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风云百年劫(八) (1/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一个人的甲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浩浩荡荡的洪流向着辽南滚滚而去,漫天尘烟中,光绪勒马站在辽河西侧,望着队列中飘扬着的那面中华民族的旗帜,心中一阵默然。
他心中非常清楚,国家民族的觉醒,绝非打出这面旗帜就可以做到,这个国家的状况已然如此,国人愚昧无知,官僚体系腐败糜烂,士子们在四书五经中憧憬着科举及第,此刻不要说自己身边的这些人是否能够明白,就是放眼天下,恐怕也找不出几个具备近代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的人。然而处在这个风云激荡,国家生死危亡的时代,除了有人站出来登高一呼,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尝试着去打破几百年来的昏睡外,已经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了。
他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打出国家民族的旗帜,也是有着更深的考虑的。甲午一战中,中国这个老大帝国的衰弱已经彻底的暴露无疑了,当一个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惊醒过来,去睁开眼睛探寻世界大势。在这样的时候,再想要依靠皇权去收拢天下人心,已经是背离了这个时代的潮流,即便能够做到,自己这个皇上又如何能够大的过颐和园里的太后。
唤醒这个国家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但是竖起国家民族的旗帜,却可以让自己在这场政治博弈中立于主动,因为这是时代潮流必将澎湃汹涌的力量中心,把握住了这个潮流,也才把握住了真正的天下大势。
当这面中华民族的旗帜飘扬在辽南上空的时候,当这个喊声借着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的那份《时务报》传扬天下的时候,可以想见,将会给这个国家以怎样的震动,而这个震动中蕴含着的力量,是京城那个因循守旧的朝廷根本想象不到的,也只有借助这个力量,才能真正去打破朝廷旧有的格局。
政治从来都是如此,绝不是想当然的以为掌握了一支军队就可以掌握天下的,政治永远需要一面旗帜,需要在正确的时候,打出一张正确的牌。
更何况,这张牌不仅是要给天下人看的,也是光绪特意要准备给西方各国看的,甲午这一战,又何尝是仅仅与日本的一战啊...…
稍微平复住自己心中波澜起伏的情绪,光绪翻身下马,大步朝着自己身后的那群人走去。
看着皇上朝自己走过来,一直默然的站在后面一言不发的袁世凯,急忙大步迎上前去,接过光绪顺手递过来的马鞭,皱紧着眉头说道。
"皇上,新建陆军第一镇和第二镇主力都调往了辽南,此刻辽河一线的兵力已经空了,在辽东,日军还有第五师团的几千人,皇上不能不有所防备..."
经过了辽河一线的死战,特别是在日军即将突破营口的危急关口,临危受命前往营口主持战局,袁世凯自认已经牢牢的确立了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有了这一份功绩在里面,无形中,他也少了过去的那份瞻前顾后,话语间已经完全站在了皇上的角度去思虑了。
"辽东的事情你无须担心,朕自有主张。"光绪脚步不停,一边走一边说道,"朕心中最担心的是山东半岛的局势,此间大事已了,你和段祺瑞立刻带朕的旨意去山海关,朕在那里给你们留了一万人,还从陆军学校调派了部分学员担任军官,只是这些兵力都是新招募的营头,仓促间用于和日军作战恐怕有些困难,如何调派使用,你们心中都还要有个数。"
山海关刘坤一那里,是朝廷专门从各处调集的万多人,李鸿章和张之洞先后上折请调这些兵力到田庄台一线,朝廷一直不置可否。光绪心中也很明白,他所以没有急于向刘坤一下旨,其实是想看看刘坤一在这个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态度。直隶、两江和湖广,向来都是地方督抚中分量最重的三个,此时三人的态度也将意味着将来朝局的走向。
让光绪微微有些意外的是,田庄台大捷后,他没有等到刘坤一向朝廷上的折子,却等到了刘坤一向田庄台发来的电报,刘坤一以总督山海关内外兵事的身份,向皇上请示山海关的兵力如何调派,以期收全胜日军之效,其实就是将这两万多人的使用之权全部拱手交到了光绪手中。这个时候,刘坤一表现出这样的态度,虽然有些迟,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这个态度从根本上讲也是田庄台大捷换来的,没有这场大捷,或许这位曾经的两江总督还会左右摇摆,不知道如何取舍,有了这场大捷,以刘坤一的政治嗅觉何尝不会看清楚一些风向,况且此时也用不着再在山海关囤积重兵,防备日军袭扰直隶,调动山海关的兵力,对朝廷也算有所交代了。
听到皇上准备动用山海关的兵力,以袁世凯的聪明,顿时就明白过来,皇上不仅准备让自己带走山海关的一万多人,恐怕剩下的人也会调往田庄台布防。再加上聂士成带着的剩余兵力,如此看来田庄台一线应该没有多大的担忧了。
想到此处,袁世凯当即在光绪身后说道,"皇上放心,微臣立刻和段祺瑞一道赶赴山东,主持山东的战局。"
光绪忽然停下了脚步,回身看了一眼袁世凯,目光深沉的说道,"你就这样去山东了,就算是有朕的旨意,你能控制得住那里的局面吗?"
袁世凯不由得一怔,抬头望着光绪,皇上不是催着自己立刻动身吗?可是不去山东,自己又该去哪里呢?一时之间,他也有些茫然的样子。
"此时此刻,能够号令北洋各部的是谁啊?"光绪带着些许说不清楚意味的笑容看着袁世凯。
李中堂?!袁世凯心中一动,恍然间有些明白,又似乎有些糊涂。"皇上是让微臣先去津门,请李中堂出面主持大局?"
"不是请李鸿章出面,是天下大势国家存亡必须要他出面,李鸿章是何等样之人,事关国家存亡,也关乎着北洋的生死,他如何会袖手旁观?..."见袁世凯还有些没有体会自己的意思,光绪静静的一笑,"朕这样做,也是在为你铺路了,有李鸿章的支持,北洋各部才会心甘情愿供你驱驰..."
骤然间,袁世凯顿时明白过来,即便没有自己,李中堂一样可以主持山东的局面。皇上特意在这个时候调自己去山东主持战局,并不是因为自己和北洋有旧,而是要借李中堂的威势,来为自己收复北洋各部奠定基础。李中堂在北洋经营多年,正如朝廷中弹劾李中堂的折子所言,北洋各部几乎就是李中堂的私家军,以自己的资望是根本驾驭不了的。然而此战倘若自己能够稳住山东的大局,不仅于国家有功劳,于北洋更是有恩情,惟有这份恩结情连,北洋才能够在日后真正成为自己的北洋。
一股莫名的感慨和激动,连带着那种说不出来的庆幸和惊悸,在袁世凯心中排山倒海般涌动着。田庄台一战就不用说了,即便是日后的局面,皇上也想的如此深远,每一步又是如此周密细致,倘若当初自己迈错了步子,没有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功名前程全押上了,恐怕...
袁世凯不敢再多想什么,跪下说道,"请皇上放心,微臣定不辱使命!"
"山东一战,最关键之处就是威海,你要切记了,其他地方打成什么局面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威海不能丢,保住了威海,不仅是保住了渤海的门户,更是保住了北洋水师,"光绪的脸上慢慢严峻下来,盯着袁世凯一字一句的说道,"这个国家海军的底子就全在北洋水师了,你身上的责任牵动着这个国家未来的气运,明白吗?"
"微臣谨记皇上教诲,此战必当竭尽心力,死战不退!"袁世凯斩钉截铁说道。
皇上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袁世凯何尝不能够领会,此战他不仅是为国家而战,也是为自己而战。
"你和段祺瑞立即动身前往津门吧,不要有什么顾虑,李鸿章不比旁人,放眼天下,能够洞悉世事大局的,莫过于他了。"光绪望着袁世凯扬了扬手,转身向着吴绍基、杜怀川等人走去。
看到皇上过来,众人赶忙跪下,连人群中的怀特也是恭敬的向着光绪鞠躬。光绪轻轻一笑,示意众人都起身,目光却温和的看着怀特招了招手,让他到自己身边来。
田庄台一战,这个美国人确实有些让光绪感到意外,不仅至始至终陪自己坚守在田庄台,利用记者的身份发布田庄台一线的战事进展情况,将西方各国的注意力从京城里的朝廷,转移到了自己这个皇帝身上,还出人意料的起到了一些特别的作用。
"能够和朕一道死战不退,这份情谊朕会永远记在心里的,"光绪看着怀特微笑着说道,"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说说吧,你有什么要求尽管向朕提出来。"
"能够陪皇帝陛下在这里,是我的荣幸,"怀特看着光绪,目光一闪露出些狡黠的笑容说道,"更何况能够得到皇帝陛下的友谊,已经足够了。"
光绪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怀特,你很聪明啊,朕的友谊!嗯,你说对了,你也是洋人当中第一个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既然如此,朕就来告诉你朕的友谊意味着什么,你将会拥有在这个国家里面行动的一切便利,只要不违背我们这个国家的法律,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朕还打算让你成为朕的私人顾问,让你成为朕和西方社会沟通的桥梁... -->>
浩浩荡荡的洪流向着辽南滚滚而去,漫天尘烟中,光绪勒马站在辽河西侧,望着队列中飘扬着的那面中华民族的旗帜,心中一阵默然。
他心中非常清楚,国家民族的觉醒,绝非打出这面旗帜就可以做到,这个国家的状况已然如此,国人愚昧无知,官僚体系腐败糜烂,士子们在四书五经中憧憬着科举及第,此刻不要说自己身边的这些人是否能够明白,就是放眼天下,恐怕也找不出几个具备近代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的人。然而处在这个风云激荡,国家生死危亡的时代,除了有人站出来登高一呼,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尝试着去打破几百年来的昏睡外,已经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了。
他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打出国家民族的旗帜,也是有着更深的考虑的。甲午一战中,中国这个老大帝国的衰弱已经彻底的暴露无疑了,当一个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惊醒过来,去睁开眼睛探寻世界大势。在这样的时候,再想要依靠皇权去收拢天下人心,已经是背离了这个时代的潮流,即便能够做到,自己这个皇上又如何能够大的过颐和园里的太后。
唤醒这个国家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但是竖起国家民族的旗帜,却可以让自己在这场政治博弈中立于主动,因为这是时代潮流必将澎湃汹涌的力量中心,把握住了这个潮流,也才把握住了真正的天下大势。
当这面中华民族的旗帜飘扬在辽南上空的时候,当这个喊声借着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的那份《时务报》传扬天下的时候,可以想见,将会给这个国家以怎样的震动,而这个震动中蕴含着的力量,是京城那个因循守旧的朝廷根本想象不到的,也只有借助这个力量,才能真正去打破朝廷旧有的格局。
政治从来都是如此,绝不是想当然的以为掌握了一支军队就可以掌握天下的,政治永远需要一面旗帜,需要在正确的时候,打出一张正确的牌。
更何况,这张牌不仅是要给天下人看的,也是光绪特意要准备给西方各国看的,甲午这一战,又何尝是仅仅与日本的一战啊...…
稍微平复住自己心中波澜起伏的情绪,光绪翻身下马,大步朝着自己身后的那群人走去。
看着皇上朝自己走过来,一直默然的站在后面一言不发的袁世凯,急忙大步迎上前去,接过光绪顺手递过来的马鞭,皱紧着眉头说道。
"皇上,新建陆军第一镇和第二镇主力都调往了辽南,此刻辽河一线的兵力已经空了,在辽东,日军还有第五师团的几千人,皇上不能不有所防备..."
经过了辽河一线的死战,特别是在日军即将突破营口的危急关口,临危受命前往营口主持战局,袁世凯自认已经牢牢的确立了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有了这一份功绩在里面,无形中,他也少了过去的那份瞻前顾后,话语间已经完全站在了皇上的角度去思虑了。
"辽东的事情你无须担心,朕自有主张。"光绪脚步不停,一边走一边说道,"朕心中最担心的是山东半岛的局势,此间大事已了,你和段祺瑞立刻带朕的旨意去山海关,朕在那里给你们留了一万人,还从陆军学校调派了部分学员担任军官,只是这些兵力都是新招募的营头,仓促间用于和日军作战恐怕有些困难,如何调派使用,你们心中都还要有个数。"
山海关刘坤一那里,是朝廷专门从各处调集的万多人,李鸿章和张之洞先后上折请调这些兵力到田庄台一线,朝廷一直不置可否。光绪心中也很明白,他所以没有急于向刘坤一下旨,其实是想看看刘坤一在这个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态度。直隶、两江和湖广,向来都是地方督抚中分量最重的三个,此时三人的态度也将意味着将来朝局的走向。
让光绪微微有些意外的是,田庄台大捷后,他没有等到刘坤一向朝廷上的折子,却等到了刘坤一向田庄台发来的电报,刘坤一以总督山海关内外兵事的身份,向皇上请示山海关的兵力如何调派,以期收全胜日军之效,其实就是将这两万多人的使用之权全部拱手交到了光绪手中。这个时候,刘坤一表现出这样的态度,虽然有些迟,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这个态度从根本上讲也是田庄台大捷换来的,没有这场大捷,或许这位曾经的两江总督还会左右摇摆,不知道如何取舍,有了这场大捷,以刘坤一的政治嗅觉何尝不会看清楚一些风向,况且此时也用不着再在山海关囤积重兵,防备日军袭扰直隶,调动山海关的兵力,对朝廷也算有所交代了。
听到皇上准备动用山海关的兵力,以袁世凯的聪明,顿时就明白过来,皇上不仅准备让自己带走山海关的一万多人,恐怕剩下的人也会调往田庄台布防。再加上聂士成带着的剩余兵力,如此看来田庄台一线应该没有多大的担忧了。
想到此处,袁世凯当即在光绪身后说道,"皇上放心,微臣立刻和段祺瑞一道赶赴山东,主持山东的战局。"
光绪忽然停下了脚步,回身看了一眼袁世凯,目光深沉的说道,"你就这样去山东了,就算是有朕的旨意,你能控制得住那里的局面吗?"
袁世凯不由得一怔,抬头望着光绪,皇上不是催着自己立刻动身吗?可是不去山东,自己又该去哪里呢?一时之间,他也有些茫然的样子。
"此时此刻,能够号令北洋各部的是谁啊?"光绪带着些许说不清楚意味的笑容看着袁世凯。
李中堂?!袁世凯心中一动,恍然间有些明白,又似乎有些糊涂。"皇上是让微臣先去津门,请李中堂出面主持大局?"
"不是请李鸿章出面,是天下大势国家存亡必须要他出面,李鸿章是何等样之人,事关国家存亡,也关乎着北洋的生死,他如何会袖手旁观?..."见袁世凯还有些没有体会自己的意思,光绪静静的一笑,"朕这样做,也是在为你铺路了,有李鸿章的支持,北洋各部才会心甘情愿供你驱驰..."
骤然间,袁世凯顿时明白过来,即便没有自己,李中堂一样可以主持山东的局面。皇上特意在这个时候调自己去山东主持战局,并不是因为自己和北洋有旧,而是要借李中堂的威势,来为自己收复北洋各部奠定基础。李中堂在北洋经营多年,正如朝廷中弹劾李中堂的折子所言,北洋各部几乎就是李中堂的私家军,以自己的资望是根本驾驭不了的。然而此战倘若自己能够稳住山东的大局,不仅于国家有功劳,于北洋更是有恩情,惟有这份恩结情连,北洋才能够在日后真正成为自己的北洋。
一股莫名的感慨和激动,连带着那种说不出来的庆幸和惊悸,在袁世凯心中排山倒海般涌动着。田庄台一战就不用说了,即便是日后的局面,皇上也想的如此深远,每一步又是如此周密细致,倘若当初自己迈错了步子,没有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功名前程全押上了,恐怕...
袁世凯不敢再多想什么,跪下说道,"请皇上放心,微臣定不辱使命!"
"山东一战,最关键之处就是威海,你要切记了,其他地方打成什么局面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威海不能丢,保住了威海,不仅是保住了渤海的门户,更是保住了北洋水师,"光绪的脸上慢慢严峻下来,盯着袁世凯一字一句的说道,"这个国家海军的底子就全在北洋水师了,你身上的责任牵动着这个国家未来的气运,明白吗?"
"微臣谨记皇上教诲,此战必当竭尽心力,死战不退!"袁世凯斩钉截铁说道。
皇上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袁世凯何尝不能够领会,此战他不仅是为国家而战,也是为自己而战。
"你和段祺瑞立即动身前往津门吧,不要有什么顾虑,李鸿章不比旁人,放眼天下,能够洞悉世事大局的,莫过于他了。"光绪望着袁世凯扬了扬手,转身向着吴绍基、杜怀川等人走去。
看到皇上过来,众人赶忙跪下,连人群中的怀特也是恭敬的向着光绪鞠躬。光绪轻轻一笑,示意众人都起身,目光却温和的看着怀特招了招手,让他到自己身边来。
田庄台一战,这个美国人确实有些让光绪感到意外,不仅至始至终陪自己坚守在田庄台,利用记者的身份发布田庄台一线的战事进展情况,将西方各国的注意力从京城里的朝廷,转移到了自己这个皇帝身上,还出人意料的起到了一些特别的作用。
"能够和朕一道死战不退,这份情谊朕会永远记在心里的,"光绪看着怀特微笑着说道,"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说说吧,你有什么要求尽管向朕提出来。"
"能够陪皇帝陛下在这里,是我的荣幸,"怀特看着光绪,目光一闪露出些狡黠的笑容说道,"更何况能够得到皇帝陛下的友谊,已经足够了。"
光绪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怀特,你很聪明啊,朕的友谊!嗯,你说对了,你也是洋人当中第一个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既然如此,朕就来告诉你朕的友谊意味着什么,你将会拥有在这个国家里面行动的一切便利,只要不违背我们这个国家的法律,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朕还打算让你成为朕的私人顾问,让你成为朕和西方社会沟通的桥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