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朝会议事(二) (1/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千秋皇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朝会,关键就在一个小字。
能够参加小朝会的官员人数不会太多,要么是朝中重臣,要么就是皇帝亲信,一般来说小朝会才是古代皇帝和大臣们处理国家事务的议事方式,大朝会是不会轻易召开的,早朝也不是天天都有的。
影视剧里面演的那种动不动,什么事情都拿到大朝会或是早朝上来讨论商议然后决定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皇帝没有那个精力,大臣们也没有那么闲,真要这么干,只能说要么皇帝确实勤政,官员确实勤勉,要么便是皇帝和大臣们全都脑子秀逗了。
真实的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召集亲信或是重臣在宫内开小朝会的习惯,比如汉武帝就经常召集少数人商议讨论对匈奴的作战事宜,决定了之后直接在大朝会上下旨命令下面去具体执行;再比如后来的螨清康熙很多时候也喜欢在南书房召集亲信或是一些重臣商议大事,然后做出决定了再交给具体的官员或是部门负责执行.....
所以,其实别看万历或者嘉靖几十年不上朝,其实小朝会这种事情也是没少开的。
召开小朝会的地点,一般都看皇帝的喜好和习惯,在大明朝,这样的小朝会要么是在暖阁,要么便是在御书房内。
秋日的阳光照拂在昔日永乐大帝手书的“文渊阁”三字牌匾上,横匾下便是厚重的朱漆大门,这里便是大明的内阁办公所在之地,可以称得上是大明朝绝对的权力重枢要所在了。
方从哲与刘一燝、韩爌三人离开文渊阁,一同往乾清宫而去。同一时间,六部尚书也同样匆匆入宫,往乾清宫而去,毕竟这还是新帝天启登基以来第一次主动召集大臣进行小朝会。
只是不清楚这次召集大家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不过大家在心底却还是多少有些猜测,多半还是和先帝驾崩以及有东林党人为首弹劾首辅方从哲有关。
党争!
这是一个历朝都让皇帝、官员和百信们感到有些许沉重事情,因此不少人一路上的心思也多少都有些焦躁。
便是有凉爽的秋风迎面扫过,也无法稍稍抚平丝毫。
当今天子即位也是年方幼冲,更何况大明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万历、泰昌和天启,驾崩了两位皇帝,正是内外忧惧之时。此时深究崔文升、李可灼与泰昌驾崩一事的干系,再加上东林党中某些人弹劾方从哲欲再掀起党争,大案加上党争,恐怕非大明社稷之幸,百信之福呀。
等这些人陆续都到了书房, 就见到朱由校和朱由楫两兄弟笑眯眯的在等着他们,不少人都短暂的愣了一下,小朝会怎么兰陵王殿下也参加的吗?
不过想想当今天子和兰陵王从小一起长达,兄弟见感情甚笃,又有前些时日助卫天子登基有功,到现在天子都还没有给出具体的赏赐,此时出现在这里也就释然了。
这些人到了御书房内,自然是要近前来给身为天子的朱由校和王爷的朱由楫行礼的。
当然,同时也是自然少不了一番虚礼寒暄的。
“自大行皇帝殡天,全赖诸卿于朕,
朕方能在幼冲之龄顺利登基,朝中不生变乱,诸卿之功,朕不会忘的,过段时日,朕自有赏赐。”
众人自是连道不敢,谦称这些全都是仰赖祖宗功德,先皇庇佑,自己这些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功绩,不敢受皇上如此称赞云云。
这个时候,来参加小朝会的人也都已经到齐了,内阁首辅方从哲,次辅刘一燝、韩爌,户部尚书李汝华、兵部尚书黄嘉善、吏部尚书周嘉谟、刑部尚书张问达、工部尚书黄克瓒、 礼部尚书赵秉忠,再加上一个兰陵郡王朱由楫,刚好十位王公重臣。
于是接下来的谈话,自然也就进入到小朝会的正题之中。
朱由校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言语,缓缓开口,“朕之即位以来,辗转反侧,祖宗基业,江山重担在肩,近来外间又多有流言蜚声传播,心中有些疑虑,朕召诸卿可能为朕解惑?”
九位朝廷重臣,年岁高低不一,官职大小不同,更有分数不同的派党,闻听天子之言,却是迅速拱手以对,声音近乎统一,“臣等愿为陛下释之。”
朱由校见状,说道,“先皇登基不过一月便骤然驾崩,朝野多有传言称崔文升乃奉郑太贵妃之命弑君,未果,又命李可灼献红丸弑君,不少官员上疏请彻查问罪。此二人是否真有图谋弑君,令锦衣卫会同三法司彻查可乎?”
这问题倒也不难,在场的几位重臣对于崔、李这两个小人物而言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的,对于怎么处置这两人其实心中也没有过多的在乎,不少人其实心中也是早有腹案的。
方从哲作... -->>
小朝会,关键就在一个小字。
能够参加小朝会的官员人数不会太多,要么是朝中重臣,要么就是皇帝亲信,一般来说小朝会才是古代皇帝和大臣们处理国家事务的议事方式,大朝会是不会轻易召开的,早朝也不是天天都有的。
影视剧里面演的那种动不动,什么事情都拿到大朝会或是早朝上来讨论商议然后决定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皇帝没有那个精力,大臣们也没有那么闲,真要这么干,只能说要么皇帝确实勤政,官员确实勤勉,要么便是皇帝和大臣们全都脑子秀逗了。
真实的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召集亲信或是重臣在宫内开小朝会的习惯,比如汉武帝就经常召集少数人商议讨论对匈奴的作战事宜,决定了之后直接在大朝会上下旨命令下面去具体执行;再比如后来的螨清康熙很多时候也喜欢在南书房召集亲信或是一些重臣商议大事,然后做出决定了再交给具体的官员或是部门负责执行.....
所以,其实别看万历或者嘉靖几十年不上朝,其实小朝会这种事情也是没少开的。
召开小朝会的地点,一般都看皇帝的喜好和习惯,在大明朝,这样的小朝会要么是在暖阁,要么便是在御书房内。
秋日的阳光照拂在昔日永乐大帝手书的“文渊阁”三字牌匾上,横匾下便是厚重的朱漆大门,这里便是大明的内阁办公所在之地,可以称得上是大明朝绝对的权力重枢要所在了。
方从哲与刘一燝、韩爌三人离开文渊阁,一同往乾清宫而去。同一时间,六部尚书也同样匆匆入宫,往乾清宫而去,毕竟这还是新帝天启登基以来第一次主动召集大臣进行小朝会。
只是不清楚这次召集大家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不过大家在心底却还是多少有些猜测,多半还是和先帝驾崩以及有东林党人为首弹劾首辅方从哲有关。
党争!
这是一个历朝都让皇帝、官员和百信们感到有些许沉重事情,因此不少人一路上的心思也多少都有些焦躁。
便是有凉爽的秋风迎面扫过,也无法稍稍抚平丝毫。
当今天子即位也是年方幼冲,更何况大明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万历、泰昌和天启,驾崩了两位皇帝,正是内外忧惧之时。此时深究崔文升、李可灼与泰昌驾崩一事的干系,再加上东林党中某些人弹劾方从哲欲再掀起党争,大案加上党争,恐怕非大明社稷之幸,百信之福呀。
等这些人陆续都到了书房, 就见到朱由校和朱由楫两兄弟笑眯眯的在等着他们,不少人都短暂的愣了一下,小朝会怎么兰陵王殿下也参加的吗?
不过想想当今天子和兰陵王从小一起长达,兄弟见感情甚笃,又有前些时日助卫天子登基有功,到现在天子都还没有给出具体的赏赐,此时出现在这里也就释然了。
这些人到了御书房内,自然是要近前来给身为天子的朱由校和王爷的朱由楫行礼的。
当然,同时也是自然少不了一番虚礼寒暄的。
“自大行皇帝殡天,全赖诸卿于朕,
朕方能在幼冲之龄顺利登基,朝中不生变乱,诸卿之功,朕不会忘的,过段时日,朕自有赏赐。”
众人自是连道不敢,谦称这些全都是仰赖祖宗功德,先皇庇佑,自己这些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功绩,不敢受皇上如此称赞云云。
这个时候,来参加小朝会的人也都已经到齐了,内阁首辅方从哲,次辅刘一燝、韩爌,户部尚书李汝华、兵部尚书黄嘉善、吏部尚书周嘉谟、刑部尚书张问达、工部尚书黄克瓒、 礼部尚书赵秉忠,再加上一个兰陵郡王朱由楫,刚好十位王公重臣。
于是接下来的谈话,自然也就进入到小朝会的正题之中。
朱由校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言语,缓缓开口,“朕之即位以来,辗转反侧,祖宗基业,江山重担在肩,近来外间又多有流言蜚声传播,心中有些疑虑,朕召诸卿可能为朕解惑?”
九位朝廷重臣,年岁高低不一,官职大小不同,更有分数不同的派党,闻听天子之言,却是迅速拱手以对,声音近乎统一,“臣等愿为陛下释之。”
朱由校见状,说道,“先皇登基不过一月便骤然驾崩,朝野多有传言称崔文升乃奉郑太贵妃之命弑君,未果,又命李可灼献红丸弑君,不少官员上疏请彻查问罪。此二人是否真有图谋弑君,令锦衣卫会同三法司彻查可乎?”
这问题倒也不难,在场的几位重臣对于崔、李这两个小人物而言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的,对于怎么处置这两人其实心中也没有过多的在乎,不少人其实心中也是早有腹案的。
方从哲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