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汉末独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心中就更加的差劲儿了。
单单说从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延康元年开始,曹丕登上了王位乃至皇位的时候,曹植就开始了他的作死之路,他哭丧汉室,作为曹家的宗亲之人,带头让曹丕下不来台。
全天下,只有两个名人为大汉哭丧,一个是耿直的苏则,不过当初他就是个直臣,在洛阳算不得什么人物,上面还有人护着他,将他的种种都给压了下来。
但是曹植可不一样,作为曹操和卞氏最喜欢的儿子,曾经差点逼死曹丕的曹植,他本就是曹丕的眼中钉肉中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全天下的眼中看着,都等着他做出些什么来,结果他就真干了!
结果这么干的曹植好端端的活着,活的非常好,不但活着,就因为自己母亲是卞太后的缘故,封侯得有他,封公得有他,封王还得有他,就算封地再差劲儿,那也是他的。
每日饮酒作乐,过得无比潇洒,年年还去一趟京师,去找他母亲卞太后好生陪伴一阵,让曹丕万分的恶心。
之后更是在甄宓去世的第二年就写出了一篇含义十分别扭的《洛神赋》,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曹丕怎么可能接受这件事情,自己老婆死亡就是因为他觉得甄宓总是向着曹植,现在曹植自己承认了,弄得他就像是一个棒打鸳鸯的人一样。
若是当初曹丕没有将甄宓带走,一个败军之将的夫人,落入了曹操的手中,她日后会面临什么?更别说她肚子里的那个叫做曹叡的种,到底是谁的还有未可知。
曹丕可以说没有对不起甄宓,但是甄宓在一切都稳定下来之后,却是满眼都是曹植。
而曹植之所以能够得到曹操,卞太后,甄宓等等等等的喜爱,甚至是不降到道理的喜爱,那也真的是有些许正常的,具体的,大家可以追崇一下这段时间的追星,是不是几乎一样。
曹操,卞太后甚至还有甄宓等人,那就是曹植的铁杆粉丝,对于曹植的喜爱都算是病态了!
儒林和后世都说他曹丕小肚鸡肠,说他尖酸刻薄,说他不重视自己的兄弟,说他心胸狭窄,说曹植一声没有得到重用,所有人都在为曹植大喊冤枉。
殊不知曹植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孩子一样,因为曹植,曹丕心中的怨气有多深,他只活了四十岁,他到死都要看着他那个欺负了他一辈子的弟弟活的好好的。
他只当了七年的皇帝,这七年的时间里,他要将一个已经显露出破破烂烂的曹魏,一点一点的缝缝补补的弄起来,他要平衡世家和寒门, 他要将曹氏宗亲好好的更新换代。
而他的母亲除了在最开始的时候,帮助他稳定了局势之外,这七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帮助过他的儿子一次!
曹丕称帝,卞太后袒护曹植!
黄初三年,曹植一篇《洛神赋》让曹植成为了天下的笑柄,卞太后袒护了曹植。
黄初四年,曹丕在宛城看着前线,整个洛阳乱成了一锅粥,卞太后的另一个儿子直接就死在洛阳了,而卞太后愣是没有任何的言语。
虽然曹丕禁止后宫干政,但是卞太后从来没有老实过,从黄初七年正月的时候,卞太后应该是做了最后一件事,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后面曹丕的郁郁而终,也是导致郭女王郁郁而终的原因。
黄初七年正月,曹洪因门客犯法被连累入狱,史书上说的是,曹丕因为借钱借不到所以想要找个理由将曹洪处死,然后群臣求情却是没有任何的用处,曹丕非要弄死曹洪。
关于这个理由还有这段记载,作者不发表评论,他门客犯事儿然后曹洪得死,曹丕也不是一个妄杀之人,而且曹丕末期的大臣也不是一个真的任凭曹丕乱来的人。
关于曹洪门客犯事儿,犯得具体是什么事儿无人知道,也无人记载,不过能够拖累的曹洪都死,那实在是有些特殊的,否则若是轻了,恐怕也轮不到这种情况。
而在群臣都救不下曹洪的时候,卞太后出现了,没错,就是那个自己亲儿子曹彰死的时候都一言不发的卞太后,在曹洪出事儿的时候再次出现在了史书之中,作者都怀疑是不是曹洪和曹植意图谋反了。
卞太后对郭女王说:“假如曹洪今日死,我明日便命令皇帝废去皇后了。”于是郭女王多次向曹丕哭泣请求,才使曹洪以剥官削爵免于一死。
卞太后这个当婆婆的,去威胁自己的儿媳妇,你若是不去找你相公将曹洪救下来,我这个当娘的就让自己儿子休妻,这种话让卞太后说出来实在是有些不像话!
《三国志·卷五》:“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士。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
现在再说说卞太后这个人和曹丕的恩恩怨怨!
在建安二十五年,曹家的顶梁柱曹操病死在了洛阳这么一个地方,曹丕能够在最后的这段时间成功的打败自己的几个弟弟,登上这个皇位,那可以说是少不得卞太后的帮助。
而且他也没有亏待卞太后,无论是他登上王位还是皇位,第一时间就是安排自己的母亲。
曹操病逝,太子曹丕即王位,尊卞夫人为王太后。到曹魏代汉之时,尊卞夫人为皇太后,居处称为永寿宫。
永寿宫想来是皇后居所,因为卞太后不想离开,便将自己的两个皇后给挪开了,这都不能算是崇敬了,可以说曹丕在开始的时候,对自己的母亲那是直接的感念的。
而且不仅仅如此,在黄初中期,应该就是黄初元年或者是黄初二年左右,曹丕在坐稳了自己的皇位,然后就想要再次对自己的母亲好一些,所以决定追封他母亲的父母,也就是他的外祖父一脉。
但是他的这个想法被人拒绝了,陈群奏道:“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应当永为后世所循之式。按照典籍上之文献,从无妇人可以分土命爵之制度。在礼典,妇因夫爵。嬴秦违于古法,而刘汉则沿承古例,这可不是先王之令典啊。”曹丕大悟,便道:“此议甚是,既然如此,且勿施行。以此作着诏下藏之于台阁,使其永为后式。”
这一段应该就是曹丕和卞太后决裂的根源了,卞太后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所以她想要让自己的家人过得更好一些,这本就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曹丕刚刚登上了皇位,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考虑一番。
陈群的话不只是有道理,更多的是因为陈群的身份很重要,而且那个时候曹丕在想着削弱世家,封赏卞氏这件事情,他说实话是有些过于冲动了。
《后妃传》: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
卞太后没有对这件事表达什么,但是如果这件事是在曹植哭丧被抓之前,那么后面的事情就能够想通了。
曹丕没有做到对自己母亲的承诺,所以他觉得自己有些愧疚,或许是因为这个样子,他才对他的母亲一忍再忍,而卞太后也对曹丕越发的过分了起来。
除去这些事情之外,曹丕和他的母亲卞太后的恩怨还有很多情况,最出名的就是曹丕因为他的母后,专门改了朝廷的法度,在魏晋之前,太后当政,外戚掌权这种事情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
而且外戚也是世家
,甚至比世家更甚,所以曹丕并不想如此,为此得罪了他的母后,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卞太后后面做的这些事情却是让他有些难以忍受了。
黄初元年,他只是修改和设立了两条政令,是关于宦官的,也算是杜绝了宦官当政的事情。
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当然,第二项就是为了缓和自己和世家的关系,也为了能够更好的算计世家,正式的开始实行了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黄初元年正式出现的,也就是曹丕登基之后,说白了,这件事和曹丕求助世家没有太多的关系,更多的是缓和还有算计。
但是在黄初二三年,也就是卞太后越发过分的时候,曹丕的政令改了, 他的方向从宦官还有世家,改成了后宫!
曹丕喜欢权利,这毋庸置疑,他甚至为了能够做到大权独揽,直接废除了尚书郎最重要的一样职责,为皇帝打理起草诏书的职责给废了,这一度让陈群这个尚书令当得十分恶心。
他设立了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
之后他下达的第二条政令是什么,禁止后宫干政!
曹丕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三国志》:九月甲午,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庚子,立皇后郭氏。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笃癃及贫不能自存者赐谷。
在这里完全可以看得出来,曹丕针对的绝对不是郭女王和她所在的郭家,甄宓和他身后的甄家应该就是曹丕所针对的了,之后赐死甄宓,转头将郭家的郭女王给立了起来。
这还不够,在史书上记载的另外一句是“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一个皇帝不是一个成天抱着茶罐子闲扯淡的人。
他不会随随便便说出哪一句话,他既然说了,群臣不得奏事太后,说明就是之前卞太后就是群臣的一个手段,动辄就会将事情告诉卞太后,告诉后宫之人,让卞太后出面劝说曹丕!
暂且不说到底是哪些事情是群臣告诉了卞太后,让卞太后出面了,就说这种行为,曹丕登基的时候不是康熙这种六岁的孩子,需要有长辈帮他看着。
曹丕登基的时候已经是三十三岁了,换句话说,他监国的时间都已经数年了。
这种皇帝,这么一个三十多岁,监国数年,之前更是争权十余年的人,怎么可能会不贪图权势,又怎么可能能够接受自己的母亲争夺自己的权利!
所以说从黄初中期,卞太后就可是和曹丕唱擂台了,这里面到底是谁对谁错,咱们就暂且不说了。
不过之所以作者要说世家和卞太后的不好,并不是因为作者是一个曹丕控,而是因为卞太后和世家们在某些事情上,实在是有些过分了。
陈群作为尚书令的时候,他阻止曹丕封赏他的母后后族,甚至这都可能是曹丕和卞太后决裂的根源。
但是等到曹叡继位之后,曹叡想要封赏太皇太后的卞太后家人,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太和四年,曹叡帝才追谥太皇太后的祖父卞广为开阳恭侯,父亲卞远为开阳敬侯,祖母周氏为阳都君及敬侯夫人,并都赠予印绶。
《三国志》: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追谥太后祖父广曰开阳恭侯,父远曰敬侯,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恭)侯夫人,皆赠印绶。其年五月,后崩。七月,合葬高陵。
这时候乃是卞太后死前的一段时间,或许很多人都会说,反正卞太后都要死了,何必在揪着不放,死者为大,算是给卞太皇太后的一种荣耀了也算是。
这么做不算过分,但是,者却不是陈群等人不言不语的理由。
曹叡曾经想要封赏自己的女儿,就被陈群给怼回去了。
太和六年,曹叡爱女曹淑逝世,追封谥平原懿公主,但是陈群并不同意,甚至直接开始了劝谏,说话也没有当初对待曹丕的时候那么的生硬和不客气。
《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后皇女淑薨,追封谥平原懿公主。群上疏曰:“长短有命,存亡有分。故圣人制礼,或抑或致,以求厥中。防墓有不脩之俭,嬴、博有不归之魂。夫大人动合天地,垂之无穷,又大德不逾闲,动为师表故也。八岁下殇,礼所不备,况未期月,而以成人礼送之,加为制服,举朝素衣,朝夕哭临,自古已来,未有此比。而乃复自往视陵,亲临祖载。原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但悉听群臣送葬,乞车驾不行,此万国之至望也。闻车驾欲幸摩陂,实到许昌,二宫上下,皆悉俱东,举朝大小,莫不惊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於便处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臣以为吉凶有命,祸福由人,移徙求安,则亦无益。若必当移避,缮治金墉城西宫,及孟津别宫,皆可权时分止。可无举宫暴露野次,废损盛节蚕农之要。又贼地闻之,以为大衰。加所烦费,不可计量。且吉士贤人,当盛衰,处安危,秉道信命,非徙其家以宁,乡邑从其风化,无恐惧之心。况乃帝王万国之主,静则天下安,动则天下扰;行止动静,岂可轻脱哉?”帝不听。
这么老长的一段话,当初作者读书的时候都看不下去了,所以作者觉得可能曹叡当初也看不下去了,这才干净利落的给了他一个十分赶紧痛快的,朕不听!
所以说,和曹丕这个当爹的来比较,曹叡这般的强硬还是看清了世家那欺软怕硬的性子,以及看到了他父亲这么多年的艰辛,当然,最后曹叡也没有落下好去。)
.....言归正传.....
曹丕被朱铄带着来到了一个所谓的“隐蔽”之处,然后安稳的坐在主座上,等待着许褚的消息,同时听着朱铄的话语。
“将你知道的, 全都告诉朕,朕想要知道!”曹丕没有啰嗦,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要求,他在外面太久了,对于洛阳,他知道的并不算多。
“黄初三年末,校事府......臣不得已抱病归家.....黄初四年初,任城王入驻洛阳,右中郎将鲍勋意图不明,不许任城王当政,被任城王暴打之....任城王大闹朝堂,震慑不法,鄄城王曹植与其冲突....”
朱铄将这段时间洛阳城之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简略的告诉了曹丕,虽然针对于曹彰在外面的日子他并不知道,但是曹丕对于这些事情倒是也算是了解了。
最起码校事府大乱,世家另辟蹊径直接从最不可能的地方打破了僵局,居然从校事府给他掀翻了局势,这一点还真是曹丕给疏忽了。
之后世家破局,他不知道是他们说动了曹家人,还是曹家人主动找到了那些世家,不得不说,这一次曹家的子嗣和世家大族,阵阵的是将曹丕给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再想想不久之前尚书令陈群和尚书仆射司马懿直接传书曹丕,请求曹丕将被贬斥的右中郎将鲍勋任命为宫正,执掌言官。
曹丕就知道世家当初已经越发的过分了起来。
同时也知道曹彰在当时到底面临的是什么,那不是简简单单的镇压世家,他是在镇压一整个大世。
“鄄城王曹植,是什么时候来到洛阳的?”
曹丕想要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参与在了这里面,或者说到底有多少人和这群世家一起,想要让他曹丕死无葬身之地。
朱铄想了一下,没有帮助曹植和卞太后隐瞒。
“鄄城王曹植在任城王曹彰之外而来,时间相差不大,同时卞太后在鄄城王曹植出现不就也就出现了!”
“你是说卞太后出现了?”曹丕眼睛眯了起来,然后轻哼了一声,“刚刚朕似乎是听到了一件事,子文在后宫之中大肆出手,但是最后放过了曹植那厮?”
“正是!”朱铄点头应道,“鄄城王并没有得到任城王的苛待,或许是因为太后所在,所以...”
“母后想来宠爱曹植那厮,这倒是正常!”曹丕冷笑一声,然后继续问道,“当初朕离开的时候,曾经嘱咐过皇后,让他看好了后宫,母后是如何参与进去的。”
“皇后娘娘的确是阻拦了,但是平原王突然发生了一些事情,据说是有了性命之危,所以将皇后给拖住了!”朱铄面对皇后郭女王的时候,还是保留了一些,平原王是皇后的禁脔,这在宫中算不得什么秘密。
曹丕对此也是眼眸一缩,但是没有多说什么,在朱铄那里他知道的也就是这些了,剩下的就要看许褚和贾诩两个人的事情了。
“陛下!”就在曹丕等待的时候,外面的侍卫来报,“许褚将军和贾诩大人两个人回来了。”
“让他们进来!”
许褚进来的时候,手中还有一个半昏迷的家伙,被他就这么扔在了地上。
“许褚,拜见陛下!”
“贾诩,拜见陛下!”
“这个人是谁!”曹丕没有和他们两个韩玄,现在的曹丕实在是寒暄不起来。
“桑干,曾经是任城王麾下的亲将,任城王去世之前,只有他一个人在场!”许褚将他扔在这里之后朝着曹丕解释了起来,“我等将这个家伙找到的时候,他都趁着混乱出城了!”
“弄醒他!”当曹丕听到他是子文的亲将之后就直接冷声说道,“快点!”
一盆冰凉的凉水被侍卫泼在了脸上,然后桑干直接清醒了过来。
“醒了么?”看着桑干摸着脸醒了,曹丕那冰寒的声音也传了过去,“醒了就站起来,让朕好好看看,你这个异族是怎么给子文当亲将的!”
桑干从迷迷糊糊到完全清醒, 直到最后看到自己面前的曹丕,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惨笑。
从很早之前,他就直到一定会有这么一天了,虽然那些人一直在努力的告诉自己,没有了校事府用来掌控天下,曹氏绝对不会抓到自己,但是桑干自己知道,若是真的像他说的那么简单,他们又何必行这种鬼蜮手段。
不过桑干并没有后悔,他想要杀了曹彰,这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就连曹彰自己都知道这件事,只不过他之前从来没有过机会,曹彰也不在乎他这么一个人。
如今他终于成功了,虽然这个过程让他有些心情难以平复。
“怎么不说话,是说不出口,还是不想说!”曹丕看着那个叫桑干的异族人,站起身来之后,不行礼,不说话,就在这里生杵着,脸色顿时变的十分的难看。
“没什么可说的!”桑干最后还是张嘴了,声音很是沙哑难听,不是因为他受伤了而是其他,应该说是他宿醉之后的后遗症,“任城王就是死在了我的手中,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曹丕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杀意,抬手就将手边的砚台拍在了桑干的头上,“就凭你这么一个废物,你也敢说你能亲手杀了朕的弟弟吗?”
“任城王是某人杀的,您不必多说,是杀了某家为任城王报仇还是想要千刀万剐给您出气,某家都任凭您处置,若是您想要诛杀某家的九族或者亲眷,恐怕您失望了,无论是亲朋还是故旧,某家都没有了,所以某家只求您莫要问了!”
看着这般光棍的家伙,曹丕只感觉自己的怒气上涌,想要将这厮直接斩杀在这里,不过最后他那仅剩的些许理智还是让他停了下来。
贾诩看着这一幕,然后将腹中的难受强行忍了下来,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朝前面走了几步。
“陛下,老臣倒是想要和这个桑干勇士说上几句话!”贾诩轻笑着和曹丕说了一句,然后等到曹丕同意之后,他就将目光转向了那个叫做桑干的家伙。
“桑干,老夫贾文和,或许任城王和你说过老夫,若是你一直是这么一个态度,老夫拿你也没有什么办法,不过....”
“不过什么?”桑干冷笑一声,“你除了将某家千刀万剐之外,你还能干什么?”
“老夫知道任城王这些年因为闲来无事,便给很多人收敛了尸骨,据说有汉军也有乌桓人,鲜卑人等等,还托人照顾了他们的妻儿家小,给了他们一个出路...”
“你和某家说这些干什么?”桑干突然大怒了,“某家人都杀了,你告诉某家这些,又有什么意义!”
“老夫是想说,照顾他们很难,之前任城王可以做,但是朝廷却是不行,所以老夫觉得这些费用还是让任城王的家眷去承担吧,毕竟现在任城王的妻儿也不需要人照顾了。
哦对了,将任城王的家小放在封地其实也好,听说华歆大人还有王朗大人都是青州人,这些年青州发展的不错,我等放出这个风去,想来有很多人会愿意去照顾任城王的家小的。”
贾诩说的轻飘飘的,但是桑干听完之后却是双眼通红,“任城王好歹也为了你们曹氏付出了这么多,你们却是连他的家小都不管么?”
“任城王病故,他的家小当然会管,但是任城王妃乃是江东孙家之人,这种人我等又能如何!”贾诩冷哼了一声,“反倒不如将他们交给那些世家之人,有了他们的照顾,孙家女想来也更加的习惯罢了。”
“放屁!”桑干突然大怒了起来,“尔等莫要做这种无情无义之事。”
“若是老夫这般做是无情无义,那你将任城王亲手击杀又是什么!”贾诩的声音比他的更大,真的不知道这个病重的老人是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底气。
“老夫已经查过了,你的族人的确是任城王当初杀的,但是那时候两军对垒又能如何,反倒是这么多年,任城王为尔等,为大魏收敛了多少尸骨,抚养了多少孩童,你对得起他!”
“某家...”
“任城王到底是怎么死得!”
“...自杀!”
心中就更加的差劲儿了。
单单说从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延康元年开始,曹丕登上了王位乃至皇位的时候,曹植就开始了他的作死之路,他哭丧汉室,作为曹家的宗亲之人,带头让曹丕下不来台。
全天下,只有两个名人为大汉哭丧,一个是耿直的苏则,不过当初他就是个直臣,在洛阳算不得什么人物,上面还有人护着他,将他的种种都给压了下来。
但是曹植可不一样,作为曹操和卞氏最喜欢的儿子,曾经差点逼死曹丕的曹植,他本就是曹丕的眼中钉肉中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全天下的眼中看着,都等着他做出些什么来,结果他就真干了!
结果这么干的曹植好端端的活着,活的非常好,不但活着,就因为自己母亲是卞太后的缘故,封侯得有他,封公得有他,封王还得有他,就算封地再差劲儿,那也是他的。
每日饮酒作乐,过得无比潇洒,年年还去一趟京师,去找他母亲卞太后好生陪伴一阵,让曹丕万分的恶心。
之后更是在甄宓去世的第二年就写出了一篇含义十分别扭的《洛神赋》,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曹丕怎么可能接受这件事情,自己老婆死亡就是因为他觉得甄宓总是向着曹植,现在曹植自己承认了,弄得他就像是一个棒打鸳鸯的人一样。
若是当初曹丕没有将甄宓带走,一个败军之将的夫人,落入了曹操的手中,她日后会面临什么?更别说她肚子里的那个叫做曹叡的种,到底是谁的还有未可知。
曹丕可以说没有对不起甄宓,但是甄宓在一切都稳定下来之后,却是满眼都是曹植。
而曹植之所以能够得到曹操,卞太后,甄宓等等等等的喜爱,甚至是不降到道理的喜爱,那也真的是有些许正常的,具体的,大家可以追崇一下这段时间的追星,是不是几乎一样。
曹操,卞太后甚至还有甄宓等人,那就是曹植的铁杆粉丝,对于曹植的喜爱都算是病态了!
儒林和后世都说他曹丕小肚鸡肠,说他尖酸刻薄,说他不重视自己的兄弟,说他心胸狭窄,说曹植一声没有得到重用,所有人都在为曹植大喊冤枉。
殊不知曹植就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孩子一样,因为曹植,曹丕心中的怨气有多深,他只活了四十岁,他到死都要看着他那个欺负了他一辈子的弟弟活的好好的。
他只当了七年的皇帝,这七年的时间里,他要将一个已经显露出破破烂烂的曹魏,一点一点的缝缝补补的弄起来,他要平衡世家和寒门, 他要将曹氏宗亲好好的更新换代。
而他的母亲除了在最开始的时候,帮助他稳定了局势之外,这七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帮助过他的儿子一次!
曹丕称帝,卞太后袒护曹植!
黄初三年,曹植一篇《洛神赋》让曹植成为了天下的笑柄,卞太后袒护了曹植。
黄初四年,曹丕在宛城看着前线,整个洛阳乱成了一锅粥,卞太后的另一个儿子直接就死在洛阳了,而卞太后愣是没有任何的言语。
虽然曹丕禁止后宫干政,但是卞太后从来没有老实过,从黄初七年正月的时候,卞太后应该是做了最后一件事,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后面曹丕的郁郁而终,也是导致郭女王郁郁而终的原因。
黄初七年正月,曹洪因门客犯法被连累入狱,史书上说的是,曹丕因为借钱借不到所以想要找个理由将曹洪处死,然后群臣求情却是没有任何的用处,曹丕非要弄死曹洪。
关于这个理由还有这段记载,作者不发表评论,他门客犯事儿然后曹洪得死,曹丕也不是一个妄杀之人,而且曹丕末期的大臣也不是一个真的任凭曹丕乱来的人。
关于曹洪门客犯事儿,犯得具体是什么事儿无人知道,也无人记载,不过能够拖累的曹洪都死,那实在是有些特殊的,否则若是轻了,恐怕也轮不到这种情况。
而在群臣都救不下曹洪的时候,卞太后出现了,没错,就是那个自己亲儿子曹彰死的时候都一言不发的卞太后,在曹洪出事儿的时候再次出现在了史书之中,作者都怀疑是不是曹洪和曹植意图谋反了。
卞太后对郭女王说:“假如曹洪今日死,我明日便命令皇帝废去皇后了。”于是郭女王多次向曹丕哭泣请求,才使曹洪以剥官削爵免于一死。
卞太后这个当婆婆的,去威胁自己的儿媳妇,你若是不去找你相公将曹洪救下来,我这个当娘的就让自己儿子休妻,这种话让卞太后说出来实在是有些不像话!
《三国志·卷五》:“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士。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
现在再说说卞太后这个人和曹丕的恩恩怨怨!
在建安二十五年,曹家的顶梁柱曹操病死在了洛阳这么一个地方,曹丕能够在最后的这段时间成功的打败自己的几个弟弟,登上这个皇位,那可以说是少不得卞太后的帮助。
而且他也没有亏待卞太后,无论是他登上王位还是皇位,第一时间就是安排自己的母亲。
曹操病逝,太子曹丕即王位,尊卞夫人为王太后。到曹魏代汉之时,尊卞夫人为皇太后,居处称为永寿宫。
永寿宫想来是皇后居所,因为卞太后不想离开,便将自己的两个皇后给挪开了,这都不能算是崇敬了,可以说曹丕在开始的时候,对自己的母亲那是直接的感念的。
而且不仅仅如此,在黄初中期,应该就是黄初元年或者是黄初二年左右,曹丕在坐稳了自己的皇位,然后就想要再次对自己的母亲好一些,所以决定追封他母亲的父母,也就是他的外祖父一脉。
但是他的这个想法被人拒绝了,陈群奏道:“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应当永为后世所循之式。按照典籍上之文献,从无妇人可以分土命爵之制度。在礼典,妇因夫爵。嬴秦违于古法,而刘汉则沿承古例,这可不是先王之令典啊。”曹丕大悟,便道:“此议甚是,既然如此,且勿施行。以此作着诏下藏之于台阁,使其永为后式。”
这一段应该就是曹丕和卞太后决裂的根源了,卞太后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所以她想要让自己的家人过得更好一些,这本就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曹丕刚刚登上了皇位,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考虑一番。
陈群的话不只是有道理,更多的是因为陈群的身份很重要,而且那个时候曹丕在想着削弱世家,封赏卞氏这件事情,他说实话是有些过于冲动了。
《后妃传》: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
卞太后没有对这件事表达什么,但是如果这件事是在曹植哭丧被抓之前,那么后面的事情就能够想通了。
曹丕没有做到对自己母亲的承诺,所以他觉得自己有些愧疚,或许是因为这个样子,他才对他的母亲一忍再忍,而卞太后也对曹丕越发的过分了起来。
除去这些事情之外,曹丕和他的母亲卞太后的恩怨还有很多情况,最出名的就是曹丕因为他的母后,专门改了朝廷的法度,在魏晋之前,太后当政,外戚掌权这种事情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
而且外戚也是世家
,甚至比世家更甚,所以曹丕并不想如此,为此得罪了他的母后,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卞太后后面做的这些事情却是让他有些难以忍受了。
黄初元年,他只是修改和设立了两条政令,是关于宦官的,也算是杜绝了宦官当政的事情。
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当然,第二项就是为了缓和自己和世家的关系,也为了能够更好的算计世家,正式的开始实行了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黄初元年正式出现的,也就是曹丕登基之后,说白了,这件事和曹丕求助世家没有太多的关系,更多的是缓和还有算计。
但是在黄初二三年,也就是卞太后越发过分的时候,曹丕的政令改了, 他的方向从宦官还有世家,改成了后宫!
曹丕喜欢权利,这毋庸置疑,他甚至为了能够做到大权独揽,直接废除了尚书郎最重要的一样职责,为皇帝打理起草诏书的职责给废了,这一度让陈群这个尚书令当得十分恶心。
他设立了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
之后他下达的第二条政令是什么,禁止后宫干政!
曹丕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三国志》:九月甲午,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庚子,立皇后郭氏。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笃癃及贫不能自存者赐谷。
在这里完全可以看得出来,曹丕针对的绝对不是郭女王和她所在的郭家,甄宓和他身后的甄家应该就是曹丕所针对的了,之后赐死甄宓,转头将郭家的郭女王给立了起来。
这还不够,在史书上记载的另外一句是“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一个皇帝不是一个成天抱着茶罐子闲扯淡的人。
他不会随随便便说出哪一句话,他既然说了,群臣不得奏事太后,说明就是之前卞太后就是群臣的一个手段,动辄就会将事情告诉卞太后,告诉后宫之人,让卞太后出面劝说曹丕!
暂且不说到底是哪些事情是群臣告诉了卞太后,让卞太后出面了,就说这种行为,曹丕登基的时候不是康熙这种六岁的孩子,需要有长辈帮他看着。
曹丕登基的时候已经是三十三岁了,换句话说,他监国的时间都已经数年了。
这种皇帝,这么一个三十多岁,监国数年,之前更是争权十余年的人,怎么可能会不贪图权势,又怎么可能能够接受自己的母亲争夺自己的权利!
所以说从黄初中期,卞太后就可是和曹丕唱擂台了,这里面到底是谁对谁错,咱们就暂且不说了。
不过之所以作者要说世家和卞太后的不好,并不是因为作者是一个曹丕控,而是因为卞太后和世家们在某些事情上,实在是有些过分了。
陈群作为尚书令的时候,他阻止曹丕封赏他的母后后族,甚至这都可能是曹丕和卞太后决裂的根源。
但是等到曹叡继位之后,曹叡想要封赏太皇太后的卞太后家人,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太和四年,曹叡帝才追谥太皇太后的祖父卞广为开阳恭侯,父亲卞远为开阳敬侯,祖母周氏为阳都君及敬侯夫人,并都赠予印绶。
《三国志》: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追谥太后祖父广曰开阳恭侯,父远曰敬侯,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恭)侯夫人,皆赠印绶。其年五月,后崩。七月,合葬高陵。
这时候乃是卞太后死前的一段时间,或许很多人都会说,反正卞太后都要死了,何必在揪着不放,死者为大,算是给卞太皇太后的一种荣耀了也算是。
这么做不算过分,但是,者却不是陈群等人不言不语的理由。
曹叡曾经想要封赏自己的女儿,就被陈群给怼回去了。
太和六年,曹叡爱女曹淑逝世,追封谥平原懿公主,但是陈群并不同意,甚至直接开始了劝谏,说话也没有当初对待曹丕的时候那么的生硬和不客气。
《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后皇女淑薨,追封谥平原懿公主。群上疏曰:“长短有命,存亡有分。故圣人制礼,或抑或致,以求厥中。防墓有不脩之俭,嬴、博有不归之魂。夫大人动合天地,垂之无穷,又大德不逾闲,动为师表故也。八岁下殇,礼所不备,况未期月,而以成人礼送之,加为制服,举朝素衣,朝夕哭临,自古已来,未有此比。而乃复自往视陵,亲临祖载。原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但悉听群臣送葬,乞车驾不行,此万国之至望也。闻车驾欲幸摩陂,实到许昌,二宫上下,皆悉俱东,举朝大小,莫不惊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於便处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臣以为吉凶有命,祸福由人,移徙求安,则亦无益。若必当移避,缮治金墉城西宫,及孟津别宫,皆可权时分止。可无举宫暴露野次,废损盛节蚕农之要。又贼地闻之,以为大衰。加所烦费,不可计量。且吉士贤人,当盛衰,处安危,秉道信命,非徙其家以宁,乡邑从其风化,无恐惧之心。况乃帝王万国之主,静则天下安,动则天下扰;行止动静,岂可轻脱哉?”帝不听。
这么老长的一段话,当初作者读书的时候都看不下去了,所以作者觉得可能曹叡当初也看不下去了,这才干净利落的给了他一个十分赶紧痛快的,朕不听!
所以说,和曹丕这个当爹的来比较,曹叡这般的强硬还是看清了世家那欺软怕硬的性子,以及看到了他父亲这么多年的艰辛,当然,最后曹叡也没有落下好去。)
.....言归正传.....
曹丕被朱铄带着来到了一个所谓的“隐蔽”之处,然后安稳的坐在主座上,等待着许褚的消息,同时听着朱铄的话语。
“将你知道的, 全都告诉朕,朕想要知道!”曹丕没有啰嗦,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要求,他在外面太久了,对于洛阳,他知道的并不算多。
“黄初三年末,校事府......臣不得已抱病归家.....黄初四年初,任城王入驻洛阳,右中郎将鲍勋意图不明,不许任城王当政,被任城王暴打之....任城王大闹朝堂,震慑不法,鄄城王曹植与其冲突....”
朱铄将这段时间洛阳城之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简略的告诉了曹丕,虽然针对于曹彰在外面的日子他并不知道,但是曹丕对于这些事情倒是也算是了解了。
最起码校事府大乱,世家另辟蹊径直接从最不可能的地方打破了僵局,居然从校事府给他掀翻了局势,这一点还真是曹丕给疏忽了。
之后世家破局,他不知道是他们说动了曹家人,还是曹家人主动找到了那些世家,不得不说,这一次曹家的子嗣和世家大族,阵阵的是将曹丕给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再想想不久之前尚书令陈群和尚书仆射司马懿直接传书曹丕,请求曹丕将被贬斥的右中郎将鲍勋任命为宫正,执掌言官。
曹丕就知道世家当初已经越发的过分了起来。
同时也知道曹彰在当时到底面临的是什么,那不是简简单单的镇压世家,他是在镇压一整个大世。
“鄄城王曹植,是什么时候来到洛阳的?”
曹丕想要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参与在了这里面,或者说到底有多少人和这群世家一起,想要让他曹丕死无葬身之地。
朱铄想了一下,没有帮助曹植和卞太后隐瞒。
“鄄城王曹植在任城王曹彰之外而来,时间相差不大,同时卞太后在鄄城王曹植出现不就也就出现了!”
“你是说卞太后出现了?”曹丕眼睛眯了起来,然后轻哼了一声,“刚刚朕似乎是听到了一件事,子文在后宫之中大肆出手,但是最后放过了曹植那厮?”
“正是!”朱铄点头应道,“鄄城王并没有得到任城王的苛待,或许是因为太后所在,所以...”
“母后想来宠爱曹植那厮,这倒是正常!”曹丕冷笑一声,然后继续问道,“当初朕离开的时候,曾经嘱咐过皇后,让他看好了后宫,母后是如何参与进去的。”
“皇后娘娘的确是阻拦了,但是平原王突然发生了一些事情,据说是有了性命之危,所以将皇后给拖住了!”朱铄面对皇后郭女王的时候,还是保留了一些,平原王是皇后的禁脔,这在宫中算不得什么秘密。
曹丕对此也是眼眸一缩,但是没有多说什么,在朱铄那里他知道的也就是这些了,剩下的就要看许褚和贾诩两个人的事情了。
“陛下!”就在曹丕等待的时候,外面的侍卫来报,“许褚将军和贾诩大人两个人回来了。”
“让他们进来!”
许褚进来的时候,手中还有一个半昏迷的家伙,被他就这么扔在了地上。
“许褚,拜见陛下!”
“贾诩,拜见陛下!”
“这个人是谁!”曹丕没有和他们两个韩玄,现在的曹丕实在是寒暄不起来。
“桑干,曾经是任城王麾下的亲将,任城王去世之前,只有他一个人在场!”许褚将他扔在这里之后朝着曹丕解释了起来,“我等将这个家伙找到的时候,他都趁着混乱出城了!”
“弄醒他!”当曹丕听到他是子文的亲将之后就直接冷声说道,“快点!”
一盆冰凉的凉水被侍卫泼在了脸上,然后桑干直接清醒了过来。
“醒了么?”看着桑干摸着脸醒了,曹丕那冰寒的声音也传了过去,“醒了就站起来,让朕好好看看,你这个异族是怎么给子文当亲将的!”
桑干从迷迷糊糊到完全清醒, 直到最后看到自己面前的曹丕,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惨笑。
从很早之前,他就直到一定会有这么一天了,虽然那些人一直在努力的告诉自己,没有了校事府用来掌控天下,曹氏绝对不会抓到自己,但是桑干自己知道,若是真的像他说的那么简单,他们又何必行这种鬼蜮手段。
不过桑干并没有后悔,他想要杀了曹彰,这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就连曹彰自己都知道这件事,只不过他之前从来没有过机会,曹彰也不在乎他这么一个人。
如今他终于成功了,虽然这个过程让他有些心情难以平复。
“怎么不说话,是说不出口,还是不想说!”曹丕看着那个叫桑干的异族人,站起身来之后,不行礼,不说话,就在这里生杵着,脸色顿时变的十分的难看。
“没什么可说的!”桑干最后还是张嘴了,声音很是沙哑难听,不是因为他受伤了而是其他,应该说是他宿醉之后的后遗症,“任城王就是死在了我的手中,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曹丕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杀意,抬手就将手边的砚台拍在了桑干的头上,“就凭你这么一个废物,你也敢说你能亲手杀了朕的弟弟吗?”
“任城王是某人杀的,您不必多说,是杀了某家为任城王报仇还是想要千刀万剐给您出气,某家都任凭您处置,若是您想要诛杀某家的九族或者亲眷,恐怕您失望了,无论是亲朋还是故旧,某家都没有了,所以某家只求您莫要问了!”
看着这般光棍的家伙,曹丕只感觉自己的怒气上涌,想要将这厮直接斩杀在这里,不过最后他那仅剩的些许理智还是让他停了下来。
贾诩看着这一幕,然后将腹中的难受强行忍了下来,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朝前面走了几步。
“陛下,老臣倒是想要和这个桑干勇士说上几句话!”贾诩轻笑着和曹丕说了一句,然后等到曹丕同意之后,他就将目光转向了那个叫做桑干的家伙。
“桑干,老夫贾文和,或许任城王和你说过老夫,若是你一直是这么一个态度,老夫拿你也没有什么办法,不过....”
“不过什么?”桑干冷笑一声,“你除了将某家千刀万剐之外,你还能干什么?”
“老夫知道任城王这些年因为闲来无事,便给很多人收敛了尸骨,据说有汉军也有乌桓人,鲜卑人等等,还托人照顾了他们的妻儿家小,给了他们一个出路...”
“你和某家说这些干什么?”桑干突然大怒了,“某家人都杀了,你告诉某家这些,又有什么意义!”
“老夫是想说,照顾他们很难,之前任城王可以做,但是朝廷却是不行,所以老夫觉得这些费用还是让任城王的家眷去承担吧,毕竟现在任城王的妻儿也不需要人照顾了。
哦对了,将任城王的家小放在封地其实也好,听说华歆大人还有王朗大人都是青州人,这些年青州发展的不错,我等放出这个风去,想来有很多人会愿意去照顾任城王的家小的。”
贾诩说的轻飘飘的,但是桑干听完之后却是双眼通红,“任城王好歹也为了你们曹氏付出了这么多,你们却是连他的家小都不管么?”
“任城王病故,他的家小当然会管,但是任城王妃乃是江东孙家之人,这种人我等又能如何!”贾诩冷哼了一声,“反倒不如将他们交给那些世家之人,有了他们的照顾,孙家女想来也更加的习惯罢了。”
“放屁!”桑干突然大怒了起来,“尔等莫要做这种无情无义之事。”
“若是老夫这般做是无情无义,那你将任城王亲手击杀又是什么!”贾诩的声音比他的更大,真的不知道这个病重的老人是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底气。
“老夫已经查过了,你的族人的确是任城王当初杀的,但是那时候两军对垒又能如何,反倒是这么多年,任城王为尔等,为大魏收敛了多少尸骨,抚养了多少孩童,你对得起他!”
“某家...”
“任城王到底是怎么死得!”
“...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