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侣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木的,这儿温度甩了东北几条街,两层自然是不够的了,一般都得三到四层,中间还得塞各种苔藓等能保温的东西,于是就成了现在这种凹凸不平的样子了。
我们是第一批冬季到达奥伊米亚康的中国人。
一眼就解决了困扰我许久的难题,这么冷,这儿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啊。他们也有自己的取暖措施。
此时,我最直观的感受就俩字:暖和!是真暖和。从进入雅库茨克开始,我就没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热乎过,进了这房子之后,总算是有“血仍未冷”的感觉了,穿单衣就够。他们通过烧柴火和煤炭来保暖,整个屋子里就给人一种温暖的舒适。在北京的时候冬天也有暖气,但也没这种感觉。
在这儿,室内外的参照太明显了,才能感觉到这种温暖的难得和惬意,完全就是一种享受。
能在这种环境下定居并生存下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说伟大都不为过。此时我满脑子都是好奇和新鲜,东瞅瞅,西碰碰,还好主人家没见外。
之前一路上我们都是在户外上的厕所,虽然没有传说中的把命根子冻掉那么夸张,但是在零下50℃的环境里方便,那感觉绝对不好受;有了第一次之后,绝对不愿意再尝试第二次,不到憋得不行了坚决不在野外解决。进屋子之后,我蹿的第一个地儿就是厕所。
室内厕所,跟咱们城里的差不多,也是蹲坑的,上面自制了一木板盖儿,下面我不知道通到哪儿,但是有一点,不冷厕所里的供暖也很足。这家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把狗拴在厕所,导致上厕所的时候,还必须得先哄着那狗。
他们自制了一个沙漏一样的东西,做洗手器。先用瓢把水舀到漏斗里,然后把手放下面就可以了,水很凉。
这儿方圆千里都是被冰封住的,唯一的活水是那个温泉但是温泉水里面含有很多硫磺之类的东西,不能饮用;所以我很好奇,他们的生活用水是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只能等明天跟着房主去寻找答案了。
主人家招呼大伙儿吃晚饭,更多的新鲜事儿在等待着我们。
天然速冻加工厂
冰激凌大餐!什么都是硬邦邦的,颜色各异。色肯定不好看,香没嗅到,味需要尝试。
这是一顿让人大开眼界的晚餐,非常丰盛。主人公全家和我们三个围在饭桌边,气氛很温馨。
从形状上能分辨出来的,只有鱼。生鱼整冻,像皮鞋一样还硬邦邦的。男主人叫阿里里,他抓住鱼尾巴,鱼头顶住毡板然后用刀从上往下,像削甘蔗一样,把鱼削成一块块、一片片的,盛在盘子里,然后蘸着盐吃。还有甜点搭配,就是当地人自制的雅库特冰激凌——估计这儿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了,都不需要机器、冰箱来制作,配好原料扔外面一会儿就可以了。
寒极肉三鲜:活切生鱼片、冰冻肥猪油、冻血生马肝。
鱼蘸盐再搭配特色冰激凌,这吃法挺新鲜,味道还很不错比在北京吃的刺身什么的好吃多了。
梁红拿着一块儿枣糕一样的东西,有点儿发愣,不太敢下嘴。我问这什么东西?看着挺有食欲的。知道答案后,就感觉有点儿惊悚了,那东西是猪的肥膘,就是大肥油,还是生的放外面冻着,然后用刀一切,就成现在这枣糕模样了。
这吃到嘴里得多腻啊!碍着主人的面子,梁红还是闭着眼睛咬了下去;我也尝了一口,感觉全糊嘴里了。我们这些没吃惯的人,挺难以下咽的。不过在如此寒冷的地方,这东西热量高,吃了肯定是有好处。
梁红事后跟我说,真不敢尝试,以后也肯定不会再吃这东西了。
还有一道菜是马肝。吃法跟鱼的差不多,也是切成了片儿蘸着盐粒儿吃。不一样的是,鱼没什么血,生马肝里面有血吃生鱼片还能接受,但是生吃马肝就颇具挑战性了。虽然它也是冻过的,但是塞到嘴里就很恐怖,牙齿一嚼,嘴里稀里哗啦的一片红,全是血。
不过话说回来,这东西还挺好吃的,营养价值挺高,还能补血,问题就是那吃相太吓人了,嚼两口之后,不用化妆直接可以去拍恐怖片儿了。
吃过之后,再仔细研究一下制作原理。
奥伊米亚康的第一顿饭,新鲜而有特色,别扭是别扭但必须习惯,这儿常年的伙食,就是那三样标配。非要说它有什么优点,那就只能是:无菌、热量高。
饭后一根烟,是我的老习惯。屋子密闭这么好,担心在室内抽烟味儿散不出去,我就套上衣服打算去外面抽。一出一进,瞬间温差80℃。这切身感受极其刺激。得亏动物有生理调节机能,要是屋子里温度再高点儿,然后我钻出去,会不会瞬间冰裂?
掏出打火机我就傻眼了,液化的丁烷气体在这种温度之下,不用压力就是液态,点不着。
男主人见我要点烟,赶忙远远阻止。火是有,但建议我最好别抽烟,温度太低,抽烟时,吸进喉咙的不仅有烟雾,还有冷空气。零下50℃的空气,会把人的喉咙冻坏。
在这儿多住一阵子,我一定能把烟戒掉。
男主人套上衣服,要去检查牲畜棚。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他一直是戴着眼镜的,出门的时候却摘掉了。女主人解释,出去戴眼镜的话,镜框会冻在脸上的。这敢情好,奥伊米亚康不接待近视眼。
我们就围着女主人,问东问西。在这种极地生活,像是一个与人类世界隔绝的地方,生活方式也和外面不一样。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答案。
白色村庄,让我们像孩子一样。
女主人很开朗,很乐意给我们讲这儿的事情。
她说奥伊米亚康在地理上差不多是与世隔绝的,但生活和外面的世界没什么两样,他们也有公共设施,有行政单位,有商店,有学校——女主人就是学校的历史老师。
和外面不一样的,只是一些生活方式,必须要遵循天气的规律。
在极寒之下,有很多事情是不允许做的,比如我刚试过的抽烟。还有在室外不怎么能运动,因为这样会流汗——汗水会很快在贴身衣服上凝结,衣物就无法保暖了,人很快就会被冻坏。
女主人说,他们这儿的人都很长寿。这个我觉得自己能理解,冰天雪地,绝对的无菌世界;食物也很少烹饪,没有营养流失;人们还不抽烟,减少外界伤害;极低气温,新陈代谢慢,抗衰老……这些都是居民能长寿的条件。还有一点,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人,心态都特别好,乐观、和气。
我们得知没多久之前,就有一个百岁老人去世了。女主人说,村委会组织给他办葬礼,大部分村民都会出席。在这里葬礼最难的一个环节,就是挖掘坟墓。前前后后至少需要三天时间,因为地表需要先用炭火解冻,融一点,挖一点。
不能葬在冰层里吗?
女主人摇了摇头。这里也有夏天的,温度也能达到30℃以上,冰层会融化。那时候,逝者就暴尸荒野了。
这里,是一个无法用常理来形容的世界。(未完待续)
木的,这儿温度甩了东北几条街,两层自然是不够的了,一般都得三到四层,中间还得塞各种苔藓等能保温的东西,于是就成了现在这种凹凸不平的样子了。
我们是第一批冬季到达奥伊米亚康的中国人。
一眼就解决了困扰我许久的难题,这么冷,这儿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啊。他们也有自己的取暖措施。
此时,我最直观的感受就俩字:暖和!是真暖和。从进入雅库茨克开始,我就没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热乎过,进了这房子之后,总算是有“血仍未冷”的感觉了,穿单衣就够。他们通过烧柴火和煤炭来保暖,整个屋子里就给人一种温暖的舒适。在北京的时候冬天也有暖气,但也没这种感觉。
在这儿,室内外的参照太明显了,才能感觉到这种温暖的难得和惬意,完全就是一种享受。
能在这种环境下定居并生存下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说伟大都不为过。此时我满脑子都是好奇和新鲜,东瞅瞅,西碰碰,还好主人家没见外。
之前一路上我们都是在户外上的厕所,虽然没有传说中的把命根子冻掉那么夸张,但是在零下50℃的环境里方便,那感觉绝对不好受;有了第一次之后,绝对不愿意再尝试第二次,不到憋得不行了坚决不在野外解决。进屋子之后,我蹿的第一个地儿就是厕所。
室内厕所,跟咱们城里的差不多,也是蹲坑的,上面自制了一木板盖儿,下面我不知道通到哪儿,但是有一点,不冷厕所里的供暖也很足。这家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把狗拴在厕所,导致上厕所的时候,还必须得先哄着那狗。
他们自制了一个沙漏一样的东西,做洗手器。先用瓢把水舀到漏斗里,然后把手放下面就可以了,水很凉。
这儿方圆千里都是被冰封住的,唯一的活水是那个温泉但是温泉水里面含有很多硫磺之类的东西,不能饮用;所以我很好奇,他们的生活用水是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只能等明天跟着房主去寻找答案了。
主人家招呼大伙儿吃晚饭,更多的新鲜事儿在等待着我们。
天然速冻加工厂
冰激凌大餐!什么都是硬邦邦的,颜色各异。色肯定不好看,香没嗅到,味需要尝试。
这是一顿让人大开眼界的晚餐,非常丰盛。主人公全家和我们三个围在饭桌边,气氛很温馨。
从形状上能分辨出来的,只有鱼。生鱼整冻,像皮鞋一样还硬邦邦的。男主人叫阿里里,他抓住鱼尾巴,鱼头顶住毡板然后用刀从上往下,像削甘蔗一样,把鱼削成一块块、一片片的,盛在盘子里,然后蘸着盐吃。还有甜点搭配,就是当地人自制的雅库特冰激凌——估计这儿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了,都不需要机器、冰箱来制作,配好原料扔外面一会儿就可以了。
寒极肉三鲜:活切生鱼片、冰冻肥猪油、冻血生马肝。
鱼蘸盐再搭配特色冰激凌,这吃法挺新鲜,味道还很不错比在北京吃的刺身什么的好吃多了。
梁红拿着一块儿枣糕一样的东西,有点儿发愣,不太敢下嘴。我问这什么东西?看着挺有食欲的。知道答案后,就感觉有点儿惊悚了,那东西是猪的肥膘,就是大肥油,还是生的放外面冻着,然后用刀一切,就成现在这枣糕模样了。
这吃到嘴里得多腻啊!碍着主人的面子,梁红还是闭着眼睛咬了下去;我也尝了一口,感觉全糊嘴里了。我们这些没吃惯的人,挺难以下咽的。不过在如此寒冷的地方,这东西热量高,吃了肯定是有好处。
梁红事后跟我说,真不敢尝试,以后也肯定不会再吃这东西了。
还有一道菜是马肝。吃法跟鱼的差不多,也是切成了片儿蘸着盐粒儿吃。不一样的是,鱼没什么血,生马肝里面有血吃生鱼片还能接受,但是生吃马肝就颇具挑战性了。虽然它也是冻过的,但是塞到嘴里就很恐怖,牙齿一嚼,嘴里稀里哗啦的一片红,全是血。
不过话说回来,这东西还挺好吃的,营养价值挺高,还能补血,问题就是那吃相太吓人了,嚼两口之后,不用化妆直接可以去拍恐怖片儿了。
吃过之后,再仔细研究一下制作原理。
奥伊米亚康的第一顿饭,新鲜而有特色,别扭是别扭但必须习惯,这儿常年的伙食,就是那三样标配。非要说它有什么优点,那就只能是:无菌、热量高。
饭后一根烟,是我的老习惯。屋子密闭这么好,担心在室内抽烟味儿散不出去,我就套上衣服打算去外面抽。一出一进,瞬间温差80℃。这切身感受极其刺激。得亏动物有生理调节机能,要是屋子里温度再高点儿,然后我钻出去,会不会瞬间冰裂?
掏出打火机我就傻眼了,液化的丁烷气体在这种温度之下,不用压力就是液态,点不着。
男主人见我要点烟,赶忙远远阻止。火是有,但建议我最好别抽烟,温度太低,抽烟时,吸进喉咙的不仅有烟雾,还有冷空气。零下50℃的空气,会把人的喉咙冻坏。
在这儿多住一阵子,我一定能把烟戒掉。
男主人套上衣服,要去检查牲畜棚。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他一直是戴着眼镜的,出门的时候却摘掉了。女主人解释,出去戴眼镜的话,镜框会冻在脸上的。这敢情好,奥伊米亚康不接待近视眼。
我们就围着女主人,问东问西。在这种极地生活,像是一个与人类世界隔绝的地方,生活方式也和外面不一样。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答案。
白色村庄,让我们像孩子一样。
女主人很开朗,很乐意给我们讲这儿的事情。
她说奥伊米亚康在地理上差不多是与世隔绝的,但生活和外面的世界没什么两样,他们也有公共设施,有行政单位,有商店,有学校——女主人就是学校的历史老师。
和外面不一样的,只是一些生活方式,必须要遵循天气的规律。
在极寒之下,有很多事情是不允许做的,比如我刚试过的抽烟。还有在室外不怎么能运动,因为这样会流汗——汗水会很快在贴身衣服上凝结,衣物就无法保暖了,人很快就会被冻坏。
女主人说,他们这儿的人都很长寿。这个我觉得自己能理解,冰天雪地,绝对的无菌世界;食物也很少烹饪,没有营养流失;人们还不抽烟,减少外界伤害;极低气温,新陈代谢慢,抗衰老……这些都是居民能长寿的条件。还有一点,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人,心态都特别好,乐观、和气。
我们得知没多久之前,就有一个百岁老人去世了。女主人说,村委会组织给他办葬礼,大部分村民都会出席。在这里葬礼最难的一个环节,就是挖掘坟墓。前前后后至少需要三天时间,因为地表需要先用炭火解冻,融一点,挖一点。
不能葬在冰层里吗?
女主人摇了摇头。这里也有夏天的,温度也能达到30℃以上,冰层会融化。那时候,逝者就暴尸荒野了。
这里,是一个无法用常理来形容的世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