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断金指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打开秀美清江的摄影作品之九,我情不自禁地“在沙发上”敲上了这样的一个帖子:“在那山水的深处,别有一番洞天!”接着,我又“在板凳上”敲出:“在那山和水的绿色之中掩映着点点的窗棂,那里一定是水上山下的都市!”可能有人说我这是主观臆断,其实这么怪我的人一定是没有洞察作者的匠心——虚实相生。
这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宋代画院的故事。
宋徽宗赵佶是一位擅长花鸟画的皇帝。在他当政的时候,曾将绘画列入科举考试,优胜者可进入“翰林图画院”任职。当时画院的考试很有意思,大多以前人的诗句为题,进行命题作画。
有一次,画院用“竹锁桥边卖酒家”这句诗作为考题,让画家们作画。当时许多应试者都集中心思考虑如何重点表现酒家,所以大多以小溪、木桥和竹林作陪衬,画面上应有尽有,样样摆出。然而,画家李唐则不然,他独出机杼,在画面上巧妙地画出一弯清清的流水,一座小桥横架于水上,桥畔岸边,在一抹青翠的竹林中,斜挑出一幅酒帘,迎风招展。李唐这幅画虽然并未画出酒家,但他把酒家深藏在竹林之中,深得诗句中“竹锁”的意趣。结果,李唐得了第一名。清人沈宗骞评论李唐的画法是“露其要处而隐其全”赞扬他是高手。还有一次,据说是宋徽宗亲自出的题,叫“深山藏古寺”这个题难住了不少应试的人。古寺既然藏在深山之中,怎么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呢?苦思良久,有的在半山腰画一座古寺,有的在深山老林中画一古寺,有的在两峰耸峙的山谷中露出寺庙的一角红墙。然而,有一幅画却别出心裁。这幅画根本没有画什么古寺,而只是画了一个老和尚在山脚下的小溪边挑水。宋徽宗审阅画卷时看到此画,不禁拍案叫绝:“好啊,好!用一个和尚点出‘藏’字,不画古寺,而古寺自在画中,构思独到,此画当取第一!”
宋代画院考试,以构思机巧者为优胜,这说明构思布局能够充分反映画家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一幅迎风招展的酒帘可以引导欣赏者去想象虚隐在竹林背后的酒家;一个挑水的老和尚能够启发欣赏者联想到深藏在深山中那香火缭绕的古寺。一个优秀的画家,深深懂得什么要“藏”什么应“露”什么该尽力描画,而什么则应留给欣赏者去想象。中国画中常有借一芽萌而绘青光似海,画一叶落而写秋意如杀,露一爪以示云海神龙,流片霞以呈天宇空阔,这种以不全求全,能把广袤的现实内容压缩在有限的画幅之中,既可扩大艺术的容量,又能使意境显得更加深远。因此,画家在尺幅之间,既可以表现峰峦出没,溪桥渔浦,也可以描画江天归帆,风雨烟岚。大千世界,尽收画家笔下。
这时候,我又想起了绘画的一种表现方法——留白。
中国画中有一种重要的以虚为实的表现方法叫“空白”所谓“空白”就是在画中留下素白之纸,以无形当有形,给欣赏者留出想象力自由驰骋的余地。八大山人朱耷画鱼不画水,白石老人画虾不画水,这水虽被藏了,在画面上留下空白,但欣赏者仍然能够通过鱼虾的活泼动态去感受那满纸的水。有“独步画院”之誉的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人称“马一角”马远的山水画,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的概括、剪裁。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画中的空白,是构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家的构思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白当黑”中的“白”已非空白,而是画家从整体构思的高度,将“虚”与“藏”有意识地运用于艺术表现的结果。
有人会说,你说的都是绘画,跟摄影有什么关系呀?我们知道,古代,没有摄影,有了现代的高科技,摄影才得以诞生。但是,我们更应该体会到,摄影和绘画是一脉相承的!摄影和绘画一样,都是运用色彩、线条和形体,在二度空间(即平面)内,反映现实美和表达人的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由于这种造型艺术具有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因此,摄影和绘画的艺术魅力是小说、诗歌、音乐等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但是,由于平面的有限性和形象的固定性,又对用平面的形象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它们就非常讲究虚实藏露,就是为了用“虚”和“藏”来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让欣赏者在作品的“实”和“露”的引导、启发下,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形象储备,进行补充和再创造,从而达到以简胜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使欣赏者在这种再创造中得到极大的审美满足。
到这里,不妨回过头来再欣赏一下秀美清江的摄影作品之九,我们就不难发现山水的深处所别有的那一番洞天!在那山和水的绿色中探出头来的点点窗棂,不正好溢出了水上山下的都市的繁华吗?所以说,她的这幅作品的确是虚实相生的佳作!
打开秀美清江的摄影作品之九,我情不自禁地“在沙发上”敲上了这样的一个帖子:“在那山水的深处,别有一番洞天!”接着,我又“在板凳上”敲出:“在那山和水的绿色之中掩映着点点的窗棂,那里一定是水上山下的都市!”可能有人说我这是主观臆断,其实这么怪我的人一定是没有洞察作者的匠心——虚实相生。
这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宋代画院的故事。
宋徽宗赵佶是一位擅长花鸟画的皇帝。在他当政的时候,曾将绘画列入科举考试,优胜者可进入“翰林图画院”任职。当时画院的考试很有意思,大多以前人的诗句为题,进行命题作画。
有一次,画院用“竹锁桥边卖酒家”这句诗作为考题,让画家们作画。当时许多应试者都集中心思考虑如何重点表现酒家,所以大多以小溪、木桥和竹林作陪衬,画面上应有尽有,样样摆出。然而,画家李唐则不然,他独出机杼,在画面上巧妙地画出一弯清清的流水,一座小桥横架于水上,桥畔岸边,在一抹青翠的竹林中,斜挑出一幅酒帘,迎风招展。李唐这幅画虽然并未画出酒家,但他把酒家深藏在竹林之中,深得诗句中“竹锁”的意趣。结果,李唐得了第一名。清人沈宗骞评论李唐的画法是“露其要处而隐其全”赞扬他是高手。还有一次,据说是宋徽宗亲自出的题,叫“深山藏古寺”这个题难住了不少应试的人。古寺既然藏在深山之中,怎么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呢?苦思良久,有的在半山腰画一座古寺,有的在深山老林中画一古寺,有的在两峰耸峙的山谷中露出寺庙的一角红墙。然而,有一幅画却别出心裁。这幅画根本没有画什么古寺,而只是画了一个老和尚在山脚下的小溪边挑水。宋徽宗审阅画卷时看到此画,不禁拍案叫绝:“好啊,好!用一个和尚点出‘藏’字,不画古寺,而古寺自在画中,构思独到,此画当取第一!”
宋代画院考试,以构思机巧者为优胜,这说明构思布局能够充分反映画家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一幅迎风招展的酒帘可以引导欣赏者去想象虚隐在竹林背后的酒家;一个挑水的老和尚能够启发欣赏者联想到深藏在深山中那香火缭绕的古寺。一个优秀的画家,深深懂得什么要“藏”什么应“露”什么该尽力描画,而什么则应留给欣赏者去想象。中国画中常有借一芽萌而绘青光似海,画一叶落而写秋意如杀,露一爪以示云海神龙,流片霞以呈天宇空阔,这种以不全求全,能把广袤的现实内容压缩在有限的画幅之中,既可扩大艺术的容量,又能使意境显得更加深远。因此,画家在尺幅之间,既可以表现峰峦出没,溪桥渔浦,也可以描画江天归帆,风雨烟岚。大千世界,尽收画家笔下。
这时候,我又想起了绘画的一种表现方法——留白。
中国画中有一种重要的以虚为实的表现方法叫“空白”所谓“空白”就是在画中留下素白之纸,以无形当有形,给欣赏者留出想象力自由驰骋的余地。八大山人朱耷画鱼不画水,白石老人画虾不画水,这水虽被藏了,在画面上留下空白,但欣赏者仍然能够通过鱼虾的活泼动态去感受那满纸的水。有“独步画院”之誉的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人称“马一角”马远的山水画,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的概括、剪裁。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画中的空白,是构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家的构思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白当黑”中的“白”已非空白,而是画家从整体构思的高度,将“虚”与“藏”有意识地运用于艺术表现的结果。
有人会说,你说的都是绘画,跟摄影有什么关系呀?我们知道,古代,没有摄影,有了现代的高科技,摄影才得以诞生。但是,我们更应该体会到,摄影和绘画是一脉相承的!摄影和绘画一样,都是运用色彩、线条和形体,在二度空间(即平面)内,反映现实美和表达人的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由于这种造型艺术具有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因此,摄影和绘画的艺术魅力是小说、诗歌、音乐等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但是,由于平面的有限性和形象的固定性,又对用平面的形象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它们就非常讲究虚实藏露,就是为了用“虚”和“藏”来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让欣赏者在作品的“实”和“露”的引导、启发下,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形象储备,进行补充和再创造,从而达到以简胜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使欣赏者在这种再创造中得到极大的审美满足。
到这里,不妨回过头来再欣赏一下秀美清江的摄影作品之九,我们就不难发现山水的深处所别有的那一番洞天!在那山和水的绿色中探出头来的点点窗棂,不正好溢出了水上山下的都市的繁华吗?所以说,她的这幅作品的确是虚实相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