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春天,终于挤过寒风冷雨的甬道,踏着平仄的韵脚,姗姗而来了。阳光薄薄地洒在操场上“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日子浅浅慢慢的,几场春雨过后,操场四周已是绿茸茸的一片,深深浅浅的绿流淌在篮球场四周,有鸟雀在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来觅食,孩子们也如雀儿般欢悦,翼下生风,是春天暖暖的风。
童年的时候,春天是在脱掉老旧、厚重的棉衣那天来的,抖落一冬的负累,用手臂飞行成田野上的燕子,春天是那么轻盈、喜悦。去田头、沟边寻找毛茸茸的野蒿,采食鲜嫩的“茅针”把尖尖的芦苇取来当刀剑舞弄得回肠荡气。喜欢春天田野里的野花儿“婆婆纳”细细弱弱的蓝花如星星般洒落在地头田边;“刺荄”的叶子长满尖尖的小刺,却开出了紫色的绒球花,一朵朵,像高举的袖珍高脚酒杯;蒲公英最爱出风头,金黄金黄的花儿艳丽动人,掐一朵戴在头上美得不行;牵牛花很有趣,高高低低的藤蔓爬得到处都是,早晨张开了小喇叭,晚上就关上喇叭睡觉;车前草(我们方言叫它“牛舌头”)长得最有型,举着一穗一穗的绿花儿,特别硬朗、神气,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花花草草,在春风里恣意生长。这些花儿草儿,或成为我们竹篮中的羊草、猪草,或成为女孩子口袋中的宝贝,发髻上的明艳,或成为男孩子搞打比拼的玩具,美丽的不是春花春草,是孩子们欢悦的表情,放飞的心!我的童年,生活贫穷、简单,却真实地拥有过“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生活。一张方草纸,两根枯苇絮,一个线轴,风筝就从孩子们的手中摇摇晃晃飞上天,我们的心跟着风筝起起落落、跌跌撞撞,惊呼声、笑声震落了许多菜花儿。那些年,春天,是属于孩子的!
当然,春天也是属于庄稼人的。当微微的风唤醒冰封的泥土,地里的冻疙瘩在阳光里一点点湿润、松软、坍塌,村民们便陆续下地了,锄地、拔草、播种,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阳光与笑声在锄头的指挥下跳跃成欢乐的音符。小时候,觉得田野很大,房屋很小,树木很多,村民和孩子穿着并不鲜艳的衣服,在田间劳作、奔跑,却总像一幅幅画映在我的心中。麦苗青青、菜花金黄、绿树如茵、桃花依稀,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总叫人亲切而感动,感动而心生力量。小时候,最喜欢跟着大人做棉花苗床。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一种叫做“起钵器”的铁具,每年几场春雨过后,待泥土松软有了弹性,待艳阳高照、清风徐徐,大人们便取出“起钵器”开始做苗床,先整出一块向阳的长方形平地来,在平地的一头,大人们抄起“起钵器”把底部按在泥土之上,然后用力一踩,圆柱形的铁模就嵌入泥土,拔出来,再用力“筑”几下,铁模里的泥土就满实了。最神奇的是,大人们用脚轻轻一踩模具的横杠,一个圆柱体的土钵就出来了,土钵的顶部还留有一个一分硬币大小的凹槽,是留着放棉花籽的。那时候,孩子的任务就是在棉花钵的凹槽里先洒上一层草木灰,再丢进两三粒棉籽。看着大人轻松地操弄“起钵器”变魔术似的弄出一个个高矮、大小一样的土钵,我们心里痒痒的,总央求大人给我们玩一玩,待“起钵器”拿到手里,才知道做土钵并不容易,要不铁模按不进泥土,要不按进去了拔不出来,要不才出来的钵子泥土不实,落地就坍塌了,好不容易弄出几个钵子,还是高低不齐、大小不一、歪歪倒倒的,只得悻悻地把起钵器交到大人手里,老老实实丢棉花籽。等到棉花钵全部做好,还不算完,还要用竹条和塑料膜在整齐排列的钵子上搭起一个拱形的棚子,做成一个温室,这样苗床才算做好。两三天的功夫,村子的碧绿的麦田间就架起了一个个白色的苗床,像一道道小溪川流在村子的田间、地头,整个村子和村子里的人似乎也一下子活泛了许多。那些年,春天,是属于庄稼人的!
长大以后,离开村子,走进师范学校,总觉得春天在诗词里逶迤袅娜,触手可及的春天总是那么短。在那些个“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年岁里,春... -->>
春天,终于挤过寒风冷雨的甬道,踏着平仄的韵脚,姗姗而来了。阳光薄薄地洒在操场上“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日子浅浅慢慢的,几场春雨过后,操场四周已是绿茸茸的一片,深深浅浅的绿流淌在篮球场四周,有鸟雀在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来觅食,孩子们也如雀儿般欢悦,翼下生风,是春天暖暖的风。
童年的时候,春天是在脱掉老旧、厚重的棉衣那天来的,抖落一冬的负累,用手臂飞行成田野上的燕子,春天是那么轻盈、喜悦。去田头、沟边寻找毛茸茸的野蒿,采食鲜嫩的“茅针”把尖尖的芦苇取来当刀剑舞弄得回肠荡气。喜欢春天田野里的野花儿“婆婆纳”细细弱弱的蓝花如星星般洒落在地头田边;“刺荄”的叶子长满尖尖的小刺,却开出了紫色的绒球花,一朵朵,像高举的袖珍高脚酒杯;蒲公英最爱出风头,金黄金黄的花儿艳丽动人,掐一朵戴在头上美得不行;牵牛花很有趣,高高低低的藤蔓爬得到处都是,早晨张开了小喇叭,晚上就关上喇叭睡觉;车前草(我们方言叫它“牛舌头”)长得最有型,举着一穗一穗的绿花儿,特别硬朗、神气,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花花草草,在春风里恣意生长。这些花儿草儿,或成为我们竹篮中的羊草、猪草,或成为女孩子口袋中的宝贝,发髻上的明艳,或成为男孩子搞打比拼的玩具,美丽的不是春花春草,是孩子们欢悦的表情,放飞的心!我的童年,生活贫穷、简单,却真实地拥有过“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生活。一张方草纸,两根枯苇絮,一个线轴,风筝就从孩子们的手中摇摇晃晃飞上天,我们的心跟着风筝起起落落、跌跌撞撞,惊呼声、笑声震落了许多菜花儿。那些年,春天,是属于孩子的!
当然,春天也是属于庄稼人的。当微微的风唤醒冰封的泥土,地里的冻疙瘩在阳光里一点点湿润、松软、坍塌,村民们便陆续下地了,锄地、拔草、播种,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阳光与笑声在锄头的指挥下跳跃成欢乐的音符。小时候,觉得田野很大,房屋很小,树木很多,村民和孩子穿着并不鲜艳的衣服,在田间劳作、奔跑,却总像一幅幅画映在我的心中。麦苗青青、菜花金黄、绿树如茵、桃花依稀,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总叫人亲切而感动,感动而心生力量。小时候,最喜欢跟着大人做棉花苗床。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一种叫做“起钵器”的铁具,每年几场春雨过后,待泥土松软有了弹性,待艳阳高照、清风徐徐,大人们便取出“起钵器”开始做苗床,先整出一块向阳的长方形平地来,在平地的一头,大人们抄起“起钵器”把底部按在泥土之上,然后用力一踩,圆柱形的铁模就嵌入泥土,拔出来,再用力“筑”几下,铁模里的泥土就满实了。最神奇的是,大人们用脚轻轻一踩模具的横杠,一个圆柱体的土钵就出来了,土钵的顶部还留有一个一分硬币大小的凹槽,是留着放棉花籽的。那时候,孩子的任务就是在棉花钵的凹槽里先洒上一层草木灰,再丢进两三粒棉籽。看着大人轻松地操弄“起钵器”变魔术似的弄出一个个高矮、大小一样的土钵,我们心里痒痒的,总央求大人给我们玩一玩,待“起钵器”拿到手里,才知道做土钵并不容易,要不铁模按不进泥土,要不按进去了拔不出来,要不才出来的钵子泥土不实,落地就坍塌了,好不容易弄出几个钵子,还是高低不齐、大小不一、歪歪倒倒的,只得悻悻地把起钵器交到大人手里,老老实实丢棉花籽。等到棉花钵全部做好,还不算完,还要用竹条和塑料膜在整齐排列的钵子上搭起一个拱形的棚子,做成一个温室,这样苗床才算做好。两三天的功夫,村子的碧绿的麦田间就架起了一个个白色的苗床,像一道道小溪川流在村子的田间、地头,整个村子和村子里的人似乎也一下子活泛了许多。那些年,春天,是属于庄稼人的!
长大以后,离开村子,走进师范学校,总觉得春天在诗词里逶迤袅娜,触手可及的春天总是那么短。在那些个“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年岁里,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