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1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1/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桀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退朝后,因为伐楚的事情,宋君偃又召集了子干、张烈、黄庸、苏贺四位重臣在御书房里商议前线的战事。
“华阳大捷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宋军虽然夺取了华阳,抢占了先机,但是襄陵一线的楚军主力并未受损!楚军的主将是昭阳,老谋深算,而且在襄陵附近的敌军就有将近十七万,匡章也不敢贸然进兵襄陵。”
“所以他已经在战报上向寡人陈情了。下一步应该先固守华阳,然后伺机攻占楚魏边境的重镇岸门,以截断楚军的粮道,与楚军展开拉锯战,将十几万的楚军牢牢地锁在岸门至襄陵一线!不知道你们对于阳侯的这个战法有什么意见吗?”宋君偃的精神已经恢复了一些,坐在上首,向着四个重臣垂询道。
伐战上的事情,张烈是除了匡章之外最有发言权的,所以他第一个说道:“君上,阳侯这么谨慎是对的。在襄陵附近的楚军有差不多十七万人马,兵多将广,在军力上,几乎与我宋军、魏军持平,而且昭阳是楚国的名将,战功赫赫,在楚军当中的威望极高,在他的统率之下,襄陵的十几万楚军并不会因为华阳城的失守而士气萎靡。”
“所以阳侯这么谨慎的做法还是可行的。毕竟解襄陵之围只是佯攻,我们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吸引淮南、九江两地的楚军北上增援襄陵,也好伐楚。而这个时候岸门的得失便至关重要了!当此时,岸门已经成了楚军的门户,拿下岸门,就能截断楚军的粮道,切断襄陵一线的楚军的退路,同时也能吸引楚国大军围攻襄陵,将十几万的楚军牢牢地拖在岸门!”
“大善!”对于匡章和张烈那犀利的战略眼光,宋君偃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原本他还在为了匡章这么谨慎的用兵之法感到困惑,现在经过张烈这么一分析,顿时恍然大悟了。
“既然已经能跟襄陵的楚军对峙了,那么接下来就是伐楚的战事了。寡人听闻楚王又征召了十万的兵力进驻淮南、九江两地,这么做,显然是想派遣景翠的军队北上夹击匡章军的!而一旦景翠领兵北上,就是伐楚的最好时机。”子偃一股雄心也被激发起来了,看着张烈问道,“张烈,你有什么具体的进军计划吗?”
张烈对此早就胸有成竹了,所以在子偃发问的时候,他便说道:“君上,此番伐取楚国淮南、九江两郡的兵马共计是二十万,其中包括十五万宋军,和五万泗上诸侯国的军队,精锐颇多。”
“臣以为,兵贵神速,可先遣一支三万人的机动部队急行军,攻占城父,然后大军南下,分兵收复我宋国原先割让给楚国的相城、丰邑等地,如此可以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
闻言,子干疑惑地道:“祭酒大人,这不是太耗时费力了吗?现在我们商丘城到处都在调兵遣将,各国都有探子在商丘,想必楚王早就得到消息了,不然也不可能再度从国内征召军队进驻淮南、九江两地的。现在楚军的主力应该驻扎在新野至巨阳一线,分兵攻占各个城池的话,兵力太分散了,反而容易被楚军逐个击破啊。”
子干的这个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你分兵攻占城池的话,肯定要留下一部分的兵力驻守的,可是兵力太分散了的话,很容易被敌军找到突破点,聚而歼之。
但是不分兵攻占各个城邑,亦或是不派兵驻守城池的话,也是不行的。因为大军只顾着向前进兵的话,背后的粮道就很容易被敌军偷袭,而且也不利于粮秣的运输,还有着被敌军切断后路的危险。
张烈摇了摇头道:“此战不同于以往,我们宋国的目的是为了开疆拓土,牟取幅员辽阔的淮南郡和九江郡,顺便把之前割让给楚国的相丰之地收复了。所以此战,必须要稳扎稳打!”
宋君偃听到这话,不由得皱着眉头道:“匡章的军队能拖住昭阳的十几万楚军已经很不容易了。而景翠的八万大军是增援部队,可以增援襄陵,也可以回援新野、巨阳,若是景翠接到我们攻伐淮南、九江两地的消息,很有可能回援新野与巨阳,到时候凭我们这二十万的军队只怕很难继续攻城掠地了!伐楚之战,绝不能打一场拉锯战,因为我们宋国根本和楚国耗不起!”
“君上所言极是。”张烈还是成竹在胸地道,“伐楚之战,犹如火中取栗,虎口夺食!一旦战事僵持下来,不到半年,我们可能将要面对的,是楚国近五十万的大军源源不断的反击。”
“为此,此战不仅要胜,还要胜得漂亮,速战速决。君上,臣认为可以将城父、丰邑、相城等地先攻占下来,大军渡过泗水,可以留下一部分兵马驻守各地,接下来就是跟新野和巨阳一线的楚军的决战了。”
“若是景翠突然率兵包抄回来呢?”
“可以择一员良将,在派遣五万精锐伏击于景翠军回援的路上。如若不成,也可以让兵马死守陈县或者上蔡,让景翠的楚军无力回援!”
善,景翠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名将,当然了,现在还没有成长到历史上那么厉害,成为了和昭阳都可以相提并论的楚国名将。
不过景翠是深谙韬略的,他不可能不知道被夹击的危险。若是他一意孤行,绕过陈县和上蔡,直接回援新野、巨阳的话,那么就更好了,那五万的宋军精锐可以联合主力大军直接翻过手来把景翠的大军给歼灭了。
“然后呢?”
“然后,臣已经盘算过了,分兵驻守各个新攻占的城邑的兵马,不超过三万。除去这三万弱卒,再加上... -->>
退朝后,因为伐楚的事情,宋君偃又召集了子干、张烈、黄庸、苏贺四位重臣在御书房里商议前线的战事。
“华阳大捷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宋军虽然夺取了华阳,抢占了先机,但是襄陵一线的楚军主力并未受损!楚军的主将是昭阳,老谋深算,而且在襄陵附近的敌军就有将近十七万,匡章也不敢贸然进兵襄陵。”
“所以他已经在战报上向寡人陈情了。下一步应该先固守华阳,然后伺机攻占楚魏边境的重镇岸门,以截断楚军的粮道,与楚军展开拉锯战,将十几万的楚军牢牢地锁在岸门至襄陵一线!不知道你们对于阳侯的这个战法有什么意见吗?”宋君偃的精神已经恢复了一些,坐在上首,向着四个重臣垂询道。
伐战上的事情,张烈是除了匡章之外最有发言权的,所以他第一个说道:“君上,阳侯这么谨慎是对的。在襄陵附近的楚军有差不多十七万人马,兵多将广,在军力上,几乎与我宋军、魏军持平,而且昭阳是楚国的名将,战功赫赫,在楚军当中的威望极高,在他的统率之下,襄陵的十几万楚军并不会因为华阳城的失守而士气萎靡。”
“所以阳侯这么谨慎的做法还是可行的。毕竟解襄陵之围只是佯攻,我们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吸引淮南、九江两地的楚军北上增援襄陵,也好伐楚。而这个时候岸门的得失便至关重要了!当此时,岸门已经成了楚军的门户,拿下岸门,就能截断楚军的粮道,切断襄陵一线的楚军的退路,同时也能吸引楚国大军围攻襄陵,将十几万的楚军牢牢地拖在岸门!”
“大善!”对于匡章和张烈那犀利的战略眼光,宋君偃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原本他还在为了匡章这么谨慎的用兵之法感到困惑,现在经过张烈这么一分析,顿时恍然大悟了。
“既然已经能跟襄陵的楚军对峙了,那么接下来就是伐楚的战事了。寡人听闻楚王又征召了十万的兵力进驻淮南、九江两地,这么做,显然是想派遣景翠的军队北上夹击匡章军的!而一旦景翠领兵北上,就是伐楚的最好时机。”子偃一股雄心也被激发起来了,看着张烈问道,“张烈,你有什么具体的进军计划吗?”
张烈对此早就胸有成竹了,所以在子偃发问的时候,他便说道:“君上,此番伐取楚国淮南、九江两郡的兵马共计是二十万,其中包括十五万宋军,和五万泗上诸侯国的军队,精锐颇多。”
“臣以为,兵贵神速,可先遣一支三万人的机动部队急行军,攻占城父,然后大军南下,分兵收复我宋国原先割让给楚国的相城、丰邑等地,如此可以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
闻言,子干疑惑地道:“祭酒大人,这不是太耗时费力了吗?现在我们商丘城到处都在调兵遣将,各国都有探子在商丘,想必楚王早就得到消息了,不然也不可能再度从国内征召军队进驻淮南、九江两地的。现在楚军的主力应该驻扎在新野至巨阳一线,分兵攻占各个城池的话,兵力太分散了,反而容易被楚军逐个击破啊。”
子干的这个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你分兵攻占城池的话,肯定要留下一部分的兵力驻守的,可是兵力太分散了的话,很容易被敌军找到突破点,聚而歼之。
但是不分兵攻占各个城邑,亦或是不派兵驻守城池的话,也是不行的。因为大军只顾着向前进兵的话,背后的粮道就很容易被敌军偷袭,而且也不利于粮秣的运输,还有着被敌军切断后路的危险。
张烈摇了摇头道:“此战不同于以往,我们宋国的目的是为了开疆拓土,牟取幅员辽阔的淮南郡和九江郡,顺便把之前割让给楚国的相丰之地收复了。所以此战,必须要稳扎稳打!”
宋君偃听到这话,不由得皱着眉头道:“匡章的军队能拖住昭阳的十几万楚军已经很不容易了。而景翠的八万大军是增援部队,可以增援襄陵,也可以回援新野、巨阳,若是景翠接到我们攻伐淮南、九江两地的消息,很有可能回援新野与巨阳,到时候凭我们这二十万的军队只怕很难继续攻城掠地了!伐楚之战,绝不能打一场拉锯战,因为我们宋国根本和楚国耗不起!”
“君上所言极是。”张烈还是成竹在胸地道,“伐楚之战,犹如火中取栗,虎口夺食!一旦战事僵持下来,不到半年,我们可能将要面对的,是楚国近五十万的大军源源不断的反击。”
“为此,此战不仅要胜,还要胜得漂亮,速战速决。君上,臣认为可以将城父、丰邑、相城等地先攻占下来,大军渡过泗水,可以留下一部分兵马驻守各地,接下来就是跟新野和巨阳一线的楚军的决战了。”
“若是景翠突然率兵包抄回来呢?”
“可以择一员良将,在派遣五万精锐伏击于景翠军回援的路上。如若不成,也可以让兵马死守陈县或者上蔡,让景翠的楚军无力回援!”
善,景翠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名将,当然了,现在还没有成长到历史上那么厉害,成为了和昭阳都可以相提并论的楚国名将。
不过景翠是深谙韬略的,他不可能不知道被夹击的危险。若是他一意孤行,绕过陈县和上蔡,直接回援新野、巨阳的话,那么就更好了,那五万的宋军精锐可以联合主力大军直接翻过手来把景翠的大军给歼灭了。
“然后呢?”
“然后,臣已经盘算过了,分兵驻守各个新攻占的城邑的兵马,不超过三万。除去这三万弱卒,再加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