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侣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能不能平安降落,那纯粹看飞行员的本事。这下我理解那俩本地人为何在紧张地祈祷了,我此时也是满头大汗。
命悬一线——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个成语的意思。
飞机着地的那一刹那,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甚至开始雀跃相拥,击掌欢庆。驾驶员则掏出一根香烟,点上猛吸了几口,然后不知道在哪儿摸出一瓶酒,对我做了个举杯的姿势。咱的命算是捡回来了,我报以感谢和夸赞的微笑。
为一次成功的降落,而如此夸张地庆祝,我确实是第一次见。那个回家的女乘客,兴奋地拥抱了梁红。梁红没有看到我所见的凶险,有些不解地问了一句:“Why?”
“难道你们不觉得高兴吗?第一我们没有被击落,第二我们没有坠毁,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所有人都愣住了,接着脸上是如释重负的笑意。合着对每一个坐飞机来摩加迪沙的人来说,都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存活概率啊!
那么此刻,我们都是幸运的。
我们的前面,是一架飞机的残骸。它应该是那不幸的三分之二,降落的时候坠毁了,残骸也没人清理,就扔在机场里。
在外国朋友竖起的大拇指和赞美声中,我们却感到一丝惴惴不安。
梁红一直跟老外聊得挺嗨。
我和梁红以并肩战斗的姿势,站到载我们到摩加迪沙的飞机舱口。
恐怖之都的见面礼
行李扔在一边,我们四个人举着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外面是一群手持枪械的人,齐刷刷地把我们围在中间。
平安着陆的欣喜还没散去,我们又陷入了另一种让人窒息的场面。
下了飞机,和两个同伴道别,他们给大家的印象是,索马里人是热情的、和蔼的。我们对即将接触的索马里,因此而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期待和幻想。
站在原地,我们等向导来接。机场里停着几架飞机,都是同一个妈生的,歪瓜裂枣,弹痕累累。机场里有很多扛着枪的武装人员,原以为机场要塞,索方重兵保护;结果不断地有武装人员走上前来,招揽生意,问我们需不需要保护。他们是民兵。
在我们还扭头四处瞅着新鲜的时候,两辆车径直开到我们面前,“哗啦哗啦”地下来一拨人,把我们围了起来。他们一个个手上都拿着枪,食指搭在扳机上,枪的保险栓也都拉开了。如果谁哆嗦一下,子弹会毫不犹豫地喷射出来。
我预想过无数种我们到达索马里的场景,目前这种被人拿枪围着的场景也想到过,是最不愿意见到的那一种,可偏偏就是这阵仗来迎接我们。
那些人也不说话,我们也不敢乱动。在僵持的气氛里我们互相对了下眼:不会是向导把我们给卖了吧?
在来索马里之前,我们跑了三趟索马里驻中国大使馆,才办下来签证。大使馆参赞给了我们几条建议:找一个靠谱的向导;雇用一个火力可观的安保队;最后,不要相信任何人。
有一种奔赴战场前线的感觉。大使馆给我留了个电子邮箱,说:“你们去联系这个人,他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向导。”
嗬,该不是给亲戚朋友揽活儿吧?道完谢,我们很快就联系上了向导。这人并不在索马里,而是在迪拜。他答应了给我们安排在索马里的衣食住行和安保队,前提是要先付一部分预付款。
这让我有些犹豫,还没见着面就先要钱,被放了鸽子怎么办?为此我们又跑了一趟大使馆,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只能帮你们这么多,相信还是不相信,在于你们自己。”
怎么办?没办法,我们没有选择。
现在我们到了摩加迪沙,没有见到向导,接待我们的是一群手持武器的民兵。记得以前曾乔说过这么个故事:一个人去俄罗斯的车臣地区,出发之前也是付钱联系好了向导,结果刚下飞机,就被人拿枪包围了——他约的那向导压根儿就没露面,直接把他卖给了一伙恐怖分子。
看目前的架势,我们应该也是给卖了。
这时候,从后面站出来一个30多岁的黑人男子,中等身材,看上去斯文稳重,像是领导,上来就问:“你们是不是来自中国的张先生、梁女士?”
风云突变。原来认识啊,我们长舒了一口气,慢慢地放下早已举得酸疼的胳膊。梁红和他对了几句话之后,告诉大家“他就是咱们联系的向导,其他人是他带来的安保队。”
队伍中,一个高个子出列,朝我们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他就是我们的安保队长。在部队待过的我,下意识地回敬了一个。
刚才算是他送给我们的见面礼吗?我们苦笑。民兵们收回枪,上来帮我们提行李,我偷偷地数了数,安保队一共有八个人,他们的装备是一辆轮式装甲车、一辆小型运兵车、两支AK47、一架重型机枪、六把沙鹰和几支手枪以及若干弹药……
说真的,我从来没想到过自己这辈子会有机会被人这么重重保护着。这样强大的军火配置,非但没有让我安心,反倒让我更加紧张了起来——摩加迪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
所有人分乘两辆车,我们在装甲车里。车子驶出了机场枪炮在手,向摩加迪沙挺进。
没有人知道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枪口、地雷,或者是马路中间突然爆炸的一个活生生的人,肢体在我们眼前横飞?
……我们都不敢多想。
车子在不宽的街道上前行,眼前的场景,虽然早已经在网上看过很多次,脑子里也有了准备,但是当亲眼所见的时候还是有点儿目瞪口呆。
一眼看上去,这完完全全是一座刚刚经历过战争中炮火洗礼的城市,仿佛就在昨晚还火拼过。路上人来人往,人手一枪;两边高墙铁丝网,弹洞前村壁。
飞机上两个同伴留下的好印象,此刻也被赤裸裸地颠覆。可能是因为经历太久的内战与割据,我们看不到友好、热情,此刻在我看到的每一个人的眼神里,都透出相同的信号:恐惧、警惕。
当我们把摄像机对准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回应,是把枪口对准我们;如果他手里没有枪,则会回敬我们一个割喉的手势。
历史的记忆里,索马里是一个富有强烈的民族感情的国度,索马里土著热情、有礼貌,重视社交礼仪,喜欢待客,尊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可惜,这一优良的民族传统滥觞,在战乱的冲击之下,已经消失殆尽。我们很难再看到这些代表原汁原味的索马里文化的东西了,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枪口、敌视的眼神、潜伏着的未知危机。
随着装甲车的缓缓前行,我们渐渐深入摩加迪沙腹地。
此刻的索马里,此刻的摩加迪沙,带给我们的,是惊悚,更是期待。
向导告诫我们,不要把脖子伸出车窗外,时刻小心周边有一些异常举动的人,不要让人接近你,也不要随便和人搭讪——他们有可能衣服里就揣着炸弹。不论有冤还是无仇,这个地方不能用常理来理解。(未完待续)
能不能平安降落,那纯粹看飞行员的本事。这下我理解那俩本地人为何在紧张地祈祷了,我此时也是满头大汗。
命悬一线——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个成语的意思。
飞机着地的那一刹那,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甚至开始雀跃相拥,击掌欢庆。驾驶员则掏出一根香烟,点上猛吸了几口,然后不知道在哪儿摸出一瓶酒,对我做了个举杯的姿势。咱的命算是捡回来了,我报以感谢和夸赞的微笑。
为一次成功的降落,而如此夸张地庆祝,我确实是第一次见。那个回家的女乘客,兴奋地拥抱了梁红。梁红没有看到我所见的凶险,有些不解地问了一句:“Why?”
“难道你们不觉得高兴吗?第一我们没有被击落,第二我们没有坠毁,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所有人都愣住了,接着脸上是如释重负的笑意。合着对每一个坐飞机来摩加迪沙的人来说,都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存活概率啊!
那么此刻,我们都是幸运的。
我们的前面,是一架飞机的残骸。它应该是那不幸的三分之二,降落的时候坠毁了,残骸也没人清理,就扔在机场里。
在外国朋友竖起的大拇指和赞美声中,我们却感到一丝惴惴不安。
梁红一直跟老外聊得挺嗨。
我和梁红以并肩战斗的姿势,站到载我们到摩加迪沙的飞机舱口。
恐怖之都的见面礼
行李扔在一边,我们四个人举着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外面是一群手持枪械的人,齐刷刷地把我们围在中间。
平安着陆的欣喜还没散去,我们又陷入了另一种让人窒息的场面。
下了飞机,和两个同伴道别,他们给大家的印象是,索马里人是热情的、和蔼的。我们对即将接触的索马里,因此而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期待和幻想。
站在原地,我们等向导来接。机场里停着几架飞机,都是同一个妈生的,歪瓜裂枣,弹痕累累。机场里有很多扛着枪的武装人员,原以为机场要塞,索方重兵保护;结果不断地有武装人员走上前来,招揽生意,问我们需不需要保护。他们是民兵。
在我们还扭头四处瞅着新鲜的时候,两辆车径直开到我们面前,“哗啦哗啦”地下来一拨人,把我们围了起来。他们一个个手上都拿着枪,食指搭在扳机上,枪的保险栓也都拉开了。如果谁哆嗦一下,子弹会毫不犹豫地喷射出来。
我预想过无数种我们到达索马里的场景,目前这种被人拿枪围着的场景也想到过,是最不愿意见到的那一种,可偏偏就是这阵仗来迎接我们。
那些人也不说话,我们也不敢乱动。在僵持的气氛里我们互相对了下眼:不会是向导把我们给卖了吧?
在来索马里之前,我们跑了三趟索马里驻中国大使馆,才办下来签证。大使馆参赞给了我们几条建议:找一个靠谱的向导;雇用一个火力可观的安保队;最后,不要相信任何人。
有一种奔赴战场前线的感觉。大使馆给我留了个电子邮箱,说:“你们去联系这个人,他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向导。”
嗬,该不是给亲戚朋友揽活儿吧?道完谢,我们很快就联系上了向导。这人并不在索马里,而是在迪拜。他答应了给我们安排在索马里的衣食住行和安保队,前提是要先付一部分预付款。
这让我有些犹豫,还没见着面就先要钱,被放了鸽子怎么办?为此我们又跑了一趟大使馆,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只能帮你们这么多,相信还是不相信,在于你们自己。”
怎么办?没办法,我们没有选择。
现在我们到了摩加迪沙,没有见到向导,接待我们的是一群手持武器的民兵。记得以前曾乔说过这么个故事:一个人去俄罗斯的车臣地区,出发之前也是付钱联系好了向导,结果刚下飞机,就被人拿枪包围了——他约的那向导压根儿就没露面,直接把他卖给了一伙恐怖分子。
看目前的架势,我们应该也是给卖了。
这时候,从后面站出来一个30多岁的黑人男子,中等身材,看上去斯文稳重,像是领导,上来就问:“你们是不是来自中国的张先生、梁女士?”
风云突变。原来认识啊,我们长舒了一口气,慢慢地放下早已举得酸疼的胳膊。梁红和他对了几句话之后,告诉大家“他就是咱们联系的向导,其他人是他带来的安保队。”
队伍中,一个高个子出列,朝我们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他就是我们的安保队长。在部队待过的我,下意识地回敬了一个。
刚才算是他送给我们的见面礼吗?我们苦笑。民兵们收回枪,上来帮我们提行李,我偷偷地数了数,安保队一共有八个人,他们的装备是一辆轮式装甲车、一辆小型运兵车、两支AK47、一架重型机枪、六把沙鹰和几支手枪以及若干弹药……
说真的,我从来没想到过自己这辈子会有机会被人这么重重保护着。这样强大的军火配置,非但没有让我安心,反倒让我更加紧张了起来——摩加迪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
所有人分乘两辆车,我们在装甲车里。车子驶出了机场枪炮在手,向摩加迪沙挺进。
没有人知道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枪口、地雷,或者是马路中间突然爆炸的一个活生生的人,肢体在我们眼前横飞?
……我们都不敢多想。
车子在不宽的街道上前行,眼前的场景,虽然早已经在网上看过很多次,脑子里也有了准备,但是当亲眼所见的时候还是有点儿目瞪口呆。
一眼看上去,这完完全全是一座刚刚经历过战争中炮火洗礼的城市,仿佛就在昨晚还火拼过。路上人来人往,人手一枪;两边高墙铁丝网,弹洞前村壁。
飞机上两个同伴留下的好印象,此刻也被赤裸裸地颠覆。可能是因为经历太久的内战与割据,我们看不到友好、热情,此刻在我看到的每一个人的眼神里,都透出相同的信号:恐惧、警惕。
当我们把摄像机对准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回应,是把枪口对准我们;如果他手里没有枪,则会回敬我们一个割喉的手势。
历史的记忆里,索马里是一个富有强烈的民族感情的国度,索马里土著热情、有礼貌,重视社交礼仪,喜欢待客,尊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可惜,这一优良的民族传统滥觞,在战乱的冲击之下,已经消失殆尽。我们很难再看到这些代表原汁原味的索马里文化的东西了,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枪口、敌视的眼神、潜伏着的未知危机。
随着装甲车的缓缓前行,我们渐渐深入摩加迪沙腹地。
此刻的索马里,此刻的摩加迪沙,带给我们的,是惊悚,更是期待。
向导告诫我们,不要把脖子伸出车窗外,时刻小心周边有一些异常举动的人,不要让人接近你,也不要随便和人搭讪——他们有可能衣服里就揣着炸弹。不论有冤还是无仇,这个地方不能用常理来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