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神断县令俏捕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高老夫人继续讲述着:“李氏心里很清楚,如果她不干活的话,甭说还不上张老爷出的药费了,就连他们母子俩吃饭都成问题。张老爷肯出三十两银子的药费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李氏没脸再求人家养活他们母子俩,或者说是母子三人。李氏越想越心酸,怎么也想不出解决办法,只是一个劲地哭。”
“王氏赶快劝李氏放宽心,还问她有什么打算。”高老夫人换了一种语调,像是在模仿李氏说话:“夫人,我不是那狠心的娘,我疼我的孩子呀,就算要拿我的命换孩子的命我都不带犹豫一下的。可眼下的情况您也看到了,我要是不舍了我肚子里的这个孩子的话,我的大儿子怎么办?我不能为了小儿子就饿死我大儿子呀?哪个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呀。”
安萍儿轻叹一声,微微点头。李氏决定打掉肚子里胎儿这事听上去似乎很冷血,但死一个总比三口人都死要好,这是无奈之下的取舍。安萍儿叹息是因为李氏的命真够苦的,而她点头是称赞李氏的坚强和勇敢,纵使万般不舍、纵使背负骂名她也必须这样决定。
高老夫人的语气越发地轻柔,眼神也有些恍惚,就好像一边回忆着当年的情形一边讲述着:“王氏劝李氏先别哭,说有个想法要跟她商量。然后王氏讲述了她自己没福气、没能给张老爷生个一儿半女的,既然李氏不想要肚子里这个孩子了,不如这样,李氏偷偷把孩子生下来、对外就说是王氏生的,这孩子由张老爷夫妇养大、给张家继承香火。王氏还说,等孩子出生后让李氏留下来给孩子当乳母,王氏承诺用她自己的私房钱帮李氏养活她的大儿子。
李氏听完立马就同意了,能治好大儿子的病、能给他们母子俩一条活路、而且还能看着自己的小儿子长大,这对李氏来讲是最好的局面了。至于孩子姓什么李氏一点都不在乎,想想那个这些年只知道打她、完全没有半分夫妻情分的丈夫,李氏除了恨以外没别的感觉。李氏连大儿子的姓都想改了呢更别提这个未出生的小儿子了,姓张挺好的。李氏索性连大儿子一起改姓张了,感谢张老爷的救命之恩。
见李氏同意了,王氏让李氏先别声张,她还要去跟张老爷说一声,得不到张老爷同意的话她们俩再怎么赞同都没用。张老爷的心里本就已经松动了,现在发现可以收养战友、好兄弟的外孙作为自己的养子,最后的一点抵触也都没了,当场就同意了。
于是李氏就悄悄地在张家住下了,养胎。张老爷对外称王氏怀孕,王氏则以安胎为由减少会客,大夫来诊脉时也是挡着厚厚的帘幕、李氏从帘幕后边伸出手来而且手上还盖着丝帕,纵使有人怀疑有诈但也没证据。就这么着,很顺利地过了九个月,李氏生下一个男孩。”
安萍儿知道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就是高通判,而故事里的李氏就是刚刚离开的乳母吕氏,而管家高纪则是当年那个病重的孩子、高通判的亲哥哥。
高老夫人有些坐累了,微微变化了一个姿势。“自从那个孩子出生以后,张家族人中质疑的声音就没断过,质疑王氏与人私通生下孩子。尤其是那些本来有机会继承张老爷家产的人更是挖空心思地找疑点、找蛛丝马迹。
王氏事先早就猜到了这种情况、事后也听到了很多传言,她只是假装不知道,让那帮人以为她心虚,让那帮人越来越有信心、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让很多原本躲在暗处捡便宜的人也都蹦跶了出来。这时王氏就冷眼旁观着,从最活跃的人里边选择合适的目标。
在孩子差不多一岁时,王氏觉得火候差不多了,有一天她身穿重孝抱着孩子跪在高家祠堂里,请族长召集全族人到祠堂里来,她要当面对质、滴血认亲。张家族人个顶个地信心满满,想借机弄死王氏母子。王氏呢就从他们中挑出来两个蹦跶得最欢的,说如果孩子的血能与张老爷相溶的话则要割了他们俩人的舌头。
那两人同意了,然后就取了张老爷和孩子的血各一滴,两滴血融在了一起。张家人全都在那喊不可能,王氏没理会他们,只是让仆人按住那两个她挑出来的人,一刀就割掉了其中一个人的舌头。
王氏并不是随便指两个人出来打赌的,她是早就挑好了的。其中一个人是张老爷的亲侄子,他是质疑声最大的而且找证据最卖力的人,只要能证明那个小婴儿是王氏与人私通生下的那他就还能继承张老爷的财产;另外一个被王氏挑出来的人也是蹦跶得比较欢的,但王氏把他挑出来是因为他的身份,这人明面上管族长叫叔公,其实他是族长跟侄媳妇的私生子。
张家人口众多,王氏不能把他们的舌头都割下来呀,所以只能杀鸡给猴看。她割了张老爷亲侄子的舌头,镇住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然后再假装要去割族长私生子的舌头,那小子和他娘都吓得一个劲冲族长求救、看样子如果族长不救人的话那小子准备直接喊爹了。
没办法,族长赶快出面调停,一边劝王氏不要这样较真、一边训斥族人不许胡乱质疑,然后说他相信小婴儿是高老爷亲生,最后族长向我承诺说家族认可我儿子的血脉、如果再有人敢质疑的话就按照诬陷出来。虽然后来族中还是有人暗地里怀疑但没人敢搬到明面上来说,这件事总算是圆满解决了吧。有了族长的认可后抱养的孩子跟亲生的就没什么区别了,纵使现在被人知道真相、有了什么铁证的也无所谓。”
安萍儿没有指出高老夫人最后一段中口误说出“高老爷”“我”“我儿子”,反正她们俩都明白这不过是借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当年事而已。见高老夫人讲述完毕,安萍儿提出了一个困扰她很久的问题:“王氏明知道孩子不是高老爷亲生的,那她为什么对滴血认亲这么有信心?”(未完待续)
高老夫人继续讲述着:“李氏心里很清楚,如果她不干活的话,甭说还不上张老爷出的药费了,就连他们母子俩吃饭都成问题。张老爷肯出三十两银子的药费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李氏没脸再求人家养活他们母子俩,或者说是母子三人。李氏越想越心酸,怎么也想不出解决办法,只是一个劲地哭。”
“王氏赶快劝李氏放宽心,还问她有什么打算。”高老夫人换了一种语调,像是在模仿李氏说话:“夫人,我不是那狠心的娘,我疼我的孩子呀,就算要拿我的命换孩子的命我都不带犹豫一下的。可眼下的情况您也看到了,我要是不舍了我肚子里的这个孩子的话,我的大儿子怎么办?我不能为了小儿子就饿死我大儿子呀?哪个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呀。”
安萍儿轻叹一声,微微点头。李氏决定打掉肚子里胎儿这事听上去似乎很冷血,但死一个总比三口人都死要好,这是无奈之下的取舍。安萍儿叹息是因为李氏的命真够苦的,而她点头是称赞李氏的坚强和勇敢,纵使万般不舍、纵使背负骂名她也必须这样决定。
高老夫人的语气越发地轻柔,眼神也有些恍惚,就好像一边回忆着当年的情形一边讲述着:“王氏劝李氏先别哭,说有个想法要跟她商量。然后王氏讲述了她自己没福气、没能给张老爷生个一儿半女的,既然李氏不想要肚子里这个孩子了,不如这样,李氏偷偷把孩子生下来、对外就说是王氏生的,这孩子由张老爷夫妇养大、给张家继承香火。王氏还说,等孩子出生后让李氏留下来给孩子当乳母,王氏承诺用她自己的私房钱帮李氏养活她的大儿子。
李氏听完立马就同意了,能治好大儿子的病、能给他们母子俩一条活路、而且还能看着自己的小儿子长大,这对李氏来讲是最好的局面了。至于孩子姓什么李氏一点都不在乎,想想那个这些年只知道打她、完全没有半分夫妻情分的丈夫,李氏除了恨以外没别的感觉。李氏连大儿子的姓都想改了呢更别提这个未出生的小儿子了,姓张挺好的。李氏索性连大儿子一起改姓张了,感谢张老爷的救命之恩。
见李氏同意了,王氏让李氏先别声张,她还要去跟张老爷说一声,得不到张老爷同意的话她们俩再怎么赞同都没用。张老爷的心里本就已经松动了,现在发现可以收养战友、好兄弟的外孙作为自己的养子,最后的一点抵触也都没了,当场就同意了。
于是李氏就悄悄地在张家住下了,养胎。张老爷对外称王氏怀孕,王氏则以安胎为由减少会客,大夫来诊脉时也是挡着厚厚的帘幕、李氏从帘幕后边伸出手来而且手上还盖着丝帕,纵使有人怀疑有诈但也没证据。就这么着,很顺利地过了九个月,李氏生下一个男孩。”
安萍儿知道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就是高通判,而故事里的李氏就是刚刚离开的乳母吕氏,而管家高纪则是当年那个病重的孩子、高通判的亲哥哥。
高老夫人有些坐累了,微微变化了一个姿势。“自从那个孩子出生以后,张家族人中质疑的声音就没断过,质疑王氏与人私通生下孩子。尤其是那些本来有机会继承张老爷家产的人更是挖空心思地找疑点、找蛛丝马迹。
王氏事先早就猜到了这种情况、事后也听到了很多传言,她只是假装不知道,让那帮人以为她心虚,让那帮人越来越有信心、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让很多原本躲在暗处捡便宜的人也都蹦跶了出来。这时王氏就冷眼旁观着,从最活跃的人里边选择合适的目标。
在孩子差不多一岁时,王氏觉得火候差不多了,有一天她身穿重孝抱着孩子跪在高家祠堂里,请族长召集全族人到祠堂里来,她要当面对质、滴血认亲。张家族人个顶个地信心满满,想借机弄死王氏母子。王氏呢就从他们中挑出来两个蹦跶得最欢的,说如果孩子的血能与张老爷相溶的话则要割了他们俩人的舌头。
那两人同意了,然后就取了张老爷和孩子的血各一滴,两滴血融在了一起。张家人全都在那喊不可能,王氏没理会他们,只是让仆人按住那两个她挑出来的人,一刀就割掉了其中一个人的舌头。
王氏并不是随便指两个人出来打赌的,她是早就挑好了的。其中一个人是张老爷的亲侄子,他是质疑声最大的而且找证据最卖力的人,只要能证明那个小婴儿是王氏与人私通生下的那他就还能继承张老爷的财产;另外一个被王氏挑出来的人也是蹦跶得比较欢的,但王氏把他挑出来是因为他的身份,这人明面上管族长叫叔公,其实他是族长跟侄媳妇的私生子。
张家人口众多,王氏不能把他们的舌头都割下来呀,所以只能杀鸡给猴看。她割了张老爷亲侄子的舌头,镇住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然后再假装要去割族长私生子的舌头,那小子和他娘都吓得一个劲冲族长求救、看样子如果族长不救人的话那小子准备直接喊爹了。
没办法,族长赶快出面调停,一边劝王氏不要这样较真、一边训斥族人不许胡乱质疑,然后说他相信小婴儿是高老爷亲生,最后族长向我承诺说家族认可我儿子的血脉、如果再有人敢质疑的话就按照诬陷出来。虽然后来族中还是有人暗地里怀疑但没人敢搬到明面上来说,这件事总算是圆满解决了吧。有了族长的认可后抱养的孩子跟亲生的就没什么区别了,纵使现在被人知道真相、有了什么铁证的也无所谓。”
安萍儿没有指出高老夫人最后一段中口误说出“高老爷”“我”“我儿子”,反正她们俩都明白这不过是借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当年事而已。见高老夫人讲述完毕,安萍儿提出了一个困扰她很久的问题:“王氏明知道孩子不是高老爷亲生的,那她为什么对滴血认亲这么有信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