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观望 (2/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一个人的甲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情上面犯忌讳触霉头。再说了,皇上愿意亲自去给太后修园子,干自己鸟事?
所以该上朝还是继续上朝,该回家抱孩子,玩女人,抽大烟照旧继续。连翁同龢这样一些清流们也是一片平静,翁同龢是光绪暗地里打过招呼的,而另外的人则是摸不清皇上的心思,鉴于已经有一个文廷式倒在颐和园工程上面了,所以干脆闭口不言。当然少不得也有投机的,用自己在科举八股上面几十年积累的文采炮制了一些奏折,盛赞皇上此举可昭日月,感天下,如此而已...
但是没过多久,从各种渠道传出来的风声便有些不可捉摸了。皇上倒是每日里都泡在颐和园那边,顶着日头忙的不亦乐乎,像每棵树种在哪里,用什么地方的石材,点景怎么布置这样一些细节都要亲自过问,人都晒黑了一圈。而暗地里,却有户部和工部的一帮子人在悄悄的查着内务府的账目,领头的居然是工部那个主事,出了名的狂生杜怀川。
这就颇有些耐人寻味了,内务府的水有多深大家都是清楚的,像杜怀川这样的小角色就想撼动内务府这棵参天大树,未免也太自不量力了。可杜怀川又是皇上点了名的人,这里面的学问不得不让人思量再三。皇上到底是想对太后尽一份孝心,还是因为朝廷用度艰难,想从内务府的家底里面倒腾出些银子出来呢?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而这些日子里面,礼亲王府和庆郡王府居然都不约而同的闭门谢客,一副把自己摘出来置身事外的样子,这两位的这副态度就更加让人感到奇怪了。别人都可以躲的远远的看热闹,可他们两位都是皇亲国戚,太后的心腹,一位是军机领班大臣,一位正好兼管着内务府颐和园工程的差事,在这个节骨眼上是万万没有躲开的道理啊?
百思不解又辨不清风向,朝臣们于是愈发小心翼翼谨言慎行,生怕把自己搅进这一滩浑水中。就连前些日子上折子的那几位大臣们,这几天关起门来也是后悔的真想给自己一大巴掌,这马屁拍的也太早了点,拍到皇上的马腿上倒也没有什么,要是拍到太后的痛处上,就真把自己给拍死了。
要知道即便皇上真的动了心思,要彻查内务府,说穿了内务府也是皇上自己的家底,是皇上的家事,别人查不了内务府,可皇上要是自己个儿想查查谁也管不了,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关键是皇上现在还不是当家人,这其中又牵涉到颐和园工程,太后没有发话谁敢乱说话啊!
皇上的家事就是国事,牵涉到政局就是政治,讲政治可不是说着玩的,不怕做错事,就怕站错了队。
这么一来,事情的发展就更加微妙了,偌大的一个朝廷竟然没有一人对此发表点感想,就连一贯领风气之先的清流们也是闷声不响,平静的好似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然而所有的人都明白,这样的平静恰恰正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预兆,所以收拾好晾晒的衣物,关好门窗,不要被大雨淋湿了才是最最重要的。
倒是内务府那边炸开了锅,晓得是皇上的意思后,干脆来了个非暴力不合作,告病的告病,请假的请假,剩下的都是些跑腿办事的。
光绪听了杜怀川的禀告,只是微微一笑,暗自叮嘱了一番。不过几天,好些个人被杜怀川他们叫去问话不见回来,据说是按照皇上的意思,要这些人在规定的时间里面交待规定的问题,内务府那些上得了台面的人才开始真正着了慌,满世界的串门找关系,各个王府之间的奔走往来,寻思着到太后老佛爷那里去讨个说法。
可谁也没有敢真去,因为从宫里边传出来的消息,太后老佛爷的态度还很模糊,这就让那些原本想到她面前去哭诉告状的人,都有些迟疑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一回事,主动曝光现行,告诉太后和天底下所有的人,自己有从中吃回扣贪黑钱又是另外一回事,性质不同,结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况且最关键的问题是,太后她老人家没有动作,谁又敢动呢?
没有动作不等于不会有动作,大家都是明白人,晓得一把刀最厉害的地方不是砍人的时候,而是将砍未砍悬在头顶上方的时刻。现在,皇上这把刀已经砍下来了,大家顶多是有些慌张,倒并没有多少害怕,因为所有的人都在盯着另外的一把刀,太后她老人家的刀,那把刀可是真正见过血的啊!
————————————
每天都是两更啊,静静的拉票...…(未完待续)
情上面犯忌讳触霉头。再说了,皇上愿意亲自去给太后修园子,干自己鸟事?
所以该上朝还是继续上朝,该回家抱孩子,玩女人,抽大烟照旧继续。连翁同龢这样一些清流们也是一片平静,翁同龢是光绪暗地里打过招呼的,而另外的人则是摸不清皇上的心思,鉴于已经有一个文廷式倒在颐和园工程上面了,所以干脆闭口不言。当然少不得也有投机的,用自己在科举八股上面几十年积累的文采炮制了一些奏折,盛赞皇上此举可昭日月,感天下,如此而已...
但是没过多久,从各种渠道传出来的风声便有些不可捉摸了。皇上倒是每日里都泡在颐和园那边,顶着日头忙的不亦乐乎,像每棵树种在哪里,用什么地方的石材,点景怎么布置这样一些细节都要亲自过问,人都晒黑了一圈。而暗地里,却有户部和工部的一帮子人在悄悄的查着内务府的账目,领头的居然是工部那个主事,出了名的狂生杜怀川。
这就颇有些耐人寻味了,内务府的水有多深大家都是清楚的,像杜怀川这样的小角色就想撼动内务府这棵参天大树,未免也太自不量力了。可杜怀川又是皇上点了名的人,这里面的学问不得不让人思量再三。皇上到底是想对太后尽一份孝心,还是因为朝廷用度艰难,想从内务府的家底里面倒腾出些银子出来呢?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而这些日子里面,礼亲王府和庆郡王府居然都不约而同的闭门谢客,一副把自己摘出来置身事外的样子,这两位的这副态度就更加让人感到奇怪了。别人都可以躲的远远的看热闹,可他们两位都是皇亲国戚,太后的心腹,一位是军机领班大臣,一位正好兼管着内务府颐和园工程的差事,在这个节骨眼上是万万没有躲开的道理啊?
百思不解又辨不清风向,朝臣们于是愈发小心翼翼谨言慎行,生怕把自己搅进这一滩浑水中。就连前些日子上折子的那几位大臣们,这几天关起门来也是后悔的真想给自己一大巴掌,这马屁拍的也太早了点,拍到皇上的马腿上倒也没有什么,要是拍到太后的痛处上,就真把自己给拍死了。
要知道即便皇上真的动了心思,要彻查内务府,说穿了内务府也是皇上自己的家底,是皇上的家事,别人查不了内务府,可皇上要是自己个儿想查查谁也管不了,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关键是皇上现在还不是当家人,这其中又牵涉到颐和园工程,太后没有发话谁敢乱说话啊!
皇上的家事就是国事,牵涉到政局就是政治,讲政治可不是说着玩的,不怕做错事,就怕站错了队。
这么一来,事情的发展就更加微妙了,偌大的一个朝廷竟然没有一人对此发表点感想,就连一贯领风气之先的清流们也是闷声不响,平静的好似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然而所有的人都明白,这样的平静恰恰正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预兆,所以收拾好晾晒的衣物,关好门窗,不要被大雨淋湿了才是最最重要的。
倒是内务府那边炸开了锅,晓得是皇上的意思后,干脆来了个非暴力不合作,告病的告病,请假的请假,剩下的都是些跑腿办事的。
光绪听了杜怀川的禀告,只是微微一笑,暗自叮嘱了一番。不过几天,好些个人被杜怀川他们叫去问话不见回来,据说是按照皇上的意思,要这些人在规定的时间里面交待规定的问题,内务府那些上得了台面的人才开始真正着了慌,满世界的串门找关系,各个王府之间的奔走往来,寻思着到太后老佛爷那里去讨个说法。
可谁也没有敢真去,因为从宫里边传出来的消息,太后老佛爷的态度还很模糊,这就让那些原本想到她面前去哭诉告状的人,都有些迟疑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一回事,主动曝光现行,告诉太后和天底下所有的人,自己有从中吃回扣贪黑钱又是另外一回事,性质不同,结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况且最关键的问题是,太后她老人家没有动作,谁又敢动呢?
没有动作不等于不会有动作,大家都是明白人,晓得一把刀最厉害的地方不是砍人的时候,而是将砍未砍悬在头顶上方的时刻。现在,皇上这把刀已经砍下来了,大家顶多是有些慌张,倒并没有多少害怕,因为所有的人都在盯着另外的一把刀,太后她老人家的刀,那把刀可是真正见过血的啊!
————————————
每天都是两更啊,静静的拉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