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2/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世外李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起来更快些。”明军叫上大花,高高兴兴的走了。
明军走后,志远说:“杨叔,您几个孩子?”
“三个。明军是老大,结婚都快有娃娃了。我给他盖了一院房子,算是自立门户了。老二是个姑娘,就是满仓的媳妇。老三也是个儿子,叫明强。十四五岁了,在十几里外的草甸子上,跟着我四爸给队上放马呢。”
晚上,明军拿着练习本和铅笔,还有一本发黄的《三字经》来了。
志远拿起《三字经》翻了翻,说:“这还是木版印刷的呢,很珍贵的。你读三字经,不但能认识一些字,还能了解一些古代人物和历史知识。”
明军搬来炕桌盘腿坐下,志远拉过被子坐在他一旁,在煤油灯下教他读书写字。
过了有一阵子,老杨和杨婶来了。老杨说:“有些时间了,让唐教授歇一歇吧。”
志远说:“明军很聪明,我一教就会,而且过一会儿问都还能记住。”
杨婶高兴地对明军说:“教授亲自教你,你多大的福啊,下了狠心好好努力吧!”
“我一定努力!”明军信心十足地说,“唐教授、爹、娘,那我回去了。我回去把今天学的读熟了,然后再睡觉。”
老杨和杨婶陪志远说话。老杨说:“今天有上县城的人回来说,街上有几支红卫兵的队伍,表演节目唱语录歌。他们还给人演讲,让大家起来革党内走资派的命。听说刘少奇都被打倒了,这是真的吗?我前些日子还看见一张报纸上登着,刘少奇是亲密战友,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怎么变化就这么快?”
“这是真的,给定了个叛徒、内奸、工贼。”志远说。
老杨笑了:“既然是内奸工贼叛徒,怎么能会当上一个国家的主席呢?我看是给强加上的吧?”
志远也笑了:“对了,这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杨婶在灯下纳鞋底,自言自语的叹口气说:“两口吵架为了钱,领导斗气为了权。”
“杨婶这话说得太对了!”志远说,“我这两天一直在思考。我想这次运动的发生,十有八九就是为了一个权字。这两年主要是刘少奇主持着国家的事务,各方面都有了起色,威望自然会提高。有人心中不舒服不服气,所以又故伎重演了。”
“唐教授都跑了,刘少奇为啥就不知道跑了呢?”杨婶停了手里的活儿,认真地问。
“这是人家给用了一个计策。谁会防备自己的亲密战友呢?可是转眼间就被亲密战友猛然放倒了,你还跑个啥呀!”老杨笑着说,杨婶和志远也都笑了。
志远说:“刘少奇好比一棵大树,根深叶茂。他这一倒,牵连的人就多了。许多人都让人家不放心,都会被打倒。所以我们楚校长分析得有道理,他说这次运动不同以往,乱上个三五年也不一定能结束。”
杨婶想了想,说:“我说掌柜的,要是那样的话,那咱得给唐教授做个长远些的打算。你想想,一个大活人,整天关在屋里怎么行呢?过些日子,让唐教授躲到他四爷和明强那里去,你看行不?”
“那里少不了会有人打扰,时间长了也不行。”老杨思索着说,“再说那荒草甸子上,条件艰苦,唐教授去那里不大合适。”
志远说:“我不怕吃苦。我去草甸子上,还可以帮着四爷放马呢。”
“让我再想一想。”老杨说着忽然转身看着杨婶,微微的笑了。
杨婶见老杨注视着她笑,说:“你说你这人怪呀不?呆呆地望着我笑个啥?”
老杨望着她挺认真地说:“我有了!”
“你有了?有了啥了,难道说你肚里有了娃娃不成?”杨婶边说边笑,把志远也逗乐了。
老杨一点儿也没笑,说:“我有了好主意了!你的老家呀,难道你忘了?”
“你是说石窑沟?”杨婶一下子来了精神。
“对,就是石窑沟。”老杨说,“唐教授,那里虽然偏远一些,但的确是个好地方。我屋里的就是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的。”
“想起当年你骑着高头大马,领了一帮人去迎亲。我舍不得离开我爹娘,哭着不肯走。你花言巧语的把人家骗到这里,做了你屋里的。这些年过去,娃娃生下一堆都长大了。”杨婶不无感慨地说。
老杨咧着嘴笑了:“当时我不骗你说这边搭了台子唱大戏,看完了戏就送你回来,我看你还不愿意离开你那山窝窝跟我走。再说了,你们家,还有别的人家,后来不是也都搬过来了嘛。”
“这么说石窑沟现在没人住了吗?”志远问。
“没有了。”老杨说,“石窑沟原来住着五六户人家。由于偏远路也不好走,加上经常闹野猪,收成没保障。所以公社化的时候,人们都离开那里。有两家安排到咱上碾盘,我岳父和其他人家被安置到下碾盘去了。”
“人生长在哪里,就和哪里有感情。”杨婶说,“这么些年过去了,我现在夜晚做梦,梦见的一些事,都还是发生在石窑沟里面。石窑沟真的是个好地方,那里气候比这里温暖,地块又大又平整,不像这里平地少坡地多。我特别喜欢那些宽敞的大石窑,冬暖夏凉,人住在里面也舒坦。”
“那些石窑洞真是很不错。”老杨对志远说,“是在红砂石崖上开挖出来的,住多久年代也不会塌掉。”
杨婶说:“窑洞里都是石板炕,肯定都好着呢,而且好多窑洞里面都有现成的家具。唐教授去那里躲着也好,就是有些太背静了。”
“石窑沟离这里有多远?”志远问。
“少说也有个三四十里路,还要翻过一道非常高的山岭。”老杨说。
志远说:“三四十里?杨叔,您说亲怎么说的那么远呢?”
老杨笑了,说:“谁和谁结婚,说起来还真有个缘分。我十六七那年,一天跟随我爹从县城回来。同行的还有几个人,我们都骑着马。到了下碾盘,我说肚子饿了...”
杨婶笑着打断了老杨:“快别说那些陈年老事了,怪丢人的!”
志远笑着说:“杨婶,您让我杨叔说吧。”
老杨说:“当时下碾盘就一家小饭馆,我们把马拴在石桩和树上。我第一个进了饭馆,有几个人正在里面吃饭。其中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嘿,长得那个漂亮!我一下子被迷住了,我爹进来和他们打招呼说话,说的什么我根本没听见,就只看了那漂亮的姑娘了!”三个人都笑起来。
志远笑着说:“我知道,这漂亮姑娘就是我杨婶。”
“你说对了!”老杨满脸的兴奋,“后来我对我爹说,我要娶这漂亮姑娘当媳妇。我爹说她家是给咱家看守山场子的,门不当户不对,除非你爷答应才行。我又跑去求我爷,没想到我爷一下就答应了!因为我爷了解她家。我爷认为,不能只看家庭背景,要看人的人品和能力。而她爹正是一位有能力有才干讲信用的人,做的一手好木工活儿,油漆描画样样能干。”
杨婶说:“那时候郭队长他爹是你家的大管家。那天他带了几个人,都骑着清一色的大红马,驮着彩礼上门求亲。说实在话,那可真是给我家给足了面子!”
“我杨叔是一见钟情,长辈开明成就一段人间佳话。”志远说,“杨叔、杨婶,我愿意去石窑沟。”
老杨说:“但那里是极少有人去的深山老林子,方圆六七十里再没别的村庄。要说离那里最近的村子,就是咱上碾盘了。所以,成年累月难得见上一个人影儿,就怕你去了一个人呆着会心急。”
“不会,不会。”志远说,“咱就是为了找个地方躲避人的,有这样的去处还真是求之不得呢!”
“那就行,那咱就开始做些准备。”老杨说,“内当家的,我给你向郭队长请个假,你这两天就不要下地干活儿了。明天去饲养室借头驴,多磨上些面。再准备几个罐子,把臊子肉和油盐辣子醋都准备好。咱要让唐教授到了石窑沟里,生活上有个保障。”
“给我磨了面,你们口粮不够怎么办呢?”志远心中不安的问。
“唐教授,这个你放心吧!”老杨说,“这两年还算风调雨顺,咱们粮食有的是。再说年底队上又该分粮了,所以粮食不存在问题。”
“如果家里没粮食,我掌柜的就不敢答应让你来。”杨婶说,“掌柜的,我看锅灶上用的东西,也要准备准备。”
“这几天队里要犁地准备种麦子。”老杨说,“我会抽空去供销社办这些事的。你把该准备的都提前给咱准备好,等队里麦子一种上,我和明军就送唐教授过去。”
第二天晚上,明军在灯下跟着志远学习《三字经》,忽然院子里的大花叫了两声。明军侧耳听了听,急忙吹灭了油灯,悄声说:“外面有人走动。”
大花又叫了起来,这时听到有人在大门外喊:“老杨,杨会计!”
明军小声说:“这是郭队长。”
只听老杨在上房里说:“睡下了,是谁呀?”
“老杨,是我,出来跟你说个话。”郭队长大声喊。
一会儿听见老杨走到大门口开了门,说:“老郭,是啥事情?”
郭队长说:“刚才大队派人领来了一伙子红卫兵,说是来咱这里搞革命大串联的,要咱给安排住处。我想你这里干净地方又宽展,让那几个女娃住你家里行不?”
老杨问:“你没听是哪里来的红卫兵?人现在在哪里?”
“听说是张家营农场来的,都在饲养室等着呢。”郭队长回答。
志远小声对明军说:“这帮家伙动作倒挺快!这是以串联为名,来搜寻我的!”
外面老杨说:“住我家可以,你先去吧。我们把屋子卫生收拾一下,把狗拴好了,就去饲养室接人。”
“那好,我先去给说一声。”郭队长高兴地说。(未完待续)
起来更快些。”明军叫上大花,高高兴兴的走了。
明军走后,志远说:“杨叔,您几个孩子?”
“三个。明军是老大,结婚都快有娃娃了。我给他盖了一院房子,算是自立门户了。老二是个姑娘,就是满仓的媳妇。老三也是个儿子,叫明强。十四五岁了,在十几里外的草甸子上,跟着我四爸给队上放马呢。”
晚上,明军拿着练习本和铅笔,还有一本发黄的《三字经》来了。
志远拿起《三字经》翻了翻,说:“这还是木版印刷的呢,很珍贵的。你读三字经,不但能认识一些字,还能了解一些古代人物和历史知识。”
明军搬来炕桌盘腿坐下,志远拉过被子坐在他一旁,在煤油灯下教他读书写字。
过了有一阵子,老杨和杨婶来了。老杨说:“有些时间了,让唐教授歇一歇吧。”
志远说:“明军很聪明,我一教就会,而且过一会儿问都还能记住。”
杨婶高兴地对明军说:“教授亲自教你,你多大的福啊,下了狠心好好努力吧!”
“我一定努力!”明军信心十足地说,“唐教授、爹、娘,那我回去了。我回去把今天学的读熟了,然后再睡觉。”
老杨和杨婶陪志远说话。老杨说:“今天有上县城的人回来说,街上有几支红卫兵的队伍,表演节目唱语录歌。他们还给人演讲,让大家起来革党内走资派的命。听说刘少奇都被打倒了,这是真的吗?我前些日子还看见一张报纸上登着,刘少奇是亲密战友,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怎么变化就这么快?”
“这是真的,给定了个叛徒、内奸、工贼。”志远说。
老杨笑了:“既然是内奸工贼叛徒,怎么能会当上一个国家的主席呢?我看是给强加上的吧?”
志远也笑了:“对了,这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杨婶在灯下纳鞋底,自言自语的叹口气说:“两口吵架为了钱,领导斗气为了权。”
“杨婶这话说得太对了!”志远说,“我这两天一直在思考。我想这次运动的发生,十有八九就是为了一个权字。这两年主要是刘少奇主持着国家的事务,各方面都有了起色,威望自然会提高。有人心中不舒服不服气,所以又故伎重演了。”
“唐教授都跑了,刘少奇为啥就不知道跑了呢?”杨婶停了手里的活儿,认真地问。
“这是人家给用了一个计策。谁会防备自己的亲密战友呢?可是转眼间就被亲密战友猛然放倒了,你还跑个啥呀!”老杨笑着说,杨婶和志远也都笑了。
志远说:“刘少奇好比一棵大树,根深叶茂。他这一倒,牵连的人就多了。许多人都让人家不放心,都会被打倒。所以我们楚校长分析得有道理,他说这次运动不同以往,乱上个三五年也不一定能结束。”
杨婶想了想,说:“我说掌柜的,要是那样的话,那咱得给唐教授做个长远些的打算。你想想,一个大活人,整天关在屋里怎么行呢?过些日子,让唐教授躲到他四爷和明强那里去,你看行不?”
“那里少不了会有人打扰,时间长了也不行。”老杨思索着说,“再说那荒草甸子上,条件艰苦,唐教授去那里不大合适。”
志远说:“我不怕吃苦。我去草甸子上,还可以帮着四爷放马呢。”
“让我再想一想。”老杨说着忽然转身看着杨婶,微微的笑了。
杨婶见老杨注视着她笑,说:“你说你这人怪呀不?呆呆地望着我笑个啥?”
老杨望着她挺认真地说:“我有了!”
“你有了?有了啥了,难道说你肚里有了娃娃不成?”杨婶边说边笑,把志远也逗乐了。
老杨一点儿也没笑,说:“我有了好主意了!你的老家呀,难道你忘了?”
“你是说石窑沟?”杨婶一下子来了精神。
“对,就是石窑沟。”老杨说,“唐教授,那里虽然偏远一些,但的确是个好地方。我屋里的就是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的。”
“想起当年你骑着高头大马,领了一帮人去迎亲。我舍不得离开我爹娘,哭着不肯走。你花言巧语的把人家骗到这里,做了你屋里的。这些年过去,娃娃生下一堆都长大了。”杨婶不无感慨地说。
老杨咧着嘴笑了:“当时我不骗你说这边搭了台子唱大戏,看完了戏就送你回来,我看你还不愿意离开你那山窝窝跟我走。再说了,你们家,还有别的人家,后来不是也都搬过来了嘛。”
“这么说石窑沟现在没人住了吗?”志远问。
“没有了。”老杨说,“石窑沟原来住着五六户人家。由于偏远路也不好走,加上经常闹野猪,收成没保障。所以公社化的时候,人们都离开那里。有两家安排到咱上碾盘,我岳父和其他人家被安置到下碾盘去了。”
“人生长在哪里,就和哪里有感情。”杨婶说,“这么些年过去了,我现在夜晚做梦,梦见的一些事,都还是发生在石窑沟里面。石窑沟真的是个好地方,那里气候比这里温暖,地块又大又平整,不像这里平地少坡地多。我特别喜欢那些宽敞的大石窑,冬暖夏凉,人住在里面也舒坦。”
“那些石窑洞真是很不错。”老杨对志远说,“是在红砂石崖上开挖出来的,住多久年代也不会塌掉。”
杨婶说:“窑洞里都是石板炕,肯定都好着呢,而且好多窑洞里面都有现成的家具。唐教授去那里躲着也好,就是有些太背静了。”
“石窑沟离这里有多远?”志远问。
“少说也有个三四十里路,还要翻过一道非常高的山岭。”老杨说。
志远说:“三四十里?杨叔,您说亲怎么说的那么远呢?”
老杨笑了,说:“谁和谁结婚,说起来还真有个缘分。我十六七那年,一天跟随我爹从县城回来。同行的还有几个人,我们都骑着马。到了下碾盘,我说肚子饿了...”
杨婶笑着打断了老杨:“快别说那些陈年老事了,怪丢人的!”
志远笑着说:“杨婶,您让我杨叔说吧。”
老杨说:“当时下碾盘就一家小饭馆,我们把马拴在石桩和树上。我第一个进了饭馆,有几个人正在里面吃饭。其中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嘿,长得那个漂亮!我一下子被迷住了,我爹进来和他们打招呼说话,说的什么我根本没听见,就只看了那漂亮的姑娘了!”三个人都笑起来。
志远笑着说:“我知道,这漂亮姑娘就是我杨婶。”
“你说对了!”老杨满脸的兴奋,“后来我对我爹说,我要娶这漂亮姑娘当媳妇。我爹说她家是给咱家看守山场子的,门不当户不对,除非你爷答应才行。我又跑去求我爷,没想到我爷一下就答应了!因为我爷了解她家。我爷认为,不能只看家庭背景,要看人的人品和能力。而她爹正是一位有能力有才干讲信用的人,做的一手好木工活儿,油漆描画样样能干。”
杨婶说:“那时候郭队长他爹是你家的大管家。那天他带了几个人,都骑着清一色的大红马,驮着彩礼上门求亲。说实在话,那可真是给我家给足了面子!”
“我杨叔是一见钟情,长辈开明成就一段人间佳话。”志远说,“杨叔、杨婶,我愿意去石窑沟。”
老杨说:“但那里是极少有人去的深山老林子,方圆六七十里再没别的村庄。要说离那里最近的村子,就是咱上碾盘了。所以,成年累月难得见上一个人影儿,就怕你去了一个人呆着会心急。”
“不会,不会。”志远说,“咱就是为了找个地方躲避人的,有这样的去处还真是求之不得呢!”
“那就行,那咱就开始做些准备。”老杨说,“内当家的,我给你向郭队长请个假,你这两天就不要下地干活儿了。明天去饲养室借头驴,多磨上些面。再准备几个罐子,把臊子肉和油盐辣子醋都准备好。咱要让唐教授到了石窑沟里,生活上有个保障。”
“给我磨了面,你们口粮不够怎么办呢?”志远心中不安的问。
“唐教授,这个你放心吧!”老杨说,“这两年还算风调雨顺,咱们粮食有的是。再说年底队上又该分粮了,所以粮食不存在问题。”
“如果家里没粮食,我掌柜的就不敢答应让你来。”杨婶说,“掌柜的,我看锅灶上用的东西,也要准备准备。”
“这几天队里要犁地准备种麦子。”老杨说,“我会抽空去供销社办这些事的。你把该准备的都提前给咱准备好,等队里麦子一种上,我和明军就送唐教授过去。”
第二天晚上,明军在灯下跟着志远学习《三字经》,忽然院子里的大花叫了两声。明军侧耳听了听,急忙吹灭了油灯,悄声说:“外面有人走动。”
大花又叫了起来,这时听到有人在大门外喊:“老杨,杨会计!”
明军小声说:“这是郭队长。”
只听老杨在上房里说:“睡下了,是谁呀?”
“老杨,是我,出来跟你说个话。”郭队长大声喊。
一会儿听见老杨走到大门口开了门,说:“老郭,是啥事情?”
郭队长说:“刚才大队派人领来了一伙子红卫兵,说是来咱这里搞革命大串联的,要咱给安排住处。我想你这里干净地方又宽展,让那几个女娃住你家里行不?”
老杨问:“你没听是哪里来的红卫兵?人现在在哪里?”
“听说是张家营农场来的,都在饲养室等着呢。”郭队长回答。
志远小声对明军说:“这帮家伙动作倒挺快!这是以串联为名,来搜寻我的!”
外面老杨说:“住我家可以,你先去吧。我们把屋子卫生收拾一下,把狗拴好了,就去饲养室接人。”
“那好,我先去给说一声。”郭队长高兴地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