶李轻声说道:“在下今日见了桑哥。尚书省哪里,眼下各项举措也多不顺,在下左思右想,为朝廷计,就在盐、茶诸事上,给他们出了点主意。……”
躺在床上的安童微微点了点头。
“至于粮食,在下听了之后以为,朝廷每年的屯田所得,还有些盈余,此时应当充分利用起来。这样,至少在大都,能将此事继续下去,先安定大都的人心,然后再推行到各地。”
安童的眼皮跳了跳:“先生之思维敏捷,我等的确不如。”
他在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这个建议原本是自己提出,可大汗却把事权交给了桑哥。但口中仍然说道:“如今是多事之秋,国用艰难。先生的献策,对朝廷功莫大焉。”
听了他所言,叶李连忙推辞:“丞相过誉了,这些都是在下该做的。”
随即他又言道:“今日所谈尚书省的事,也令在下想到,若商人肯出钱购买朝廷的国债,或者将钱存入钞行,只要达到一定数额,朝廷自可将盐引、茶之榷营,优先发放给他们。如此,朝廷的国债发行必将得以改善,钞行也可得到进一步的推行。”
安童的眼睛终于亮了起来:“若果真如此,倒也不失为一佳策。”
叶李再度将宽慰送上:“丞相放心,在下身上仍有尚书省的任职,自可从中行事。”
安童立刻点了点头:“如此就拜托先生了。”
……
叶李其实知道,安童在此时病倒,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病,或者说是“急”的。因为无论是他,还是安童,都没有想到,北元在上一年曾寄予厚望的“国债”和“钞行”这两个举措,在实施中并没有带来预想的效果。
事实上,尽管有着安童在朝中率先购买国债、并把自己的部分家产存入钞行的示范行为,而且所有的北元朝廷官员也不得不跟着他一起这样做,但之后却并没有出现事先想象中的、天下之人踊跃前来的场景,甚至只能说是门可罗雀。
这不仅让忽必烈大失所望,就是安童和叶李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同一个举措,琼州哪里弄得风生水起,比如那个国债,他们左一次发行,右一次发行,甚至有时候一年都能弄两次,自己这边却如此惨淡?
安童和叶李都曾经重新细致地梳理了宋廷的做法,希望找出其中的原因,看看是否还遗漏掉什么重要关节,可他们却没有任何新的发现。
安童和叶李在这件事上的短板就在于,他们都没有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琼州得... -->>
被桑哥恭送出府的叶李,之后并没有回自己的家,而是直接来到了相府。他立刻就被下人引入了正在养病的安童卧室。
历史上的安童,在至元十二年,因为和阿合马在朝政上的矛盾缘故,被忽必烈派往边地,辅佐皇子那木罕,防备海都和昔里吉等人的叛乱。
由于当时拖雷家族内部的一些人,自身也在摇摆不定,结果安童和那木罕一不留神,在第二年被忽必烈的侄子脱黑帖木儿(拖雷庶子的儿子)、药木忽儿(阿里不哥的儿子),以及蒙哥的孙子撒里蛮等人给抓了起来。一直到至元二十一年初,才被放回(本书中提前了一年)。安童在此期间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后来身体始终不是很好。
从叶李被引进屋开始,安童就一直平静地看着他,而叶李显得也很坦然。
在大都所有的南来之人中,叶李的确有点特殊。除了最开始时与其他人交往很少外,此后谁都没有他和朝中的重臣交往密切。尤其是与桑哥,颇受众人的侧目。
可叶李始终对此非常坦然,因为他觉得,朝堂上可以不算,朝堂之外的每一次和桑哥见面,都是桑哥来找的他,他自己从来就没有主动过。
其实对这一点,无论是忽必烈、还是安童,也都心知肚明。
叶李原本是在宋亡后,安童奉忽必烈之命,亲自写信招来大都的“江南遗逸”之一。来了之后却和自己的政敌走的很近,安童自然内心里很不舒服。
但在这件事上,他并没有采取诋毁的做法,是由于他知道,桑哥之所以经常找叶李,也是奉有大汗“遇事不明,可以多向叶李请教”的旨意。
而后来让他颇为欣慰的是,在自己的事情上,叶李不仅积极地出谋划策,并且在不经意间,还表露出了对桑哥相当感冒的态度。更有很多桑哥要做、或正在做的事,恰恰是叶李告诉了自己。
就像现在,落座后叶李轻声说道:“在下今日见了桑哥。尚书省哪里,眼下各项举措也多不顺,在下左思右想,为朝廷计,就在盐、茶诸事上,给他们出了点主意。……”
躺在床上的安童微微点了点头。
“至于粮食,在下听了之后以为,朝廷每年的屯田所得,还有些盈余,此时应当充分利用起来。这样,至少在大都,能将此事继续下去,先安定大都的人心,然后再推行到各地。”
安童的眼皮跳了跳:“先生之思维敏捷,我等的确不如。”
他在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这个建议原本是自己提出,可大汗却把事权交给了桑哥。但口中仍然说道:“如今是多事之秋,国用艰难。先生的献策,对朝廷功莫大焉。”
听了他所言,叶李连忙推辞:“丞相过誉了,这些都是在下该做的。”
随即他又言道:“今日所谈尚书省的事,也令在下想到,若商人肯出钱购买朝廷的国债,或者将钱存入钞行,只要达到一定数额,朝廷自可将盐引、茶之榷营,优先发放给他们。如此,朝廷的国债发行必将得以改善,钞行也可得到进一步的推行。”
安童的眼睛终于亮了起来:“若果真如此,倒也不失为一佳策。”
叶李再度将宽慰送上:“丞相放心,在下身上仍有尚书省的任职,自可从中行事。”
安童立刻点了点头:“如此就拜托先生了。”
……
叶李其实知道,安童在此时病倒,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病,或者说是“急”的。因为无论是他,还是安童,都没有想到,北元在上一年曾寄予厚望的“国债”和“钞行”这两个举措,在实施中并没有带来预想的效果。
事实上,尽管有着安童在朝中率先购买国债、并把自己的部分家产存入钞行的示范行为,而且所有的北元朝廷官员也不得不跟着他一起这样做,但之后却并没有出现事先想象中的、天下之人踊跃前来的场景,甚至只能说是门可罗雀。
这不仅让忽必烈大失所望,就是安童和叶李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同一个举措,琼州哪里弄得风生水起,比如那个国债,他们左一次发行,右一次发行,甚至有时候一年都能弄两次,自己这边却如此惨淡?
安童和叶李都曾经重新细致地梳理了宋廷的做法,希望找出其中的原因,看看是否还遗漏掉什么重要关节,可他们却没有任何新的发现。
安童和叶李在这件事上的短板就在于,他们都没有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琼州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