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游园惊梦(六) (2/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一个人的甲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科举能够深入人心,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科举连着官场,从来都是做官的唯一道路,可如果科举之路越来越狭窄,反而是西学变成了通往官场的康庄大道,天下人热衷科举,视西学为歧途之心未尝不会动摇,长此以往,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慢慢的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弃旧学就新学,西学在全国推而广之也会顺利得多,科举恐怕慢慢的就成了摆设,不废也等于废了。
"皇上用心深远啊!微臣必定以两江,为皇上的宏图远略做出一番表率出来..."吴绍基情不自禁的感慨道。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家如今就是这么一个情状,百废待兴,可即便是朕,也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还是要先易后难徐徐为之。等到做出一番局面,见到一些成效后,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随而至。就好比如今大清的官场,卖官鬻爵贪赃枉法,还有许多扯烂污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朕每每想来都觉得腻味透了,近来也有不少言官上折子要朕整肃吏治,朕何尝不想这样去做,可朕却不能这样做,尤其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之时...…吴绍基你的学问很好,你知道明朝是怎么亡的吗?"光绪忽然转头问道。
这话吴绍基再大胆也是不敢回答的,明朝所以亡,很大原因还不是眼前这位皇上的祖宗干的,他是汉人,如何敢牵扯这样的事情。
光绪看了一眼吴绍基战战兢兢的样子,也不以为然,吴绍基那点心思他还能够不明白?
"朕每每读明史,都感慨于明朝崇祯皇帝说过的一句话,朕不是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朕仔细想过,他并非没有作为的君主,然而他反对植党,可党争却越演越烈,他唯才是举,可朝中却半染褚衣,他惩治宦官,可宦官之势却如日中天,他严惩贪腐,而贪腐之风却越演越烈,他整饬武备,其结果却是将不治兵,兵不杀贼。面对国家的糜烂,他也不是没有用重典,他在位十七年,杀了首辅二人,总督七人,巡抚十一人,其余各级官员不计其数,为历代所罕见,可最后还是亡了国,为何啊?...…"
"在朕看来,是他根本不懂得治国的道理。一个国家败亡,首先是从根子上开始糜烂的,可是要改变这样的局面,要推行变革,振兴国势,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得到的。要懂得屈伸之道,会迂回,善权变,更要能够坚韧。朕今日叫你进宫,就是要给你说这些话。别人说我大清煌煌盛世,可在朕看来今日我大清与明末何其相似,同样的内忧外患,同样的百弊丛生,越是这样的时候,越不能急,更不能乱!...…现在你明白朕为什么要留用奕劻、孙毓汶等人了?因为朕必须要朝廷大局稳定,才能从容展布,而不仅仅是什么平衡朝局,相互制衡!你这个人,才干是有的,对朕的忠心也是有的,但是有时候心思太重,过份聪明就不好了,过犹不及的道理你应该明白吧。朕既然能容得下奕劻、孙毓汶等人,还包容不了你们这些心腹重臣!放心大胆去做事吧,只要是为了国家大局,就算是做错了,朕也能够体谅的。"
吴绍基顿时一身冷汗,他如何听不懂皇上话语中的意思,由明亡而指眼前的朝局,表面上说的是为何保持朝局稳定,暗含的却是对他的敲打。为臣之大忌,就是妄自揣度圣意。他不仅揣度了,还琢磨的很深,又怎么能不引来皇上的警惧。而皇上所说的稳定,何尝不是指的是君臣一心。皇上其实已经告诫他自己了,皇上什么都能够包容,但绝不容许臣下生出别的心思出来,动摇了皇上的天下大计。
吴绍基慌忙跪了下来,低头说道,"微臣谨记皇上今日的教诲,此去两江,必当专心任事,以朝廷大局为重,不敢心存丝毫杂念。"
光绪微微一笑,见敲打的也差不多了,吴绍基的聪明之人,当能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便轻轻拍了拍手,对殿外说道,"传景铭进来吧。"
"朕明日即下旨让景铭任江宁将军,再带点新建陆军过去,一来是为朕看住两江这块地方,防备着背后有人搞东搞西的,二来也替你护护驾,有景铭在,朕也就放心多了,两江官场断然不会有人敢打你的主意,你手上有了景铭这把刀,做起事情来也会容易得多。"光绪一脸微笑,从容的看了吴绍基一眼说道。
光绪的这番又搓又揉,又是敲打又是恩遇,即便是聪明过人的吴绍基,此时心中也是一片迷乱,望着光绪傻傻的跪着,连谢恩都忘记了。
又是一更,凌晨4点还债,太冷了。这几章都是铺垫,大家或许觉得有些闷,要打雷下雨前都是这样的。其实铺垫才最难写啊,写得我很痛苦的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科举能够深入人心,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科举连着官场,从来都是做官的唯一道路,可如果科举之路越来越狭窄,反而是西学变成了通往官场的康庄大道,天下人热衷科举,视西学为歧途之心未尝不会动摇,长此以往,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慢慢的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弃旧学就新学,西学在全国推而广之也会顺利得多,科举恐怕慢慢的就成了摆设,不废也等于废了。
"皇上用心深远啊!微臣必定以两江,为皇上的宏图远略做出一番表率出来..."吴绍基情不自禁的感慨道。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家如今就是这么一个情状,百废待兴,可即便是朕,也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还是要先易后难徐徐为之。等到做出一番局面,见到一些成效后,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随而至。就好比如今大清的官场,卖官鬻爵贪赃枉法,还有许多扯烂污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朕每每想来都觉得腻味透了,近来也有不少言官上折子要朕整肃吏治,朕何尝不想这样去做,可朕却不能这样做,尤其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之时...…吴绍基你的学问很好,你知道明朝是怎么亡的吗?"光绪忽然转头问道。
这话吴绍基再大胆也是不敢回答的,明朝所以亡,很大原因还不是眼前这位皇上的祖宗干的,他是汉人,如何敢牵扯这样的事情。
光绪看了一眼吴绍基战战兢兢的样子,也不以为然,吴绍基那点心思他还能够不明白?
"朕每每读明史,都感慨于明朝崇祯皇帝说过的一句话,朕不是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朕仔细想过,他并非没有作为的君主,然而他反对植党,可党争却越演越烈,他唯才是举,可朝中却半染褚衣,他惩治宦官,可宦官之势却如日中天,他严惩贪腐,而贪腐之风却越演越烈,他整饬武备,其结果却是将不治兵,兵不杀贼。面对国家的糜烂,他也不是没有用重典,他在位十七年,杀了首辅二人,总督七人,巡抚十一人,其余各级官员不计其数,为历代所罕见,可最后还是亡了国,为何啊?...…"
"在朕看来,是他根本不懂得治国的道理。一个国家败亡,首先是从根子上开始糜烂的,可是要改变这样的局面,要推行变革,振兴国势,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得到的。要懂得屈伸之道,会迂回,善权变,更要能够坚韧。朕今日叫你进宫,就是要给你说这些话。别人说我大清煌煌盛世,可在朕看来今日我大清与明末何其相似,同样的内忧外患,同样的百弊丛生,越是这样的时候,越不能急,更不能乱!...…现在你明白朕为什么要留用奕劻、孙毓汶等人了?因为朕必须要朝廷大局稳定,才能从容展布,而不仅仅是什么平衡朝局,相互制衡!你这个人,才干是有的,对朕的忠心也是有的,但是有时候心思太重,过份聪明就不好了,过犹不及的道理你应该明白吧。朕既然能容得下奕劻、孙毓汶等人,还包容不了你们这些心腹重臣!放心大胆去做事吧,只要是为了国家大局,就算是做错了,朕也能够体谅的。"
吴绍基顿时一身冷汗,他如何听不懂皇上话语中的意思,由明亡而指眼前的朝局,表面上说的是为何保持朝局稳定,暗含的却是对他的敲打。为臣之大忌,就是妄自揣度圣意。他不仅揣度了,还琢磨的很深,又怎么能不引来皇上的警惧。而皇上所说的稳定,何尝不是指的是君臣一心。皇上其实已经告诫他自己了,皇上什么都能够包容,但绝不容许臣下生出别的心思出来,动摇了皇上的天下大计。
吴绍基慌忙跪了下来,低头说道,"微臣谨记皇上今日的教诲,此去两江,必当专心任事,以朝廷大局为重,不敢心存丝毫杂念。"
光绪微微一笑,见敲打的也差不多了,吴绍基的聪明之人,当能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便轻轻拍了拍手,对殿外说道,"传景铭进来吧。"
"朕明日即下旨让景铭任江宁将军,再带点新建陆军过去,一来是为朕看住两江这块地方,防备着背后有人搞东搞西的,二来也替你护护驾,有景铭在,朕也就放心多了,两江官场断然不会有人敢打你的主意,你手上有了景铭这把刀,做起事情来也会容易得多。"光绪一脸微笑,从容的看了吴绍基一眼说道。
光绪的这番又搓又揉,又是敲打又是恩遇,即便是聪明过人的吴绍基,此时心中也是一片迷乱,望着光绪傻傻的跪着,连谢恩都忘记了。
又是一更,凌晨4点还债,太冷了。这几章都是铺垫,大家或许觉得有些闷,要打雷下雨前都是这样的。其实铺垫才最难写啊,写得我很痛苦的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