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凡人列车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和旅客有目的的进行互动,也是服务旅客、提升服务质量的一种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服务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旅客的旅行目的已由前些年的“走得了”,向现在的“走得好”进步。
而旅客在旅途中的被认同感、存在感也是心理学中重要的服务目标。如何能够让旅客在旅途中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一直是铁路客运人员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目标。而互动式服务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谓的互动式服务就是通过列车服务人员有目的的引导旅客,使旅客和工作人员产生互动行为,例如针对一些问题展开探讨或展开一些例如趣味答题等活动,使旅客参与其中,这样能够给旅客枯燥的旅途生活带来一抹亮色。
以往的服务的仅仅是为旅客清理卫生、提供良好的旅行环境、介绍列车时刻等,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旅客更高层次的要求,而通过互动服务可以得知旅客的需求,让旅客参与到列车的服务、管理当中来。刘群就善于组织旅客互动,如请旅客客串一把列车工作人员,协同工作人员一同处理旅客在旅途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刚才的请律师旅客一同到车厢解答旅客问询、请旅客看报纸、给旅客介绍《人民铁道》报、给旅客拍照等。这种互动的服务方式也能够让旅客换位思考,站在列车工作人员的角度思考旅行中的一些问题,还可以让一些有异议、有问题的旅客,不至于针锋相对地针对列车工作人员,而是由部分旅客出面向其他旅客做好解释,这样提出问题的旅客可接受程度更高,更容易接受来自同是旅客的劝解和指引,更容易理解列车工作人员的工作不易。
干服务工作的最终极目标是让旅客满意,高高兴兴乘车来,快快乐乐下车去,但是如果仅仅用传统的服务方法,千人一方、万人一法,只管自己埋头苦干,不管旅客的感受,不管旅客是否理解、是否接受,而自顾自地开展服务工作,那么服务效果虽不能说不好,但总是不如有旅客选择、参与的服务来的有效果。
刘群就善于带动班组开展各项活动,让旅客参与其中,比如说在“两会”期间就利用列车广播,利用班组的微信公众号,请旅客参与两会知识答题;在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也会请旅客和列车工作人员一起组成文艺表演小分队,到各车厢为旅客们表演节目。这些举措都收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很多旅客在下车时都来电或发微信向刘群表示感谢,表示这次的旅行真的是很充实,不论是参与者还是其他旁观的旅客都觉得这种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让这次本来很普通的旅行变得不虚此行。
比如说,刚才在旅客超员的情况下,刘群动员了7名律师旅客,在车厢里和列车工作人员一起解答旅客问询和相关法律知识,这样会让旅客感到耳目一新,即便旅客因为人多,乘车舒适度降低而颇有微词,但经过这样一互动,观看到了列车工作人员的付出和想方设法为旅客服务,大多的旅客也都认可的列车的工作。即便有旅客对列车的超员情况、买不到票不满意,但是经过这样一互动,也就不好意思再行发难了。
刘群和班组职工制定了“永远走在旅客的前一步”,在旅客尚未发现自己的需求前,就想办法先替旅客设想好在旅行中会有什么样的困难,然后提早就把相关服务准备好,以无微不至来成就优质的服务,即使是工作人员略有失误,旅客也不好意思发脾气。
将心比心、就事论事,如果自己是旅客,如果心里有意见而长时间又见不到工作人员来巡视,那么作为旅客心里会怎样想?这些铁路工作人员心里有愧,看看都不敢出来见人了,就躲吧!让你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你躲着不敢见我,那我完全可以打电话进行投诉嘛。
同样的略有不满的心态之下,见到铁路工作人员不卑不亢地巡视在车厢里,旅客又是另一种心态:看人家铁路工作人员也是不容易,起码遇到问题不躲不避,主动和旅客开展沟通,唉都不容易——车厢里面温度有些高?高就高点儿吧,人多肯定得高嘛;车厢里面温度又有点低?低就低点吧,旅客这么多,温度高了肯定燥的不行……这都是正常旅客的正常想法。
刘群通过学习和分析旅客心理就知道了,让旅客心中的不满和怨气有个宣泄口,那么他们的怨气和不满就会随风而散,但是如果在旅客不满的时候,工作人员躲着不出面,静等旅客怨气和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找上门儿来,那可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让旅客理解的了,到时候旅客的火气一旦上来,再相跟上几个同样的旅客,那时工作人员就更是难以说服旅客了。
工作和生活一样要善于总结和经营,并且不断的进行研究总结,提炼出服务工作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工作中如果能遇有问题迎难而上、积极处置的话,那么问题大多都会迎刃而解。
刘群在班组的民管小组会上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经常请大家针对旅客旅行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请大家提出好的建议。列车值班员王健就提了一条,请列车长或值班员在列车长办公席设立旅客发泄中心。其实也就是让旅客尽可能地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同进对铁路客运工作、列车服务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个建议得到了全体成员的一致赞成。但是关于名称,还产生了一些分歧,章岚认为“发泄中心”名字过于俗气,太大众化了,想改一个比较高雅的名字,但刘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对于绝大多数旅客来说,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旅客好记易理解,比如说,如果叫成旅客心理咨询中心,就有点不接地气,旅客听这名字也不想接近,而“发泄中心”,谁都能听懂,谁也知道是干什么的,所以“发泄中心”的名字就定了下来。
和旅客有目的的进行互动,也是服务旅客、提升服务质量的一种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服务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旅客的旅行目的已由前些年的“走得了”,向现在的“走得好”进步。
而旅客在旅途中的被认同感、存在感也是心理学中重要的服务目标。如何能够让旅客在旅途中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一直是铁路客运人员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目标。而互动式服务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谓的互动式服务就是通过列车服务人员有目的的引导旅客,使旅客和工作人员产生互动行为,例如针对一些问题展开探讨或展开一些例如趣味答题等活动,使旅客参与其中,这样能够给旅客枯燥的旅途生活带来一抹亮色。
以往的服务的仅仅是为旅客清理卫生、提供良好的旅行环境、介绍列车时刻等,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旅客更高层次的要求,而通过互动服务可以得知旅客的需求,让旅客参与到列车的服务、管理当中来。刘群就善于组织旅客互动,如请旅客客串一把列车工作人员,协同工作人员一同处理旅客在旅途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刚才的请律师旅客一同到车厢解答旅客问询、请旅客看报纸、给旅客介绍《人民铁道》报、给旅客拍照等。这种互动的服务方式也能够让旅客换位思考,站在列车工作人员的角度思考旅行中的一些问题,还可以让一些有异议、有问题的旅客,不至于针锋相对地针对列车工作人员,而是由部分旅客出面向其他旅客做好解释,这样提出问题的旅客可接受程度更高,更容易接受来自同是旅客的劝解和指引,更容易理解列车工作人员的工作不易。
干服务工作的最终极目标是让旅客满意,高高兴兴乘车来,快快乐乐下车去,但是如果仅仅用传统的服务方法,千人一方、万人一法,只管自己埋头苦干,不管旅客的感受,不管旅客是否理解、是否接受,而自顾自地开展服务工作,那么服务效果虽不能说不好,但总是不如有旅客选择、参与的服务来的有效果。
刘群就善于带动班组开展各项活动,让旅客参与其中,比如说在“两会”期间就利用列车广播,利用班组的微信公众号,请旅客参与两会知识答题;在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也会请旅客和列车工作人员一起组成文艺表演小分队,到各车厢为旅客们表演节目。这些举措都收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很多旅客在下车时都来电或发微信向刘群表示感谢,表示这次的旅行真的是很充实,不论是参与者还是其他旁观的旅客都觉得这种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让这次本来很普通的旅行变得不虚此行。
比如说,刚才在旅客超员的情况下,刘群动员了7名律师旅客,在车厢里和列车工作人员一起解答旅客问询和相关法律知识,这样会让旅客感到耳目一新,即便旅客因为人多,乘车舒适度降低而颇有微词,但经过这样一互动,观看到了列车工作人员的付出和想方设法为旅客服务,大多的旅客也都认可的列车的工作。即便有旅客对列车的超员情况、买不到票不满意,但是经过这样一互动,也就不好意思再行发难了。
刘群和班组职工制定了“永远走在旅客的前一步”,在旅客尚未发现自己的需求前,就想办法先替旅客设想好在旅行中会有什么样的困难,然后提早就把相关服务准备好,以无微不至来成就优质的服务,即使是工作人员略有失误,旅客也不好意思发脾气。
将心比心、就事论事,如果自己是旅客,如果心里有意见而长时间又见不到工作人员来巡视,那么作为旅客心里会怎样想?这些铁路工作人员心里有愧,看看都不敢出来见人了,就躲吧!让你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你躲着不敢见我,那我完全可以打电话进行投诉嘛。
同样的略有不满的心态之下,见到铁路工作人员不卑不亢地巡视在车厢里,旅客又是另一种心态:看人家铁路工作人员也是不容易,起码遇到问题不躲不避,主动和旅客开展沟通,唉都不容易——车厢里面温度有些高?高就高点儿吧,人多肯定得高嘛;车厢里面温度又有点低?低就低点吧,旅客这么多,温度高了肯定燥的不行……这都是正常旅客的正常想法。
刘群通过学习和分析旅客心理就知道了,让旅客心中的不满和怨气有个宣泄口,那么他们的怨气和不满就会随风而散,但是如果在旅客不满的时候,工作人员躲着不出面,静等旅客怨气和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找上门儿来,那可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让旅客理解的了,到时候旅客的火气一旦上来,再相跟上几个同样的旅客,那时工作人员就更是难以说服旅客了。
工作和生活一样要善于总结和经营,并且不断的进行研究总结,提炼出服务工作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工作中如果能遇有问题迎难而上、积极处置的话,那么问题大多都会迎刃而解。
刘群在班组的民管小组会上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经常请大家针对旅客旅行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请大家提出好的建议。列车值班员王健就提了一条,请列车长或值班员在列车长办公席设立旅客发泄中心。其实也就是让旅客尽可能地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同进对铁路客运工作、列车服务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个建议得到了全体成员的一致赞成。但是关于名称,还产生了一些分歧,章岚认为“发泄中心”名字过于俗气,太大众化了,想改一个比较高雅的名字,但刘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对于绝大多数旅客来说,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旅客好记易理解,比如说,如果叫成旅客心理咨询中心,就有点不接地气,旅客听这名字也不想接近,而“发泄中心”,谁都能听懂,谁也知道是干什么的,所以“发泄中心”的名字就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