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武唐第一佞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夏六月初五,辰时四刻。
杭爱山东南,翁金河西岸,卢山中军帐,召开军事会议。铁勒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大将军仁泰,负责主持会议,提出会议主题:为了继续行军,铁勒十三万降卒,建议悉数坑杀之。
与会人员有:铁勒道行军副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卢山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降水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三道行军总长史,左千牛府大将军武康。
讨论僵持中,气氛很尴尬,矮榻被踹翻,茶壶被打碎,茶水洒满地。仁泰吹胡子瞪眼,武康脸红脖子粗,愤怒视线射对方,要用眼神杀死他。其余三人,两不相帮,保持缄默。
半刻钟过去,还在斗鸡眼,也不嫌眼酸。必须息事宁人,孙仁师轻咳说:“动不动就掀榻,以后同席变之,必须自备食物,可能会饿肚子。赶紧收拾下吧,给郑总管赔礼,这事就翻篇了。”
刘审礼也劝:“两位将军息怒,铁勒九姓未平,不要意气用事。都是三品高官,倘若传了出去,被人笑掉大牙。变之年轻气盛,处事略显不周,还请仁泰见谅。”
台阶已经搭建,不能不识抬举,否则惹人不喜。武康知道好歹,怄气徒劳无功,不能解决问题。向劝说者行礼,弯腰扶起矮榻,收拾满地狼藉。
纵观前世今生,不与外人争执,也不斗嘴打架,那样毫无意义。若被外人激怒,前世选择隐忍,今生选择杀人,无论名杀暗杀,肯定会弄死你。向来克制情绪,所谓怒火怨气,只冲熟人发泄。可惜因为战俘,一时没能克制。
慢慢收拾妥当,接薛仁贵眼神,对郑仁泰行礼,语气颇为敷衍:“属下年轻气盛,冲撞郑大总管,还请不计前嫌。如若不能释怀,还请总管明言,属下认打认罚。”
态度不端正,郑仁泰冷哼:“十六卫大将军,也有高低之分,朝廷大小朝会,我都站你前边。身为皇后堂弟,更要戒骄戒躁,倘若目中无人,早晚招来横祸。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你入席吧。”
气氛依旧尴尬,武康再行军礼,不做口舌之争,榻后正襟危坐。仁贵望过来,纠结片刻说:“刚才变之曾言,我们坑杀降兵,影响极其恶劣。严重到能杀头,杀所有人的头,还请变之明言。”
被视线聚焦,武康淡淡道:“诸位有目共睹,铁勒九姓叛唐,决心并不坚定,只是游行示威。希望通过叛乱,赢得中枢妥协,希望天唐上国,减少对其压迫。如果坑杀战俘,必然结下血仇,加剧铁勒仇视。”
视线扫众人,继续剖析着:“所以此次行军,应该以抚为主,刀兵杀戮为辅。比粟继位尚短,不能统帅八姓。取得天山大捷,此为主要原因。若坑杀降兵,等于把八姓,推入他怀抱。这与战略目的,明显背道而驰。”
仁泰嗤之以鼻,阴阳怪气的说:“推入比粟怀抱,又能奈我军何,正好一网打尽。天山旗开得胜,应该乘胜追击,攻破铁勒九姓,彻底平息叛乱。难道武将军,对我朝的兵锋,没有信心吗?”
好大的帽子,这锅不能背,也懒得辩解。大唐卫士的兵锋,我肯定很有信心,只是对你郑仁泰,我没丝毫信心。平叛铁勒九姓,必用怀柔政策,你却主张杀戮,肯定行不通的。
不理他的挑衅,继续剖析形势:“漠北气候,春秋短促,夏冬漫长,夏季酷热,冬季奇寒。其最大特点,天气变化快,且反复无常。特别到了秋季,刚才秋高气爽,霎时狂风大作,甚至突降大雪。”
摆出蒙古气候,给出行军限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首当其冲,限制军事行动。秋季八月之前,我们三路大军,必须班师回朝。杀十三万战俘,至少十万家庭,失去主要劳力。无法熬过寒冬,牧民冻饿而死,仇恨再次加剧。”
说到此处,加重语气:“我可以断言,仇恨和生存,铁勒不会罢休。只要军队撤走,冬季来临之前,或者来年开春后,必然再次反叛。请问在座诸位,中枢如何应对?”
余者在沉思,仁泰在冷笑:“我们是武将,不参与政事,中枢自有良策,不牢我等废心。他们再次反叛,我们再次平息,直到他们安分。大唐兵锋之利,首次平叛成功,就能接二连三。”
说的不是人话,陷入战争泥潭,就会伤筋动骨。武康面沉似水,扯出一丝鄙夷。战略目光短浅,活该万年副将,政治头脑简单,活该不受重用。除了个人勇武,你还剩下什么?
薛仁贵等人,貌似听了进去,都在皱眉沉思。没有人附和,仁泰丢面子,怒气也更大。不知过了多久,仁贵首先开口:“中枢战略重点,在辽东高句丽。倘若铁勒复叛,可能调整策略,派出重将安抚。”
孙仁师点头,接他话剖析:“漠北行军目的,是让铁勒内附,不是赶尽杀绝。若三番五次,中枢的策略,必以抚为主。若所料不差,左骁卫大将军,郕国公契苾何力,出身契苾氏,是最合适人选...”
话语戛然而止,三人同时抬头,无不瞠目结舌。仁泰不明所以,审礼脸色大变,哆嗦着嘴唇说:“契苾大将军,是辽东行军总管,正在讨伐高句丽。北线实力大减,极有可能影响,辽东战略部署。”
不是极有可能,而是板上钉钉,武康言辞凿凿:“众所周知的,在圣人心中,漠北
重于辽东。若铁勒复叛,必召契苾班师。伐高句丽,水陆并进,南北夹击。”
加重语气:“战略部署落空,不能速战速决,会陷入持久战。高句丽入冬后,更甚漠北高原,可说冰天雪地。北线停滞不前,南线补给缺失,加上百济混乱,新罗支援不力。辽东战役,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分析完毕,站起身说:“坑杀战俘,铁勒复叛,契苾班师。辽东战役,部署落空,无疾而终。这是连锁反应,如果圣人得知,我们就是祸首,又会如何处置?”
现场寂静无声,众人心知肚明,如果圣人知晓,后果不堪设想。啪啪的拍手声,打破会场平静,仁泰冷言嘲讽:“咱们的武将军,令人刮目相看。既能神机妙算,又能勘破未来,你是谪仙下凡?”
赤裸裸的嘲讽,仁泰嗤之以鼻:“你的凭空臆想,以后是否应验,与我毫无干系。我是领兵元帅,执行朝廷命令,剿灭铁勒叛乱。平叛必须继续,降卒就是威胁,只有全部处死,才能不受羁绊。”
白费唇舌喽,老扑街郑仁泰,铁了心要杀降。武康紧蹙眉头,目光饱含真诚,求助其余总管。如果他们支持,四大幕僚都反对,大总管必须妥协。
然而注定失望,包括仁贵在内,都把视线挪开。眼见大局已定,仁泰抽出令旗,声音抑扬顿挫:“卢山道行军总管,三道行军总长史,限你们五日之内,坑杀全部降卒。胆敢阳奉阴违,本帅军法行事。”
所谓军法行事,就是最后通牒,坑杀铁勒降卒,已经成为定局。武康哑然失笑,只能躬身应诺,颓然坐在榻后。仁贵纠结片刻,上前接下令旗,揣进腰间算袋。
郑仁泰很爽,挑衅瞟武康,继续传军令:“大军兵分两路,我率本部卫士,北击回纥牙帐。荡平思结和仆固,契苾和骨仑屋骨。薛将军率卢山军,西击拔曳固等,坑杀降卒之后,立刻拔营出击。”
行军军令下达,众人开始讨论,武康置若罔闻,快速搜索记忆。浑部和拔曳固,同罗和阿布思,都在杭爱山南。浑部和拔曳固,在巴彦洪戈尔省,拜达里格河流域。
同罗和阿布思,在西北扎布汗省,扎布汗河上游。杭爱山西南麓,恩赫泰万山脚下,蒙古人拜的神山。那么行军路线,简单清晰明了,沿着杭爱山脉,一路向西攻打。
很快达成共识,仁泰继续部署:“铁勒九姓中,北五部最强,所以三军兵力,必须重新分配。卢山道抽兵两万,降水道抽兵两万,归铁勒道统辖。燕然刘都护,做我的副将,随我共击回纥。”
&... -->>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夏六月初五,辰时四刻。
杭爱山东南,翁金河西岸,卢山中军帐,召开军事会议。铁勒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大将军仁泰,负责主持会议,提出会议主题:为了继续行军,铁勒十三万降卒,建议悉数坑杀之。
与会人员有:铁勒道行军副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卢山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降水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三道行军总长史,左千牛府大将军武康。
讨论僵持中,气氛很尴尬,矮榻被踹翻,茶壶被打碎,茶水洒满地。仁泰吹胡子瞪眼,武康脸红脖子粗,愤怒视线射对方,要用眼神杀死他。其余三人,两不相帮,保持缄默。
半刻钟过去,还在斗鸡眼,也不嫌眼酸。必须息事宁人,孙仁师轻咳说:“动不动就掀榻,以后同席变之,必须自备食物,可能会饿肚子。赶紧收拾下吧,给郑总管赔礼,这事就翻篇了。”
刘审礼也劝:“两位将军息怒,铁勒九姓未平,不要意气用事。都是三品高官,倘若传了出去,被人笑掉大牙。变之年轻气盛,处事略显不周,还请仁泰见谅。”
台阶已经搭建,不能不识抬举,否则惹人不喜。武康知道好歹,怄气徒劳无功,不能解决问题。向劝说者行礼,弯腰扶起矮榻,收拾满地狼藉。
纵观前世今生,不与外人争执,也不斗嘴打架,那样毫无意义。若被外人激怒,前世选择隐忍,今生选择杀人,无论名杀暗杀,肯定会弄死你。向来克制情绪,所谓怒火怨气,只冲熟人发泄。可惜因为战俘,一时没能克制。
慢慢收拾妥当,接薛仁贵眼神,对郑仁泰行礼,语气颇为敷衍:“属下年轻气盛,冲撞郑大总管,还请不计前嫌。如若不能释怀,还请总管明言,属下认打认罚。”
态度不端正,郑仁泰冷哼:“十六卫大将军,也有高低之分,朝廷大小朝会,我都站你前边。身为皇后堂弟,更要戒骄戒躁,倘若目中无人,早晚招来横祸。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你入席吧。”
气氛依旧尴尬,武康再行军礼,不做口舌之争,榻后正襟危坐。仁贵望过来,纠结片刻说:“刚才变之曾言,我们坑杀降兵,影响极其恶劣。严重到能杀头,杀所有人的头,还请变之明言。”
被视线聚焦,武康淡淡道:“诸位有目共睹,铁勒九姓叛唐,决心并不坚定,只是游行示威。希望通过叛乱,赢得中枢妥协,希望天唐上国,减少对其压迫。如果坑杀战俘,必然结下血仇,加剧铁勒仇视。”
视线扫众人,继续剖析着:“所以此次行军,应该以抚为主,刀兵杀戮为辅。比粟继位尚短,不能统帅八姓。取得天山大捷,此为主要原因。若坑杀降兵,等于把八姓,推入他怀抱。这与战略目的,明显背道而驰。”
仁泰嗤之以鼻,阴阳怪气的说:“推入比粟怀抱,又能奈我军何,正好一网打尽。天山旗开得胜,应该乘胜追击,攻破铁勒九姓,彻底平息叛乱。难道武将军,对我朝的兵锋,没有信心吗?”
好大的帽子,这锅不能背,也懒得辩解。大唐卫士的兵锋,我肯定很有信心,只是对你郑仁泰,我没丝毫信心。平叛铁勒九姓,必用怀柔政策,你却主张杀戮,肯定行不通的。
不理他的挑衅,继续剖析形势:“漠北气候,春秋短促,夏冬漫长,夏季酷热,冬季奇寒。其最大特点,天气变化快,且反复无常。特别到了秋季,刚才秋高气爽,霎时狂风大作,甚至突降大雪。”
摆出蒙古气候,给出行军限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首当其冲,限制军事行动。秋季八月之前,我们三路大军,必须班师回朝。杀十三万战俘,至少十万家庭,失去主要劳力。无法熬过寒冬,牧民冻饿而死,仇恨再次加剧。”
说到此处,加重语气:“我可以断言,仇恨和生存,铁勒不会罢休。只要军队撤走,冬季来临之前,或者来年开春后,必然再次反叛。请问在座诸位,中枢如何应对?”
余者在沉思,仁泰在冷笑:“我们是武将,不参与政事,中枢自有良策,不牢我等废心。他们再次反叛,我们再次平息,直到他们安分。大唐兵锋之利,首次平叛成功,就能接二连三。”
说的不是人话,陷入战争泥潭,就会伤筋动骨。武康面沉似水,扯出一丝鄙夷。战略目光短浅,活该万年副将,政治头脑简单,活该不受重用。除了个人勇武,你还剩下什么?
薛仁贵等人,貌似听了进去,都在皱眉沉思。没有人附和,仁泰丢面子,怒气也更大。不知过了多久,仁贵首先开口:“中枢战略重点,在辽东高句丽。倘若铁勒复叛,可能调整策略,派出重将安抚。”
孙仁师点头,接他话剖析:“漠北行军目的,是让铁勒内附,不是赶尽杀绝。若三番五次,中枢的策略,必以抚为主。若所料不差,左骁卫大将军,郕国公契苾何力,出身契苾氏,是最合适人选...”
话语戛然而止,三人同时抬头,无不瞠目结舌。仁泰不明所以,审礼脸色大变,哆嗦着嘴唇说:“契苾大将军,是辽东行军总管,正在讨伐高句丽。北线实力大减,极有可能影响,辽东战略部署。”
不是极有可能,而是板上钉钉,武康言辞凿凿:“众所周知的,在圣人心中,漠北
重于辽东。若铁勒复叛,必召契苾班师。伐高句丽,水陆并进,南北夹击。”
加重语气:“战略部署落空,不能速战速决,会陷入持久战。高句丽入冬后,更甚漠北高原,可说冰天雪地。北线停滞不前,南线补给缺失,加上百济混乱,新罗支援不力。辽东战役,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分析完毕,站起身说:“坑杀战俘,铁勒复叛,契苾班师。辽东战役,部署落空,无疾而终。这是连锁反应,如果圣人得知,我们就是祸首,又会如何处置?”
现场寂静无声,众人心知肚明,如果圣人知晓,后果不堪设想。啪啪的拍手声,打破会场平静,仁泰冷言嘲讽:“咱们的武将军,令人刮目相看。既能神机妙算,又能勘破未来,你是谪仙下凡?”
赤裸裸的嘲讽,仁泰嗤之以鼻:“你的凭空臆想,以后是否应验,与我毫无干系。我是领兵元帅,执行朝廷命令,剿灭铁勒叛乱。平叛必须继续,降卒就是威胁,只有全部处死,才能不受羁绊。”
白费唇舌喽,老扑街郑仁泰,铁了心要杀降。武康紧蹙眉头,目光饱含真诚,求助其余总管。如果他们支持,四大幕僚都反对,大总管必须妥协。
然而注定失望,包括仁贵在内,都把视线挪开。眼见大局已定,仁泰抽出令旗,声音抑扬顿挫:“卢山道行军总管,三道行军总长史,限你们五日之内,坑杀全部降卒。胆敢阳奉阴违,本帅军法行事。”
所谓军法行事,就是最后通牒,坑杀铁勒降卒,已经成为定局。武康哑然失笑,只能躬身应诺,颓然坐在榻后。仁贵纠结片刻,上前接下令旗,揣进腰间算袋。
郑仁泰很爽,挑衅瞟武康,继续传军令:“大军兵分两路,我率本部卫士,北击回纥牙帐。荡平思结和仆固,契苾和骨仑屋骨。薛将军率卢山军,西击拔曳固等,坑杀降卒之后,立刻拔营出击。”
行军军令下达,众人开始讨论,武康置若罔闻,快速搜索记忆。浑部和拔曳固,同罗和阿布思,都在杭爱山南。浑部和拔曳固,在巴彦洪戈尔省,拜达里格河流域。
同罗和阿布思,在西北扎布汗省,扎布汗河上游。杭爱山西南麓,恩赫泰万山脚下,蒙古人拜的神山。那么行军路线,简单清晰明了,沿着杭爱山脉,一路向西攻打。
很快达成共识,仁泰继续部署:“铁勒九姓中,北五部最强,所以三军兵力,必须重新分配。卢山道抽兵两万,降水道抽兵两万,归铁勒道统辖。燕然刘都护,做我的副将,随我共击回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