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巴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祖母一年上头有几次云游,冬播与春耕时节少不了,人家忙得脚下都生烟,祖母倒闲得只心往外跑。所以乡亲们都说,祖母这人心大,乖懒。
那时故河口河滩外的地,多种劳籽与燕子花。不是专门种而是野生的。每到春天,故河口河滩就一片姹紫嫣红,绿色飞扬,数燕子花与劳籽长得最旺。还有巴在地上的木心兜,飞在天空的水鸟,阿罗多姿的杨柳林,构成天然丰饶的前天鹅洲湿地风景。
劳籽的颗粒长得跟油菜籽差不多,劳籽的身姿与叶子长得跟燕子花差不多,牵藤,开蓝色小碎花,生性泼皮,像野生的五爪藤,撒把籽不需管理,就自生自长自结果。劳籽的颗粒比油菜籽大,黑灰色。生长周期短,可赶在长江涨水之前收割,亩产不比油菜籽低,价格却比油菜籽高。油菜籽种植比较讲究,收割时期恰好碰着长江洪水上涨期,收获有风险。劳籽的诸多特性,挺合适故河口种植,也合适河滩外的土地生长。由此那个时期故河口的农作物数劳籽当家。
也是那时的生产力差,种田技术不高,油菜籽还没普及,也种不好!满遍的撒播,产量低。一株株营养钵栽还没兴起。生长周期长,从年底冬季播种,到第二年四月才收割,遇见涨潮季来得快,就淹水了,颗粒无收,很是劳财伤命。所以油菜籽在故河口,人并不喜欢种。就在村庄荒角边种一把辣菜炸油吃。
每到收割季节,故河口河滩内外的地里,人山人海,拾劳籽的人比街上过节时还多。有的还与收割者并肩抢拾。惹得村上那个凶狠的看黄佬拿着根看黄佬苗子亮晃晃的四处吆喝。但吆喝也是白吆喝,没人听。看黄佬苗子对农人来说不足以构成威胁,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是用来赶牲畜的,而不是赶人的。
一到这等收割劳籽的季节,祖母更不得闲。满村的去拾劳籽,拾完了自个村里,还去别个村里的地里拾。
拾劳籽也不是祖母的独创,而是一种风俗。算是把公家地里浪费的粮食再收拾到农人手里。从前不光河外滩的地里喜欢拾,院子里面的地,只要收割的,也有成群的妇人围着围腰子,提着蛇皮袋子,背着稻草要子去拾。一队的田间拾了二队去,二队拾了三队去,直到拾完自个村的几个大队,数个小分队,再去别的村庄拾,一拾个把月,直到这一季的收割彻底完毕。拾劳籽只是一个例子。什么高粱苞谷小麦的收割时期,也是要拾的。
但祖母对拾劳籽的热爱,肯定超越了同时代人。夕阳西下,一轮暗红的太阳映衬江面,映衬着广阔的河滩地,一位农妇弓着腰,在夕阳下拾劳籽。她虽满脸皱纹,却笑容灿烂。这是祖母拾劳籽的图景。米勒笔下的《拾穗者》,佝偻着背,裹着白色头巾,看去比祖母苍老很多,有股苍凉。而祖母拾劳籽的情形,是活生的希望与苍凉同在。祖母当是希望与沧桑的集中者,永垂不朽!
等拾完劳籽回家,夏播已完,农活也不大忙。祖母便在菜园侍弄她的辣椒地,把菜园栽种的尖辣椒侍弄得比自己的孙子还仔细。待到尖辣椒红了,就一批批摘下来,晒干。然后将晒干的红尖辣椒用篮子装好,挂在屋檐下,等到年关逼近,或来年春耕季节,拿出去卖。过完春节,来年春播季节开始,祖母多数时间不在家种地,早就湖南海北的搁姐妹,串乡卖辣椒去了。人家说祖母乖懒,确实有见证。
隔壁队同姓的陈印堂爹,有四个儿子,个个能干,大儿子陈宝亭在五码口山厂当厂长,有钱有势有权!二儿子陈玉亭在故河口当支书,十分有权,是又蓝小蓝的父亲。祖母跟陈印堂的老婆妯娌相称。小姑叫陈印堂的老婆为伯母,姐们叫陈印堂为大爹。姐们摇身一变,就与又蓝小蓝成了堂叔辈的姊妹。祖父何时又多出了陈印堂这样一个弟兄,都是祖母的功德了。
还有远的,青苔村对岸的姓孟的人家,养了八个子女,死的只剩一个女儿的孟舅婆。也是祖母串乡卖红尖辣椒搁的一门亲戚。后来不知怎的,孟舅婆唯一的女儿也早逝,留下一对儿女,孟舅婆带着。与小姑四叔年岁差不多。祖母叫孟家老太婆为舅妈,小姑叫孟老太婆为舅婆。我是跟着小姑叫的孟舅婆。我都不知道该叫她什么。因隔的辈分多,我该叫她为孟太舅婆!
后来,孟老太婆死了,她的那对外甥儿女就寄养在... -->>
祖母一年上头有几次云游,冬播与春耕时节少不了,人家忙得脚下都生烟,祖母倒闲得只心往外跑。所以乡亲们都说,祖母这人心大,乖懒。
那时故河口河滩外的地,多种劳籽与燕子花。不是专门种而是野生的。每到春天,故河口河滩就一片姹紫嫣红,绿色飞扬,数燕子花与劳籽长得最旺。还有巴在地上的木心兜,飞在天空的水鸟,阿罗多姿的杨柳林,构成天然丰饶的前天鹅洲湿地风景。
劳籽的颗粒长得跟油菜籽差不多,劳籽的身姿与叶子长得跟燕子花差不多,牵藤,开蓝色小碎花,生性泼皮,像野生的五爪藤,撒把籽不需管理,就自生自长自结果。劳籽的颗粒比油菜籽大,黑灰色。生长周期短,可赶在长江涨水之前收割,亩产不比油菜籽低,价格却比油菜籽高。油菜籽种植比较讲究,收割时期恰好碰着长江洪水上涨期,收获有风险。劳籽的诸多特性,挺合适故河口种植,也合适河滩外的土地生长。由此那个时期故河口的农作物数劳籽当家。
也是那时的生产力差,种田技术不高,油菜籽还没普及,也种不好!满遍的撒播,产量低。一株株营养钵栽还没兴起。生长周期长,从年底冬季播种,到第二年四月才收割,遇见涨潮季来得快,就淹水了,颗粒无收,很是劳财伤命。所以油菜籽在故河口,人并不喜欢种。就在村庄荒角边种一把辣菜炸油吃。
每到收割季节,故河口河滩内外的地里,人山人海,拾劳籽的人比街上过节时还多。有的还与收割者并肩抢拾。惹得村上那个凶狠的看黄佬拿着根看黄佬苗子亮晃晃的四处吆喝。但吆喝也是白吆喝,没人听。看黄佬苗子对农人来说不足以构成威胁,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是用来赶牲畜的,而不是赶人的。
一到这等收割劳籽的季节,祖母更不得闲。满村的去拾劳籽,拾完了自个村里,还去别个村里的地里拾。
拾劳籽也不是祖母的独创,而是一种风俗。算是把公家地里浪费的粮食再收拾到农人手里。从前不光河外滩的地里喜欢拾,院子里面的地,只要收割的,也有成群的妇人围着围腰子,提着蛇皮袋子,背着稻草要子去拾。一队的田间拾了二队去,二队拾了三队去,直到拾完自个村的几个大队,数个小分队,再去别的村庄拾,一拾个把月,直到这一季的收割彻底完毕。拾劳籽只是一个例子。什么高粱苞谷小麦的收割时期,也是要拾的。
但祖母对拾劳籽的热爱,肯定超越了同时代人。夕阳西下,一轮暗红的太阳映衬江面,映衬着广阔的河滩地,一位农妇弓着腰,在夕阳下拾劳籽。她虽满脸皱纹,却笑容灿烂。这是祖母拾劳籽的图景。米勒笔下的《拾穗者》,佝偻着背,裹着白色头巾,看去比祖母苍老很多,有股苍凉。而祖母拾劳籽的情形,是活生的希望与苍凉同在。祖母当是希望与沧桑的集中者,永垂不朽!
等拾完劳籽回家,夏播已完,农活也不大忙。祖母便在菜园侍弄她的辣椒地,把菜园栽种的尖辣椒侍弄得比自己的孙子还仔细。待到尖辣椒红了,就一批批摘下来,晒干。然后将晒干的红尖辣椒用篮子装好,挂在屋檐下,等到年关逼近,或来年春耕季节,拿出去卖。过完春节,来年春播季节开始,祖母多数时间不在家种地,早就湖南海北的搁姐妹,串乡卖辣椒去了。人家说祖母乖懒,确实有见证。
隔壁队同姓的陈印堂爹,有四个儿子,个个能干,大儿子陈宝亭在五码口山厂当厂长,有钱有势有权!二儿子陈玉亭在故河口当支书,十分有权,是又蓝小蓝的父亲。祖母跟陈印堂的老婆妯娌相称。小姑叫陈印堂的老婆为伯母,姐们叫陈印堂为大爹。姐们摇身一变,就与又蓝小蓝成了堂叔辈的姊妹。祖父何时又多出了陈印堂这样一个弟兄,都是祖母的功德了。
还有远的,青苔村对岸的姓孟的人家,养了八个子女,死的只剩一个女儿的孟舅婆。也是祖母串乡卖红尖辣椒搁的一门亲戚。后来不知怎的,孟舅婆唯一的女儿也早逝,留下一对儿女,孟舅婆带着。与小姑四叔年岁差不多。祖母叫孟家老太婆为舅妈,小姑叫孟老太婆为舅婆。我是跟着小姑叫的孟舅婆。我都不知道该叫她什么。因隔的辈分多,我该叫她为孟太舅婆!
后来,孟老太婆死了,她的那对外甥儿女就寄养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