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万里悲秋(四) (1/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一个人的甲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微臣以为,日军此举不过是在试探!"见众人都沉默不语,站在地图前面的冯国璋犹豫了片刻,断然说道。
光绪看了冯国璋一眼,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从目前总参收集汇总的情报信息分析,日本国内此时并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迹象,其驻朝日军主力也依然集中在汉城一线,要在短时间内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暂时还没有可能。另外还有尤为重要的一点,目前天气已经是秋末冬初,以朝鲜冬天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根本没有进行大规模作战的条件,所以微臣敢断言日军此举,并非是要像甲午一样发起大规模战争的前兆,只不过是试探我军的虚实...…"
说着,冯国璋又指着地图解说道,"目前我大清驻朝鲜的主力都集中在平壤一线,这一点想必日军也是有所察觉,日军此次忽然以一个大队的兵力深入我腹地纵深,微臣判断日军无非是希望进一步掌握我驻朝军队的兵力部署,特别是一旦出现战争状况,我军各部会如何调动等相关情况,为将来作战寻找突破口...…
同时,日军此举更是在试探我大清会如何应对。倘若此次我大清放纵日军的挑衅行为,此后日军势必变本加厉频繁越境,给我在朝鲜的驻军施加压力。故而微臣以为此时应该采取果断措施,一举歼灭越境之日军,打掉日本人的嚣张气焰,以巩固我军在朝鲜的局势。"
光绪静静听完,却没有说话,转头望向陈卓。
"冯国璋的分析不无道理,微臣也认为日军并无发起战争的可能。当然,虽然对于日本人为何突然如此,微臣心中也还是有些疑问,但是微臣赞同冯国璋的建议,必须给予日军以打击,否则朝鲜局势必将会变得复杂混乱。"陈卓迎着光绪的目光沉声说道。
"中日在朝鲜对峙的界线并没有条文的明确界定,当初只是以双方事实占有的区域来划定的,这一点落在具体的地域便会非常模糊。日军前几次的越境也是以这样的借口。只不过以前是很快便缩了回去,像此次这样深入腹地还是第一次。如果此次不能采取断然措施遏制日军的举动,恐怕日后日军必然会以这样的借口频繁挑起事端,我大清也将会陷入被动当中。"
光绪点了点头,打是肯定要打的,从接到朝鲜的军报开始,他在心里便下定了主张。在这个时代里面,恐怕也只有光绪自己才最了解日本人那种欺软怕硬的国民性,要是真让日本人在朝鲜养成了习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等于说是对于大清在朝鲜军事存在的调戏,这是断然无法容忍的,也不符合他当初对于朝鲜的谋篇布局。
在这一点上,光绪有很大部分是赞同陈卓、冯国璋主张采取断然措施的建议,但是关键是怎么去打,分寸如何把握。换句话说,就是既要让日本人感到痛,又说不出来,以及接下来外交上面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还有一层就是,直到现在光绪也没有弄明白日本人这样做的真实意图,既然日本人没有开打的准备,平白无故的怎么搞出这种事情出来,到底是脑袋进水了,还是果真就像冯国璋说的那样仅仅是试探?
正在光绪沉思之际,一直沉默不语的李鸿章忽然叹息了一声,抬头说道。
"皇上请恕微臣直言,微臣以为能够在外交上面解决的争端,最好还是放在外交交涉上解决。我大清还没有从甲午中恢复元气,无论如何都经不起一场大战啊!...…"
"不打,难道就这样看着日本人在我大清的地盘上面进进出出,真当成自家的后花园了?我大清虽然积弱,现在的日本也未必强到哪里去。外交从来都不是交涉出来的,是要靠实力说话的,李鸿章,你是办老了外交的,难道连这一点都不明白?"
光绪冷冷的哼了一声,李鸿章的意思他是明白的,其实很难说李鸿章这样去想就完全是错的,但是方法手段上可以灵活,气质上却是不能软弱的,尤其是对于日本。
"皇上请容微臣说完,自从我大清与英法美三国签订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后,又先后与德、意、俄等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然而皇上断然拒绝日本方面提出签订相同条约的要求,已经极大刺激了日本,日本已经多次提出抗议。这个时候再去刺激日本,一旦真的酿成中日再次开战,于我大清绝非幸事,微臣恳请皇上三思。"
说着,李鸿章抬起头,面上全是难以言喻的隐痛。"皇上,我大清北洋舰队元气大伤,没有海军,一旦中日再次开战,仅仅靠陆路补给,根本无法保证朝鲜前线的后勤保障,朝鲜必定失陷于日本之手。到时候如果日本仅仅以占据朝鲜为目的,势必让我大清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一仗我们无论如何都是打不赢的啊!"
光绪默默的看了李鸿章一会儿,心里也明白北洋惨败给这个昔日的北洋大臣留下的是怎样的创痛,此时自揭伤口,更加是痛楚莫名,想到这些,光绪不禁也放缓了语气。
"李鸿章,你的意思朕明白,隐忍图强,厚积薄发,朕也是这个意思,但是如何去做却未必像你说的这样。日本这样的国家,你越是退让,它就越是得寸进尺,这一仗必须要打,而且非打不可!放心吧,朕相信日本此时的国力恐怕连买弹药的钱都不够,关键是外交上面想好一个措辞,要留有余地,不能让日本人抓住什么把柄,也让西方各国不至于倾向日本方面。"
话虽如此,光绪心中不得不承认李鸿章说的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要是日本此次仅仅是以占据朝鲜为目的,倒真让大清有些不好措手应对。况且从历史上看,日本军队内部向来都有自行其事的传统,只是现在甲午刚过,历史上日军内部的所谓少壮派势力连影子都还没有,军队的势力也远远没有后来那么嚣张,到底日本人想要干什么呢?
正在此时,总参谋部参谋拿着一份电文匆匆走了进来,"启禀皇上,朝鲜第三混成旅发给总参的密电。"
光绪接过电文,正是应宽发回的歼灭日军那一个大队的作战方略。他静静看了一会儿,竟有些愕然的感觉,倒是没有想到让自己为难的事情,居然会被应宽给想到了,照应宽这样去干,虽然谁都看的出里面的玄奥,但是至少在外交上面,好歹也有了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
"你们都看看吧。"光绪不动声色的将电文递给陈卓等人。
众人看完,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古怪,惟有李鸿章脸上依旧是忧虑一片,似乎还想开口劝谏。
光绪摆了摆手,振身而起。"朕的意思,这件事情就照应宽发回的电文处置,朕不会让日本人得寸进尺,也不会为了一个朝鲜把大清拖入泥沼之中,就让日本人和朝鲜自己去闹吧。"
说着,光绪又面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李鸿章,忽然静静说道,"明年三月,我大清向英国订购的那三艘军舰就可以建成,朕还等着和你李鸿章一起登上大清第二艘致远舰,重建北洋舰队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朕也不会让日本人等太久的......"
.........…
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初
日军深入朝鲜以北腹地的一个大队,在距离朝鲜平山一百多里的一个山谷中,忽然遭到两千余名朝鲜马匪的伏击。这支莫名其妙闯入第三混成旅腹地的日军部队,在一场让其更加莫名其妙的战斗中伤亡惨重,除一百多人逃跑外,其余近九百人被全部歼灭。与此同时,日军驻朝鲜军腹地的两处后勤仓库,也遭到朝鲜马匪的袭击,囤积的后期辎重被焚烧一空。
消息一经传出,西方各国都是大为惊愕。一方面,各国都不明白日军为何会忽然破坏中日之间的约定,突入清国占领的腹地纵深,另一方面,朝鲜马匪何时会有如此强大的火力,能够几乎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很明显,这背后肯定会有清国的影子。中日双方忽然这样剑拔弩张的架势,难道这两个东亚国家都打算再次开战?
出于谨慎和困惑,西方各国都暂时没有对于扑朔迷离的朝鲜局势,表示出明确的态度,抱着静观其变的架势。毕竟这只是中日之间的问题,只要不... -->>
"微臣以为,日军此举不过是在试探!"见众人都沉默不语,站在地图前面的冯国璋犹豫了片刻,断然说道。
光绪看了冯国璋一眼,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从目前总参收集汇总的情报信息分析,日本国内此时并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迹象,其驻朝日军主力也依然集中在汉城一线,要在短时间内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暂时还没有可能。另外还有尤为重要的一点,目前天气已经是秋末冬初,以朝鲜冬天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根本没有进行大规模作战的条件,所以微臣敢断言日军此举,并非是要像甲午一样发起大规模战争的前兆,只不过是试探我军的虚实...…"
说着,冯国璋又指着地图解说道,"目前我大清驻朝鲜的主力都集中在平壤一线,这一点想必日军也是有所察觉,日军此次忽然以一个大队的兵力深入我腹地纵深,微臣判断日军无非是希望进一步掌握我驻朝军队的兵力部署,特别是一旦出现战争状况,我军各部会如何调动等相关情况,为将来作战寻找突破口...…
同时,日军此举更是在试探我大清会如何应对。倘若此次我大清放纵日军的挑衅行为,此后日军势必变本加厉频繁越境,给我在朝鲜的驻军施加压力。故而微臣以为此时应该采取果断措施,一举歼灭越境之日军,打掉日本人的嚣张气焰,以巩固我军在朝鲜的局势。"
光绪静静听完,却没有说话,转头望向陈卓。
"冯国璋的分析不无道理,微臣也认为日军并无发起战争的可能。当然,虽然对于日本人为何突然如此,微臣心中也还是有些疑问,但是微臣赞同冯国璋的建议,必须给予日军以打击,否则朝鲜局势必将会变得复杂混乱。"陈卓迎着光绪的目光沉声说道。
"中日在朝鲜对峙的界线并没有条文的明确界定,当初只是以双方事实占有的区域来划定的,这一点落在具体的地域便会非常模糊。日军前几次的越境也是以这样的借口。只不过以前是很快便缩了回去,像此次这样深入腹地还是第一次。如果此次不能采取断然措施遏制日军的举动,恐怕日后日军必然会以这样的借口频繁挑起事端,我大清也将会陷入被动当中。"
光绪点了点头,打是肯定要打的,从接到朝鲜的军报开始,他在心里便下定了主张。在这个时代里面,恐怕也只有光绪自己才最了解日本人那种欺软怕硬的国民性,要是真让日本人在朝鲜养成了习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等于说是对于大清在朝鲜军事存在的调戏,这是断然无法容忍的,也不符合他当初对于朝鲜的谋篇布局。
在这一点上,光绪有很大部分是赞同陈卓、冯国璋主张采取断然措施的建议,但是关键是怎么去打,分寸如何把握。换句话说,就是既要让日本人感到痛,又说不出来,以及接下来外交上面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还有一层就是,直到现在光绪也没有弄明白日本人这样做的真实意图,既然日本人没有开打的准备,平白无故的怎么搞出这种事情出来,到底是脑袋进水了,还是果真就像冯国璋说的那样仅仅是试探?
正在光绪沉思之际,一直沉默不语的李鸿章忽然叹息了一声,抬头说道。
"皇上请恕微臣直言,微臣以为能够在外交上面解决的争端,最好还是放在外交交涉上解决。我大清还没有从甲午中恢复元气,无论如何都经不起一场大战啊!...…"
"不打,难道就这样看着日本人在我大清的地盘上面进进出出,真当成自家的后花园了?我大清虽然积弱,现在的日本也未必强到哪里去。外交从来都不是交涉出来的,是要靠实力说话的,李鸿章,你是办老了外交的,难道连这一点都不明白?"
光绪冷冷的哼了一声,李鸿章的意思他是明白的,其实很难说李鸿章这样去想就完全是错的,但是方法手段上可以灵活,气质上却是不能软弱的,尤其是对于日本。
"皇上请容微臣说完,自从我大清与英法美三国签订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后,又先后与德、意、俄等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然而皇上断然拒绝日本方面提出签订相同条约的要求,已经极大刺激了日本,日本已经多次提出抗议。这个时候再去刺激日本,一旦真的酿成中日再次开战,于我大清绝非幸事,微臣恳请皇上三思。"
说着,李鸿章抬起头,面上全是难以言喻的隐痛。"皇上,我大清北洋舰队元气大伤,没有海军,一旦中日再次开战,仅仅靠陆路补给,根本无法保证朝鲜前线的后勤保障,朝鲜必定失陷于日本之手。到时候如果日本仅仅以占据朝鲜为目的,势必让我大清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一仗我们无论如何都是打不赢的啊!"
光绪默默的看了李鸿章一会儿,心里也明白北洋惨败给这个昔日的北洋大臣留下的是怎样的创痛,此时自揭伤口,更加是痛楚莫名,想到这些,光绪不禁也放缓了语气。
"李鸿章,你的意思朕明白,隐忍图强,厚积薄发,朕也是这个意思,但是如何去做却未必像你说的这样。日本这样的国家,你越是退让,它就越是得寸进尺,这一仗必须要打,而且非打不可!放心吧,朕相信日本此时的国力恐怕连买弹药的钱都不够,关键是外交上面想好一个措辞,要留有余地,不能让日本人抓住什么把柄,也让西方各国不至于倾向日本方面。"
话虽如此,光绪心中不得不承认李鸿章说的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要是日本此次仅仅是以占据朝鲜为目的,倒真让大清有些不好措手应对。况且从历史上看,日本军队内部向来都有自行其事的传统,只是现在甲午刚过,历史上日军内部的所谓少壮派势力连影子都还没有,军队的势力也远远没有后来那么嚣张,到底日本人想要干什么呢?
正在此时,总参谋部参谋拿着一份电文匆匆走了进来,"启禀皇上,朝鲜第三混成旅发给总参的密电。"
光绪接过电文,正是应宽发回的歼灭日军那一个大队的作战方略。他静静看了一会儿,竟有些愕然的感觉,倒是没有想到让自己为难的事情,居然会被应宽给想到了,照应宽这样去干,虽然谁都看的出里面的玄奥,但是至少在外交上面,好歹也有了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
"你们都看看吧。"光绪不动声色的将电文递给陈卓等人。
众人看完,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古怪,惟有李鸿章脸上依旧是忧虑一片,似乎还想开口劝谏。
光绪摆了摆手,振身而起。"朕的意思,这件事情就照应宽发回的电文处置,朕不会让日本人得寸进尺,也不会为了一个朝鲜把大清拖入泥沼之中,就让日本人和朝鲜自己去闹吧。"
说着,光绪又面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李鸿章,忽然静静说道,"明年三月,我大清向英国订购的那三艘军舰就可以建成,朕还等着和你李鸿章一起登上大清第二艘致远舰,重建北洋舰队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朕也不会让日本人等太久的......"
.........…
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初
日军深入朝鲜以北腹地的一个大队,在距离朝鲜平山一百多里的一个山谷中,忽然遭到两千余名朝鲜马匪的伏击。这支莫名其妙闯入第三混成旅腹地的日军部队,在一场让其更加莫名其妙的战斗中伤亡惨重,除一百多人逃跑外,其余近九百人被全部歼灭。与此同时,日军驻朝鲜军腹地的两处后勤仓库,也遭到朝鲜马匪的袭击,囤积的后期辎重被焚烧一空。
消息一经传出,西方各国都是大为惊愕。一方面,各国都不明白日军为何会忽然破坏中日之间的约定,突入清国占领的腹地纵深,另一方面,朝鲜马匪何时会有如此强大的火力,能够几乎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很明显,这背后肯定会有清国的影子。中日双方忽然这样剑拔弩张的架势,难道这两个东亚国家都打算再次开战?
出于谨慎和困惑,西方各国都暂时没有对于扑朔迷离的朝鲜局势,表示出明确的态度,抱着静观其变的架势。毕竟这只是中日之间的问题,只要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