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影子银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亚伟现在一想起亚东,就会长叹一口气。生命就是误会的结果,这话有点往大里说了。但亚伟想,很多年前天空那时候更加湛蓝一些的时候,要不是屠夫的老婆看中自己外婆,那外婆的老子就不会三天两头得一些血水,就不会让一碗碗血水做的酸汤把自己侍侯得一身身汗水淋漓,然后一高兴把外婆配了屠夫儿子做自己外公。那样的话,自己就不是妈的儿子,外婆的外孙,屠夫的重孙了。一门多少代,全换了血脉宗亲。所以公元2008年6月前,要不是林岚帮他调进辛店银行,后来又提拔当副行长,那他一辈子就兴许不会遇到杨肖鸣,更不会给亚东办那些贷款了。只要一想到那一笔笔钱是从他手里滑出去的,手上就是一阵阵鳝鱼长虫的荤腥,嘴和鼻子里全是血沫,人烟醉了一样没了精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救市政策出台,几万亿流动性猛虎下山。银行的池子里,钞票一夜之间满了出来。杨肖鸣调到辛店任一把手,亚伟是他的副手。他一到任就天天开会。先是上水道,行领导开会定战略,完了下水道信贷员开会,布置具体工作。所有工作围着把钱贷出去做文章。找客户,找项目,定规模,最后是核心,把池子里的贷款放出去。计划不断地调整,立时三刻,刻不容缓。月度考核变成每周考核,每周考核变成每天考核。银行是龙头,银行的钱不出去,社会经济的池子里水就不够,GDP、CPI都会有影响。一笔不起眼的贷款,就是国计民生。但是钱再多,到了银行里就是生意。放贷不是赈灾,不能排排坐,发果果。选客户是重中之重。银行的客户有特殊性。银行天性欺贫爱富,而客户性质正好相反,有钱的不要贷,要钱的又不够贷的条件。亚伟做事顶真,反复强调认真筛选客户,不要留下后遗症。工作一认真,速度就慢了,与兄弟分行比较,很快落后一大截。上任三把火,杨肖鸣急了,把亚伟找去就一句话,现在不是考虑后遗症不后遗症,现在要考虑的是不要拖后腿。
亚伟还在强调,不拖后腿也要摸清情况,银行不是慈善总会。
银行也要讲政治,钞票也是政治。
那讲政治也不能把钱贷给不要贷款的吧?杨肖鸣截住亚伟这句话,有什么不可以把钱贷给不要贷款的呢?你有这样的想法,工作就会落后。什么叫要不要?没有要不要,只有给不给、怎么给。亚伟没有完全听懂这些话。杨肖鸣也不解释,从会计和计划上又调了四个人过来,加强信贷工作。吴萍就是这时候调到信贷上来的。这就没有了退路。杨肖鸣又是松绑,又是增添人手,要工作局面再没有大改观,就对不起杨肖鸣了。这是亚伟的政治观,他能理解的政治观。
政治是一个关口。亚东就是在这个关口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亚东开担保公司的时候,被许多人当做是有魄力的人。也有人说他洋泾浜,烂拖屎。凡事他都拖。他拖着拖着就能拖出花样经来。他最早收购了木材厂,但不是真心实意地做。木材厂在他手里就是拖,他拖着拖着就开始贩木材,木材贩着贩着就贩到了纸浆厂,后来又开始拖,拖出了纸浆生意,拖出了一个纸厂。这已经是木匠,木头,纸浆,纸厂了,拖了一大串了,反而更加不安稳起来,扩大规模,筹建新厂,还要收购全市最大的造纸企业,整体上市……拖大了。2006年,烂拖屎有了时髦的说法,延伸产业链。他收购了一家经营不善的包装公司,取名“大自然”。因为市里还有一家包装大企业,名为森林包装。所以收购后他在全厂大会上表露雄心,那只是一片森林,他说,而我们,要拥有整个大自然。最后大自然又成功了。他还在拖。他招兵买马,招的都是神兵神马,大家都当他脑筋有问题。一个大自然,五个总经理,还有三个助理,烂拖屎,拖的不是产业链,还拖到人头上了。
亚东笑笑,蟑螂,他们懂个屁,这叫人才储备,趁着效益好,多养几个人。谁都能看出来,他还要拖下去。他在辛店的空间更大,机会更多了。他的集团公司都成立了,到处收购赵部长、双奎、范军留下的产业。完成了收购,再拿收购来的资产抵押,再收购、再投资……这一次,项目早看好了,他做的是光伏新能源。新项目可以保证新资金源源不断进账。项目就是个说法,是个故事。故事保障资金。故事越生动,资金越可靠。做了这么多年资金生意,不用杨肖鸣再提醒。可这时候事情似乎有了些变故。
这次他不是为了资金,而是要真心做一个项目了。在辛店,所有人都是以实业为荣,历来如此。而亚东觉得,这样的习惯其实并不是一种僵硬的习俗和虚荣心使然,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的归属。万涓溪流归大海,一旦有了钱,钱已经不愁吃穿的时侯,唯有在家乡安营扎寨,过上按部就班的日子,才会心安。何况这个项目本身前景可观。那些太阳晶片,就是低成本的散热片,到草原上白花花一铺,一个项目就是几亿,十几亿,没有收账的风险。新能源,国家扶持加补贴。他看着苏南二个卖破报纸的人合伙办起来的厂,那样简单地做几块散热片,能拿到那么多钱,简直就在骗钱。可人家的口袋能很快鼓起来,口袋比他的大自然还要大。心里急,但那时已没地方借钱了,能借的地方都借了。这一次杨肖鸣非但没有帮他,还开始回避他。亚东情知是资金紧张,他没有抱怨杨肖鸣,反而坚定了做项目的信念。自己是流水,实业万万年。亚东不做强人所难的事,但也不能干瞪着眼,只看着人家赚钞票。这中间他没停止借钱。那些日子里他借钱不问利息。他只要钱,是钱他都借。他有产业,借钱的人愿意放给他,一万块,一天30,50元无所谓,80,100他也同意。一万块五十元,一百万就是五千,一个亿一天就是五十万,一年365天,那是多少钱?借款的人欢喜得要死,可生意却一直做不成。一个要,一个给为什么就做不成?那是没有人能满足他的胃口。他的胃口大,要借六个亿,所有人七拼八凑了,也无法满足他胃口。有人劝他先拿着,有多少就拿多少。他大怒,蟑螂,你寻老婆也先寻一只手,明年再寻一只脚去。他还把人都*开了来砸人家。所有人都在急。
但事情很快有了转机,资金忽然洪水般涌来。事发突然,这一次,大浪再次让他重操旧业,掀起了运作资金的巨浪,可怜实业的梦想刚开了个头,就一个大浪盖顶,淹没了梦想,还差点淹没了自己的性命。
到了2008年,这个年度不一样。一过年亚东就觉得不一样了。大自然一过年就签单,一个月的单子比上一年一年还多。但真正的好日子是在下半年。他的光伏设备要上涨了,三个月内不付清,上涨20%。六个亿投资,去掉土建杂项,设备是三个亿。20%,就是6000万,数目不小。不能等了。他把厂房调整一下,挤出地方来放设备,这样就只要解决设备的钱了。他不能再找银行,找也没用。杨肖鸣能帮的都帮了,不能帮的也帮了。尤其是亚伟,在银行里负责信贷,不会见死不救。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当他举路无着的当口,天降贵人相助。这一天余小平来找他,说可以弄到3个亿。
亚东动心了。
余小平这个人,其实和亚东一样,是比亚东小一号的烂拖屎。最早办针织厂,后来又拿自己织的东西办袜厂。办着办着,竟然办起了钢构厂,做那种供电用的大铁塔。铁塔项目让他过上了神仙日脚。供电系统有预付款,预付款很快让他手上有了钱。手上有了钱,就做起了资金生意。他零零散散借款,眼睛一直盯着亚东这条大鱼。哪一天有了三个亿,一定第一个找亚东。这样过了一阵,一来一去上北京,开口闭口,嘴里就有了个“爷叔”。“叔爷”提升了他的实力,更提升了他的底气。可他的神通由“爷叔”开始,又由“叔爷”结束,都缘于亚东这3个亿借款。亚东同意借余小平的钱,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见见“爷叔”。
余小平如愿做成了亚东的生意。什么也不做,一天收150万,所有人羡慕余小平。有一次,余小平喝多了,口称亚东聪明面孔笨肚肠,世界上做什么能赚到这么多钱呢?他说亚东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一时间余小平名声大振,挥金如土,找他借款的人络绎不绝。但不久,他就对上门找他的人抱拳相惜,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已拿不出钱来了。嘴里再也喊不出“爷叔”,心里这才隐隐作痛,暗叹亚东老辣:他赚了亚东的钱,亚东赚走了他的人。可短短时间,亚东怎样赚走了他的人的呢?余小平说亚东身上有鬼。是鬼在帮亚东打算盘,亚东打的是鬼算盘。
那时亚东的光伏项目有如神助,成效惊人。亚东购买的设备不是上涨20%,而是40%。借3个亿,赚进1亿2。。但这是小赚。大头在时间上。他赚了时间,已没有人赶得上他。等人家筹到钱,花高价买进设备时,他的设备已经运转,大把大把赚进钞票了。那年初夏,生活就如夏花灿烂,盛开在他四周。二个月过后,真正的好运气扑面而来。这一次,是银行找上门来了。
那一年银行的钱,亚东觉得是一夜之间多起来的。他熟悉在银行借款,银行对他来说并不陌生。可这次不一样,确实大不一样,银行正在让他陌生。其实这样的陌生不只属于他一个人,这段时间很多人都陌生。当地人用钱,想用就用,想还就还,这成了习惯。祖祖辈辈的习惯。可银行不一样,银行的钱有银行的规矩,有银行的流程,哪怕用一分钱,也要审批。审批的时间有长有短,审批的规矩也说不清。有时候等二个月没消息也不奇怪。而他们的生意不要说二个月,耽误二天就泡了汤。所以当地的生意人不用银行的钱。他们用他们的钱,他们有他们的钱和他们的用钱规则。这样规则沿革了几百年,没有条文,却比条文更加苛严,更加能得到遵守。一诺千金,无人违背。这样的规则显然是有效的,许多人得以成功致富。银行仅仅在生意活动中辅以结算手段。几年来,亚东在银行积累的巨大往来,优越声誉,为他在这轮信贷扩张的高峰期赢得了先机,成了银行首选的客户。... -->>
亚伟现在一想起亚东,就会长叹一口气。生命就是误会的结果,这话有点往大里说了。但亚伟想,很多年前天空那时候更加湛蓝一些的时候,要不是屠夫的老婆看中自己外婆,那外婆的老子就不会三天两头得一些血水,就不会让一碗碗血水做的酸汤把自己侍侯得一身身汗水淋漓,然后一高兴把外婆配了屠夫儿子做自己外公。那样的话,自己就不是妈的儿子,外婆的外孙,屠夫的重孙了。一门多少代,全换了血脉宗亲。所以公元2008年6月前,要不是林岚帮他调进辛店银行,后来又提拔当副行长,那他一辈子就兴许不会遇到杨肖鸣,更不会给亚东办那些贷款了。只要一想到那一笔笔钱是从他手里滑出去的,手上就是一阵阵鳝鱼长虫的荤腥,嘴和鼻子里全是血沫,人烟醉了一样没了精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救市政策出台,几万亿流动性猛虎下山。银行的池子里,钞票一夜之间满了出来。杨肖鸣调到辛店任一把手,亚伟是他的副手。他一到任就天天开会。先是上水道,行领导开会定战略,完了下水道信贷员开会,布置具体工作。所有工作围着把钱贷出去做文章。找客户,找项目,定规模,最后是核心,把池子里的贷款放出去。计划不断地调整,立时三刻,刻不容缓。月度考核变成每周考核,每周考核变成每天考核。银行是龙头,银行的钱不出去,社会经济的池子里水就不够,GDP、CPI都会有影响。一笔不起眼的贷款,就是国计民生。但是钱再多,到了银行里就是生意。放贷不是赈灾,不能排排坐,发果果。选客户是重中之重。银行的客户有特殊性。银行天性欺贫爱富,而客户性质正好相反,有钱的不要贷,要钱的又不够贷的条件。亚伟做事顶真,反复强调认真筛选客户,不要留下后遗症。工作一认真,速度就慢了,与兄弟分行比较,很快落后一大截。上任三把火,杨肖鸣急了,把亚伟找去就一句话,现在不是考虑后遗症不后遗症,现在要考虑的是不要拖后腿。
亚伟还在强调,不拖后腿也要摸清情况,银行不是慈善总会。
银行也要讲政治,钞票也是政治。
那讲政治也不能把钱贷给不要贷款的吧?杨肖鸣截住亚伟这句话,有什么不可以把钱贷给不要贷款的呢?你有这样的想法,工作就会落后。什么叫要不要?没有要不要,只有给不给、怎么给。亚伟没有完全听懂这些话。杨肖鸣也不解释,从会计和计划上又调了四个人过来,加强信贷工作。吴萍就是这时候调到信贷上来的。这就没有了退路。杨肖鸣又是松绑,又是增添人手,要工作局面再没有大改观,就对不起杨肖鸣了。这是亚伟的政治观,他能理解的政治观。
政治是一个关口。亚东就是在这个关口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亚东开担保公司的时候,被许多人当做是有魄力的人。也有人说他洋泾浜,烂拖屎。凡事他都拖。他拖着拖着就能拖出花样经来。他最早收购了木材厂,但不是真心实意地做。木材厂在他手里就是拖,他拖着拖着就开始贩木材,木材贩着贩着就贩到了纸浆厂,后来又开始拖,拖出了纸浆生意,拖出了一个纸厂。这已经是木匠,木头,纸浆,纸厂了,拖了一大串了,反而更加不安稳起来,扩大规模,筹建新厂,还要收购全市最大的造纸企业,整体上市……拖大了。2006年,烂拖屎有了时髦的说法,延伸产业链。他收购了一家经营不善的包装公司,取名“大自然”。因为市里还有一家包装大企业,名为森林包装。所以收购后他在全厂大会上表露雄心,那只是一片森林,他说,而我们,要拥有整个大自然。最后大自然又成功了。他还在拖。他招兵买马,招的都是神兵神马,大家都当他脑筋有问题。一个大自然,五个总经理,还有三个助理,烂拖屎,拖的不是产业链,还拖到人头上了。
亚东笑笑,蟑螂,他们懂个屁,这叫人才储备,趁着效益好,多养几个人。谁都能看出来,他还要拖下去。他在辛店的空间更大,机会更多了。他的集团公司都成立了,到处收购赵部长、双奎、范军留下的产业。完成了收购,再拿收购来的资产抵押,再收购、再投资……这一次,项目早看好了,他做的是光伏新能源。新项目可以保证新资金源源不断进账。项目就是个说法,是个故事。故事保障资金。故事越生动,资金越可靠。做了这么多年资金生意,不用杨肖鸣再提醒。可这时候事情似乎有了些变故。
这次他不是为了资金,而是要真心做一个项目了。在辛店,所有人都是以实业为荣,历来如此。而亚东觉得,这样的习惯其实并不是一种僵硬的习俗和虚荣心使然,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的归属。万涓溪流归大海,一旦有了钱,钱已经不愁吃穿的时侯,唯有在家乡安营扎寨,过上按部就班的日子,才会心安。何况这个项目本身前景可观。那些太阳晶片,就是低成本的散热片,到草原上白花花一铺,一个项目就是几亿,十几亿,没有收账的风险。新能源,国家扶持加补贴。他看着苏南二个卖破报纸的人合伙办起来的厂,那样简单地做几块散热片,能拿到那么多钱,简直就在骗钱。可人家的口袋能很快鼓起来,口袋比他的大自然还要大。心里急,但那时已没地方借钱了,能借的地方都借了。这一次杨肖鸣非但没有帮他,还开始回避他。亚东情知是资金紧张,他没有抱怨杨肖鸣,反而坚定了做项目的信念。自己是流水,实业万万年。亚东不做强人所难的事,但也不能干瞪着眼,只看着人家赚钞票。这中间他没停止借钱。那些日子里他借钱不问利息。他只要钱,是钱他都借。他有产业,借钱的人愿意放给他,一万块,一天30,50元无所谓,80,100他也同意。一万块五十元,一百万就是五千,一个亿一天就是五十万,一年365天,那是多少钱?借款的人欢喜得要死,可生意却一直做不成。一个要,一个给为什么就做不成?那是没有人能满足他的胃口。他的胃口大,要借六个亿,所有人七拼八凑了,也无法满足他胃口。有人劝他先拿着,有多少就拿多少。他大怒,蟑螂,你寻老婆也先寻一只手,明年再寻一只脚去。他还把人都*开了来砸人家。所有人都在急。
但事情很快有了转机,资金忽然洪水般涌来。事发突然,这一次,大浪再次让他重操旧业,掀起了运作资金的巨浪,可怜实业的梦想刚开了个头,就一个大浪盖顶,淹没了梦想,还差点淹没了自己的性命。
到了2008年,这个年度不一样。一过年亚东就觉得不一样了。大自然一过年就签单,一个月的单子比上一年一年还多。但真正的好日子是在下半年。他的光伏设备要上涨了,三个月内不付清,上涨20%。六个亿投资,去掉土建杂项,设备是三个亿。20%,就是6000万,数目不小。不能等了。他把厂房调整一下,挤出地方来放设备,这样就只要解决设备的钱了。他不能再找银行,找也没用。杨肖鸣能帮的都帮了,不能帮的也帮了。尤其是亚伟,在银行里负责信贷,不会见死不救。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当他举路无着的当口,天降贵人相助。这一天余小平来找他,说可以弄到3个亿。
亚东动心了。
余小平这个人,其实和亚东一样,是比亚东小一号的烂拖屎。最早办针织厂,后来又拿自己织的东西办袜厂。办着办着,竟然办起了钢构厂,做那种供电用的大铁塔。铁塔项目让他过上了神仙日脚。供电系统有预付款,预付款很快让他手上有了钱。手上有了钱,就做起了资金生意。他零零散散借款,眼睛一直盯着亚东这条大鱼。哪一天有了三个亿,一定第一个找亚东。这样过了一阵,一来一去上北京,开口闭口,嘴里就有了个“爷叔”。“叔爷”提升了他的实力,更提升了他的底气。可他的神通由“爷叔”开始,又由“叔爷”结束,都缘于亚东这3个亿借款。亚东同意借余小平的钱,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见见“爷叔”。
余小平如愿做成了亚东的生意。什么也不做,一天收150万,所有人羡慕余小平。有一次,余小平喝多了,口称亚东聪明面孔笨肚肠,世界上做什么能赚到这么多钱呢?他说亚东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一时间余小平名声大振,挥金如土,找他借款的人络绎不绝。但不久,他就对上门找他的人抱拳相惜,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已拿不出钱来了。嘴里再也喊不出“爷叔”,心里这才隐隐作痛,暗叹亚东老辣:他赚了亚东的钱,亚东赚走了他的人。可短短时间,亚东怎样赚走了他的人的呢?余小平说亚东身上有鬼。是鬼在帮亚东打算盘,亚东打的是鬼算盘。
那时亚东的光伏项目有如神助,成效惊人。亚东购买的设备不是上涨20%,而是40%。借3个亿,赚进1亿2。。但这是小赚。大头在时间上。他赚了时间,已没有人赶得上他。等人家筹到钱,花高价买进设备时,他的设备已经运转,大把大把赚进钞票了。那年初夏,生活就如夏花灿烂,盛开在他四周。二个月过后,真正的好运气扑面而来。这一次,是银行找上门来了。
那一年银行的钱,亚东觉得是一夜之间多起来的。他熟悉在银行借款,银行对他来说并不陌生。可这次不一样,确实大不一样,银行正在让他陌生。其实这样的陌生不只属于他一个人,这段时间很多人都陌生。当地人用钱,想用就用,想还就还,这成了习惯。祖祖辈辈的习惯。可银行不一样,银行的钱有银行的规矩,有银行的流程,哪怕用一分钱,也要审批。审批的时间有长有短,审批的规矩也说不清。有时候等二个月没消息也不奇怪。而他们的生意不要说二个月,耽误二天就泡了汤。所以当地的生意人不用银行的钱。他们用他们的钱,他们有他们的钱和他们的用钱规则。这样规则沿革了几百年,没有条文,却比条文更加苛严,更加能得到遵守。一诺千金,无人违背。这样的规则显然是有效的,许多人得以成功致富。银行仅仅在生意活动中辅以结算手段。几年来,亚东在银行积累的巨大往来,优越声誉,为他在这轮信贷扩张的高峰期赢得了先机,成了银行首选的客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