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绝密航程:中国东出太平洋试射洲际导弹纪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海空军事力量在南太平洋博弈周旋,显示了中国海军的勇敢和智慧。它是中国海军力量远洋应对多国部队侦察骚扰的端点。
1976—1978年,第一次代表中国海军远航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在校正更新大量旧式航海资料的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精尖的海军航海专业人才,为未来海军的远航积累了经验。它是中国海军远洋航海的端点。
1976年4月,第一次从太平洋1680米和1907米水深处,用深海抓斗,取得了地质样品,这是当年中国深海科学地质取样的最高记录,也是中国开展深海科学研究的端点。
1976年5月,第一次领先于世界追测到西太平洋强台风过境的资料,测到中心风力11级。决定和主持这项探险的是航次总指挥高文府、船长马荣典和气象分队长梁凤森。它是中国进人世界气象组织主持的全球大气试验和澳大利亚卡奔塔利亚湾季风试验的端点。
1977年,第一次在南太平洋土斯卡罗纳沙洲附近发现一个海图没注的新,10,航次和地专命名为“向阳礁”。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在世界大洋发现岛礁并命名的端点。
1978年4月日凌晨,第一次在东经171度0分,南纬6度整,太平洋埃利斯群岛以西4784米的深海,获得了第一份锰结核样品。由于获得了这块“国宝”,中国在大洋方面对人类深海科学研究的贡献,在时间节点上至少提前10年以上。中国以此作为起点,获得了进人国际大洋科学先驱投资者资格,一步跨人了世界大洋科学研究高科技领域,它们与航天工程一样,都是大国角逐争夺地球最后空间的世界前沿。
1978年,第一次将普通探空气球,经过多项创新技术处理是后,放到59米高空,这是中国大洋高空探测的最高点。
1978年4月,远洋航行试验国产卫星导航仪和奥米加定位仪,其中国产卫星导航仪在进卫星导航仪故障的情况下,成功地完成了0区的测量定位。它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科技创新、加速研制卫星定位系统一“北斗1号”的端点。
1980年5月15日,第一次运用四次远洋的气象探测和预报经验,在太平洋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中捕捉到了5月18日一个难得的晴天作为中国首枚洲际导弹的发射日,成功地作出了发射前7小时的天气预报。这是中国大洋天气预报进人世界先进行列的端点。
1980年5月,第一次作为海上大编队的指挥部,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舰船混合编队的协同指挥行动,首次在多国海军干扰下,保卫了第一枚洲际导弹落区的安全,展示了中国海军的指挥能力、通信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它是中国军队海上多兵种指挥和通信协同作战的端点。
1985年,许时耕撰写的《洋区高层异常和垂线偏差的计算与分析》一文,发表在英文版的海洋学报》上,这是中国的科学家第一次发表对太平洋的
三、魅力延展
一个时代一种事业已经结束了,另一个新使命又在酝酿生成。太平洋特定海域对于“向阳红五号”船来说,只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一个点,而向更广阔的海洋进军,则是中国要走向世界的一个面。
在“向阳红五号”船执行“718工程”任务期间和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它还完成过几次重大的任务,主要是:
1977年8月,正准备执行远洋任务的“向阳红五号”船突然接到邓小平的指示,立即赴东海进行大陆架调查,她和当年“实践”号海洋调查船一起首次对东海大陆架进行了重力、磁力和地质地貌的调查,发现并测量了冲绳海槽为我国东海大陆架的最边缘,为我国提出东海海洋划界的主张、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建立了重大功勋。
198年到1984年进行南海中部综合考察。
1987年,李立新继王书伦之后,担任“向阳红五号”船第四任船长,庞清继曾云风之后,担任第四任政委。从这一届起,一个新的“向阳红五号”船又出现在国际国内海洋科学舞台上。
1987年5月,在执行西太平洋中美联合项目的间隙,还根据联合国海底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在中国南沙群岛建立常年观测站的决议,对南沙群岛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建站考察,考察了当时的永暑礁、六门礁、华阳礁、柏礁等,在永暑礁上竖立了中国第一块主权碑。
***年,“向阳红五号”船执行中美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合作调查和澳大利亚季风试验任务。此次任务除了在西太平洋收集了大量的海气相互作用的资料外,还与国际气象组织合作,在澳大利亚卡奔塔利亚湾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台风过境的全息观测,为全人类的气象事业作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对世界气象组织产生重大影响。
1990年,我国根据“向阳红五号”船考察的资料,在永暑礁上建立起了与国际海底委员会联网的南沙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并首次派兵常驻南沙群岛守礁,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在南沙群岛的海洋权益。
1990年,南沙群岛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成后,国家海洋局与海南省联合组织了“向阳红五号”船对南沙群岛驻岛官兵的慰问和主权巡航。“向阳红五号”船到达了国家领土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时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的严宏谟亲自在曾母暗沙抛下主权碑,这是中国的海洋调查船和政府部级官员第一次到达曾母暗沙巡航勘察,掀开了南沙群岛维护海洋权益的第一这时候的“向阳红五号”船已完全退去了军人的风采,没有了秘密的身份,去任何国家也不需另造一份海员证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也是国际通用身份,所有的调查项目也没有军事项目的神秘色彩,都是由中国科学家或者中国与美国科学家共同设计的。其项目实施目的,要么就是掌握全球特别是西太平洋海气的规律,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台风等大气现象形成的海洋作用机理,解决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要么就是为了国家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开发,解决国家性的科学难题。
199年,经历了太平洋无数风雨的“向阳红五号”船无声地退出南海分局调查船序列,灿烂而永远地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上……
四、情景再现
199年后的一天,黄埔长洲岛的一个长者说:他前几天见到了“向阳红五号”船,还停在黄埔长洲一号锚地。可是他再次去看她时,却又不见了。他从此发现自己真的老了,有了幻觉。现在的一号锚地,已经移了位,水上白茫茫一片,全然不是当年的繁华。后来也有人传:在深圳蛇,在渤海的某个港看到过她的身影,那台从波兰巴黎公社造船厂安装上去的低速柴油机还在隆隆地响着。
不管人们是否出于幻觉感念,还是实景感知,对曾经在“向阳红五号”船甲板上战斗过的大多数干部和船员来说,他们只留下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还是“向阳红五号”船1990年参加中美海相互作用合作调查任务进悉尼港时,由一位华侨从悉尼大铁桥上为“向阳红五号”船留下的。这张珍贵的留影不仅在澳大利亚各大媒体出现过,也长留在南海分局的宣传画册上,留在国家海洋局的宣传推介片上。除此以外,“向阳红五号”船当年执行“718工程”任务的所有辉煌,都尘封在国家的档案库里,一个“国家机密”的大红印章盖住了所有的好奇者。
无情的岁月在流失,“向阳红五号”船的人已散落四面八方。在“向阳红五号”船曾经停泊过的锚地,靠泊过码头,新的海监船重新辉煌。多数时候,谁也记不起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创造过的历史。
直到1999年国家公开奖励“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赵九章、任新民等一批两弹一星专家被国家授予“两弹元勋”功勋奖章,国家“两弹一星”工程陆续解密。00年“神舟5号”飞船绕地球飞行成功,媒体大量出版杨利伟等一批宇航员的传奇故事,国家“两弹一星”工程完全解密,作为“两弹一星”工程中的“导弹”一“东风5号”洲际导弹的研制过程、太平洋全程飞行试验过程也昭然若揭。
但是,“向阳红五号”船却因过早退出调查船序列,又经过几次辗转而使历史资料大量散失,大量的生动人物故事散落在全国各地,最后连作为实物考据的船体钢板、奖章奖旗、航海日志都不知去向了。只有当年鏖战太平洋的那些人还大多健在,他们有的是身居高位的海洋事业的行政领导,有的在地方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主持一方工作,有的仍然在海洋事业的第一线。更多的当年身居主要岗位的同志,已经退休甚至故去。然而在这些已界高龄的长者心目中,“向阳红五号”船仍然好像还停留黄埔长洲码头,她仍然在出海,去一个又一个大洋。
1991年5月9日,一场题名为《生命、摇篮、母亲》的海洋知识电视竞赛在“向阳红五号”船三舱甲板上举行,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等5个海洋单位参加了竞赛。中国海洋报广东记者站的徐志良、于琼和广东电视台的林建平联合策划拍摄了这个特别节目。当天,这个节目的电视新闻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播出。5月9日,这场海洋知识竞赛在广东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55分钟。这是“向阳红五号”船第一次在电视中亮相。
00年,一篇署名为李为华、徐志良的大通讯《1980,新中国最大规模远航》在《羊城晚报》和《中国海洋报》发表。
006年,六篇署名为徐志良,一万余字的通讯《远征无极海》在《中国海洋报1连续发表。
008年4月日凌晨,中央电视台《见证·亲历》栏目,以本书为创作蓝本,共分五集,每集半小时,播出了电视纪录片《绝密航程》。第一集《勒场选在太平洋》;第二集《首战太平洋》;第三集《再战太平洋》;第四集《太平洋里一个点》;第五集会战太平洋》。值此,“向阳红五号”这艘功勋船才得以重新出镜,再现辉煌。(未完待续)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海空军事力量在南太平洋博弈周旋,显示了中国海军的勇敢和智慧。它是中国海军力量远洋应对多国部队侦察骚扰的端点。
1976—1978年,第一次代表中国海军远航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在校正更新大量旧式航海资料的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精尖的海军航海专业人才,为未来海军的远航积累了经验。它是中国海军远洋航海的端点。
1976年4月,第一次从太平洋1680米和1907米水深处,用深海抓斗,取得了地质样品,这是当年中国深海科学地质取样的最高记录,也是中国开展深海科学研究的端点。
1976年5月,第一次领先于世界追测到西太平洋强台风过境的资料,测到中心风力11级。决定和主持这项探险的是航次总指挥高文府、船长马荣典和气象分队长梁凤森。它是中国进人世界气象组织主持的全球大气试验和澳大利亚卡奔塔利亚湾季风试验的端点。
1977年,第一次在南太平洋土斯卡罗纳沙洲附近发现一个海图没注的新,10,航次和地专命名为“向阳礁”。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在世界大洋发现岛礁并命名的端点。
1978年4月日凌晨,第一次在东经171度0分,南纬6度整,太平洋埃利斯群岛以西4784米的深海,获得了第一份锰结核样品。由于获得了这块“国宝”,中国在大洋方面对人类深海科学研究的贡献,在时间节点上至少提前10年以上。中国以此作为起点,获得了进人国际大洋科学先驱投资者资格,一步跨人了世界大洋科学研究高科技领域,它们与航天工程一样,都是大国角逐争夺地球最后空间的世界前沿。
1978年,第一次将普通探空气球,经过多项创新技术处理是后,放到59米高空,这是中国大洋高空探测的最高点。
1978年4月,远洋航行试验国产卫星导航仪和奥米加定位仪,其中国产卫星导航仪在进卫星导航仪故障的情况下,成功地完成了0区的测量定位。它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科技创新、加速研制卫星定位系统一“北斗1号”的端点。
1980年5月15日,第一次运用四次远洋的气象探测和预报经验,在太平洋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中捕捉到了5月18日一个难得的晴天作为中国首枚洲际导弹的发射日,成功地作出了发射前7小时的天气预报。这是中国大洋天气预报进人世界先进行列的端点。
1980年5月,第一次作为海上大编队的指挥部,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舰船混合编队的协同指挥行动,首次在多国海军干扰下,保卫了第一枚洲际导弹落区的安全,展示了中国海军的指挥能力、通信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它是中国军队海上多兵种指挥和通信协同作战的端点。
1985年,许时耕撰写的《洋区高层异常和垂线偏差的计算与分析》一文,发表在英文版的海洋学报》上,这是中国的科学家第一次发表对太平洋的
三、魅力延展
一个时代一种事业已经结束了,另一个新使命又在酝酿生成。太平洋特定海域对于“向阳红五号”船来说,只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一个点,而向更广阔的海洋进军,则是中国要走向世界的一个面。
在“向阳红五号”船执行“718工程”任务期间和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它还完成过几次重大的任务,主要是:
1977年8月,正准备执行远洋任务的“向阳红五号”船突然接到邓小平的指示,立即赴东海进行大陆架调查,她和当年“实践”号海洋调查船一起首次对东海大陆架进行了重力、磁力和地质地貌的调查,发现并测量了冲绳海槽为我国东海大陆架的最边缘,为我国提出东海海洋划界的主张、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建立了重大功勋。
198年到1984年进行南海中部综合考察。
1987年,李立新继王书伦之后,担任“向阳红五号”船第四任船长,庞清继曾云风之后,担任第四任政委。从这一届起,一个新的“向阳红五号”船又出现在国际国内海洋科学舞台上。
1987年5月,在执行西太平洋中美联合项目的间隙,还根据联合国海底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在中国南沙群岛建立常年观测站的决议,对南沙群岛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建站考察,考察了当时的永暑礁、六门礁、华阳礁、柏礁等,在永暑礁上竖立了中国第一块主权碑。
***年,“向阳红五号”船执行中美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合作调查和澳大利亚季风试验任务。此次任务除了在西太平洋收集了大量的海气相互作用的资料外,还与国际气象组织合作,在澳大利亚卡奔塔利亚湾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台风过境的全息观测,为全人类的气象事业作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对世界气象组织产生重大影响。
1990年,我国根据“向阳红五号”船考察的资料,在永暑礁上建立起了与国际海底委员会联网的南沙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并首次派兵常驻南沙群岛守礁,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在南沙群岛的海洋权益。
1990年,南沙群岛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成后,国家海洋局与海南省联合组织了“向阳红五号”船对南沙群岛驻岛官兵的慰问和主权巡航。“向阳红五号”船到达了国家领土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时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的严宏谟亲自在曾母暗沙抛下主权碑,这是中国的海洋调查船和政府部级官员第一次到达曾母暗沙巡航勘察,掀开了南沙群岛维护海洋权益的第一这时候的“向阳红五号”船已完全退去了军人的风采,没有了秘密的身份,去任何国家也不需另造一份海员证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也是国际通用身份,所有的调查项目也没有军事项目的神秘色彩,都是由中国科学家或者中国与美国科学家共同设计的。其项目实施目的,要么就是掌握全球特别是西太平洋海气的规律,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台风等大气现象形成的海洋作用机理,解决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要么就是为了国家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开发,解决国家性的科学难题。
199年,经历了太平洋无数风雨的“向阳红五号”船无声地退出南海分局调查船序列,灿烂而永远地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上……
四、情景再现
199年后的一天,黄埔长洲岛的一个长者说:他前几天见到了“向阳红五号”船,还停在黄埔长洲一号锚地。可是他再次去看她时,却又不见了。他从此发现自己真的老了,有了幻觉。现在的一号锚地,已经移了位,水上白茫茫一片,全然不是当年的繁华。后来也有人传:在深圳蛇,在渤海的某个港看到过她的身影,那台从波兰巴黎公社造船厂安装上去的低速柴油机还在隆隆地响着。
不管人们是否出于幻觉感念,还是实景感知,对曾经在“向阳红五号”船甲板上战斗过的大多数干部和船员来说,他们只留下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还是“向阳红五号”船1990年参加中美海相互作用合作调查任务进悉尼港时,由一位华侨从悉尼大铁桥上为“向阳红五号”船留下的。这张珍贵的留影不仅在澳大利亚各大媒体出现过,也长留在南海分局的宣传画册上,留在国家海洋局的宣传推介片上。除此以外,“向阳红五号”船当年执行“718工程”任务的所有辉煌,都尘封在国家的档案库里,一个“国家机密”的大红印章盖住了所有的好奇者。
无情的岁月在流失,“向阳红五号”船的人已散落四面八方。在“向阳红五号”船曾经停泊过的锚地,靠泊过码头,新的海监船重新辉煌。多数时候,谁也记不起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创造过的历史。
直到1999年国家公开奖励“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赵九章、任新民等一批两弹一星专家被国家授予“两弹元勋”功勋奖章,国家“两弹一星”工程陆续解密。00年“神舟5号”飞船绕地球飞行成功,媒体大量出版杨利伟等一批宇航员的传奇故事,国家“两弹一星”工程完全解密,作为“两弹一星”工程中的“导弹”一“东风5号”洲际导弹的研制过程、太平洋全程飞行试验过程也昭然若揭。
但是,“向阳红五号”船却因过早退出调查船序列,又经过几次辗转而使历史资料大量散失,大量的生动人物故事散落在全国各地,最后连作为实物考据的船体钢板、奖章奖旗、航海日志都不知去向了。只有当年鏖战太平洋的那些人还大多健在,他们有的是身居高位的海洋事业的行政领导,有的在地方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主持一方工作,有的仍然在海洋事业的第一线。更多的当年身居主要岗位的同志,已经退休甚至故去。然而在这些已界高龄的长者心目中,“向阳红五号”船仍然好像还停留黄埔长洲码头,她仍然在出海,去一个又一个大洋。
1991年5月9日,一场题名为《生命、摇篮、母亲》的海洋知识电视竞赛在“向阳红五号”船三舱甲板上举行,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等5个海洋单位参加了竞赛。中国海洋报广东记者站的徐志良、于琼和广东电视台的林建平联合策划拍摄了这个特别节目。当天,这个节目的电视新闻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播出。5月9日,这场海洋知识竞赛在广东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55分钟。这是“向阳红五号”船第一次在电视中亮相。
00年,一篇署名为李为华、徐志良的大通讯《1980,新中国最大规模远航》在《羊城晚报》和《中国海洋报》发表。
006年,六篇署名为徐志良,一万余字的通讯《远征无极海》在《中国海洋报1连续发表。
008年4月日凌晨,中央电视台《见证·亲历》栏目,以本书为创作蓝本,共分五集,每集半小时,播出了电视纪录片《绝密航程》。第一集《勒场选在太平洋》;第二集《首战太平洋》;第三集《再战太平洋》;第四集《太平洋里一个点》;第五集会战太平洋》。值此,“向阳红五号”这艘功勋船才得以重新出镜,再现辉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