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北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法也只是在谭延闿脑海中这么一闪现而已,他是绝对不敢当着谭钟麟的面来说的,否则尽管是他的儿子,保不定会受顿皮肉之苦。
“这还是父亲安排的好!太后居然是第一个发信回来的人,等了这么长时间,孩儿还以为没有戏了呢!”谭延闿笑呵呵的说道。
“虽然多等了两个月,但还是值得的!太后在信中说已经发下上谕,要求各省督、抚、学政人手一部颁行天下,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谭钟麟高兴的说道:“若是真的如此的话,想想你今年六月要参加乡试,这举人功名现在看来不过是举手之劳!”
谭钟麟早就和谭延闿订好,今年去参加乡试,看看能不能考取举人的功名,若是不顺利的话,那也好积累经验以后再图。大多数读书人都是在取得秀才之后,轮上乡试的机会就去尝试,有的运气背到极点的读书人,一辈子也就停留在秀才这道坎上了,要命的是这种背到极点的读书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很多!自从有了这科举考试制度后,千百年来读书人都是遵从一个规律来的——越是年轻考试晋级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学政不喜欢年老的考生,要趁着年轻多进行尝试,没准也就过了。十八九岁中秀才算是比较早的了,如果快到三十中秀才,那乡试基本上也就不用再想了,运气好的能弄个举人,想要再进一步那可能性将会无限趋于零,想想一个四五十岁的人才考上进士,就是朝廷也是脸上无光。
谭延闿知道谭钟麟的话应该不会错,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有什么能够比得上慈禧太后更加有权威,表面上皇帝已经亲政,但是他却知道几年之后慈禧太后在戊戌政变中证明了在中国没有人能够比她更有权威——连皇帝都可以幽禁,在中国她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她那句经典名言“有谁让我一时不顺气,我就让他一辈子不顺气!”,彻彻底底的勾勒出了慈禧太后的权势有多大。
谭延闿在慈禧太后眼中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但是对于谭延闿来说,有了慈禧太后的肯定,那科举考试路上还有谁敢阻拦他?!谭延闿对科举考试并不热衷,说实话,尽管他现在记忆力已经不是用“超群”来形容了,但是考科举这东西可不是仅凭着记忆力就可以解决的,要是一路靠到进士,那真是比后世中国在高考中考进北京大学还要困难的多。想到前生的时候,他居然从湖南的小山村中奇迹般的考进北大协和,而考科举不是你的分数高就可以过关,这里面的人为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而慈禧太后对他的评价恰恰可以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甚至有可能就算谭延闿考不上,只要主考官不是那种一根弦的货色,就是想办法也要让他过关——这就堪比科举考场上免死金牌,只要不过分,一路到底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不过能够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至少谭钟麟还没有这个面子,慈禧太后虽然喜欢听马屁话,不过也从来没有见过她公开对某个大臣的儿子这么赞许过。慈禧太后的眼界可高得很,能够在数十年前就可以为同治皇帝批改奏折,其后又把持朝政到现在超过三十年,她本身除了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强硬的手腕之外,自身的才学也不输于手底下的大臣,单单是谭延闿所看到老宅赐书堂的那九个福字,其书法功力就已经强出很多人了。
谭延闿的《劝学篇》内容完全是自己所做,不过是结合了这个时代的政策弊病和社会危机加上他的见识撮合而成,除了以张之洞的“中体西学”为中心展开策论之外,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便是“激发忠爱,讲求富强,尊朝廷,卫社稷”,他认为慈禧太后之所以对《劝学篇》这么赞赏,无非还是后者。在谭延闿看来要想在这个时代活的非常滋润,行事的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便是结果,尽管他自己读《劝学篇》的时候都有些作呕,但是人家统治阶层爱听这论调啊,就是明摆着拍他们的马屁又如何?重要的是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赞同,能够让洋务派们遵循这个原则的框架内做起事来约束更少一点。
“组安,现在你就准备一下,过上几天便启程回湖南长沙,一方面可以早些到达长沙来准备乡试;另外也可以回湖南会一会当地的名流。以为父的估计,这次乡试对于你来说应该是垂手可得,不过你从出生到现在在湖南待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才一年,毕竟那里才是我们谭家的根本,多些时间和当地名流交往一下也对你的前程有莫大的好处!”谭钟麟笑着说道。
谭延闿有些疑惑的说道:“父亲,太后既然发下上谕来推广《劝学篇》,对此孩儿也以为如果在乡试中正常发挥的话,那得到举人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不过除了太后的来信之外,其他朝中大臣就没有反应了么?翁同龢、张之洞、李鸿章、刘坤一等人他们会对此有何看法?”
谭钟麟微微笑道:“翁同龢和李鸿章是因为路远,你在完成《劝学篇》之后,为父随即就将此寄往京城上呈太后御览,至于翁同龢等人他们还要晚上两天。不过就距离上来看,张之洞和刘坤一的信件也应该返回来了,不过他们两人行事向来谨慎,尤其你还处在少年,他们更不好对此做评价,这在一方面也是在爱护你,除非是太后的公开赞赏,这些人哪个没有两三个仇家,就是他们之间还是恩怨复杂……”
谭延闿这次回湖南长沙去参加六月份的乡试,谭钟麟对此非常看重,和前年儿子来福州不同,这近两年的时间里,谭延闿闹出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戒毒丸更是引起了别人的仇恨,要是像以前那样让谭延闿身边就这么两三个仆人回长沙,谭钟麟心中还真放心不下。本来已经接管总督府防卫的侍卫队从中又抽调出六十人,这些人专门是在路上来护送谭延闿回到长沙的,也只有让侍卫队护送儿子,谭钟麟才会感到放心一些。
说实在的,这六十名训练有素的侍卫队来护送谭延闿显然是有些小题大做了,不过谭延闿也正好用这个机会来检测一下侍卫队的战斗力——上次从湖南到福州的路上,他就没有少听说途径各地有山贼啸聚山林的事情,还害得他多走了许多冤枉路,这一次他就不打算绕远路了,径直走过去,若是有那伙不开眼的山贼敢来打他的主意,那就不要怪他谭延闿心狠了。
这一次,谭延闿一行六十余人化装成一个商队,里面全是福建的土特产,当然还有几箱实打实的白银。福建的土特产是总督府帮助采办的,之所以这么安排,谭延闿也是想引诱那些途径的山贼来上钩,当然这些东西也是谭延闿到达湖南后所需用的礼物。等他到达湖南长沙后,要去拜访一下当地的名流,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老师王闿运。当然在考试完毕后,谭延闿还要去一次湖北,到那里去拜访湖广总督张之洞,而后便是去安徽安庆,在那里他将会去拜访两江总督刘坤一,这么多重要人物都需要去拜访,这礼物自然是不能够少的,谭钟麟也根据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而特别的进行了嘱咐。
法也只是在谭延闿脑海中这么一闪现而已,他是绝对不敢当着谭钟麟的面来说的,否则尽管是他的儿子,保不定会受顿皮肉之苦。
“这还是父亲安排的好!太后居然是第一个发信回来的人,等了这么长时间,孩儿还以为没有戏了呢!”谭延闿笑呵呵的说道。
“虽然多等了两个月,但还是值得的!太后在信中说已经发下上谕,要求各省督、抚、学政人手一部颁行天下,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谭钟麟高兴的说道:“若是真的如此的话,想想你今年六月要参加乡试,这举人功名现在看来不过是举手之劳!”
谭钟麟早就和谭延闿订好,今年去参加乡试,看看能不能考取举人的功名,若是不顺利的话,那也好积累经验以后再图。大多数读书人都是在取得秀才之后,轮上乡试的机会就去尝试,有的运气背到极点的读书人,一辈子也就停留在秀才这道坎上了,要命的是这种背到极点的读书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很多!自从有了这科举考试制度后,千百年来读书人都是遵从一个规律来的——越是年轻考试晋级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学政不喜欢年老的考生,要趁着年轻多进行尝试,没准也就过了。十八九岁中秀才算是比较早的了,如果快到三十中秀才,那乡试基本上也就不用再想了,运气好的能弄个举人,想要再进一步那可能性将会无限趋于零,想想一个四五十岁的人才考上进士,就是朝廷也是脸上无光。
谭延闿知道谭钟麟的话应该不会错,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有什么能够比得上慈禧太后更加有权威,表面上皇帝已经亲政,但是他却知道几年之后慈禧太后在戊戌政变中证明了在中国没有人能够比她更有权威——连皇帝都可以幽禁,在中国她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她那句经典名言“有谁让我一时不顺气,我就让他一辈子不顺气!”,彻彻底底的勾勒出了慈禧太后的权势有多大。
谭延闿在慈禧太后眼中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但是对于谭延闿来说,有了慈禧太后的肯定,那科举考试路上还有谁敢阻拦他?!谭延闿对科举考试并不热衷,说实话,尽管他现在记忆力已经不是用“超群”来形容了,但是考科举这东西可不是仅凭着记忆力就可以解决的,要是一路靠到进士,那真是比后世中国在高考中考进北京大学还要困难的多。想到前生的时候,他居然从湖南的小山村中奇迹般的考进北大协和,而考科举不是你的分数高就可以过关,这里面的人为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而慈禧太后对他的评价恰恰可以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甚至有可能就算谭延闿考不上,只要主考官不是那种一根弦的货色,就是想办法也要让他过关——这就堪比科举考场上免死金牌,只要不过分,一路到底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不过能够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至少谭钟麟还没有这个面子,慈禧太后虽然喜欢听马屁话,不过也从来没有见过她公开对某个大臣的儿子这么赞许过。慈禧太后的眼界可高得很,能够在数十年前就可以为同治皇帝批改奏折,其后又把持朝政到现在超过三十年,她本身除了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强硬的手腕之外,自身的才学也不输于手底下的大臣,单单是谭延闿所看到老宅赐书堂的那九个福字,其书法功力就已经强出很多人了。
谭延闿的《劝学篇》内容完全是自己所做,不过是结合了这个时代的政策弊病和社会危机加上他的见识撮合而成,除了以张之洞的“中体西学”为中心展开策论之外,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便是“激发忠爱,讲求富强,尊朝廷,卫社稷”,他认为慈禧太后之所以对《劝学篇》这么赞赏,无非还是后者。在谭延闿看来要想在这个时代活的非常滋润,行事的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便是结果,尽管他自己读《劝学篇》的时候都有些作呕,但是人家统治阶层爱听这论调啊,就是明摆着拍他们的马屁又如何?重要的是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赞同,能够让洋务派们遵循这个原则的框架内做起事来约束更少一点。
“组安,现在你就准备一下,过上几天便启程回湖南长沙,一方面可以早些到达长沙来准备乡试;另外也可以回湖南会一会当地的名流。以为父的估计,这次乡试对于你来说应该是垂手可得,不过你从出生到现在在湖南待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才一年,毕竟那里才是我们谭家的根本,多些时间和当地名流交往一下也对你的前程有莫大的好处!”谭钟麟笑着说道。
谭延闿有些疑惑的说道:“父亲,太后既然发下上谕来推广《劝学篇》,对此孩儿也以为如果在乡试中正常发挥的话,那得到举人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不过除了太后的来信之外,其他朝中大臣就没有反应了么?翁同龢、张之洞、李鸿章、刘坤一等人他们会对此有何看法?”
谭钟麟微微笑道:“翁同龢和李鸿章是因为路远,你在完成《劝学篇》之后,为父随即就将此寄往京城上呈太后御览,至于翁同龢等人他们还要晚上两天。不过就距离上来看,张之洞和刘坤一的信件也应该返回来了,不过他们两人行事向来谨慎,尤其你还处在少年,他们更不好对此做评价,这在一方面也是在爱护你,除非是太后的公开赞赏,这些人哪个没有两三个仇家,就是他们之间还是恩怨复杂……”
谭延闿这次回湖南长沙去参加六月份的乡试,谭钟麟对此非常看重,和前年儿子来福州不同,这近两年的时间里,谭延闿闹出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戒毒丸更是引起了别人的仇恨,要是像以前那样让谭延闿身边就这么两三个仆人回长沙,谭钟麟心中还真放心不下。本来已经接管总督府防卫的侍卫队从中又抽调出六十人,这些人专门是在路上来护送谭延闿回到长沙的,也只有让侍卫队护送儿子,谭钟麟才会感到放心一些。
说实在的,这六十名训练有素的侍卫队来护送谭延闿显然是有些小题大做了,不过谭延闿也正好用这个机会来检测一下侍卫队的战斗力——上次从湖南到福州的路上,他就没有少听说途径各地有山贼啸聚山林的事情,还害得他多走了许多冤枉路,这一次他就不打算绕远路了,径直走过去,若是有那伙不开眼的山贼敢来打他的主意,那就不要怪他谭延闿心狠了。
这一次,谭延闿一行六十余人化装成一个商队,里面全是福建的土特产,当然还有几箱实打实的白银。福建的土特产是总督府帮助采办的,之所以这么安排,谭延闿也是想引诱那些途径的山贼来上钩,当然这些东西也是谭延闿到达湖南后所需用的礼物。等他到达湖南长沙后,要去拜访一下当地的名流,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老师王闿运。当然在考试完毕后,谭延闿还要去一次湖北,到那里去拜访湖广总督张之洞,而后便是去安徽安庆,在那里他将会去拜访两江总督刘坤一,这么多重要人物都需要去拜访,这礼物自然是不能够少的,谭钟麟也根据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而特别的进行了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