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桃园结义三加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象征性的讲武完后,何晋放松了许多,本想轻松点,可是被张让找上门。刘备最近可是声名鹊起,因为本身就有不少战功,加上许邵的评价,以及那一哭,让他赚了不少名气和人气。
战功的事情,何晋让人宣扬当初讨伐黄巾的功劳了。不需要到处跑,只要在百戏园内一说,自然有人会把他传播出去。当初创立百戏园,部份是为了这个目的,散播消息,或者你要说谣言也可以,反正都方便。不然灵帝哪会刚好在百戏园听到说什么两宫会流血的传闻。
刘备的战功,不需要加油添醋,凭藉着解危临淄,还有在长社协助皇甫嵩,以及协助朱隽剿灭张宝的功劳,就足够了。
幽州之战,击败黄巾五万,这个功劳已经被刘焉安在了刘范身上。为了避免麻烦,何晋就没有细说。不是怕了刘范,是觉得这麻烦。朝廷都认定了,在争什么功劳,徒增困扰罢了。反正刘备多那点功劳不多,少那点不少。
许邵的评价不多提,认为如今乱世已临的人可不少,有待发酵。何晋是期望等天下大乱,会有人想起这个评价,吸引一些有才之士来投。最后这一哭,才是何晋的重点。
刘备爱哭,历史上是不是如此,不得而知。可是透过三国演义,让刘备这形象广为人知。女人哭也就罢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也不知道罗贯中这样写刘备是什么意思,大概古人对男人哭得印象,与现代人不同。
罗贯中显然认为这会显示刘备得仁德,细细数来,刘备在三国演义当中,足足哭了三十几次。害他在现代被黑的不轻,赢得一个爱哭鬼的称号。
可实际上,刘备也不是胡乱哭的,哭都有理由的。哭人才的,哭赵云、诸葛亮、张飞、关羽、庞统、法正等等,哭壮志未酬的,髀肉复生,不是随便掉眼泪。如果说哭人才损失也不行,那曹操也是个爱哭鬼,典韦、袁绍、郭嘉、陈宫、荀彧,这些人死的时候,曹操也哭过。
还有阿,曹冲死的时候曹操也痛哭。刘备大概是因为去孙吴的时候,在吴国太面前哭,鲁肃来要荆州时,诸葛亮让刘备哭,刘备立刻展现影帝级的演技,这眼泪说来就来,才被认为是爱哭鬼吧。
不过不可否认,哭在古代绝对很有效果。只要哭对人,和哭对时候。比如说,百戏园评价那一哭,可是让刘备哭出一个礼贤下士以及有大志的名声。
自己学问差,可是有大志,听闻贤士讨论如何框扶大汉,高兴到痛哭流涕,这消息传出去,让刘备加分不少。不仅洗刷刘备学渣的名声,还有了好名。当一个上位者,可以是学渣,但是不能不听建议。
曹操的学问如何,不得而知。但是相对于袁绍,他可是一个善于纳谏的。所以,何晋可不是让刘备白哭得。哭对时候,哭对人就好。至于后人怎么评价,他管不了。
所以阅兵后,让何晋放心的等待天变,等到那个乱局到来。到时候,他还有一个计划,等刘备再哭,赢得更大的名声就可以放手一搏了。
他是计划抢一个州牧职务,最好是灵帝敕封的,但是,没拿到也无所谓了。州牧这职位,有没有朝廷认命根本不重要。现在拿不到,以后再拿也可以。
最重要是有实力。实力是什么,人才加金钱,现在刘备有名了,未来会更有名,何晋不信人才不来。金钱,有糜竺帮助和他的金手指,什么没有。
这两者皆有,到时候就去抢一个州牧,在上个表就好。象征性的和当时的皇帝说一说,我要当某某官,我手下要当某某官。汉末乱世,有了名声之后就是看拳头,看硬实力。上过表就好,朝廷同不同意,不重要了。
孙策还不是靠抢的,抢下了江东的地盘。也没人说他不可以把江东当成自己地盘,照样让孙权继承,所以他的计划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
不过,既然掌握优势,何晋不会这样放松。阅兵完了,他就计划着如何更进一步,想着要不要利用许邵的名声,在百戏园定期举办什么讨论会一类的。继续替刘备刷名声,最好能在所有人没意识到,乱世将临之前,招募到一些人才。
练兵的事情,让关张和向长(高顺)和元让(廖化)负责就好。所以就轻松打发了张让,这宦官在他眼里和死人差不多了。
何晋的轻忽,给了某人机会。他以为推动了西园八校尉的设立,给刘备捞够了好处,就没事了,张让本以为就这样,也没事了。可实际上不然…
“该死的袁本初和曹孟德。”张让气愤。本来以为设立以宦官为首领的西园军,可以藉机招揽一些士人,谁料到,那袁本初和曹孟德,公然得就投入了大将军何进一方,每日出入大将军府。
西园校尉的设立,让何进很是警惕,对于袁绍和曹操的投入,非常欢迎。袁绍本来就有名声,四世三公的家世,还带着兵马加入,何进欢喜异常。
还有那曹操,虽然宦官之后让何进看不上眼,可是看... -->>
象征性的讲武完后,何晋放松了许多,本想轻松点,可是被张让找上门。刘备最近可是声名鹊起,因为本身就有不少战功,加上许邵的评价,以及那一哭,让他赚了不少名气和人气。
战功的事情,何晋让人宣扬当初讨伐黄巾的功劳了。不需要到处跑,只要在百戏园内一说,自然有人会把他传播出去。当初创立百戏园,部份是为了这个目的,散播消息,或者你要说谣言也可以,反正都方便。不然灵帝哪会刚好在百戏园听到说什么两宫会流血的传闻。
刘备的战功,不需要加油添醋,凭藉着解危临淄,还有在长社协助皇甫嵩,以及协助朱隽剿灭张宝的功劳,就足够了。
幽州之战,击败黄巾五万,这个功劳已经被刘焉安在了刘范身上。为了避免麻烦,何晋就没有细说。不是怕了刘范,是觉得这麻烦。朝廷都认定了,在争什么功劳,徒增困扰罢了。反正刘备多那点功劳不多,少那点不少。
许邵的评价不多提,认为如今乱世已临的人可不少,有待发酵。何晋是期望等天下大乱,会有人想起这个评价,吸引一些有才之士来投。最后这一哭,才是何晋的重点。
刘备爱哭,历史上是不是如此,不得而知。可是透过三国演义,让刘备这形象广为人知。女人哭也就罢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也不知道罗贯中这样写刘备是什么意思,大概古人对男人哭得印象,与现代人不同。
罗贯中显然认为这会显示刘备得仁德,细细数来,刘备在三国演义当中,足足哭了三十几次。害他在现代被黑的不轻,赢得一个爱哭鬼的称号。
可实际上,刘备也不是胡乱哭的,哭都有理由的。哭人才的,哭赵云、诸葛亮、张飞、关羽、庞统、法正等等,哭壮志未酬的,髀肉复生,不是随便掉眼泪。如果说哭人才损失也不行,那曹操也是个爱哭鬼,典韦、袁绍、郭嘉、陈宫、荀彧,这些人死的时候,曹操也哭过。
还有阿,曹冲死的时候曹操也痛哭。刘备大概是因为去孙吴的时候,在吴国太面前哭,鲁肃来要荆州时,诸葛亮让刘备哭,刘备立刻展现影帝级的演技,这眼泪说来就来,才被认为是爱哭鬼吧。
不过不可否认,哭在古代绝对很有效果。只要哭对人,和哭对时候。比如说,百戏园评价那一哭,可是让刘备哭出一个礼贤下士以及有大志的名声。
自己学问差,可是有大志,听闻贤士讨论如何框扶大汉,高兴到痛哭流涕,这消息传出去,让刘备加分不少。不仅洗刷刘备学渣的名声,还有了好名。当一个上位者,可以是学渣,但是不能不听建议。
曹操的学问如何,不得而知。但是相对于袁绍,他可是一个善于纳谏的。所以,何晋可不是让刘备白哭得。哭对时候,哭对人就好。至于后人怎么评价,他管不了。
所以阅兵后,让何晋放心的等待天变,等到那个乱局到来。到时候,他还有一个计划,等刘备再哭,赢得更大的名声就可以放手一搏了。
他是计划抢一个州牧职务,最好是灵帝敕封的,但是,没拿到也无所谓了。州牧这职位,有没有朝廷认命根本不重要。现在拿不到,以后再拿也可以。
最重要是有实力。实力是什么,人才加金钱,现在刘备有名了,未来会更有名,何晋不信人才不来。金钱,有糜竺帮助和他的金手指,什么没有。
这两者皆有,到时候就去抢一个州牧,在上个表就好。象征性的和当时的皇帝说一说,我要当某某官,我手下要当某某官。汉末乱世,有了名声之后就是看拳头,看硬实力。上过表就好,朝廷同不同意,不重要了。
孙策还不是靠抢的,抢下了江东的地盘。也没人说他不可以把江东当成自己地盘,照样让孙权继承,所以他的计划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
不过,既然掌握优势,何晋不会这样放松。阅兵完了,他就计划着如何更进一步,想着要不要利用许邵的名声,在百戏园定期举办什么讨论会一类的。继续替刘备刷名声,最好能在所有人没意识到,乱世将临之前,招募到一些人才。
练兵的事情,让关张和向长(高顺)和元让(廖化)负责就好。所以就轻松打发了张让,这宦官在他眼里和死人差不多了。
何晋的轻忽,给了某人机会。他以为推动了西园八校尉的设立,给刘备捞够了好处,就没事了,张让本以为就这样,也没事了。可实际上不然…
“该死的袁本初和曹孟德。”张让气愤。本来以为设立以宦官为首领的西园军,可以藉机招揽一些士人,谁料到,那袁本初和曹孟德,公然得就投入了大将军何进一方,每日出入大将军府。
西园校尉的设立,让何进很是警惕,对于袁绍和曹操的投入,非常欢迎。袁绍本来就有名声,四世三公的家世,还带着兵马加入,何进欢喜异常。
还有那曹操,虽然宦官之后让何进看不上眼,可是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