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1/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世外李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9章
志远牵着小花呆立在桥头,仰望岭上簇簇红叶在云雾中忽隐忽现,又见鸟儿们成群结队的鸣叫着,在树林间飞来飞去。大黑好像很同情志远的孤独,没有自顾自的去吃草,而是默默地站立在旁边陪伴。父子们说话的声音不断传来,志远根据声音判断他们走到了哪里。但这声音越来越小,渐渐听不清了。小花着急地叫了几声,山上立即传来了大花的回应。小花激动地蹦跳着,望着山上又叫了几声,很快又传来了大花的回应。忽然一阵“哦嗨嗨——!”呼喊声回荡在山林,这是父子们齐声向志远告别。志远也用双手围在口边,对着山上“哦嗨嗨——!”的高声大喊,惊得鸟儿们尖叫着飞走了。大黑也来了精神,仰起头抑扬顿挫地鸣叫起来,红火和白云的嘶鸣声应和而起。大黑反而不叫了,竖起两耳仔细聆听起来,好像要听清楚朋友们说的是什么。
志远过了桥往回走,大黑步步紧跟。志远说:“大黑,吃草去吧,别跑得太远了。”
志远解开小花,回到自己住的窑洞。大炕上铺着崭新的炕席,上面堆放着被褥、枕头、羊毛毡、几套新衣服和皮衣皮裤。窗边的墙角并排放着两个大炕柜,是老杨父子们从所有炕柜中挑选出来的。做工精致油漆光亮如新,上面都有彩绘的花鸟图案。宽大的窗台上放着煤油灯、墨水、日记本和火柴。门旁墙壁上的几个木桩上,挂着大弓和箭袋,门边的墙角立着那两杆虎叉。这个窑洞和别的窑洞一样,墙壁上有好几个用来放东西的窑窝。原来堆放的杂物被清理后,窑洞后面显得很宽敞。
志远把衣服放进炕柜里,多余的被褥叠起放在一边,等晾晒后再收到柜子里。志远看着老杨父子们给自己布置的这间窑洞,心想:今晚就要在这里过夜了,以后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了。他拿起一杆虎叉出来关好门,过了水渠向小河上的那座石拱桥走去。他要去看看那些核桃树的情况,小花紧跟着他。
这座桥的护栏石板上,雕刻的都是仕女图。一边是易安南渡、贵妃赏花、昭君出塞、西施浣纱。另一边是貂蝉焚香、木兰从军、飞燕曼舞、文君听琴。志远逐一观赏,心中赞叹原先主人的风雅。南边桥头也有两个威武的大石狮,镇守着南面的门户。这南北两座桥上的石狮,可能是风水先生给主人出的主意。
志远在桥上观看了一会儿水中的游鱼,下了桥来到山沟。沟里山坡平缓,坡上树木高大茂密。核桃树栽种在两边山坡下,都有碗口粗细。志远用虎叉拨开野草边走边数,两边各有十几棵。旁边许多别的树都比核桃树高出不少,影响着核桃树的生长。他决定明天开始,把这些树逐一砍倒。志远继续往前走,突然前面有个警惕的小脑袋向这边张望。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地松鼠,被许多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核桃围在中间。他往前走了两步,小脑袋快速缩了回去。只听哗啦啦一阵声响,那些核桃瞬间消失不见了。小花听见响动,跑过去对着洞口吠叫。志远上前一看,洞口的周围修成了一个敞开的喇叭口形状,地松鼠就用这喇叭口晾晒自己收集来的核桃。而且这喇叭口是精心设计修建的,必须保证拨动其中的一个核桃,其它核桃就会一瞬间相继滚落洞中,就跟多米诺骨牌效应差不多。这时小花在前面叫起来,志远走过去,原来小花又发现了一个地松鼠洞口。和刚才那个洞口一样,也是一个大喇叭口的形状。志远心中想,这种事情不能用本能来解释,肯定要经过思考和学习。忽然随风飘来一阵熟悉的气味,志远抬起头,只见不远处的灌木上,爬满了党参的藤蔓。志远高兴地走过去,发现山坡下的灌木丛上几乎都有党参,就像种植的一样。
志远自言自语地说:“几天后就要和杨叔见面了,还是先挖些药材带给杨叔,以后抽时间砍树。”
志远出了山沟,沿小河到了湖边,走到那个发生过泥石流的沟口向里面观望。这个山沟的地势较高,可以看到那场泥石流的发生,是由于沟内山体发生了大面积的崩塌。堰塞湖堤坝南高北低,生长着小灌木和杂草。志远和小花走下了如同山坡一样的堤坝,到了仙子岭脚下。湖水在这里从一些巨石缝中泄出,又在草地上汇聚成小河,流向东面的峡口。志远看见峡口两边峭壁上长着苍翠的松树,于是决定过去看看。
小河从陡峭的斜坡倾泄而下,流入峡谷中一个黑沉沉的深水潭。水潭上是悬崖峭壁,两边生长的松树枝叶相接,笼罩着深巷般的峡谷,让峡谷显得阴暗幽深。眼前的情景,志远感到似曾相识。当然,这也许是自己曾经在梦境中,或是哪一张绘画中,看到过类似的景象。
志远回来走到麦地边,好象有更多的麦苗钻出了地面,平整的麦田出现了雾一般浅浅的绿色。志远望着,心中感激老杨父子对自己的真诚相助。这一大片麦田,就是自己以后生活的依靠和保障,一定要管理和保护好。
志远每天早晚练习虎叉和射箭,上午挖药,下午给大黑割过冬的干草。遇到下雨天,就在窑洞里试着做木工活儿。在农场时,他和木工师傅住在一个宿舍。下雨天不能放羊的时候,他常在木工房消磨时间,学到了一些木工的基本技能。他计划要做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这样写个日记什么的,就可以坐在椅子上,比坐在炕上舒服多了。只身一人生活在这里,的确很孤单。但幸好他还可以对着大黑、小花说说话。大黑每天可以在溪流或河边吃到青草,小花经常能吃到肉,它们的日子倒是过得很舒适。
到了要和老杨见面的这一天,志远很早就起来做准备,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小花在前面探路,志远提着虎叉随后。大黑驮着驮筐,里面除了中药材,还有煮熟的野羊肉。秋叶飘落在山道上,又被风卷到了灌木草丛中。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志远已接近了山顶。他想观望一下山下的情景,但只见眼前云雾翻滚,如波涛般汹涌向前,于是继续赶路。
志远下山出了那片密林,望见窝棚附近有缕缕的青烟。原来老杨已经到了,他带来一个小铁锅,正在生火烧水。小花见了大花,高兴地叫着又蹦又跳跑了过去。
志远高声说:“杨叔,没想到您这么早就到了!”
老杨站起身迎过来,握着志远的手说:“你婶子和了一些面,还炒了点儿菜,让咱俩儿揪些面片吃。所以我提前赶来先做个准备。”
“杨婶是想让咱们吃口热乎饭。”志远说,“我带了保温瓶和碗筷,本来想着咱见了面可以用开水泡些馒头吃。”
“以后不用带保温瓶了。这个铁锅就留在窝棚里,咱们到了这里烧水做饭。”
两个人给大黑抬下驮筐,卸了鞍子。小河边一头浅棕色的驴向着大黑叫起来,这正是老杨那次到马场骑的那头驴。大黑像见了老朋友一样,高兴地跑了过去。
志远说:“杨叔,使用队里的驴,别人会不会对您有意见?”
“不会的。队上有几头驴和两头卖不上价钱的骡子,农闲时村里人磨面、进山、赶集只要打个招呼,就可以使用。再说郭队长和咱家关系不同一般。他爹原来是咱家的庄头,也就是管家。负责在上碾盘给马场种蚕豆、黑豆、包谷等精饲料。而且队上的牲口,本来都是咱的家底。咱不拉骡子拉头驴出来,别的人一般不会有啥意见。”
“这我就放心了。”志远说,拿碗给老杨和自己倒了开水,又帮着老杨把药材装到另一副驮筐里。
老杨指了指草地上几个带盖的陶罐和一堆东西说:“这几个罐子是装蜂蜜用的,下次来时我还会给你带一些空罐子。几个袋子里是做醋用的东西,还有明军给你换的大米和一些书。这些菜你一回去就放到菜窖里,洋芋放在靠门口的小窑里,那样能防止发芽。这提篮里是明强给你的小瓶子,里面的报纸包的是鱼钩和鱼线,是明军托进城的人给你带的。”
“我那天说了钓鱼的话,明军记住了。水开了,杨叔,您歇着,我给咱揪面片。我带的有山羊肉,咱来个羊肉烩面片。”
“那这顿饭就高级得很了!”老杨给烟袋里装着烟叶,笑呵呵地说。“现在天凉了,做醋发酵的时间得要长一些。”
志远说:“我把料装到缸里,在外面多包些草。在农场的时候,天凉时酿醋就是这么做的。”
“这办法不错。料下到缸里后,记着勤搅拌。”老杨说。“过几天来的时候,我给你多带些油盐醋,要保证你冬天这几个月够用。”
饭后休息了一会儿,装好驮筐让两头驴驮了。志远提起一个竹篮说:“杨叔,这是一篮煮好的羊肉,带回去家里人都尝尝。”
“这么重,这篮子可真能装。”老杨接过篮子说,“我听明军说,收购站开始收各种猎物了。你再打下了猎物,就给我带来,咱拿到收购站去。这以后天就越来越冷,大雪一封山交通就断了。所以咱要见勤一些,还是五天后见面。”
“好,杨叔,咱五天后见!”
和老杨分手后,志远穿过密林再次翻越仙子岭,到家已是太阳偏西。放好别的东西后,志远把装书的袋子拿到窑洞里,一本本取出来放到窗台上。有些书已经相当破旧了,可是对志远来说如获至宝。这些书有《古文观止》、《左传》、《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以及唐诗宋词等。志远心想,这些书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现在竟然被作为所谓的四旧毁弃,实在可惜。而自己独处深山,反而可以安安静静的阅读这些书了。他放好书打开提篮的盖子,上面是包鱼线鱼钩的报纸,包着粗细不同的鱼线和一小包大小鱼钩,还... -->>
第19章
志远牵着小花呆立在桥头,仰望岭上簇簇红叶在云雾中忽隐忽现,又见鸟儿们成群结队的鸣叫着,在树林间飞来飞去。大黑好像很同情志远的孤独,没有自顾自的去吃草,而是默默地站立在旁边陪伴。父子们说话的声音不断传来,志远根据声音判断他们走到了哪里。但这声音越来越小,渐渐听不清了。小花着急地叫了几声,山上立即传来了大花的回应。小花激动地蹦跳着,望着山上又叫了几声,很快又传来了大花的回应。忽然一阵“哦嗨嗨——!”呼喊声回荡在山林,这是父子们齐声向志远告别。志远也用双手围在口边,对着山上“哦嗨嗨——!”的高声大喊,惊得鸟儿们尖叫着飞走了。大黑也来了精神,仰起头抑扬顿挫地鸣叫起来,红火和白云的嘶鸣声应和而起。大黑反而不叫了,竖起两耳仔细聆听起来,好像要听清楚朋友们说的是什么。
志远过了桥往回走,大黑步步紧跟。志远说:“大黑,吃草去吧,别跑得太远了。”
志远解开小花,回到自己住的窑洞。大炕上铺着崭新的炕席,上面堆放着被褥、枕头、羊毛毡、几套新衣服和皮衣皮裤。窗边的墙角并排放着两个大炕柜,是老杨父子们从所有炕柜中挑选出来的。做工精致油漆光亮如新,上面都有彩绘的花鸟图案。宽大的窗台上放着煤油灯、墨水、日记本和火柴。门旁墙壁上的几个木桩上,挂着大弓和箭袋,门边的墙角立着那两杆虎叉。这个窑洞和别的窑洞一样,墙壁上有好几个用来放东西的窑窝。原来堆放的杂物被清理后,窑洞后面显得很宽敞。
志远把衣服放进炕柜里,多余的被褥叠起放在一边,等晾晒后再收到柜子里。志远看着老杨父子们给自己布置的这间窑洞,心想:今晚就要在这里过夜了,以后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了。他拿起一杆虎叉出来关好门,过了水渠向小河上的那座石拱桥走去。他要去看看那些核桃树的情况,小花紧跟着他。
这座桥的护栏石板上,雕刻的都是仕女图。一边是易安南渡、贵妃赏花、昭君出塞、西施浣纱。另一边是貂蝉焚香、木兰从军、飞燕曼舞、文君听琴。志远逐一观赏,心中赞叹原先主人的风雅。南边桥头也有两个威武的大石狮,镇守着南面的门户。这南北两座桥上的石狮,可能是风水先生给主人出的主意。
志远在桥上观看了一会儿水中的游鱼,下了桥来到山沟。沟里山坡平缓,坡上树木高大茂密。核桃树栽种在两边山坡下,都有碗口粗细。志远用虎叉拨开野草边走边数,两边各有十几棵。旁边许多别的树都比核桃树高出不少,影响着核桃树的生长。他决定明天开始,把这些树逐一砍倒。志远继续往前走,突然前面有个警惕的小脑袋向这边张望。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地松鼠,被许多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核桃围在中间。他往前走了两步,小脑袋快速缩了回去。只听哗啦啦一阵声响,那些核桃瞬间消失不见了。小花听见响动,跑过去对着洞口吠叫。志远上前一看,洞口的周围修成了一个敞开的喇叭口形状,地松鼠就用这喇叭口晾晒自己收集来的核桃。而且这喇叭口是精心设计修建的,必须保证拨动其中的一个核桃,其它核桃就会一瞬间相继滚落洞中,就跟多米诺骨牌效应差不多。这时小花在前面叫起来,志远走过去,原来小花又发现了一个地松鼠洞口。和刚才那个洞口一样,也是一个大喇叭口的形状。志远心中想,这种事情不能用本能来解释,肯定要经过思考和学习。忽然随风飘来一阵熟悉的气味,志远抬起头,只见不远处的灌木上,爬满了党参的藤蔓。志远高兴地走过去,发现山坡下的灌木丛上几乎都有党参,就像种植的一样。
志远自言自语地说:“几天后就要和杨叔见面了,还是先挖些药材带给杨叔,以后抽时间砍树。”
志远出了山沟,沿小河到了湖边,走到那个发生过泥石流的沟口向里面观望。这个山沟的地势较高,可以看到那场泥石流的发生,是由于沟内山体发生了大面积的崩塌。堰塞湖堤坝南高北低,生长着小灌木和杂草。志远和小花走下了如同山坡一样的堤坝,到了仙子岭脚下。湖水在这里从一些巨石缝中泄出,又在草地上汇聚成小河,流向东面的峡口。志远看见峡口两边峭壁上长着苍翠的松树,于是决定过去看看。
小河从陡峭的斜坡倾泄而下,流入峡谷中一个黑沉沉的深水潭。水潭上是悬崖峭壁,两边生长的松树枝叶相接,笼罩着深巷般的峡谷,让峡谷显得阴暗幽深。眼前的情景,志远感到似曾相识。当然,这也许是自己曾经在梦境中,或是哪一张绘画中,看到过类似的景象。
志远回来走到麦地边,好象有更多的麦苗钻出了地面,平整的麦田出现了雾一般浅浅的绿色。志远望着,心中感激老杨父子对自己的真诚相助。这一大片麦田,就是自己以后生活的依靠和保障,一定要管理和保护好。
志远每天早晚练习虎叉和射箭,上午挖药,下午给大黑割过冬的干草。遇到下雨天,就在窑洞里试着做木工活儿。在农场时,他和木工师傅住在一个宿舍。下雨天不能放羊的时候,他常在木工房消磨时间,学到了一些木工的基本技能。他计划要做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这样写个日记什么的,就可以坐在椅子上,比坐在炕上舒服多了。只身一人生活在这里,的确很孤单。但幸好他还可以对着大黑、小花说说话。大黑每天可以在溪流或河边吃到青草,小花经常能吃到肉,它们的日子倒是过得很舒适。
到了要和老杨见面的这一天,志远很早就起来做准备,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小花在前面探路,志远提着虎叉随后。大黑驮着驮筐,里面除了中药材,还有煮熟的野羊肉。秋叶飘落在山道上,又被风卷到了灌木草丛中。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志远已接近了山顶。他想观望一下山下的情景,但只见眼前云雾翻滚,如波涛般汹涌向前,于是继续赶路。
志远下山出了那片密林,望见窝棚附近有缕缕的青烟。原来老杨已经到了,他带来一个小铁锅,正在生火烧水。小花见了大花,高兴地叫着又蹦又跳跑了过去。
志远高声说:“杨叔,没想到您这么早就到了!”
老杨站起身迎过来,握着志远的手说:“你婶子和了一些面,还炒了点儿菜,让咱俩儿揪些面片吃。所以我提前赶来先做个准备。”
“杨婶是想让咱们吃口热乎饭。”志远说,“我带了保温瓶和碗筷,本来想着咱见了面可以用开水泡些馒头吃。”
“以后不用带保温瓶了。这个铁锅就留在窝棚里,咱们到了这里烧水做饭。”
两个人给大黑抬下驮筐,卸了鞍子。小河边一头浅棕色的驴向着大黑叫起来,这正是老杨那次到马场骑的那头驴。大黑像见了老朋友一样,高兴地跑了过去。
志远说:“杨叔,使用队里的驴,别人会不会对您有意见?”
“不会的。队上有几头驴和两头卖不上价钱的骡子,农闲时村里人磨面、进山、赶集只要打个招呼,就可以使用。再说郭队长和咱家关系不同一般。他爹原来是咱家的庄头,也就是管家。负责在上碾盘给马场种蚕豆、黑豆、包谷等精饲料。而且队上的牲口,本来都是咱的家底。咱不拉骡子拉头驴出来,别的人一般不会有啥意见。”
“这我就放心了。”志远说,拿碗给老杨和自己倒了开水,又帮着老杨把药材装到另一副驮筐里。
老杨指了指草地上几个带盖的陶罐和一堆东西说:“这几个罐子是装蜂蜜用的,下次来时我还会给你带一些空罐子。几个袋子里是做醋用的东西,还有明军给你换的大米和一些书。这些菜你一回去就放到菜窖里,洋芋放在靠门口的小窑里,那样能防止发芽。这提篮里是明强给你的小瓶子,里面的报纸包的是鱼钩和鱼线,是明军托进城的人给你带的。”
“我那天说了钓鱼的话,明军记住了。水开了,杨叔,您歇着,我给咱揪面片。我带的有山羊肉,咱来个羊肉烩面片。”
“那这顿饭就高级得很了!”老杨给烟袋里装着烟叶,笑呵呵地说。“现在天凉了,做醋发酵的时间得要长一些。”
志远说:“我把料装到缸里,在外面多包些草。在农场的时候,天凉时酿醋就是这么做的。”
“这办法不错。料下到缸里后,记着勤搅拌。”老杨说。“过几天来的时候,我给你多带些油盐醋,要保证你冬天这几个月够用。”
饭后休息了一会儿,装好驮筐让两头驴驮了。志远提起一个竹篮说:“杨叔,这是一篮煮好的羊肉,带回去家里人都尝尝。”
“这么重,这篮子可真能装。”老杨接过篮子说,“我听明军说,收购站开始收各种猎物了。你再打下了猎物,就给我带来,咱拿到收购站去。这以后天就越来越冷,大雪一封山交通就断了。所以咱要见勤一些,还是五天后见面。”
“好,杨叔,咱五天后见!”
和老杨分手后,志远穿过密林再次翻越仙子岭,到家已是太阳偏西。放好别的东西后,志远把装书的袋子拿到窑洞里,一本本取出来放到窗台上。有些书已经相当破旧了,可是对志远来说如获至宝。这些书有《古文观止》、《左传》、《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以及唐诗宋词等。志远心想,这些书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现在竟然被作为所谓的四旧毁弃,实在可惜。而自己独处深山,反而可以安安静静的阅读这些书了。他放好书打开提篮的盖子,上面是包鱼线鱼钩的报纸,包着粗细不同的鱼线和一小包大小鱼钩,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