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全球战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冷声道:“还有谁觉得孤难伺候,看不惯的,都可以辞职!孤来者不拒,一并准了!”
辞职?开什么玩笑?别说那个什么离职审计了。只要脑子稍微正常点,都会知道,太孙根本就不怕我们辞职。不,太孙根本就是巴不得我们辞职啊!
大明祖制,把南京定为留都,并在那里搭配一整套完整的中央政府班子,而且或多或少给予这套班子一定权限。这种表面看起来机构重叠并且相当浪费国帑的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没有储君坐镇的留都,那就是养老院和发配地。而只要有储君镇守南京,这个制度就是极为科学的!
太孙镇守南京六年,除了他幕府里的少数亲信大臣之外,整个南京六部、都察院,那么多官员,就没有太孙的心腹么?哪怕北京六部以及都察院的所有官员全部辞职。太孙都能迅速的做出调整,然后依然维持这个国家的整体有效运转。说不得,太孙今天这样跋扈,就是故意刺激我们集体上交辞呈啊!
而且除了在南京培植出了一套班底之外,太孙还有自己的亲军。全国最能打的边军也基本上支持太孙。也就是说,太孙手里是有刀的,像当年太祖那样,一口气杀个几万官员他是做得到的!
多少年了?从英宗皇帝开始,历任皇帝因为做储君的时候没有单独出镇南京,所以没有自己的班底。加上土木堡之变的阴影,也基本和军队绝缘。所以后面的皇帝登基之后,面对文臣往往很难对抗。这一百多年来,也就是世宗皇帝因为以前当过藩王,有着自己独立的班底,所以他老人家在位的时候能够压制住文臣们。之后的隆庆、万历,还不是一个比一个弱鸟。
嘿!六年前太孙出镇南京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极力的反对呢?失策了!真的失策了!
想通了这一点,在座的诸位大臣全都不吭声了:但愿这位的脾气不是太祖那样儿,不然真的就要官不聊生了。
“嗯,看来暂时没有想辞职的了,好,那孤接着说。第三条,国务会议。参会人员是孤、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及侍郎、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司礼监掌印及秉笔太监、御马监提督太监、东厂厂督、锦衣卫指挥使,以及孤特别指定的个别人等。国务会议定期举行,每十天一次,遇节假日、大朝会等顺延。会议程序是:各部门事先提交需要在会议中决断的事项,特别是需要多个部门协力完成的事项给通政使,由通政使整理后,交内阁阁老审核通过后上会。所有事项,各部必须先写明解决建议,否则一律不予受理!
至于日常事务,除非是特别重大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一般不临时加开国务会议。仍然送内阁票拟,交司礼监批红。”
“臣等领命。”
朱由栋的这一条规矩,说实在的,真真的要了各部官员的老命。
大明帝国运转到现在,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不都是一条么:没钱!
以前各部可以直接把问题甩出来,直接扔给内阁。而内阁的办法也简单得很:请皇上内库支持。所以大明的官到了一定程度后其实好当得很:全部扔给皇上便是。
但是现在?看看太孙这个气势吧。你要是一天到晚都是“请内库支持”,信不信太孙直接派锦衣卫来你家做家访?
“每次国务会议,至少要安排三个以上的中书舍人进行会议记录。毛笔录入的速度太慢了,孤已经让方山实验室那边紧急运送一批蘸水钢笔过来,会议纸张也有方山材料实验室专供……会议结束后,会上所定事项,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给所有参会官员,各部门严格按照会议纪要上的指示进行具体办理。第二次国务会议时,首先检查前次会议上安排的工作进展程度。做得好的,嘉奖!做得差的,罚!总是完不成交待任务的,邸报上全国通报主官姓名及责任官员名字!”
完了!这官儿是真的不好当了!
“规矩呢,就先定这么四条。现在孤来说一个事情,请大家下去之后集思广益。”
“请殿下示下。”
“目前我大明各部,很多衙门都缺官员。据孤所知,北京六部之中,差三个尚书,六个侍郎。南京六部的缺额也很大。此外内阁在叶阁老致仕后,也只有一位阁老。所以,这些缺额,你们在座的诸位,都可以提出人选。嗯,人选名单,可以通过王承恩私下交给孤,孤绝对对此保密。孤拿到名单后进行一些保密性质的处理,然后在十天后的国务会议上进行讨论。”
嘶~~殿下的手腕真的不得了啊。刚刚那几条规矩,真的是让人生无可恋,但是现在,这官位?这是可以自荐的啊!尤其是还可能入阁?
“还有,孤也知道,朝廷这些年入不敷出,无论是边军还是京师的官员,这欠饷都很久了。去年朝廷征伐建州,发了一百万的内帑把边军的欠饷给补齐了。但是京师官员们的欠饷却没有着落。这样,户部下去后计算一下,看到底还差多少。下次会议上只要大家没有异议,那孤自己出钱,把这些全部补齐了!”
后冷声道:“还有谁觉得孤难伺候,看不惯的,都可以辞职!孤来者不拒,一并准了!”
辞职?开什么玩笑?别说那个什么离职审计了。只要脑子稍微正常点,都会知道,太孙根本就不怕我们辞职。不,太孙根本就是巴不得我们辞职啊!
大明祖制,把南京定为留都,并在那里搭配一整套完整的中央政府班子,而且或多或少给予这套班子一定权限。这种表面看起来机构重叠并且相当浪费国帑的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没有储君坐镇的留都,那就是养老院和发配地。而只要有储君镇守南京,这个制度就是极为科学的!
太孙镇守南京六年,除了他幕府里的少数亲信大臣之外,整个南京六部、都察院,那么多官员,就没有太孙的心腹么?哪怕北京六部以及都察院的所有官员全部辞职。太孙都能迅速的做出调整,然后依然维持这个国家的整体有效运转。说不得,太孙今天这样跋扈,就是故意刺激我们集体上交辞呈啊!
而且除了在南京培植出了一套班底之外,太孙还有自己的亲军。全国最能打的边军也基本上支持太孙。也就是说,太孙手里是有刀的,像当年太祖那样,一口气杀个几万官员他是做得到的!
多少年了?从英宗皇帝开始,历任皇帝因为做储君的时候没有单独出镇南京,所以没有自己的班底。加上土木堡之变的阴影,也基本和军队绝缘。所以后面的皇帝登基之后,面对文臣往往很难对抗。这一百多年来,也就是世宗皇帝因为以前当过藩王,有着自己独立的班底,所以他老人家在位的时候能够压制住文臣们。之后的隆庆、万历,还不是一个比一个弱鸟。
嘿!六年前太孙出镇南京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极力的反对呢?失策了!真的失策了!
想通了这一点,在座的诸位大臣全都不吭声了:但愿这位的脾气不是太祖那样儿,不然真的就要官不聊生了。
“嗯,看来暂时没有想辞职的了,好,那孤接着说。第三条,国务会议。参会人员是孤、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及侍郎、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司礼监掌印及秉笔太监、御马监提督太监、东厂厂督、锦衣卫指挥使,以及孤特别指定的个别人等。国务会议定期举行,每十天一次,遇节假日、大朝会等顺延。会议程序是:各部门事先提交需要在会议中决断的事项,特别是需要多个部门协力完成的事项给通政使,由通政使整理后,交内阁阁老审核通过后上会。所有事项,各部必须先写明解决建议,否则一律不予受理!
至于日常事务,除非是特别重大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一般不临时加开国务会议。仍然送内阁票拟,交司礼监批红。”
“臣等领命。”
朱由栋的这一条规矩,说实在的,真真的要了各部官员的老命。
大明帝国运转到现在,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不都是一条么:没钱!
以前各部可以直接把问题甩出来,直接扔给内阁。而内阁的办法也简单得很:请皇上内库支持。所以大明的官到了一定程度后其实好当得很:全部扔给皇上便是。
但是现在?看看太孙这个气势吧。你要是一天到晚都是“请内库支持”,信不信太孙直接派锦衣卫来你家做家访?
“每次国务会议,至少要安排三个以上的中书舍人进行会议记录。毛笔录入的速度太慢了,孤已经让方山实验室那边紧急运送一批蘸水钢笔过来,会议纸张也有方山材料实验室专供……会议结束后,会上所定事项,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给所有参会官员,各部门严格按照会议纪要上的指示进行具体办理。第二次国务会议时,首先检查前次会议上安排的工作进展程度。做得好的,嘉奖!做得差的,罚!总是完不成交待任务的,邸报上全国通报主官姓名及责任官员名字!”
完了!这官儿是真的不好当了!
“规矩呢,就先定这么四条。现在孤来说一个事情,请大家下去之后集思广益。”
“请殿下示下。”
“目前我大明各部,很多衙门都缺官员。据孤所知,北京六部之中,差三个尚书,六个侍郎。南京六部的缺额也很大。此外内阁在叶阁老致仕后,也只有一位阁老。所以,这些缺额,你们在座的诸位,都可以提出人选。嗯,人选名单,可以通过王承恩私下交给孤,孤绝对对此保密。孤拿到名单后进行一些保密性质的处理,然后在十天后的国务会议上进行讨论。”
嘶~~殿下的手腕真的不得了啊。刚刚那几条规矩,真的是让人生无可恋,但是现在,这官位?这是可以自荐的啊!尤其是还可能入阁?
“还有,孤也知道,朝廷这些年入不敷出,无论是边军还是京师的官员,这欠饷都很久了。去年朝廷征伐建州,发了一百万的内帑把边军的欠饷给补齐了。但是京师官员们的欠饷却没有着落。这样,户部下去后计算一下,看到底还差多少。下次会议上只要大家没有异议,那孤自己出钱,把这些全部补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