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大河儿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呢?简直就是毛毛雨啦!”郭吕云学着港腔说道,逗得郭吕明和郭吕青哈哈大笑起来。
大切诺基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穿过了市区,越往西建筑越少,视野也越来越宽阔,行驶了六公里,到达了韩庄村,“韩愈祠”就坐落在那里,MZ人都叫它“韩园”,它建于唐宝历元年,距今已有1170余年的历史。目前,陵园的主要建筑有牌楼、神道、石阶、山门、飨堂、唐柏双奇、碑廊、雕塑、墓冢、展厅、亭阁、游客中心等建筑群,气势宏伟壮观。中国国际韩学研究院就设在这里,国家AAA级景区。此地北皇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郭吕明三兄弟下了车,拾级而上,朱红色大门大开着,上面铆着金灿灿的钉子;房顶之上有三个巨形匾额,都是黑底金字,“韩文公祠”,“百代文宗”,字体苍劲有力,浑然一体;踏进大门就看到约两米高的韩愈石刻雕像,韩愈手握书卷,昂头挺胸,五柳须染直飘胸前,仙风道骨,大义凛然,不愧是“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风范;雕像下面是座黑色的石座,上面用汉语和拼音刻了两个大字“韩愈”!郭吕青和郭吕明赶忙跪下,拜了三拜,将焚香插入三角黑色圆形香炉内,绕像三圈以示瞻仰;石刻雕像旁边有水池,荷花朵朵,含苞待放,绿水莹莹,清澈见底,里面有无数枚硬币铺满池底,可见香火之旺。
郭吕明三人径直来到后院,见翠柏蓊郁,枣树成林之间有韩愈墓碑,砖石围住,面积虽然不大,心中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郭吕明双手合十,心中默念,希望自己的两个堂弟明年高中,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希望自己父母和妹妹的冤情早日得雪。
游行回廊,碑文甚多,有介绍韩愈生平事迹的,有介绍韩愈文学造诣的,有韩愈作品欣赏的,不一而足,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郭吕明看着一个个碑文,崇拜之情如升腾之沸水,为MZ能够出现这样一位超级大文豪而感到骄傲。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历三年至穆宗长庆四年,年五十六),字退之,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祖籍郡望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县),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共同倡导中国唐代古文运动,合称“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韩文公,名愈,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年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既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来,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
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他长到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到京城后,他自恃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
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结婚。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畅谈中,韩愈提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长有之事。家父对我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卢小姐果有见地,接着说道:“小姐讲的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己瞧不见自己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卢小姐一听,“嗤”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此乃小姐肺腑之语啊!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己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
郭吕青站在韩愈的传世名言碑文前大声念了起来,郭吕明和郭吕云赶忙走了过去,不看不知道,没想到韩愈给后人留下了如此多震撼人心的名言警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事业无穷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圣人无常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三兄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意犹未尽,重新又念了一遍,大有跌宕心胸之感。移步前行,看到一篇后人对韩愈的评价的文章,“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郭吕云竖起了大拇指,说了句真牛。
三人再往前走,是有关韩愈当官入仕的故事介绍,郭吕明受张伟的影响原本是不想看的,经不住两位堂弟的引诱,耐下性子看了起来。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他坎坷漂泊的一生中,曾与岭南结下不解之缘。他先后贬广东阳山、潮州,多次往返岭南过韶州曲江。他对曲江的山水风光赞叹不已,粤北的明山秀水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据《中国历代名人胜迹辞典》中记载:韩愈(768-824),河南河阳(孟县)人,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贞元进士,后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韩愈一生为官几十年,曾三上两下,坎坎坷坷,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他提倡儒学,开宗理学之先声。在文学上他反对六朝以来的**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文章气势雄健,流畅明快,说理透彻,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存世。
是呢?简直就是毛毛雨啦!”郭吕云学着港腔说道,逗得郭吕明和郭吕青哈哈大笑起来。
大切诺基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穿过了市区,越往西建筑越少,视野也越来越宽阔,行驶了六公里,到达了韩庄村,“韩愈祠”就坐落在那里,MZ人都叫它“韩园”,它建于唐宝历元年,距今已有1170余年的历史。目前,陵园的主要建筑有牌楼、神道、石阶、山门、飨堂、唐柏双奇、碑廊、雕塑、墓冢、展厅、亭阁、游客中心等建筑群,气势宏伟壮观。中国国际韩学研究院就设在这里,国家AAA级景区。此地北皇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郭吕明三兄弟下了车,拾级而上,朱红色大门大开着,上面铆着金灿灿的钉子;房顶之上有三个巨形匾额,都是黑底金字,“韩文公祠”,“百代文宗”,字体苍劲有力,浑然一体;踏进大门就看到约两米高的韩愈石刻雕像,韩愈手握书卷,昂头挺胸,五柳须染直飘胸前,仙风道骨,大义凛然,不愧是“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风范;雕像下面是座黑色的石座,上面用汉语和拼音刻了两个大字“韩愈”!郭吕青和郭吕明赶忙跪下,拜了三拜,将焚香插入三角黑色圆形香炉内,绕像三圈以示瞻仰;石刻雕像旁边有水池,荷花朵朵,含苞待放,绿水莹莹,清澈见底,里面有无数枚硬币铺满池底,可见香火之旺。
郭吕明三人径直来到后院,见翠柏蓊郁,枣树成林之间有韩愈墓碑,砖石围住,面积虽然不大,心中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郭吕明双手合十,心中默念,希望自己的两个堂弟明年高中,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希望自己父母和妹妹的冤情早日得雪。
游行回廊,碑文甚多,有介绍韩愈生平事迹的,有介绍韩愈文学造诣的,有韩愈作品欣赏的,不一而足,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郭吕明看着一个个碑文,崇拜之情如升腾之沸水,为MZ能够出现这样一位超级大文豪而感到骄傲。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历三年至穆宗长庆四年,年五十六),字退之,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祖籍郡望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县),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共同倡导中国唐代古文运动,合称“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韩文公,名愈,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年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既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来,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
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他长到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到京城后,他自恃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
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结婚。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畅谈中,韩愈提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长有之事。家父对我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卢小姐果有见地,接着说道:“小姐讲的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己瞧不见自己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卢小姐一听,“嗤”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此乃小姐肺腑之语啊!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己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
郭吕青站在韩愈的传世名言碑文前大声念了起来,郭吕明和郭吕云赶忙走了过去,不看不知道,没想到韩愈给后人留下了如此多震撼人心的名言警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事业无穷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圣人无常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三兄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意犹未尽,重新又念了一遍,大有跌宕心胸之感。移步前行,看到一篇后人对韩愈的评价的文章,“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郭吕云竖起了大拇指,说了句真牛。
三人再往前走,是有关韩愈当官入仕的故事介绍,郭吕明受张伟的影响原本是不想看的,经不住两位堂弟的引诱,耐下性子看了起来。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他坎坷漂泊的一生中,曾与岭南结下不解之缘。他先后贬广东阳山、潮州,多次往返岭南过韶州曲江。他对曲江的山水风光赞叹不已,粤北的明山秀水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据《中国历代名人胜迹辞典》中记载:韩愈(768-824),河南河阳(孟县)人,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贞元进士,后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韩愈一生为官几十年,曾三上两下,坎坎坷坷,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他提倡儒学,开宗理学之先声。在文学上他反对六朝以来的**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文章气势雄健,流畅明快,说理透彻,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