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潮起潮涌(二) (1/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一个人的甲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六,在将京城中的诸般事务安排妥当后,光绪率李鸿章、杜怀川、陈卓等人悄然离京,乘坐特别加挂的专列沿京沪铁路前往上海。
此行与上次光绪出巡旅顺不同,并没有大事张扬,颇有点微服出巡的意思。除了朝中几个心腹大臣和沿途几个督抚外,大部分官员其实都并不知道详情。这样做一方面是不想太过惊动地方,搞出各种乱七八糟的庆典仪程,借此机会,光绪也想能亲眼去看看,各地推行新政两年多来的真实情况。不大张旗鼓,就是不想让沿途官员搞什么表面文章,大清官场上面那些陈年陋习,光绪是再清楚不过了,为了官声政绩,向来都是报喜不报忧,说不得有的地方官员还会玩出什么花样出来讨自己的欢心。新政推行的如何,不实地去走走看看,他心里也实在是没有数。
而另一方面,如今的朝局和几年前也已大不一样,对于朝局的控制力,光绪现在已经有了十足信心。京城当中反对自己的后党一系如今已经被打压的差不多了,自己出巡期间,有翁同龢和文廷式等人坐镇京师处理日常事务,这两人的忠心都没有话说,做事也比较谨慎,再加上有自那场兵变过后,被拔擢上来的江毅成主持京城防务和治安,即便光绪离开京城一段时间,大局上面也断然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当然,光绪此次南巡的目的,还远远不是像表面上所说的考察新政那么简单,除了要陪顾思渝回上海,以及专程去迎接刑天外,他心中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只是这一层意思,现在还没有到说破的时候。
光绪的专列从京城出发,入夜之后抵达天津老龙头火车站。此行光绪在津门并没有作太久停留的打算,只是趁着火车在站台上加水加煤的空闲,召见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将离京后直隶各处的一些要紧事务作了一番安排部署。另外,也顺便将在直隶考察新政的谭嗣同召到身边,陪同自己前往上海。
甲午过后,出于对将来朝局架构的考虑,同时更是为了让大清的官员能够开阔眼界,亲身去感受一下世界大势潮流之所向,光绪特意安排刘坤一、谭嗣同等人前往西洋各国游历考察。今年年初,刘坤一和谭嗣同等人回到京城。看得出来,此次考察西洋各国对于刘坤一和谭嗣同震动不小,两人回京后不久,便向光绪请旨,要到两江和北洋去实地看看大清推行新政的状况,光绪欣然同意,随即下旨让刘坤一去了两江,谭嗣同去了北洋。
今日光绪特意将谭嗣同召到自己身边,除了想听听谭嗣同在北洋考察新政的体会外,内中也有着一层更深的想法,一方面是让谭嗣同跟在自己身边历练一下,另一方面也是为下一步拔擢谭嗣同铺垫一下。
按照光绪的心思,如今军机上面李鸿章和翁同龢已经渐渐老去,迫切需要有新鲜血液融入进来,相比之下,谭嗣同是一个很不错的人选,如今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也是给提前给官场上面吹吹风。
随着一声长笛鸣响,光绪的专列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停靠了一个时辰后,重又缓缓启动,在夜色当中飞快的奔驰起来。
"夜也深了,你们都下去吧,谭嗣同留下,朕要和你好好聊聊...…"光绪挥了挥手,一直陪在光绪身边的李鸿章、杜怀川等人,随即悄然退了下去,只剩下谭嗣同神采奕奕的站在光绪身后,一副跃跃欲试,有满腹话要说的样子。
光绪不禁微微一笑,"有什么话就痛痛快快的说出来吧,你从西洋各国回来后,朕还没有好好和你谈过,这次你又去了北洋考察我大清的新政,想来一定是有很多话要对朕讲,今夜,朕就让你畅所欲言,朕洗耳恭听。"
"那就请皇上恕微臣直言不讳了!...…"谭嗣同朗声说道,眉宇间依旧不改那份激扬的书生意气。
"这次微臣和刘大人等考察西洋各国,先后去了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等国,一路行来确实是感触良多。一言以蔽之,西洋各国之强盛,绝非仅仅只是坚船利炮而已,微臣耳目所及,遍地都是铁路,工厂里机器轰鸣,商业兴盛,国民强健,军队装备精良,以前微臣也痛感我大清衰弱,也曾高呼要振兴自强,可我大清究竟衰弱在何处,微臣心中其实并不是很明白,不过是坐井观天人云亦云而已。此次微臣游历西洋各国,才算是真正看明白了,我大清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贸易、教育,都远远落后于西洋各国,我大清要自强振兴,除了效仿西洋各国锐意变革外,别无他路可寻......…"
"是啊,我大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也是源远流长,远非西洋各国可比,可到了如今却是倍受西洋各国欺凌,这里面的教训不可谓不沉痛啊!可惜我大清到了这样一个局面,依旧是酣然大睡的人多,幡然醒悟的人少!......"光绪摇头叹了口气,他每日在养心殿看折子,里面写的也全都是国势艰危,振兴自强的话,可一说到如何自强,如何振兴,却是满纸空话,没有几个能有实实在在的见解和主张。
"你能看到这些,想明白这些道理,足见你没有辜负朕的一番苦心,说说吧,对我大清效仿西洋各国推行新政,你都有些什么见解主张?北洋你也去看过了,对朕现在推行的新政又是如何看待的啊?"
"微臣斗胆,敢问皇上是想听真话,还是敷衍之言?"谭嗣同忽然昂首直立,静静的望着光绪。
"什么时候谭复生变成了畏首畏尾之人了?"光绪一怔,随即摇头笑道,"朕叫你过来,就是想听听你对新政的看法。新政推行了这么久,究竟成效如何,又有哪些问题症结,朕整天坐在紫禁城里面未必都清楚,朕这次出巡也是想去亲眼看看。有什么话你尽管放胆直言,朕在你心中,不会连这点胸襟度量都没有吧?......"
望着皇上眼中温和的目光,谭嗣同心头不禁一阵汹涌起伏。前番去西洋各国考察,回国后又特意让自己到北洋考察新政,历练自己的意思那是再清楚不过了。此次在北洋考察期间,就连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对自己也是礼遇有加,平常来往更是放下身段以兄弟相称,这背后的含意,谭嗣同就算是对朝局政治再懵懂,还能瞧不出些许端倪?这背后其实就是皇上对自己的一番栽培和爱护,然而正为着皇上对自己的这一番信任,谭嗣同今日也是铁了心了,就算是拼却皇上大怒,也不能不将心中的话一吐为快。
"刚刚皇上问微臣对新政的看法,微臣以为,要论及新政的成效,就是要看新政是否能够真正让我大清由弱变强,与西方列强并立于世界潮流之上。微臣在北洋这半年多来,实地考察了大清新政的诸般举措,也亲眼目睹了新政推行后所带来的耳目一新的局面。然而正是因为新政取得了一些效果,微臣心中更加忧虑万分,新政的这些举措,当真就能一扫我大清百年颓势,使我大清真正走向强盛吗?
微臣以为,我大清积弱,首在制度,制度不革,何谈真正的振兴?皇上所推行的新政,微臣归纳起来,大抵应该是以下几条,奖励工商,振兴实业,刷新吏治,编练新式军队,微臣以为这些都是我大清自强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这些又都只是枝叶,而非根本。我大清真正的病根乃是制度之病!这就好比一颗树,外表看起来枝叶繁茂,光鲜的很,可树根已经腐败枯萎了,平常时候或许尚能够支撑,可一旦狂风暴雨,焉有不倒之理?......…"
谭嗣同越说越快,满脸都是急切之情,似乎是恨不得把胸中的话全都掏出来,却全然没... -->>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六,在将京城中的诸般事务安排妥当后,光绪率李鸿章、杜怀川、陈卓等人悄然离京,乘坐特别加挂的专列沿京沪铁路前往上海。
此行与上次光绪出巡旅顺不同,并没有大事张扬,颇有点微服出巡的意思。除了朝中几个心腹大臣和沿途几个督抚外,大部分官员其实都并不知道详情。这样做一方面是不想太过惊动地方,搞出各种乱七八糟的庆典仪程,借此机会,光绪也想能亲眼去看看,各地推行新政两年多来的真实情况。不大张旗鼓,就是不想让沿途官员搞什么表面文章,大清官场上面那些陈年陋习,光绪是再清楚不过了,为了官声政绩,向来都是报喜不报忧,说不得有的地方官员还会玩出什么花样出来讨自己的欢心。新政推行的如何,不实地去走走看看,他心里也实在是没有数。
而另一方面,如今的朝局和几年前也已大不一样,对于朝局的控制力,光绪现在已经有了十足信心。京城当中反对自己的后党一系如今已经被打压的差不多了,自己出巡期间,有翁同龢和文廷式等人坐镇京师处理日常事务,这两人的忠心都没有话说,做事也比较谨慎,再加上有自那场兵变过后,被拔擢上来的江毅成主持京城防务和治安,即便光绪离开京城一段时间,大局上面也断然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当然,光绪此次南巡的目的,还远远不是像表面上所说的考察新政那么简单,除了要陪顾思渝回上海,以及专程去迎接刑天外,他心中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只是这一层意思,现在还没有到说破的时候。
光绪的专列从京城出发,入夜之后抵达天津老龙头火车站。此行光绪在津门并没有作太久停留的打算,只是趁着火车在站台上加水加煤的空闲,召见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将离京后直隶各处的一些要紧事务作了一番安排部署。另外,也顺便将在直隶考察新政的谭嗣同召到身边,陪同自己前往上海。
甲午过后,出于对将来朝局架构的考虑,同时更是为了让大清的官员能够开阔眼界,亲身去感受一下世界大势潮流之所向,光绪特意安排刘坤一、谭嗣同等人前往西洋各国游历考察。今年年初,刘坤一和谭嗣同等人回到京城。看得出来,此次考察西洋各国对于刘坤一和谭嗣同震动不小,两人回京后不久,便向光绪请旨,要到两江和北洋去实地看看大清推行新政的状况,光绪欣然同意,随即下旨让刘坤一去了两江,谭嗣同去了北洋。
今日光绪特意将谭嗣同召到自己身边,除了想听听谭嗣同在北洋考察新政的体会外,内中也有着一层更深的想法,一方面是让谭嗣同跟在自己身边历练一下,另一方面也是为下一步拔擢谭嗣同铺垫一下。
按照光绪的心思,如今军机上面李鸿章和翁同龢已经渐渐老去,迫切需要有新鲜血液融入进来,相比之下,谭嗣同是一个很不错的人选,如今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也是给提前给官场上面吹吹风。
随着一声长笛鸣响,光绪的专列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停靠了一个时辰后,重又缓缓启动,在夜色当中飞快的奔驰起来。
"夜也深了,你们都下去吧,谭嗣同留下,朕要和你好好聊聊...…"光绪挥了挥手,一直陪在光绪身边的李鸿章、杜怀川等人,随即悄然退了下去,只剩下谭嗣同神采奕奕的站在光绪身后,一副跃跃欲试,有满腹话要说的样子。
光绪不禁微微一笑,"有什么话就痛痛快快的说出来吧,你从西洋各国回来后,朕还没有好好和你谈过,这次你又去了北洋考察我大清的新政,想来一定是有很多话要对朕讲,今夜,朕就让你畅所欲言,朕洗耳恭听。"
"那就请皇上恕微臣直言不讳了!...…"谭嗣同朗声说道,眉宇间依旧不改那份激扬的书生意气。
"这次微臣和刘大人等考察西洋各国,先后去了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等国,一路行来确实是感触良多。一言以蔽之,西洋各国之强盛,绝非仅仅只是坚船利炮而已,微臣耳目所及,遍地都是铁路,工厂里机器轰鸣,商业兴盛,国民强健,军队装备精良,以前微臣也痛感我大清衰弱,也曾高呼要振兴自强,可我大清究竟衰弱在何处,微臣心中其实并不是很明白,不过是坐井观天人云亦云而已。此次微臣游历西洋各国,才算是真正看明白了,我大清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贸易、教育,都远远落后于西洋各国,我大清要自强振兴,除了效仿西洋各国锐意变革外,别无他路可寻......…"
"是啊,我大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也是源远流长,远非西洋各国可比,可到了如今却是倍受西洋各国欺凌,这里面的教训不可谓不沉痛啊!可惜我大清到了这样一个局面,依旧是酣然大睡的人多,幡然醒悟的人少!......"光绪摇头叹了口气,他每日在养心殿看折子,里面写的也全都是国势艰危,振兴自强的话,可一说到如何自强,如何振兴,却是满纸空话,没有几个能有实实在在的见解和主张。
"你能看到这些,想明白这些道理,足见你没有辜负朕的一番苦心,说说吧,对我大清效仿西洋各国推行新政,你都有些什么见解主张?北洋你也去看过了,对朕现在推行的新政又是如何看待的啊?"
"微臣斗胆,敢问皇上是想听真话,还是敷衍之言?"谭嗣同忽然昂首直立,静静的望着光绪。
"什么时候谭复生变成了畏首畏尾之人了?"光绪一怔,随即摇头笑道,"朕叫你过来,就是想听听你对新政的看法。新政推行了这么久,究竟成效如何,又有哪些问题症结,朕整天坐在紫禁城里面未必都清楚,朕这次出巡也是想去亲眼看看。有什么话你尽管放胆直言,朕在你心中,不会连这点胸襟度量都没有吧?......"
望着皇上眼中温和的目光,谭嗣同心头不禁一阵汹涌起伏。前番去西洋各国考察,回国后又特意让自己到北洋考察新政,历练自己的意思那是再清楚不过了。此次在北洋考察期间,就连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对自己也是礼遇有加,平常来往更是放下身段以兄弟相称,这背后的含意,谭嗣同就算是对朝局政治再懵懂,还能瞧不出些许端倪?这背后其实就是皇上对自己的一番栽培和爱护,然而正为着皇上对自己的这一番信任,谭嗣同今日也是铁了心了,就算是拼却皇上大怒,也不能不将心中的话一吐为快。
"刚刚皇上问微臣对新政的看法,微臣以为,要论及新政的成效,就是要看新政是否能够真正让我大清由弱变强,与西方列强并立于世界潮流之上。微臣在北洋这半年多来,实地考察了大清新政的诸般举措,也亲眼目睹了新政推行后所带来的耳目一新的局面。然而正是因为新政取得了一些效果,微臣心中更加忧虑万分,新政的这些举措,当真就能一扫我大清百年颓势,使我大清真正走向强盛吗?
微臣以为,我大清积弱,首在制度,制度不革,何谈真正的振兴?皇上所推行的新政,微臣归纳起来,大抵应该是以下几条,奖励工商,振兴实业,刷新吏治,编练新式军队,微臣以为这些都是我大清自强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这些又都只是枝叶,而非根本。我大清真正的病根乃是制度之病!这就好比一颗树,外表看起来枝叶繁茂,光鲜的很,可树根已经腐败枯萎了,平常时候或许尚能够支撑,可一旦狂风暴雨,焉有不倒之理?......…"
谭嗣同越说越快,满脸都是急切之情,似乎是恨不得把胸中的话全都掏出来,却全然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