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一个人的甲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鸿章那间摆满西洋家具的会客室,对袁世凯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西式沙发、法兰西咖啡、从意大利国进口的精美的玻璃器皿,还有放在屋角的那具留声机,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向众人昭示着,大清这位致力于推行洋务运动的中堂大人,对于日新月异的外间世界的热情。然而此刻坐在这里,袁世凯心中却不免有着一份惴惴不安的心情。

    辽河一战,袁世凯手刃丰升阿,收拢北洋各部血战营口,以赫赫战功向天下人显示了他曾经一举平定朝鲜内乱时的那份手段,也无疑在同时,摆明车马站到了皇上那边。虽然于国家大义上讲,他这样做并没有多少错,甚至还是有功于江山社稷。但是他毕竟出身北洋,一生的功名前程都是从北洋,从李中堂的栽培中开始的,在这个无比敏感和微妙的时刻,选择从朝局的一头站到朝局的另一头,且不说天下人会如何议论,单单只是此刻,中堂大人心中会如想呢?

    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摆在明面上的大道理和深藏于时局背后的私情,通常都是纠缠不清的,所谓私心公论,其实说穿了就是一张纸,捅破了无非只有两个字:利害。此时,天下大势已经初显端倪,自己此举究竟是利多还是害多,袁世凯心中还是有数的,但对于一直提拔栽培自己的李中堂,他心中却难免有种说不分明的感觉。

    正在袁世凯心绪万端的时候,一阵缓慢的脚步声从屋外传来,李鸿章在张佩纶的陪同下,迈着方步从外间走了进来。袁世凯慌忙起身上前,一个千跪在地上说道,"袁世凯参加中堂大人!"

    "起来,起来说话..."李鸿章虚抬了一下手,缓步走到会客室中间的沙发上坐下,目光在袁世凯身上看了片刻,轻笑着说道,"慰庭穿上这身新建陆军的军服,看起来倒是蛮精神的嘛,呵呵..."

    听到中堂大人如此一番开场白,袁世凯心中也是忍不住一阵苦笑。

    今日来拜见李鸿章之前,为了身上这身衣服他也是为难了许久。从北洋站队站到了皇上那边,袁世凯原本并不想穿这身有些显眼的新建陆军军服拜见中堂大人,无端的让人觉出几分轻狂和张扬。然而此刻头上的辫子已经剪掉了,无论是穿大清的官服还是平常的长衫,都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再则李中堂是何许人也,过分的刻意做作,反倒透出一股子虚饰矫情出来。左思右想之下,袁世凯也是把心一横,与其躲躲闪闪失了身份,倒不如坦坦荡荡前来,横竖都是眼前这个坎。

    "中堂大人谬奖了,世凯愧不敢当!..."袁世凯低着头,有些躲闪着李鸿章的目光。

    李鸿章却摆了摆手,似乎是没有看到袁世凯此时些许窘迫的神态,随意的指着沙发说道,"慰庭坐下说话,此间又没有外人,何必如此拘礼?老夫这里你又不是第一次来,坐下来说话。"

    待一旁的长随换过茶盏后,李鸿章抚着额头,略微透出些苍老的神色说道,"皇上昨日已经发来电报,你此行的来意老夫也多少清楚一些,说说吧,这一仗你心中究竟是如何打算的,有什么难处,尽管向老夫道来。"

    听李中堂问及战事,袁世凯也收起了心中那份忐忑不安,思忖了片刻回答道,"皇上派世凯前来,为的正是山东半岛的战事。皇上估计日军极有可能在山东半岛登陆,向威海、登州、莱州等处发起进攻,进而与辽南之日军残部呼应,威胁我大清京畿安危。世凯此行,虽有皇上的旨意主持山东半岛战局,然其中掣肘为难之处甚多,却非世凯一人之力可以为之,故而前来拜见中堂大人..."

    李鸿章轻轻敲打着沙发,眉头却紧紧的皱在了一起。"你说的意思老夫明白,但是皇上何以认定日军就会攻打山东半岛?"

    "辽河一战,日军征清第一军和第二军均遭重创,后勤辎重被毁,旅顺又被我军收复,不得已狼狈退往辽南。此刻,整个辽东、辽南的战局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我军手中,日军要扭转不利的局面,只能选择在我兵力薄弱的山东半岛发起攻势..."袁世凯话还未说完,却看到李鸿章苦笑着摇了摇头。

    "慰庭啊,山东半岛的局面老夫何尝不知,虽有近三万人布防,但是兵力一撒开,便如同当日之辽东辽南,处处设防,处处受制于人。况且山东巡抚李秉衡那里,不要说是你,恐怕老夫这个直隶总督也是鞭长莫及。老夫所能左右的无非只有威海一处,要调动山东各营,非有朝廷的旨意不可。"说到此处,李鸿章不免也是黯然的叹了口气。

    李鸿章的叹息中,其实还包含着另一层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此时大清的这个局面,当真是稀罕到了极处。即便是不懂朝局的,也能一眼看的明白。太后和朝廷中枢在京城里面,主持着朝廷各项事务,而皇上却又在田庄台一线主持战事。整个国家此时仿佛有两个朝廷一般,这究竟该听谁的,恐怕此刻天下这些督抚们心中都是一片茫然。

    而于战事,李鸿章戎马半生,其中的厉害透彻分明。战事当中最忌讳的就是这种举手投足都顾虑重重的局面,战机稍纵即逝,一旦应对不及,转眼便可能是灭顶之灾。

    "中堂大人所言,世凯心中深知,以世凯的资望能力,也不敢有独立支撑山东局面的想法。况且以世凯看来,即便有皇上的旨意,山东巡抚李秉衡也未必会听从调遣。所以世凯只有一愿,恳请中堂大人准允世凯前往威海,主持威海的防御..."说着,袁世凯猛地上前跪在李鸿章面前,沉郁焦急中连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中堂大人,威海之存亡不仅关系着山东之战局,更是关系着我北洋的生死。眼下北洋舰队被日军舰队封锁于海港内,威海若失,日军利用威海各处的炮台向我北洋舰队攻击,顷刻间便是全军覆没的局面。世凯虽然鲁钝,但也深知北洋舰队凝聚着中堂大人半生的心血,也是我北洋能够傲然屹立于天下的根基。没有了北洋舰队,我北洋还能叫做北洋吗?...世凯蒙中堂大人栽培提拔,心中未尝有一日忘记中堂大人的教诲,值此生死存亡之时,世凯何能独身事外,世凯愿前往威海,纵然抛去世凯的性命,也要替中堂大人,替我北洋保住这最后的根基。世凯恳请中堂大人准允!"

    袁世凯的这层意思,皇上在电文中已经略有提及,李鸿章是何等聪明之人,怎么会不明白皇上在此时派袁世凯去威海的用意。只是此刻见袁世凯说的如此恳切,心中也不免微微的波澜起伏。

    袁世凯原是北洋夹袋中的人物,甲午一战却选择站在了皇上那边,以李鸿章的胸襟气量,再加之大清面临如此艰难的战事大局,自然不会在此时和袁世凯计较什么。只是眼看着自己一手拔擢之人,忽然之间弃自己而去,心中难免也有着一份难言的惆怅。难道自己尽半生心血打造的北洋,真的到了风雨飘摇日暮穷途,连一个袁世凯也留不住了?

    而此时,眼见袁世凯话语中流露出的对北洋的情意,饶是深沉如斯的李鸿章,也忍不住心中一动,且不论袁世凯的这份情意是真是假,威海关系北洋生死存亡却是无疑的。

    沉默片刻,李鸿章伸手扶起袁世凯说道,"慰庭之心,老夫何尝不知。你是我北洋出去的人,营口一战,你能收拢北洋各部力挽狂澜,替我北洋挽回了颜面,你可知老夫心中是何等样的欢喜,又如何会不准允你前往威海?然则老夫之心,慰庭未必全然懂得啊...…今日我大清面临的局面,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国家积弱,外敌环侍,老夫历半生心血所为之事,不外乎是修修补补,希望我大清有朝一日能够自强而已,只可惜老夫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夫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或许要靠你们去做了,慰庭,此去威海,你不要有什么顾忌,尽管放胆施为,有什么想法就对老夫讲出来。"

    袁世凯心中一颤,万没有想到心里深处的那点计较,被李中堂一言就点了出来,不仅没有丝毫责怪之意,话语中还隐然已经有要将北洋交付于自己的意思,如此胸襟气魄,中堂大人果然是中堂大人啊!...

    压住心中翻涌的激动感慨,袁世凯不再犹豫当即沉声说道,"中堂大人,世凯此去威海,无有别的要求,只恳请中堂大人授世凯以专断之权,节制威海北洋各部,以求事权统一。世凯当不负中堂大人之期望,誓死守住威海,守住北洋的血脉和我大清的气运。"

    向李鸿章要专断之权,除了心底深处的那层意思外,威海眼前的困境也逼迫袁世凯不得不如此为之。王士珍率部抵达威海后,因与驻防威海的北洋各部互不统属,处境显得非常尴尬。一旦开战,指挥上便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威海主将戴宗骞与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威海防御上又意见不一,整个威海此时防御显得极为混乱。袁世凯若不能有节制各部的权利,纵然前往也是毫无用处。

    "接到皇上的电报后,老夫已经向朝廷上折,请朝廷授你帮办北洋军务的名义,此外,老夫也已向威海丁汝昌和戴宗骞发电,威海之防御,由你一言决之。"李鸿章望着面前的袁世凯,轻轻一笑说道。

    袁世凯一怔,顿时明白过来,自己原本还担心李中堂对自己有所猜忌,没有想到自己所顾虑的李中堂不仅全都考虑到,还提前做了安排。心中的那份激动和惶恐混杂着,竟是半分也说不出话来,刚想俯身跪下,却被李鸿章一抬手拦住了。

    "军务紧急,我也不多留你了。记住老夫的一句话,北洋,不只是我李鸿章的北洋,更是我大清的北洋...…"挽住袁世凯的手臂,李鸿章的神情透出一种难言的沧桑,那份目光却又亮的出奇。

    "世凯告退,请中堂大人放心,守不住威海,世凯也无颜再见中堂大人了。"说罢,世凯俯身施礼,转头大步离去。

    望着袁世凯离去的背影,站着一旁的张佩纶忽然低声问道,"中堂,难道皇上真的有意打算将北洋交与袁世凯,中堂大人将来又何以立足?"

    "幼樵,难道到了此时你还看不出来,甲午一战后,无论胜负,都不会有北洋了..."李鸿章苦笑着叹了口气,用力的摆了摆手,"辽河一战后,老夫想了许久,一个此前籍籍无名的刑天居然都能一战而让天下震动,老夫不服老是不行了。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做到的,是到了该交给别的人去做的时候了。这就是时势,是潮流,即便是我李鸿章也是挡不住这个潮流的,我所能做到的,无非就是送他们一程罢了..."

    这一番话中透出的凄凉意味,让张佩纶也有些黯然神伤,多少风雨沧桑,中堂何曾有过如此的意气消沉,这天下的大势,当真已经是潮起潮落?...

    无语中,却看到李鸿章眼神中精光一闪,神色忽然变得异常的严峻,"至于这个袁世凯,老夫却实在有些不放心。幼樵可知,这个袁世凯在1岁的时候就写过一句诗,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1岁居然就有了逐鹿中原的念头,其志不可小觑啊!将来若是羽翼丰满,老夫担心他会生出别样的心思..."

    "既然如此,中堂大人又为何将北洋交托与他?"张佩纶不解的问道。

    "不交给他,又能交给谁呢?此刻天下还有谁能担当如此重任?更何况这还是皇上的意思。"李鸿章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又有些感慨的说道,"老夫所以如此,不仅是为着袁世凯有这份担当和才干,也是因为老夫此刻也看出来了,放眼天下,将来能够钳制袁世凯的,惟有当今皇上。以皇上的心智手段,机谋胆略,老夫又何苦杞人忧天呢?..."

    ............…

    十月的京城,弥漫着初冬的阵阵寒意,而此时的京城内外却显得分外的热闹和喜庆。太后六十寿辰的庆典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虽然从宫里面传出来的消息,太后已经下旨要求万寿大典的仪式一切从简,并取消了若干典景工程和不必要的仪式,然而从九月二十五日,王大臣以及外省各大臣呈进万寿贡物开始,将持续近半月的万寿庆典的序幕便徐徐拉开,及至十月十日整个庆典达到高潮,其奢华壮观的场面,让前来出席仪式的西方各国公使和记者们也感到震惊和炫目不已。

    《泰晤士报》记者莫里逊在参观完庆典仪式的当天,便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他那篇足以代表大多数西方人观点的文章《帝国的忧虑》。据说英外务大臣金伯雷在看到这篇文章后,立刻向英国驻清国公使发来了电报,内容如何外界不得而知,但是在收到电报后的第二天,英法美三国公使便动身出发前往田庄台。

    莫里逊在《帝国的忧虑》中写道: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这个国家充满了太多的混乱、矛盾和不可思议。很难想象,当一个国家正陷入一场可怕的战争中,当他的对手日本几乎把整个国家的财力物力都投入到了这场战争时,这个国家的朝廷居然还能够在这样一个时刻,举行这样一场除了展示其浩大奢靡,几乎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仪式。

    而在这个仪式背后,却似乎隐藏着一些奇怪的,而且不得不让人产生困惑的现象。当清国皇太后用这场仪式来庆贺自己60岁生日的时候,清国的皇帝并没有出现在仪式上。此刻,他正在辽河指挥着那支由他亲手缔造,并且已经让世人震惊的军队,向辽南的日军发动最后的攻势,或许还极有可能如此前的田庄台战役一样,再次创造出一个辉煌的奇迹。

    而清国那位最有权势的总督李鸿章,也同样没有出现在皇太后的仪式上面,日军在清国山东半岛的登陆,正让这位总督和他用半生时间创建的北洋经受着一场生死考验。毫无疑问,这场战争已经让这个总督的权势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如果再次面临像辽东、辽南那样的溃败,或许这将极有可能是这位总督大人在清国政坛上最后一次亮相了。

    与此同时,在清国的上海,一些奇怪的迹象表明,清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正试图用自己有些苍白的力量,去改变这个国家的未来。和清国三十多年来推行的洋务运动不同,这些知识分子成立了一个叫做强学会的团体,喊出了变法维新的口号,希望通过改变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来改变这个国家落后衰弱的现实。此刻似乎还很难去评价这些人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声音几乎没有引起多大的震动,但是毫无疑问,这场战争正在影响着这个古老帝国内部,悄然的发生着一些变化。

    但是,如果我们此时把目光延伸的更远些,我们却又会发现我们的思维似乎正在经受着某种痛苦的考验。在这个帝国的南方,除了商业贸易因为这场战争变得有些艰难外,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战争带来的影响,清国人依旧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中,迎接着每一天的到来,战争对他们来说,似乎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