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丹妮宝贝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婆婆病了,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右腿不能正常行走,由于年纪太大,医院认为手术怕有风险,只能做保守理疗。从末生过大病的婆婆躺在医院里显得很烦躁,天天吵吵着要回家,说这病治又治不好,白花钱住在这里干嘛呢?一向脾气暴燥的公公这会显得特别温和,好言好语的安抚着,婆婆在公公的劝说下渐渐安心的住了下来。
从不做家务的公公坚持要在医院陪着婆婆,虽然我们六个媳妇都抢着要照顾婆婆,但都被公公“赶”了回去,说天太热,婆婆的病又不能开空调,怕我们受不了。看着公公细心的为婆婆换衣服擦身子,我心里特别感动,没想到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公居然这么体贴。
去医院送饭的时候,我问公公当年是怎样认识我婆婆的,公公一边喂婆婆吃饭一边回答我的问题,有漏掉的地方婆婆小声的提醒一下,他们都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我也跟着他们的回忆走进了那些杂乱而难忘的过去。
公公婆婆都是生于1927年,他们的婚姻是传统的“摇窝里开亲”我外公是一名私塾先生,公公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认识了我婆婆,小时候的公公对他的准媳妇一点都不感冒,说这女孩子虽然长得白白净净的却一点都不贤淑,一双大脚到处乱跑,婆婆家是“地主”家里有很多的田地,当成片的桃园挂满桃子的时候,婆婆像男孩子一样爬到树上摘桃子给公公吃,吃着婆婆摘的桃子,公公心想这女孩子虽然大大咧咧的心地还是很好的。(说到这里,公公看着婆婆笑了起来,婆婆也笑了,同时瞪了公公一眼,公公笑得更大声了)。
不知道他们的爱情是否有电影里面的那些小情节,不知道当年的一介书生是怎样将满腹诗文化作绕指柔的,(我问过多次都被公公的笑骂挡了回来:你个鬼丫头,问这个干嘛呢?婆婆则低头微笑不语)。
1946年的农历冬月十八,是公公婆婆大喜的日子,那天,晴空万里,已经是中学教师的公公用八抬大轿把我婆婆接回了家,我不知道当年红盖头下的婆婆是怎样的妩媚,亦不知道大白马上的公公是怎样的英俊,不知道公公从大花轿里搀出他的娇妻是怎样的喜悦,亦不知道婆婆踏入夫家的大门时是怎样的娇羞,我只知道在往后的六十多年里,他们的心从未离开过彼此。
婚后,随着孩子们的相继出生,公公却离家越来越远,先后调任几个学校的校长,因为路途遥远又不通车,回家的日子相当稀少。婆婆在乡下务农,那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全靠她一个人里里外外的操持,也亏了她没有裹小脚,每天风风火火的撑着这个清苦的家。
婆婆说再穷再苦她都不怕,她就怕搞“运动”那顶“地主”的帽子从来没有让她有过“地主”该有的容华富贵,却相反的让她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她每天拼死拼活的跟男人们一起干最脏最累的活,得到的却是最低等的工分,还不敢有半点怨言,怕稍有不慎会连累七个儿女受罪(六个儿子一个女儿,我家的最小)。
日子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半点好转,相反的越来越困窘,一天,公公垂头丧气的回家了,说是学校停课了,他要被送去京口修江堤。第二天,公公就被一辆牛车拉走了,婆婆跟在牛车的后面哭得死去活来,她不敢说别的话,只敢说一句:他是老师啊,他是老师啊公公本来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现在要他每天风里雨里的挑石担土的,加上心理上的压抑,最终得了精神分裂症,当他被牛车送回来的时候,疯疯癫癫的完全没有自理能力,连家人都不认识了,婆婆含着泪细心的照顾着,不管他听不听得懂,每天都说些宽心的话给他听,一年以后,公公的病渐渐有所好转,只是脾气越来越暴燥,一家人为了他不再犯病,都很顺着他。
那个年月到底有多苦,我这个年龄是无法体会到的,反正婆婆一说起那些往事,定会泪流满面,公公则低头不语。公公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亏了邓小平啊,要不是邓小平我早就上青龙山了(火葬场在青龙山),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华夏大地一片春色,婆婆“地主”的帽子摘除了,公公也平反了,并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一直到我跟老公谈恋爱的时候,公公还在区一中教研室任编辑(退休后返聘),婆婆也随着公公来到了现在的镇上居住,她老人家从来都闲不住,来到镇上后,她每天从武昌南站对面的水果批发市场贩回水果,在龙头街边摆摊,这一摆就是十几年,直到七个孩子都成家立业,她实在做不动了,快七十岁了才罢手,刚回来的那阵,她整天的浑身不得劲,公公知道她是劳累惯了,总是笑话她是个“贱命”
婆婆一生极有人缘,把我们六个媳妇从来不当外人,虽然婆媳妯娌间也有过一些不愉快,但她总能和风细雨的化解,有了这个好婆婆,我们这个特大家庭总是欢笑多多,她老人家常说的一句话是:伢们呢,都放亲热些呵,百年修得同般渡,我们能成为一家人不知修了几世才得来的缘呢,来生还不知道是不是一家人呢。
公公婆婆的晚年过得非常幸福,公公一生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写古体诗词,现在是湖北诗词协会的成员,他的作品在全国多家诗词书刊上发表。公公写诗词一不图名,二不图利,纯脆是爱好,每天陶醉其中,也算是老有所乐了,婆婆则细心的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公公的身体在她的照顾下一直很健康,他们谁也少不得谁,一个不见了另一个,就会马上紧张的到处寻找。
岁月不饶人啊,这才刚刚过了几天舒心的日子,婆婆就病了。公公一说起婆婆的病,就打趣的说:老了老了,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他虽然是笑着说的,但我听出的是酸楚和无奈。其实他们谁也舍不得谁先走,谁也舍不得扔下对方,但是
我无法改变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唯有在这里祈祷我的亲人们平平安安,长命百岁。也祝天下的老人们平平安安,身体康健!
婆婆病了,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右腿不能正常行走,由于年纪太大,医院认为手术怕有风险,只能做保守理疗。从末生过大病的婆婆躺在医院里显得很烦躁,天天吵吵着要回家,说这病治又治不好,白花钱住在这里干嘛呢?一向脾气暴燥的公公这会显得特别温和,好言好语的安抚着,婆婆在公公的劝说下渐渐安心的住了下来。
从不做家务的公公坚持要在医院陪着婆婆,虽然我们六个媳妇都抢着要照顾婆婆,但都被公公“赶”了回去,说天太热,婆婆的病又不能开空调,怕我们受不了。看着公公细心的为婆婆换衣服擦身子,我心里特别感动,没想到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公居然这么体贴。
去医院送饭的时候,我问公公当年是怎样认识我婆婆的,公公一边喂婆婆吃饭一边回答我的问题,有漏掉的地方婆婆小声的提醒一下,他们都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我也跟着他们的回忆走进了那些杂乱而难忘的过去。
公公婆婆都是生于1927年,他们的婚姻是传统的“摇窝里开亲”我外公是一名私塾先生,公公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认识了我婆婆,小时候的公公对他的准媳妇一点都不感冒,说这女孩子虽然长得白白净净的却一点都不贤淑,一双大脚到处乱跑,婆婆家是“地主”家里有很多的田地,当成片的桃园挂满桃子的时候,婆婆像男孩子一样爬到树上摘桃子给公公吃,吃着婆婆摘的桃子,公公心想这女孩子虽然大大咧咧的心地还是很好的。(说到这里,公公看着婆婆笑了起来,婆婆也笑了,同时瞪了公公一眼,公公笑得更大声了)。
不知道他们的爱情是否有电影里面的那些小情节,不知道当年的一介书生是怎样将满腹诗文化作绕指柔的,(我问过多次都被公公的笑骂挡了回来:你个鬼丫头,问这个干嘛呢?婆婆则低头微笑不语)。
1946年的农历冬月十八,是公公婆婆大喜的日子,那天,晴空万里,已经是中学教师的公公用八抬大轿把我婆婆接回了家,我不知道当年红盖头下的婆婆是怎样的妩媚,亦不知道大白马上的公公是怎样的英俊,不知道公公从大花轿里搀出他的娇妻是怎样的喜悦,亦不知道婆婆踏入夫家的大门时是怎样的娇羞,我只知道在往后的六十多年里,他们的心从未离开过彼此。
婚后,随着孩子们的相继出生,公公却离家越来越远,先后调任几个学校的校长,因为路途遥远又不通车,回家的日子相当稀少。婆婆在乡下务农,那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全靠她一个人里里外外的操持,也亏了她没有裹小脚,每天风风火火的撑着这个清苦的家。
婆婆说再穷再苦她都不怕,她就怕搞“运动”那顶“地主”的帽子从来没有让她有过“地主”该有的容华富贵,却相反的让她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她每天拼死拼活的跟男人们一起干最脏最累的活,得到的却是最低等的工分,还不敢有半点怨言,怕稍有不慎会连累七个儿女受罪(六个儿子一个女儿,我家的最小)。
日子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半点好转,相反的越来越困窘,一天,公公垂头丧气的回家了,说是学校停课了,他要被送去京口修江堤。第二天,公公就被一辆牛车拉走了,婆婆跟在牛车的后面哭得死去活来,她不敢说别的话,只敢说一句:他是老师啊,他是老师啊公公本来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现在要他每天风里雨里的挑石担土的,加上心理上的压抑,最终得了精神分裂症,当他被牛车送回来的时候,疯疯癫癫的完全没有自理能力,连家人都不认识了,婆婆含着泪细心的照顾着,不管他听不听得懂,每天都说些宽心的话给他听,一年以后,公公的病渐渐有所好转,只是脾气越来越暴燥,一家人为了他不再犯病,都很顺着他。
那个年月到底有多苦,我这个年龄是无法体会到的,反正婆婆一说起那些往事,定会泪流满面,公公则低头不语。公公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亏了邓小平啊,要不是邓小平我早就上青龙山了(火葬场在青龙山),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华夏大地一片春色,婆婆“地主”的帽子摘除了,公公也平反了,并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一直到我跟老公谈恋爱的时候,公公还在区一中教研室任编辑(退休后返聘),婆婆也随着公公来到了现在的镇上居住,她老人家从来都闲不住,来到镇上后,她每天从武昌南站对面的水果批发市场贩回水果,在龙头街边摆摊,这一摆就是十几年,直到七个孩子都成家立业,她实在做不动了,快七十岁了才罢手,刚回来的那阵,她整天的浑身不得劲,公公知道她是劳累惯了,总是笑话她是个“贱命”
婆婆一生极有人缘,把我们六个媳妇从来不当外人,虽然婆媳妯娌间也有过一些不愉快,但她总能和风细雨的化解,有了这个好婆婆,我们这个特大家庭总是欢笑多多,她老人家常说的一句话是:伢们呢,都放亲热些呵,百年修得同般渡,我们能成为一家人不知修了几世才得来的缘呢,来生还不知道是不是一家人呢。
公公婆婆的晚年过得非常幸福,公公一生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写古体诗词,现在是湖北诗词协会的成员,他的作品在全国多家诗词书刊上发表。公公写诗词一不图名,二不图利,纯脆是爱好,每天陶醉其中,也算是老有所乐了,婆婆则细心的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公公的身体在她的照顾下一直很健康,他们谁也少不得谁,一个不见了另一个,就会马上紧张的到处寻找。
岁月不饶人啊,这才刚刚过了几天舒心的日子,婆婆就病了。公公一说起婆婆的病,就打趣的说:老了老了,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他虽然是笑着说的,但我听出的是酸楚和无奈。其实他们谁也舍不得谁先走,谁也舍不得扔下对方,但是
我无法改变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唯有在这里祈祷我的亲人们平平安安,长命百岁。也祝天下的老人们平平安安,身体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