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绝密航程:中国东出太平洋试射洲际导弹纪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声歌唱,我驾驶着巨轮出海去远航……”
嘹亮豪迈的歌声和指战员们放飞的心情在东海上卷起排排波浪,向深远的大洋荡去……
二、将军:我们冲出岛链了
大编队乘风破浪向东航行,穿过中国东海,经过一个昼夜的航行,迅速向“第一岛链”接近。“向阳红五号”船指挥台上的海图航线显示:大编队将于早晨5时到8时穿过宫古海峡进人太肀洋。
对于“向阳红五号”船来说,冲出岛链已成了家常便饭,但对于领军大编队的刘道生、杨国宇两位海军司令员来说,那是第一次,这表示中国的某种力量已经可以越出岛链的限制了。
那天清晨,“向阳红五号”船的指挥台和海图室里十分热闹,几乎所有海军指挥部的海军军官和一些士兵,都不断上到驾驶台,就想看看过岛链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感受。
新华社海军分社的记者陆其明也是一名老海军,曾经参加过人民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屿的战斗。新华社海军分社成立后,他一直在人民海军的报道第一线,参加了各种重大的事件。其实他已不是第一次过岛链了,他第一次是1976年1月随“5”潜艇出岛链。但他这次还是很激动,感觉跟着海军大队,特别有刘、杨二位海军副司令员在一起意义非同寻常。这天他早早地就起了床,忙着刮胡子,忙着准备相机、笔记本,忙着察看指挥台上的海图。5点4分,一轮红日从东方的海平线上升起,照亮了整个海峡、整个编队。海峡除了中国大编队,没有别的船通行,肉眼也见不到“岛链”在哪。连一个小岛都见不到。人们在海上的视距是与眼高相关的。“向阳红五号”船指挥台上的眼高是15米,在能见度极佳的清洁海面,肉眼视距是18海里左右,可见在“向阳红五号”船的指挥台上如果看不到岛链,编队距离日本冲绳以南的宫古岛和台湾以北的久来岛就肯定超过18海里了。
快到8点钟的时候,刘、杨二位司令员也来到了指挥台上。他们实际上早就起床了,值班参谋向他们报告了船位和过宫古海峡的时间。今天,他们作为一支由18艘舰船组成的编队的指挥员,第一次浩浩荡荡冲出宫古海峡,冲出第一岛链,这是多么值得高兴、值得骄傲的事啊!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以来,甚至自从明朝郑和下西洋以来,我国的海上就过,一,海关。本来,他曾打算,当中国编队出岛链时,举行一个仪式,以示纪念。但大编队出岛链时,我国还没有向世界宣布这次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的行动,大张旗鼓地在海峡举行活动会影响大局。他沉默了,刘副司令员拿起望远镜,扫过编队,久久地伫立在指挥台一侧。初升的太阳照上他的脸,他的脸方方的红红的,显得十分兴奋。值班参谋知道刘副司令员的心情,问:“司令,要告之各舰什么吗?”刘副司令员回答:“不用,心里记住就行了。”
8点0分的时候,值班参谋报告刘副司令员:“报告指挥员,编队通过宫古岛与久来岛之间连线的水道,进人太平洋了!”。刘副司令员转身说:“好,我们出第一岛链啦!”接着命令道:“按计划航行,注意瞭望!。”值班参谋的报告和刘副司令员的命令迅速传到了各个舱室,全船人员都兴奋起来。
时任“向阳红五号”船航海长的刘汉录,在航海日记上郑重地记上了特混编队“旗舰”出岛链的时间和经纬度。他心里知道,这应该是中国海军的一个里程碑,一个飘扬的故事。
三、中国首次在公海亮出战略武器试验的“底牌”
以“向阳红五号”船为“旗舰”的特混编队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向太平洋预定海域进发。5月6日,一个台风在编队的航线一侧生成并向北偏东移动。刘道生副司令员经向船长倪树森咨询台风的路径后,决定编队向南转向规避台风。这样就避免了编队携带的许多试验仪器设备因受大风浪袭击而发生意外,丧失性能,也减少了舰员在舰船大幅摇摆当中带来的晕船,特别是舰宽只有十来米的驱逐舰,大风浪中航行十分的辛苦。
5月8日,“海指”海上指挥部)
参谋长张序三报告刘总指挥:第一艘导弹轨道测量船“远望1”号到达洲际导弹赤道人轨点测量海域。这个海域,就是“向阳红五号”船首次远洋也是多次远洋定点考察过的海域。那里重力数据、通信试验数据及水文数据等,早已输人到了“远望1”号测控系统的计算机里。
大编队也即将进人预定落区海域。
按照国际海事规则和美、苏洲际导弹发射的做法,要在一个国际水域进行一项试验,封闭一块水域,必须发布通告,以警告过往船只和航空器不要进人该海域,以免出现因试验带来的不测。
北京,中国海军司令部、中央专委,根据编队进人落区的时间,提向发。
5月9日,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1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缔7度零分,东经171度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约10千米)的圆形海域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中国舰船和飞机,将在该海域进行作业,为了过往船只和飞机的安全,中国政府要求有关国家政府通知本国的船只和飞机,在试验期内不要进人上述海域和海域上空。”
中国划定试验禁区范围是一个高度敏感问题。禁区范围越小说明该导弹命中精度越高,对该导弹的技术性能很有把握,也说明它的“精确打击”威慑力大。苏联于1960年1月首次公开在太平洋进行远程火箭试验时,公布的试验禁区是500千米!00千米的矩形水域。我国“向阳红五号”船海洋科技人员经过充分调查论证从理论上推导出准确的导弹试验区数学模型,确定以东经171度分,南纬7度为中心,半径为70海里的圆形试验区。这个试验范围远小于苏联,也小于美国当年洲际导弹的试验范围,实现了钱学森在美国和苏联人面前“要为中国争这气”的愿望。
新华社这份公告除了有专用通道的电讯稿向世界播发,还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多种语言向世界发布。这是中国有史以来首次在公海上向全世界亮出战略武器试验的“底牌”。
大编队在太平洋日界线附近,与中国北京隔着45个经度,有个小时的地区时差,加之“向阳红五号”船上的晶体管收音机只能在北京时0点0分地方时点0分)通过短波接收到国内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这给远在赤道附近的海上特混编队获取新闻带来不便和延迟。当“向阳红五号”船听到新华社授权公告时,比国内晚了将近8个小时,已是第二天的早上了。当广播里传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声音,所有在舱里、在甲板上的人们全部屏住呼吸,静听着新华社电讯稿的全文播出。船上每个人都是这个重大行动中的一员,各自都有坚守的岗位,都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光荣使命。这一时刻仿佛人人都在告诫自己:祖国和人民都在看着自己,全世界都在看着自己,另拙错,好好干!
四、多国部队“围”上来了刘道生、杨国宇、张序三等高级指挥人员对新华社这一公告的理解是有些不同的。在他们看来,新华社公告播发后,就说明这一次海上编队的行动再也不是什么秘密的行动了,整个特混编队和落区位置都暴露在全世界的视野里。中国特混编队深人南大洋要做的是一种尖端武器的试验,一种改变中国地位和世界力量格局的战略武器的试验,当时苏联和美国的东西方冷战还在进行,美国的第七舰队、第三舰队和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就在这一带剑拔弩张,几乎所有的海域都会有他们的海军力量。他们不可能不“关心”。加之海上可变因素往往大于不变因素,海上编队指挥部将面对什么?如果美、苏都来干预,编队仅有的六艘驱逐舰够不够?会有兵戎相见吗?怎样处理突发ing事件?控制到什么程度?总之,编队指挥部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了。果然,在中国编队到达预定海域时,“向阳红”编队的“老朋友”美国的反潜侦察机首先闯海区,接着苏联的电子侦察船来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军舰、考察船开过来了……
在北京,国务院及国防部、外交部不断收到有关国家的电报。有的表示祝贺,预祝成功。有的国家发表声明抗议,指责中国炫耀武力。有一个国家已指示海军部派出了几十名专家组成的侦察观摩队伍正前往预定海区。
“人世难逢开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这是毛泽东对人类历史的总结,是力透纸背的国防宣言,也是当年正处于冷战状态的苏、美超级大国在太平洋竞争博弈的现实描写。不管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语言多么的华丽、
机不着人未来的美好愿景是如何和谐,到了关键的时候,涉及到国家根本利益的时候,关系到能否真正维护和平抑制战争的时候,都要用硬碰硬的军事实力过招。毛泽东主席正因为看到这一点,才一定要搞原子弹、洲际导弹,一定要搞核潜艇的。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当年不抓住这个机遇搞原子弹、导弹,我们今天有什么资格要求人家限制核武器,参与核大国的限核谈判?(未完待续)
声歌唱,我驾驶着巨轮出海去远航……”
嘹亮豪迈的歌声和指战员们放飞的心情在东海上卷起排排波浪,向深远的大洋荡去……
二、将军:我们冲出岛链了
大编队乘风破浪向东航行,穿过中国东海,经过一个昼夜的航行,迅速向“第一岛链”接近。“向阳红五号”船指挥台上的海图航线显示:大编队将于早晨5时到8时穿过宫古海峡进人太肀洋。
对于“向阳红五号”船来说,冲出岛链已成了家常便饭,但对于领军大编队的刘道生、杨国宇两位海军司令员来说,那是第一次,这表示中国的某种力量已经可以越出岛链的限制了。
那天清晨,“向阳红五号”船的指挥台和海图室里十分热闹,几乎所有海军指挥部的海军军官和一些士兵,都不断上到驾驶台,就想看看过岛链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感受。
新华社海军分社的记者陆其明也是一名老海军,曾经参加过人民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屿的战斗。新华社海军分社成立后,他一直在人民海军的报道第一线,参加了各种重大的事件。其实他已不是第一次过岛链了,他第一次是1976年1月随“5”潜艇出岛链。但他这次还是很激动,感觉跟着海军大队,特别有刘、杨二位海军副司令员在一起意义非同寻常。这天他早早地就起了床,忙着刮胡子,忙着准备相机、笔记本,忙着察看指挥台上的海图。5点4分,一轮红日从东方的海平线上升起,照亮了整个海峡、整个编队。海峡除了中国大编队,没有别的船通行,肉眼也见不到“岛链”在哪。连一个小岛都见不到。人们在海上的视距是与眼高相关的。“向阳红五号”船指挥台上的眼高是15米,在能见度极佳的清洁海面,肉眼视距是18海里左右,可见在“向阳红五号”船的指挥台上如果看不到岛链,编队距离日本冲绳以南的宫古岛和台湾以北的久来岛就肯定超过18海里了。
快到8点钟的时候,刘、杨二位司令员也来到了指挥台上。他们实际上早就起床了,值班参谋向他们报告了船位和过宫古海峡的时间。今天,他们作为一支由18艘舰船组成的编队的指挥员,第一次浩浩荡荡冲出宫古海峡,冲出第一岛链,这是多么值得高兴、值得骄傲的事啊!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以来,甚至自从明朝郑和下西洋以来,我国的海上就过,一,海关。本来,他曾打算,当中国编队出岛链时,举行一个仪式,以示纪念。但大编队出岛链时,我国还没有向世界宣布这次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的行动,大张旗鼓地在海峡举行活动会影响大局。他沉默了,刘副司令员拿起望远镜,扫过编队,久久地伫立在指挥台一侧。初升的太阳照上他的脸,他的脸方方的红红的,显得十分兴奋。值班参谋知道刘副司令员的心情,问:“司令,要告之各舰什么吗?”刘副司令员回答:“不用,心里记住就行了。”
8点0分的时候,值班参谋报告刘副司令员:“报告指挥员,编队通过宫古岛与久来岛之间连线的水道,进人太平洋了!”。刘副司令员转身说:“好,我们出第一岛链啦!”接着命令道:“按计划航行,注意瞭望!。”值班参谋的报告和刘副司令员的命令迅速传到了各个舱室,全船人员都兴奋起来。
时任“向阳红五号”船航海长的刘汉录,在航海日记上郑重地记上了特混编队“旗舰”出岛链的时间和经纬度。他心里知道,这应该是中国海军的一个里程碑,一个飘扬的故事。
三、中国首次在公海亮出战略武器试验的“底牌”
以“向阳红五号”船为“旗舰”的特混编队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向太平洋预定海域进发。5月6日,一个台风在编队的航线一侧生成并向北偏东移动。刘道生副司令员经向船长倪树森咨询台风的路径后,决定编队向南转向规避台风。这样就避免了编队携带的许多试验仪器设备因受大风浪袭击而发生意外,丧失性能,也减少了舰员在舰船大幅摇摆当中带来的晕船,特别是舰宽只有十来米的驱逐舰,大风浪中航行十分的辛苦。
5月8日,“海指”海上指挥部)
参谋长张序三报告刘总指挥:第一艘导弹轨道测量船“远望1”号到达洲际导弹赤道人轨点测量海域。这个海域,就是“向阳红五号”船首次远洋也是多次远洋定点考察过的海域。那里重力数据、通信试验数据及水文数据等,早已输人到了“远望1”号测控系统的计算机里。
大编队也即将进人预定落区海域。
按照国际海事规则和美、苏洲际导弹发射的做法,要在一个国际水域进行一项试验,封闭一块水域,必须发布通告,以警告过往船只和航空器不要进人该海域,以免出现因试验带来的不测。
北京,中国海军司令部、中央专委,根据编队进人落区的时间,提向发。
5月9日,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1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缔7度零分,东经171度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约10千米)的圆形海域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中国舰船和飞机,将在该海域进行作业,为了过往船只和飞机的安全,中国政府要求有关国家政府通知本国的船只和飞机,在试验期内不要进人上述海域和海域上空。”
中国划定试验禁区范围是一个高度敏感问题。禁区范围越小说明该导弹命中精度越高,对该导弹的技术性能很有把握,也说明它的“精确打击”威慑力大。苏联于1960年1月首次公开在太平洋进行远程火箭试验时,公布的试验禁区是500千米!00千米的矩形水域。我国“向阳红五号”船海洋科技人员经过充分调查论证从理论上推导出准确的导弹试验区数学模型,确定以东经171度分,南纬7度为中心,半径为70海里的圆形试验区。这个试验范围远小于苏联,也小于美国当年洲际导弹的试验范围,实现了钱学森在美国和苏联人面前“要为中国争这气”的愿望。
新华社这份公告除了有专用通道的电讯稿向世界播发,还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多种语言向世界发布。这是中国有史以来首次在公海上向全世界亮出战略武器试验的“底牌”。
大编队在太平洋日界线附近,与中国北京隔着45个经度,有个小时的地区时差,加之“向阳红五号”船上的晶体管收音机只能在北京时0点0分地方时点0分)通过短波接收到国内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这给远在赤道附近的海上特混编队获取新闻带来不便和延迟。当“向阳红五号”船听到新华社授权公告时,比国内晚了将近8个小时,已是第二天的早上了。当广播里传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声音,所有在舱里、在甲板上的人们全部屏住呼吸,静听着新华社电讯稿的全文播出。船上每个人都是这个重大行动中的一员,各自都有坚守的岗位,都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光荣使命。这一时刻仿佛人人都在告诫自己:祖国和人民都在看着自己,全世界都在看着自己,另拙错,好好干!
四、多国部队“围”上来了刘道生、杨国宇、张序三等高级指挥人员对新华社这一公告的理解是有些不同的。在他们看来,新华社公告播发后,就说明这一次海上编队的行动再也不是什么秘密的行动了,整个特混编队和落区位置都暴露在全世界的视野里。中国特混编队深人南大洋要做的是一种尖端武器的试验,一种改变中国地位和世界力量格局的战略武器的试验,当时苏联和美国的东西方冷战还在进行,美国的第七舰队、第三舰队和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就在这一带剑拔弩张,几乎所有的海域都会有他们的海军力量。他们不可能不“关心”。加之海上可变因素往往大于不变因素,海上编队指挥部将面对什么?如果美、苏都来干预,编队仅有的六艘驱逐舰够不够?会有兵戎相见吗?怎样处理突发ing事件?控制到什么程度?总之,编队指挥部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了。果然,在中国编队到达预定海域时,“向阳红”编队的“老朋友”美国的反潜侦察机首先闯海区,接着苏联的电子侦察船来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军舰、考察船开过来了……
在北京,国务院及国防部、外交部不断收到有关国家的电报。有的表示祝贺,预祝成功。有的国家发表声明抗议,指责中国炫耀武力。有一个国家已指示海军部派出了几十名专家组成的侦察观摩队伍正前往预定海区。
“人世难逢开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这是毛泽东对人类历史的总结,是力透纸背的国防宣言,也是当年正处于冷战状态的苏、美超级大国在太平洋竞争博弈的现实描写。不管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语言多么的华丽、
机不着人未来的美好愿景是如何和谐,到了关键的时候,涉及到国家根本利益的时候,关系到能否真正维护和平抑制战争的时候,都要用硬碰硬的军事实力过招。毛泽东主席正因为看到这一点,才一定要搞原子弹、洲际导弹,一定要搞核潜艇的。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当年不抓住这个机遇搞原子弹、导弹,我们今天有什么资格要求人家限制核武器,参与核大国的限核谈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