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元末新世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物货贵贱之直,敛散准驳之宜,悉以任之。
田烈这次与两人深谈,不禁对于志龙更加高看,谢林之才他早已知之,如今见于志龙提出一套套民事纲领,颇合如今的现状,部分内容思虑之周远超元廷胥吏,虽然缺少一些细节考虑,但是于志龙身为一方主将,这些细节本就是应该由谢林等手下之人去补充、完善的,于志龙只需把握方向即可。
一个能治军,又知民事的将领在这乱世中究竟可以走得多远,田烈寻思着,心中起了波澜。
田烈想着心事,于志龙突然对他道:“先生德才高雅,我厚颜一事相求,不知可也?”
田烈一愣,赶紧欠身道:“将军何需如此自谦,老夫粗读几年贤者典册,安敢当得起将军盛誉!将军尽可吩咐,小老自当竭力!”
“有劳了,我战前曾选部分聪慧童子和军士子弟请先生育之,如今还是深感军中粗鄙者众,军中行文几乎无法传达,且将士难辨旗帜,现在想来当初所选之人仍是不足,况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军中将士的识字还是越多越快最好,若先生不弃,可否再多教育些人?”
田烈慨然应允:“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将军尽管吩咐就是。”
“仅凭先生一人照料、教化这些人或许人手不足,先生大可在城内再挑选方正之人辅佐,一应束脩皆有军中按月所出。”
“我观城内外流民中有数百,甚至上千童子,如无长辈教诲,放任自流,殊为可惜,故希望先生出面,以本县学堂为基,适当招取部分童子加以教化,使之明事理,懂农事,晓地理,行礼节,但不做书蠹。此事费时长久,需耗人力、物力甚大,想请先生筹划,建设新学堂,不知可否?”
“此事大善,功在千秋,将军有此仁心,老朽代百姓谢将军厚意,请受一
拜!”田烈肃然起敬,来到于志龙面前,谨然整衣欲拜。
文士为表对对方的恭谨之意,常肃然行跪拜礼,这田烈起身,唬得于志龙赶紧去搀扶,自己只是一个青年将军,怎能受此大礼?
谢林见田烈起身欲拜,也是随之于后:“将军救民于水火,桑梓如久旱之甘霖,今筹划百年大计于后,更显明主慧智,谢某不才,将为将军鞍前马后,不敢慢!”说完也是深深一拜。
于志龙本就身体不适,不可能同时搀扶两人,他稍稍一慢,起身稍迟,田烈已经长身跪拜于前。
无奈,于志龙索性对之亦拜,孙兴在旁是护卫之职,此时见三人团团互拜,自己一人站立在侧,实不好看。干脆跟在于志龙后对着二人拜了拜。
田烈见于志龙回礼叩拜,再次附身长拜,整的于志龙只得继续回拜,四个人互相拜了几拜,突然对视放声一笑,均觉得心中快意,平身不曾经历。
几人起来,回座,孙兴给三人满上清茶,退至一边。
《小雅?小牟》记载:“淮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谢林长期本地为官,如今又在此地投靠了于志龙,已然将临朐城作为了自己的家乡。
于志龙不通诗经,并不知谢林言语深意,不过见谢林言语眷眷,知他臣服之心更甚,心中还是欢喜。这次战后组织善后,犒劳军中伙食等,谢林均有出彩,甚和于志龙心意。
大战得胜,顺天军终于有了容身之地,田烈、谢林也终于放心。谢林虽有追随之意,不过他是元廷降官,不降即死,形势使然下不得不归附。田烈只是一个草民,自可选择是否全心归附。
如今顺天军展现了实力,特别是靖安军的实力,终于获得了田烈的认可。前期田烈虽然对于志龙的主张有认同,不过乱世下,谁不惜命,况且此事涉及到家族亲友的安全,田烈还不敢公然与其站在一起。
昨日田烈与众人在庆功大会所见,深受触动,于志龙所部披坚持锐,屡破强敌,若能今后运筹帷幄,将士用命,民众倾心,未使不会有番大作为。
况且于志龙并不仅仅重视军事,对于民事、教化同样关注,在田烈看来,这是英主的迹象。想想当初孔英之言,这才觉得这子侄辈似乎更有眼光。
田烈再次欠身道:“城内学堂仅一处,若是同时安置这千百人,定然不足,城外虽有乡学,然废弛已久,不堪用。为今之计,还是在城外择地建校,城内扩建为宜。”
于志龙沉吟一会儿道:“此时不宜迅速全面展开,一来是教者未必够用,二来眼下万事俱兴,到处都缺人手和钱粮,先生可暂领本县教谕,主掌本地教学一事,如前所叙,择人相助。城外可择两三处便利之所,建校育人可也。”
“至于初期入学童子,可先部分施教,人数多少,尽由先生定夺。现在人舍皆不足,总不可能一次性吃成胖子。”见于志龙诚心求贤,田烈想了一下,推荐本地四五人,以为今后臂助。谢林欠身道:“属下原主簿程世林,怀瑾握瑜,干练通达,正是操心民事之才,请君察之,用之。”
“哦,君之旧属,君必知晓,既然可用,令其参赞其中即可。”这个程世林,于志龙有印象,是个面白少须的吏员,年四十余岁,比谢林还长,因为谢林投附自己,这些下属吏员也多归附。于志龙曾多次宿于县衙,这人每次遇见于志龙均恭谨施礼,从面相上看是个干吏。
“外举不避嫌,内举不避亲,二位尽可行之!”
三人再议论了一些细节,田烈和谢林才起身告辞。
,物货贵贱之直,敛散准驳之宜,悉以任之。
田烈这次与两人深谈,不禁对于志龙更加高看,谢林之才他早已知之,如今见于志龙提出一套套民事纲领,颇合如今的现状,部分内容思虑之周远超元廷胥吏,虽然缺少一些细节考虑,但是于志龙身为一方主将,这些细节本就是应该由谢林等手下之人去补充、完善的,于志龙只需把握方向即可。
一个能治军,又知民事的将领在这乱世中究竟可以走得多远,田烈寻思着,心中起了波澜。
田烈想着心事,于志龙突然对他道:“先生德才高雅,我厚颜一事相求,不知可也?”
田烈一愣,赶紧欠身道:“将军何需如此自谦,老夫粗读几年贤者典册,安敢当得起将军盛誉!将军尽可吩咐,小老自当竭力!”
“有劳了,我战前曾选部分聪慧童子和军士子弟请先生育之,如今还是深感军中粗鄙者众,军中行文几乎无法传达,且将士难辨旗帜,现在想来当初所选之人仍是不足,况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军中将士的识字还是越多越快最好,若先生不弃,可否再多教育些人?”
田烈慨然应允:“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将军尽管吩咐就是。”
“仅凭先生一人照料、教化这些人或许人手不足,先生大可在城内再挑选方正之人辅佐,一应束脩皆有军中按月所出。”
“我观城内外流民中有数百,甚至上千童子,如无长辈教诲,放任自流,殊为可惜,故希望先生出面,以本县学堂为基,适当招取部分童子加以教化,使之明事理,懂农事,晓地理,行礼节,但不做书蠹。此事费时长久,需耗人力、物力甚大,想请先生筹划,建设新学堂,不知可否?”
“此事大善,功在千秋,将军有此仁心,老朽代百姓谢将军厚意,请受一
拜!”田烈肃然起敬,来到于志龙面前,谨然整衣欲拜。
文士为表对对方的恭谨之意,常肃然行跪拜礼,这田烈起身,唬得于志龙赶紧去搀扶,自己只是一个青年将军,怎能受此大礼?
谢林见田烈起身欲拜,也是随之于后:“将军救民于水火,桑梓如久旱之甘霖,今筹划百年大计于后,更显明主慧智,谢某不才,将为将军鞍前马后,不敢慢!”说完也是深深一拜。
于志龙本就身体不适,不可能同时搀扶两人,他稍稍一慢,起身稍迟,田烈已经长身跪拜于前。
无奈,于志龙索性对之亦拜,孙兴在旁是护卫之职,此时见三人团团互拜,自己一人站立在侧,实不好看。干脆跟在于志龙后对着二人拜了拜。
田烈见于志龙回礼叩拜,再次附身长拜,整的于志龙只得继续回拜,四个人互相拜了几拜,突然对视放声一笑,均觉得心中快意,平身不曾经历。
几人起来,回座,孙兴给三人满上清茶,退至一边。
《小雅?小牟》记载:“淮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谢林长期本地为官,如今又在此地投靠了于志龙,已然将临朐城作为了自己的家乡。
于志龙不通诗经,并不知谢林言语深意,不过见谢林言语眷眷,知他臣服之心更甚,心中还是欢喜。这次战后组织善后,犒劳军中伙食等,谢林均有出彩,甚和于志龙心意。
大战得胜,顺天军终于有了容身之地,田烈、谢林也终于放心。谢林虽有追随之意,不过他是元廷降官,不降即死,形势使然下不得不归附。田烈只是一个草民,自可选择是否全心归附。
如今顺天军展现了实力,特别是靖安军的实力,终于获得了田烈的认可。前期田烈虽然对于志龙的主张有认同,不过乱世下,谁不惜命,况且此事涉及到家族亲友的安全,田烈还不敢公然与其站在一起。
昨日田烈与众人在庆功大会所见,深受触动,于志龙所部披坚持锐,屡破强敌,若能今后运筹帷幄,将士用命,民众倾心,未使不会有番大作为。
况且于志龙并不仅仅重视军事,对于民事、教化同样关注,在田烈看来,这是英主的迹象。想想当初孔英之言,这才觉得这子侄辈似乎更有眼光。
田烈再次欠身道:“城内学堂仅一处,若是同时安置这千百人,定然不足,城外虽有乡学,然废弛已久,不堪用。为今之计,还是在城外择地建校,城内扩建为宜。”
于志龙沉吟一会儿道:“此时不宜迅速全面展开,一来是教者未必够用,二来眼下万事俱兴,到处都缺人手和钱粮,先生可暂领本县教谕,主掌本地教学一事,如前所叙,择人相助。城外可择两三处便利之所,建校育人可也。”
“至于初期入学童子,可先部分施教,人数多少,尽由先生定夺。现在人舍皆不足,总不可能一次性吃成胖子。”见于志龙诚心求贤,田烈想了一下,推荐本地四五人,以为今后臂助。谢林欠身道:“属下原主簿程世林,怀瑾握瑜,干练通达,正是操心民事之才,请君察之,用之。”
“哦,君之旧属,君必知晓,既然可用,令其参赞其中即可。”这个程世林,于志龙有印象,是个面白少须的吏员,年四十余岁,比谢林还长,因为谢林投附自己,这些下属吏员也多归附。于志龙曾多次宿于县衙,这人每次遇见于志龙均恭谨施礼,从面相上看是个干吏。
“外举不避嫌,内举不避亲,二位尽可行之!”
三人再议论了一些细节,田烈和谢林才起身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