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步步为营 (1/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一个人的甲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席间变得有些沉默下来,吴绍基微微叹了口气,"少文醉了。"
陈卓本已有了几分酒意,听了吴绍基这话竟然振身而起,手持酒壶哈哈大笑起来,醉眼朦胧中依稀闪烁着几许狂态,"子安兄你来看看,这大清上下,朝堂内外,有几人醒着,又有几人醉了?煌煌大清,可惜了,不过是给日本人准备好的一桌酒席,任人宰割罢了。"
吴绍基慌忙把陈卓拉了下来,低声说道,"这些话你我二人说说倒也罢了,小心被人听了去。难道少文真的甘心就这么消沉下去,让满腹才学付诸流水,莫要忘记当日在津门时,你曾经给我说过的一句话,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大丈夫本色也!"
陈卓一愣,看着吴绍基苦笑着说道,"消沉也好,不消沉也罢,可又能够如何啊?如今两江用不上我这样的人,李鸿章的北洋却是看不上我这样的人。所以我现在也就成了一个废物,比刚才那帮家伙好不了多少的废物。"
"少文啊,少文,你也是经过风浪过来的,怎么现在变得这么沉不住气了呢?据我所知,你上次给北洋上的条陈并没有送到李鸿章手里,因为你根本不懂得这官场的规矩。你从小家境富裕,自然不明白这些人情世故,在津门傲气的连门房的红包都不给,人家自然把你的条陈退了回来啊..."
陈卓摇了摇头,打断吴绍基的话说道,"子安兄,不是我沉不住气,是心里着急啊,我估计最多八年以内,日本就会向我大清动手,我这还只是根据现在日本军队的建设情况推想的。最让人忧虑的是,今年年初,我听我舅舅手下那几个从日本回来的人讲,日本现在的税收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而这些钱最后都投入到军事方面,日本建设的可是像西洋人那样的军队啊,一旦动手,我大清无论是北洋、练军、绿营这些都不可能是其对手,再不编练新式军队,恐怕将来悔之晚矣。"
"这些话你已经说了很多遍了,你不是一直都在鼓吹日本威胁论吗?今日我倒是有一个新鲜的说法,你想听听吗?"吴绍基半眯着眼睛看了陈卓一眼,故作神秘的卖起了关子。
"子安兄请讲。"陈卓微觉诧异的看着吴绍基。
吴绍基淡淡一笑,用手指借着桌上的残酒写下了两个字:甲午。
"这两个字是皇上送给李鸿章的,听说皇上曾经言之凿凿的告诉李鸿章,日本必会在四年后的甲午向我大清宣战,提醒李鸿章要加强防务。这次弄出这么一个合办银行的事情出来,也是为了替北洋筹措一些军费。少文现在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陈卓的酒杯一下掉在了桌上,一脸的惊异和茫然,看着吴绍基迟疑了半天才问道,"这真是皇上说的?"
"千真万确!"吴绍基唇边的笑容显得更加高深莫测,手指轻轻敲扣着桌面,见陈卓还是一脸的不知所措,不觉笑道,"皇上与少文倒是心有戚戚焉,皇上都能想到这些,少文还有什么可以颓唐消沉的啊?拿出你在日本学到的那些本事,回去后好好的写一个条陈呈送给李鸿章..."
"可是...李鸿章李中堂未必也是如此想法,我这条陈递上去又有什么用啊?"陈卓还是有些不太明白。
吴绍基看了一眼陈卓,心中不免有些感叹。陈卓在兵事上面的才具见识他是了解的,放眼朝野内外,包括李鸿章的北洋,都很少有人能够及得上,可对朝廷上面的事情看起来却是一片懵懂。
"你不在朝中,对朝廷上面的事情或许有些不太明白,可你好好想想,为什么皇上会写这样两个字送给李鸿章,这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意思啊..."说着,他小心的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眼下皇上手中并无实权,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无从施展,所以皇上这样做并不仅仅是在警示李鸿章和他的北洋,他是在等,在看,这朝野内外有没有人能够真正明白他的心思。"
陈卓还是没有听懂,睁大眼睛看着吴绍基,"子安兄,这皇上到底是什么心思啊?"
"你啊..."吴绍基摇着头叹了口气,"你空有一肚子才学,对这政治一道却是个门外汉,将来何以在朝堂之上立足啊!你想想,皇上既然能看到日本人的威胁,还想尽办法去为北洋筹集军费,自然是看到了眼下我大清军队的种种弊端,只是眼下他并不是不想去改变现在的状况,而是根本无法去改变,所以他才写下甲午两个字送给李鸿章,让天下人都能够去重新审视大清军队能否堪当大任,我估摸着这才是皇上真正的心思..."
吴绍基说着,停顿了一下,嘴角吐出了四个字,"编练新军。"
陈卓此时仿佛忽然才清醒了过来似的,目光炯炯的盯着吴绍基,就像是要把他嘴里说的每一个字都吞进肚子里一样。心中却是百感交集,莫名的喜悦和莫名的惊诧交杂在一起,让他说不出话来。
"你放心吧,李鸿章必定会把你的条陈呈送皇上的。少文啊,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个千里马在等着一个伯乐,而皇上此刻或许也正在等着一个像你这样的人!"吴绍基收起了那份笑容,平静而郑重的说道。
...
宁寿宫内,慈禧有些疲倦的揉着额头,目光却望着皇上刚刚离去的方向出神。
今儿皇上在屋顶上面晒了会儿太阳后,就又像个没事人似的,照旧到宁寿宫来请安吃饭,神情间虽说有些困顿沮丧,可还是有说有笑的样子,并没有显露出什么不满和埋怨。
对这几日朝野内外吵嚷的分外激烈的合办银行的事情,皇上也没有刻意去回避什么,反而是很坦率的承认这件事情是他自己的主意,主要还是想寻找一条开源的路子来,为朝廷筹措一些钱款。既然现在朝野内外一致反对,他很干脆的表示就把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说。反过来还对自己虑事不周很是自责一番。
皇上的这个态度倒是让慈禧很有些吃惊,原本以为以皇上年轻人的性子,总会消沉几天,到最后自己再温言宽慰几句,把这件事情就算揭了过去。没曾想皇上居然一副不太在意的样子,她一时也看不明白皇上真实的心思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打从看到李鸿章那份与洋人合办银行的折子起,慈禧心里就断然明白这件事情... -->>
席间变得有些沉默下来,吴绍基微微叹了口气,"少文醉了。"
陈卓本已有了几分酒意,听了吴绍基这话竟然振身而起,手持酒壶哈哈大笑起来,醉眼朦胧中依稀闪烁着几许狂态,"子安兄你来看看,这大清上下,朝堂内外,有几人醒着,又有几人醉了?煌煌大清,可惜了,不过是给日本人准备好的一桌酒席,任人宰割罢了。"
吴绍基慌忙把陈卓拉了下来,低声说道,"这些话你我二人说说倒也罢了,小心被人听了去。难道少文真的甘心就这么消沉下去,让满腹才学付诸流水,莫要忘记当日在津门时,你曾经给我说过的一句话,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大丈夫本色也!"
陈卓一愣,看着吴绍基苦笑着说道,"消沉也好,不消沉也罢,可又能够如何啊?如今两江用不上我这样的人,李鸿章的北洋却是看不上我这样的人。所以我现在也就成了一个废物,比刚才那帮家伙好不了多少的废物。"
"少文啊,少文,你也是经过风浪过来的,怎么现在变得这么沉不住气了呢?据我所知,你上次给北洋上的条陈并没有送到李鸿章手里,因为你根本不懂得这官场的规矩。你从小家境富裕,自然不明白这些人情世故,在津门傲气的连门房的红包都不给,人家自然把你的条陈退了回来啊..."
陈卓摇了摇头,打断吴绍基的话说道,"子安兄,不是我沉不住气,是心里着急啊,我估计最多八年以内,日本就会向我大清动手,我这还只是根据现在日本军队的建设情况推想的。最让人忧虑的是,今年年初,我听我舅舅手下那几个从日本回来的人讲,日本现在的税收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而这些钱最后都投入到军事方面,日本建设的可是像西洋人那样的军队啊,一旦动手,我大清无论是北洋、练军、绿营这些都不可能是其对手,再不编练新式军队,恐怕将来悔之晚矣。"
"这些话你已经说了很多遍了,你不是一直都在鼓吹日本威胁论吗?今日我倒是有一个新鲜的说法,你想听听吗?"吴绍基半眯着眼睛看了陈卓一眼,故作神秘的卖起了关子。
"子安兄请讲。"陈卓微觉诧异的看着吴绍基。
吴绍基淡淡一笑,用手指借着桌上的残酒写下了两个字:甲午。
"这两个字是皇上送给李鸿章的,听说皇上曾经言之凿凿的告诉李鸿章,日本必会在四年后的甲午向我大清宣战,提醒李鸿章要加强防务。这次弄出这么一个合办银行的事情出来,也是为了替北洋筹措一些军费。少文现在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陈卓的酒杯一下掉在了桌上,一脸的惊异和茫然,看着吴绍基迟疑了半天才问道,"这真是皇上说的?"
"千真万确!"吴绍基唇边的笑容显得更加高深莫测,手指轻轻敲扣着桌面,见陈卓还是一脸的不知所措,不觉笑道,"皇上与少文倒是心有戚戚焉,皇上都能想到这些,少文还有什么可以颓唐消沉的啊?拿出你在日本学到的那些本事,回去后好好的写一个条陈呈送给李鸿章..."
"可是...李鸿章李中堂未必也是如此想法,我这条陈递上去又有什么用啊?"陈卓还是有些不太明白。
吴绍基看了一眼陈卓,心中不免有些感叹。陈卓在兵事上面的才具见识他是了解的,放眼朝野内外,包括李鸿章的北洋,都很少有人能够及得上,可对朝廷上面的事情看起来却是一片懵懂。
"你不在朝中,对朝廷上面的事情或许有些不太明白,可你好好想想,为什么皇上会写这样两个字送给李鸿章,这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意思啊..."说着,他小心的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眼下皇上手中并无实权,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无从施展,所以皇上这样做并不仅仅是在警示李鸿章和他的北洋,他是在等,在看,这朝野内外有没有人能够真正明白他的心思。"
陈卓还是没有听懂,睁大眼睛看着吴绍基,"子安兄,这皇上到底是什么心思啊?"
"你啊..."吴绍基摇着头叹了口气,"你空有一肚子才学,对这政治一道却是个门外汉,将来何以在朝堂之上立足啊!你想想,皇上既然能看到日本人的威胁,还想尽办法去为北洋筹集军费,自然是看到了眼下我大清军队的种种弊端,只是眼下他并不是不想去改变现在的状况,而是根本无法去改变,所以他才写下甲午两个字送给李鸿章,让天下人都能够去重新审视大清军队能否堪当大任,我估摸着这才是皇上真正的心思..."
吴绍基说着,停顿了一下,嘴角吐出了四个字,"编练新军。"
陈卓此时仿佛忽然才清醒了过来似的,目光炯炯的盯着吴绍基,就像是要把他嘴里说的每一个字都吞进肚子里一样。心中却是百感交集,莫名的喜悦和莫名的惊诧交杂在一起,让他说不出话来。
"你放心吧,李鸿章必定会把你的条陈呈送皇上的。少文啊,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个千里马在等着一个伯乐,而皇上此刻或许也正在等着一个像你这样的人!"吴绍基收起了那份笑容,平静而郑重的说道。
...
宁寿宫内,慈禧有些疲倦的揉着额头,目光却望着皇上刚刚离去的方向出神。
今儿皇上在屋顶上面晒了会儿太阳后,就又像个没事人似的,照旧到宁寿宫来请安吃饭,神情间虽说有些困顿沮丧,可还是有说有笑的样子,并没有显露出什么不满和埋怨。
对这几日朝野内外吵嚷的分外激烈的合办银行的事情,皇上也没有刻意去回避什么,反而是很坦率的承认这件事情是他自己的主意,主要还是想寻找一条开源的路子来,为朝廷筹措一些钱款。既然现在朝野内外一致反对,他很干脆的表示就把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说。反过来还对自己虑事不周很是自责一番。
皇上的这个态度倒是让慈禧很有些吃惊,原本以为以皇上年轻人的性子,总会消沉几天,到最后自己再温言宽慰几句,把这件事情就算揭了过去。没曾想皇上居然一副不太在意的样子,她一时也看不明白皇上真实的心思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打从看到李鸿章那份与洋人合办银行的折子起,慈禧心里就断然明白这件事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