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绝密航程:中国东出太平洋试射洲际导弹纪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告别太平洋
君问何处去
重返我故乡
五洋任我跨
捉鳖何所难
待到秋月朗
再来取宝藏
在工作最艰苦最接近尾声的时候,每日三餐已经没有青菜了,只能补充维生素片(一种很难闻的药片),豆芽也吃得怕了,鸡鸭鱼肉都变了味,日子非常难熬,想家的情绪与日俱增。一天,海洋小报》登出一篇描写航海部门工作的“短通讯”(全篇不过三百字),开头第一句就描写船长最近下达的命令:“航向00度,返航!”从南太平洋朝00度的航向走,就是回祖国的方向。仅这一句,就让一位当年在气象探组工作的年轻干部李为华兴奋异常。他工作的区域是船尾探空房,生活大多在第三舱,一天不过在甲板上走几次,大部分时间不见天日,不知道船往那里走,是漂航还是航行也都麻木了。当远洋小报》上登出返航的消息时,他的精神一下子活跃了,激动了。就这一点事,他过了0年也不忘!太平洋的海上生活个人化一点的主要是看书。看书的书源来自于副政委管理的一个小图书室,大多是从海军黄埔岛军人俱乐部借来的,一部分是出海前到新华书店买的。1978年的文艺界已经逐步解禁,古典文艺作品开始再版,《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已到了船上。不过这些书多数是繁体字版,使很多经过了六七十年代文字改革的人难已接近。文艺界复兴后开始出版一些现代文学作品,伤痕文学开始露头,有苏叔阳的《春雨潇潇》、刘心武的《班主任》、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夜的眼、《风筝飘带》、海的梦》等。这也只是满足船上少数文艺爱好者。比较大众一些的文艺作品,主要是解放后出版的抗战、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题材的作品,如《红岩》、淋海雪原》、《保卫延安》、《红旗飘飘》、《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我的前半生》等等。西方的文艺作品如《茶花女》、《葛郞台》、《老人与海》、《悲惨世界》、《红与黑》等也搬上了远洋书架。不过,它们无论是伤痕文学、古典文学还是外国文学,这些作品由于与“向阳红”编队远征太平洋豪迈而艰苦的海洋生活距离遥远,缺乏文化上的认同感而和者寡。当年如果有《哥伦布传》、《库克船长》、《郑和传》、《太平洋战争》、《到天边去探测奥秘》这些作品出版,那一定会有不同的效果。
“向阳红”编队一次出海00400人,全部是男人,0岁以下的青年人占绝大多数,私下里这些现代青年人有多少关于女人的浪漫怀想?在出航前写往全国各地的信件中,有过多少文字无法表达的柔情蜜意?已经无从查考统计了。但在气象观测组的暗房里,经常会出现一些冲晒的姑娘照片,有些还放得很大。这足以透现这个太平洋男人国里尚有着人性本真的私密、浪漫和好奇。
四、星宿之“恋”
“向阳红五号”船上的专业有几十个,高科技、高难度的也不少。可是没有专业工作能够比得上“测天”那般“上瘾”,也没有人能够比得上航海干部们那般豪迈豪情。
天上的恒星,相距地球少说都有几亿光年,“测天者”只须架上一架六分仪,说把他“拿”下来就“拿”下来了,并且还能够把它放在天与海的分界线上来回摇动,直到它与水平线完全相切才肯放手。一颗离地球几亿光年的恒星,少说也要比地球大一亿倍!在航海家们的手中,它就是一只随意挥洒摆弄的蝼蚁!
“向阳红五号”船的航海家们,因为经常拿着一架六分仪测量天体的位置,人们就叫他们为“测天者”。
地球的运行规律本已够人们百思不解的了,“测天者”却能了解到天球上的天体。把天上100多个一等星背得烂熟,而且知道他何时升起何时落下何时处在最佳的测量位置。他们经常在驾驶台转动着“天球仪”。毛泽东曾说“坐地日行八万里”!那还只是世界眼光,我们的航海家们却是宇宙眼光,坐在驾驶台,转着星球仪就等于坐地日行亿万光年了!
驾驶台一侧的海图室有一张《第四次远洋调查航线任务图》,这是“向阳红五号”船图像化的任务书,也是航海保障的“联络图”。航海部门要靠在这张图标示的各个点和线上航行或漂航,并向各个专业作业的船。
在第三次远洋中,出现了“向阳红五号”船的进卫星导航定位仪失灵,不得已动用在“向阳红十二号”船试验的国产“卫导”与雷达联合定位才完成任务的情况。第四次远洋仍然使用这台加拿大制造的“卫导”,它存在计算机技术上的先天不足,航海长刘汉录觉得心里很是没底。中国洲际导弹试验规划的几个弹着区都是远离南太平洋岛礁的洋区,没有岛屿作为目标来进行陆标方位距离定位。唯一,也可说最为保险的就是用天体定位。
但是在技术论证上,刘汉录是没有可能为太平洋天体定位在“718工程”落点测量提供船位上争到主席位的。天文定位是用人工原始方式确定船位,要通过一架六分仪用肉眼测定星体与海平面的几何夹角,经过用计算位都在太阳落下,而黑暗尚未到来的瞬间进行。天体定位是一种古老的定位方式,郑和下西洋使用的“牵星板”就是这种方式,古代航海家们在大洋中唯一能看到的相对固定的目标就是天体。这种天文的方式,只有在无技术台卫,才会变得不精确而不常用。即使这样,天体定位仍然是航海学院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个合格的航海长的基本功,在当年的远洋商业船队中,还普遍采用天文定位来导航。另外一个需要就是,它既是最原始的,也是最保险的,当船舶在海上遇到意想不到的灾难,所有的电器仪器都失去了作用的时候,要求确定船舶在海上的地理位置,最靠得住的就是天定位加拿大进的总坏的卫星导航仪和仿制不成熟的“奥米伽”定位仪显然给这位航海长找到了一个强化训练天文定位的“借”。同时,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海军航海干部来讲,从实战出发,从最坏处首眼,也要学会实时快速抓取大洋船位,这是不需要动员的。海军作战部把一批批航海干部和作战参谋派往“向阳红五号”船出海,协助刘汉录工作,实际上是在为将来远洋的军舰训练航海长。当年海军的一批航海干部们实际上只在中国近海出海训练,很难有抓取天文定位的时机。因为航程短,天气不稳定,很难碰到既是黄昏,又是在海上的好天气。来到大洋后,他们个个都觉得机会难得,要好好地训练一下自己的看家本领。
刘汉录也并不是没有要求的,他要求每一个出海的航海干部每天必须抓到十条船位线,测得、个船位,并且与卫星子午仪比对,误差不得超过两海里。他对自己还有一个要求:不超过0海里,也就是误差在500米以内。在航海天文学里,天文定位的误差值与地理位置相比,相差5海里为及格,海里为优秀,1海里就是优秀中的极优秀了。如果真能达到500米这样一个正负误差精度,按现在国际上衡量事物的标准,就是应该突破吉尼斯纪录了(不知是否有过这样一项纪录)。
刘汉录是一只“领头羊”,也是一台“发动机”。他在大洋上每天除了正常值航海班以外,平均每天要测4、5个船位,按照每条线1个船位计算,他一天要测15条船位线,每条船位线以连测量带计算按分钟算最快值,不熟练时1条线要花10分钟到15钟不等),他每天平均有近1个小时花在天文定位上。
在刘汉录的带领下,“向阳红五号”船的10架六分仪,全部派上了用场,8个航海干部外加个航海兵,几次远洋下来,几乎都成瘾了。遇到好天气的黄昏或清晨,他们什么事都可以放下,唯有测天不能误。久而久之,在驾驶台两侧和顶层甲板上,就出现了一道风景。
刘汉录不仅在黄昏时和晨曦初露时,抓住水天线清晰与天体交切光学观测误差小的机会“测天”,还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寻找白天行星定位的机会。在几次远洋中,他都找到了金星与太阳,有时候还有月亮的良好夹角定位,他的天文定位的精确度与卫星定位比对有几次只有0海里,真正突破了他自己定下的“吉尼斯纪录”。
五、确定瞄准点许时耕常说,千军万马一个点。这个点在哪儿?
“向阳红”编队第四次远洋完成了预定的两个海区4个大面站(连续观测水文要素1个小时的站位)、4个连续站(连续观测水文要素4个小时的站位)的观测,取得了从海面到水深500米各种水文化学要素6656个,同时还选定了0区进行了10个站位的船对水、船对地的漂移速度和方向的试验。这就是准备用雷达方式测量导弹人水位置时所要用的参数。水深和重力测量主要侧重在第三区的海底地形和布阵区的地球物理“垂线偏差”,为导弹准确命中提供了较准确的重力资料。海洋气象观测重点在0区,海面观测968次,高空探测94次,模拟导弹发射时做调查海区1天的水文气象预报,探讨了调查海区天气变化规律,还获得了大量外国气象情报资料。海洋地质调查获得4个点起6次取样,在0区内取得了541米水深处的表层底质样品10千克;取得了5407米深处柱状底样长80厘米,在0区内取得17米表层地质样品6千克,077米柱状底质样品90厘米。刷新了前三次远洋同时也是国内的海洋地质取样最高记录。远洋通讯试验了先进的数字传真机远洋通讯效能和勤务保障通信,开机工作500多个小时,收数字字码5亿个,为全程试验提供了新技术通信保障。
1978年5月0日,国防科委及“718工程”办公室在广州军区第四招待所召集一个代号为“580”的秘密会议。这个会议最主要的任务是要把“向阳红五号”船四次远洋调查的地球物理测量和水深测量主要成果汇集起来,并用这些成果做出一个选划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瞄准点。这是一个集中展示“向阳红五号”船四次远洋的重力测量成果,并用这个成果最终决定一个关键问题的会议。国家海洋局“718办公室”的陈炳鑫和“向阳红五号”船重力组的许时耕,会同国防科委第七研究院的专家一起作出这个判断。
选定导弹落区最重要的指标是地球物理条件:包括海底地形、底质类型、重力场特征、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水深及水文气象条件等。根据国防科委在第四次远洋之前,选择三区作为弹着区的决定,负责靶心弹着点)的任务交给了国家海洋局的“向阳红五号”船重力组,陈炳鑫、赵少奎(第七机械工业部地球物理专家)、许时耕是关键人物。
赵少奎、陈炳鑫、许时耕依据四次远洋调查实际测量的资料和数据,编写了太平洋考察总报告,选定了东经17度10分,南纬7度4分为瞄准点;并在周围海域划定了千米!50千米的弹头散区,80千米!00千米的二级火箭残骸散布区;还对发射洲际导弹试验的具体时间、时段也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个选择的结果连同有关数据一起,很快植了“东风5号”运载火箭的制导系统。
预选的弹着区,在远洋调查的0区,它位于中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亚海盆,处于所罗门群岛和斐济群岛之间。这里海域开阔,海底平坦,平均水深5000米,底质为多成因的深水粉砂质黏土,声波反射一般。三区选择弹着区要有以弹着点为圆心的半径约80海里的警戒区,这个区域按00海里经济区计算,其火箭的弹头散布区和二级火箭残骸散布区都不会进到图瓦卢共和国和斐济共和国的经济区。但是预备的0区只有半径50海里的海域,而且海底局部起伏大。只能作为预备区。(未完待续)
br />
告别太平洋
君问何处去
重返我故乡
五洋任我跨
捉鳖何所难
待到秋月朗
再来取宝藏
在工作最艰苦最接近尾声的时候,每日三餐已经没有青菜了,只能补充维生素片(一种很难闻的药片),豆芽也吃得怕了,鸡鸭鱼肉都变了味,日子非常难熬,想家的情绪与日俱增。一天,海洋小报》登出一篇描写航海部门工作的“短通讯”(全篇不过三百字),开头第一句就描写船长最近下达的命令:“航向00度,返航!”从南太平洋朝00度的航向走,就是回祖国的方向。仅这一句,就让一位当年在气象探组工作的年轻干部李为华兴奋异常。他工作的区域是船尾探空房,生活大多在第三舱,一天不过在甲板上走几次,大部分时间不见天日,不知道船往那里走,是漂航还是航行也都麻木了。当远洋小报》上登出返航的消息时,他的精神一下子活跃了,激动了。就这一点事,他过了0年也不忘!太平洋的海上生活个人化一点的主要是看书。看书的书源来自于副政委管理的一个小图书室,大多是从海军黄埔岛军人俱乐部借来的,一部分是出海前到新华书店买的。1978年的文艺界已经逐步解禁,古典文艺作品开始再版,《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已到了船上。不过这些书多数是繁体字版,使很多经过了六七十年代文字改革的人难已接近。文艺界复兴后开始出版一些现代文学作品,伤痕文学开始露头,有苏叔阳的《春雨潇潇》、刘心武的《班主任》、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夜的眼、《风筝飘带》、海的梦》等。这也只是满足船上少数文艺爱好者。比较大众一些的文艺作品,主要是解放后出版的抗战、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题材的作品,如《红岩》、淋海雪原》、《保卫延安》、《红旗飘飘》、《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我的前半生》等等。西方的文艺作品如《茶花女》、《葛郞台》、《老人与海》、《悲惨世界》、《红与黑》等也搬上了远洋书架。不过,它们无论是伤痕文学、古典文学还是外国文学,这些作品由于与“向阳红”编队远征太平洋豪迈而艰苦的海洋生活距离遥远,缺乏文化上的认同感而和者寡。当年如果有《哥伦布传》、《库克船长》、《郑和传》、《太平洋战争》、《到天边去探测奥秘》这些作品出版,那一定会有不同的效果。
“向阳红”编队一次出海00400人,全部是男人,0岁以下的青年人占绝大多数,私下里这些现代青年人有多少关于女人的浪漫怀想?在出航前写往全国各地的信件中,有过多少文字无法表达的柔情蜜意?已经无从查考统计了。但在气象观测组的暗房里,经常会出现一些冲晒的姑娘照片,有些还放得很大。这足以透现这个太平洋男人国里尚有着人性本真的私密、浪漫和好奇。
四、星宿之“恋”
“向阳红五号”船上的专业有几十个,高科技、高难度的也不少。可是没有专业工作能够比得上“测天”那般“上瘾”,也没有人能够比得上航海干部们那般豪迈豪情。
天上的恒星,相距地球少说都有几亿光年,“测天者”只须架上一架六分仪,说把他“拿”下来就“拿”下来了,并且还能够把它放在天与海的分界线上来回摇动,直到它与水平线完全相切才肯放手。一颗离地球几亿光年的恒星,少说也要比地球大一亿倍!在航海家们的手中,它就是一只随意挥洒摆弄的蝼蚁!
“向阳红五号”船的航海家们,因为经常拿着一架六分仪测量天体的位置,人们就叫他们为“测天者”。
地球的运行规律本已够人们百思不解的了,“测天者”却能了解到天球上的天体。把天上100多个一等星背得烂熟,而且知道他何时升起何时落下何时处在最佳的测量位置。他们经常在驾驶台转动着“天球仪”。毛泽东曾说“坐地日行八万里”!那还只是世界眼光,我们的航海家们却是宇宙眼光,坐在驾驶台,转着星球仪就等于坐地日行亿万光年了!
驾驶台一侧的海图室有一张《第四次远洋调查航线任务图》,这是“向阳红五号”船图像化的任务书,也是航海保障的“联络图”。航海部门要靠在这张图标示的各个点和线上航行或漂航,并向各个专业作业的船。
在第三次远洋中,出现了“向阳红五号”船的进卫星导航定位仪失灵,不得已动用在“向阳红十二号”船试验的国产“卫导”与雷达联合定位才完成任务的情况。第四次远洋仍然使用这台加拿大制造的“卫导”,它存在计算机技术上的先天不足,航海长刘汉录觉得心里很是没底。中国洲际导弹试验规划的几个弹着区都是远离南太平洋岛礁的洋区,没有岛屿作为目标来进行陆标方位距离定位。唯一,也可说最为保险的就是用天体定位。
但是在技术论证上,刘汉录是没有可能为太平洋天体定位在“718工程”落点测量提供船位上争到主席位的。天文定位是用人工原始方式确定船位,要通过一架六分仪用肉眼测定星体与海平面的几何夹角,经过用计算位都在太阳落下,而黑暗尚未到来的瞬间进行。天体定位是一种古老的定位方式,郑和下西洋使用的“牵星板”就是这种方式,古代航海家们在大洋中唯一能看到的相对固定的目标就是天体。这种天文的方式,只有在无技术台卫,才会变得不精确而不常用。即使这样,天体定位仍然是航海学院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个合格的航海长的基本功,在当年的远洋商业船队中,还普遍采用天文定位来导航。另外一个需要就是,它既是最原始的,也是最保险的,当船舶在海上遇到意想不到的灾难,所有的电器仪器都失去了作用的时候,要求确定船舶在海上的地理位置,最靠得住的就是天定位加拿大进的总坏的卫星导航仪和仿制不成熟的“奥米伽”定位仪显然给这位航海长找到了一个强化训练天文定位的“借”。同时,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海军航海干部来讲,从实战出发,从最坏处首眼,也要学会实时快速抓取大洋船位,这是不需要动员的。海军作战部把一批批航海干部和作战参谋派往“向阳红五号”船出海,协助刘汉录工作,实际上是在为将来远洋的军舰训练航海长。当年海军的一批航海干部们实际上只在中国近海出海训练,很难有抓取天文定位的时机。因为航程短,天气不稳定,很难碰到既是黄昏,又是在海上的好天气。来到大洋后,他们个个都觉得机会难得,要好好地训练一下自己的看家本领。
刘汉录也并不是没有要求的,他要求每一个出海的航海干部每天必须抓到十条船位线,测得、个船位,并且与卫星子午仪比对,误差不得超过两海里。他对自己还有一个要求:不超过0海里,也就是误差在500米以内。在航海天文学里,天文定位的误差值与地理位置相比,相差5海里为及格,海里为优秀,1海里就是优秀中的极优秀了。如果真能达到500米这样一个正负误差精度,按现在国际上衡量事物的标准,就是应该突破吉尼斯纪录了(不知是否有过这样一项纪录)。
刘汉录是一只“领头羊”,也是一台“发动机”。他在大洋上每天除了正常值航海班以外,平均每天要测4、5个船位,按照每条线1个船位计算,他一天要测15条船位线,每条船位线以连测量带计算按分钟算最快值,不熟练时1条线要花10分钟到15钟不等),他每天平均有近1个小时花在天文定位上。
在刘汉录的带领下,“向阳红五号”船的10架六分仪,全部派上了用场,8个航海干部外加个航海兵,几次远洋下来,几乎都成瘾了。遇到好天气的黄昏或清晨,他们什么事都可以放下,唯有测天不能误。久而久之,在驾驶台两侧和顶层甲板上,就出现了一道风景。
刘汉录不仅在黄昏时和晨曦初露时,抓住水天线清晰与天体交切光学观测误差小的机会“测天”,还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寻找白天行星定位的机会。在几次远洋中,他都找到了金星与太阳,有时候还有月亮的良好夹角定位,他的天文定位的精确度与卫星定位比对有几次只有0海里,真正突破了他自己定下的“吉尼斯纪录”。
五、确定瞄准点许时耕常说,千军万马一个点。这个点在哪儿?
“向阳红”编队第四次远洋完成了预定的两个海区4个大面站(连续观测水文要素1个小时的站位)、4个连续站(连续观测水文要素4个小时的站位)的观测,取得了从海面到水深500米各种水文化学要素6656个,同时还选定了0区进行了10个站位的船对水、船对地的漂移速度和方向的试验。这就是准备用雷达方式测量导弹人水位置时所要用的参数。水深和重力测量主要侧重在第三区的海底地形和布阵区的地球物理“垂线偏差”,为导弹准确命中提供了较准确的重力资料。海洋气象观测重点在0区,海面观测968次,高空探测94次,模拟导弹发射时做调查海区1天的水文气象预报,探讨了调查海区天气变化规律,还获得了大量外国气象情报资料。海洋地质调查获得4个点起6次取样,在0区内取得了541米水深处的表层底质样品10千克;取得了5407米深处柱状底样长80厘米,在0区内取得17米表层地质样品6千克,077米柱状底质样品90厘米。刷新了前三次远洋同时也是国内的海洋地质取样最高记录。远洋通讯试验了先进的数字传真机远洋通讯效能和勤务保障通信,开机工作500多个小时,收数字字码5亿个,为全程试验提供了新技术通信保障。
1978年5月0日,国防科委及“718工程”办公室在广州军区第四招待所召集一个代号为“580”的秘密会议。这个会议最主要的任务是要把“向阳红五号”船四次远洋调查的地球物理测量和水深测量主要成果汇集起来,并用这些成果做出一个选划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瞄准点。这是一个集中展示“向阳红五号”船四次远洋的重力测量成果,并用这个成果最终决定一个关键问题的会议。国家海洋局“718办公室”的陈炳鑫和“向阳红五号”船重力组的许时耕,会同国防科委第七研究院的专家一起作出这个判断。
选定导弹落区最重要的指标是地球物理条件:包括海底地形、底质类型、重力场特征、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水深及水文气象条件等。根据国防科委在第四次远洋之前,选择三区作为弹着区的决定,负责靶心弹着点)的任务交给了国家海洋局的“向阳红五号”船重力组,陈炳鑫、赵少奎(第七机械工业部地球物理专家)、许时耕是关键人物。
赵少奎、陈炳鑫、许时耕依据四次远洋调查实际测量的资料和数据,编写了太平洋考察总报告,选定了东经17度10分,南纬7度4分为瞄准点;并在周围海域划定了千米!50千米的弹头散区,80千米!00千米的二级火箭残骸散布区;还对发射洲际导弹试验的具体时间、时段也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个选择的结果连同有关数据一起,很快植了“东风5号”运载火箭的制导系统。
预选的弹着区,在远洋调查的0区,它位于中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亚海盆,处于所罗门群岛和斐济群岛之间。这里海域开阔,海底平坦,平均水深5000米,底质为多成因的深水粉砂质黏土,声波反射一般。三区选择弹着区要有以弹着点为圆心的半径约80海里的警戒区,这个区域按00海里经济区计算,其火箭的弹头散布区和二级火箭残骸散布区都不会进到图瓦卢共和国和斐济共和国的经济区。但是预备的0区只有半径50海里的海域,而且海底局部起伏大。只能作为预备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