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京城就是不一样 (1/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澶渊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宋军队伐辽大败而归,而且赵光义屁股被射两箭,坐着牛车,而且被人挟持,如果不是白依清少年老成,话语打动李慕声,赵光义连命都不知道还有不?颜面丢尽,这让赵光义大为光火。他知道打败仗的事隐瞒不了,但被人挟持的事总可以保密的,于是他严令,这件事得保密。
但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对伐辽失败的事,胜负乃兵家常事,官方民间倒司空见惯,但对皇上等名人八卦的东西,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历朝历代,上至大官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都喜欢打听和传播。
一时之间,整个汴梁城都在谈论赵光义如何屁股开花,又如何坐着牛车逃命,又如何因为男人的那点爱好,被人挟持的事,有调侃赵光义为大宋车神的,有称赵光义为牛背上的皇帝的,还有些酸文人,整天在呤着“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句子。虽然外面传得很多,但赵光义屁股受伤,又在深宫,倒也没听到很多,心里也就没有那么多烦心。
但王云,卢亮等人拥立赵德昭为帅的事,却让赵光义甚是恼怒,这己经触及到了他的底线。但他又不敢明里追究此事,军中无主,又是临时拥立赵德昭为帅,他怎么追究?虽然不可否认,王云、卢亮等人怀有个人私心。
还有曹彬、潘美,是两只老狐狸,肯定是默许了的,只是抓不住他俩的证据罢了,但曹彬和潘美都是军中大将,况且都是有功之臣,一时三刻还得仰仗他俩。赵光义也只能笑脸相对。
但也不能什么都由得他们去吧,曹彬、潘美动不得,其他人就不能动了?那他这个皇帝的威严何在?赵光义随便找了个理由,将王云、卢亮开除出了禁军,调到偏僻的地方军去了。
赵光义还做了几件大事。
伐辽失败,赵光义当然不甘心了,他要复仇,他要收回幽云十六州,他要做到他兄长没有做到的事,他就决定扩充禁军,为复仇做准备,他下诏在全国各地选拔禁军,明年的三月举办全国武举。
赵光义宣布建立更多的兵工厂,打造更多的弓箭等兵器,要克制辽国的骑兵优势。
赵光义又下诏,明年的科举大幅度提高进士的录取比例,要让天下读书人感恩于他,让读书人有更多的机会为国家服务。
赵光义又改革了汴梁的一些机构,将武德司改为皇城司,皇城司的职责对内守卫宫门,察举官员民间不轨之事,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责,他把对外的谍报任务交给了皇城司,并且规定,皇城司直接向他负责。而谍报人员的选拔和身份不能公开,只能由专门负责这项任务的个别人知晓。
赵光义做这些事,可都是有更深的目的的,有些别人猜得透,有些别人猜不透。扩充禁军,建立兵工厂都好理解,肯定是下一步伐辽做准备。但提高进士比例,众说纷纭,但读书人肯定高兴了,做官的机会增大了,当然对他是感恩戴德了,但从唐以来,天下读书人挤独木桥,大家都习惯了,突然之间,把桥面加宽了,这些在任的官员又有些不平衡了。
还有组建皇城司,守卫宫城的职责,大家也都没异议,居然还可以察举官员民间不轨之事,那些官员心里不自在了,整天活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没有一点私密了,谁愿意呀?还有,什么谍报工作,是秘密进行的,连身份都不公开,大家又觉得很神秘了。
猜不透,赵光义就是要大家猜不透。
既然皇帝下诏了,大家都去做准备呗。选拔禁军、兵工厂扩大、科举考试都有现成的部门各负其责。只有组建皇城司,赵光义亲自操心。
赵光义选定那个帮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太监王继恩挂任皇城司的一把手,俗称皇城司使。把自己的大舅哥李继隆安排为皇城司的真正首领,称勾当皇城司事,并选定自己的内侍辅超、李从信、焦广平为为皇城司指挥使。皇城司下辖三个部门,分别称探事一司,探事二司及探事三司,探事一司由辅超具体领导,负责守卫皇城与贴身保卫皇帝,探事二司由李从信具体领导,负责监察官员与百姓不轨之事,探事三司由焦广平领导,专门负责对外的谍报工作。
对白依清,赵光义统一口径,就说在伐辽中,成功带领皇上摆脱了辽军追击,救驾有功,大加赏赐,对知情人严令不得说出真实情况来。赵光义本想把白依清安排在探事一司,但白依清自己要求到三司去,所以就将白依清安排到了三司,授与白依清训武郎,品位为正八品,这个品位虽不高,但仅次于亲从官的品位。因为宋朝对武将的品位都不高,李继隆此时虽是皇城司的首领,也只是正六品而已,只是另有恩宠,品级才又高些。
皇城司的人从禁军中优中选优,也从皇亲国戚及达官贵人中,选拔优秀的子弟。
而探事三司的人员选拔,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李继隆建议从民间直接招募一部分,但对外宣称也是招募禁军,对皇城司的禁军并实行淘汰制,第三司最终定员二百余人,赵光义同意了这个建议。赵光义专门从内城西北靠金水门处和外城的五丈河边划出两块地方来,用于探事三司的训练,这两个地方,没有赵光义的许可,其他人都不允许进来。
外城的营房建在开宝寺对面的河边,背靠着五丈河,地势很隐密,适合做机密的机关。
这一天,汴梁城的几处城门上,都粘贴了招募禁军的通告,这张招募令里,招募禁军的条件非常苛刻,不仅对年龄、身高、体重、力量有要求,而且对文化、反应能力、应变能力都有要求。但对出身没有要求。
按现在的标准就是,年龄在16至20岁之间,身高要求1米75以上,体重不能超过65公斤,必须要拉得开1石的弓,至少要有初中文化,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要强。
第一天,李继隆亲自带着焦广平、白依清等人在招募,这个地方是内城里最热闹的地方。汴梁城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城西这个地方,到处都是酒楼、闹市,李继隆第一天特意选在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这里人多,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看到这个条件,很多人都摇摇头,叹了口气走开了。特别是那些普通百姓的子弟,他们很想通过加入禁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如此苛刻的条件,也只能望而兴叹。有几个在年龄、身高、体重符合条件的人,上前报名,但要么在体力方面被刷了下来,要么就是在文化方面刷了下来,要么太笨拙,反映不灵敏。
一天下来,没有几个合适的。李继隆虽然知道如此条件,很难招募到,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没有招到几个人,心里也是有些郁闷。
白令海年纪大了,不喜欢待在汴梁,赵光义不仅赏赐了很多的物资,还赏了白令海一个虚职,白令海又回到了涿州。只留着白依清在汴梁。白依清虽然不在赵光义身边,但是赵光义身边的红人,人机灵,功夫好,李继隆、焦广平也是甚为喜欢。
天渐渐黑下来了,第一天的招募工作结束,焦广平道:“国舅爷、白兄弟,今天辛苦了,不如由我作东,请二位小酌一杯,放松放松。”焦广平虽是赵光义身边的近侍,但并不像张师那般受器重,如今,李继隆既是当朝国舅,又是焦广平的顶头上司,关键的是,李继隆是禁军的后起之秀,上次的高粱河这战中,其他的队伍都是溃不成军,只有李继隆败而不乱,并且救下了赵光义,前途不可限量,如今有这个机会,焦广平能不好好巴结吗?
对白依清,可也是赵光义的救命恩人,虽说目前还不至于要巴结他,但今后谁又说得清呢?
李继隆在二人面前,并没有摆出领导的架子,也没推托,便答应下来。白依清一个少年,在京城举目无亲,看到汴梁城这般热闹,少年心性,巴不得能到处玩玩看看,又加之李继隆都答应了,他哪里还会不去?
李继隆安排下面的军士收拾,三人也换了官服,身着便服,也不骑马,信步走在街上,白依清虽说来京城有段时间了,但很少出来逛,看到街两边各式的店子,东瞧瞧,西看看,对他来说,好像一切都是新鲜的。
李继隆、焦广平看到白依清这个样子,也是不时打趣。三人径自走到一栋大院子前,白依清抬头一看,只见一座三层楼的高楼矗立在面前,中间那座高楼的大门上,写着“白帆楼”三只个大字的匾额正悬挂在正中央,“白帆楼”那三个字写得龙飞凤舞,一看就知道出自名家之手。
这可是汴梁城最大的酒楼,装修豪华,服务周到,当然价格也高,可不是一般人能来的,来的非富即贵。即使贵为皇亲国戚,又是开国元老的公子,李继隆来的次数并不多,焦广平也只是偶尔别人请客时,来个两三次,自己请客来白帆楼,可是第一次。为了博得李继隆的欢心,焦广平可是下足了血本。
李继隆走在前面,回过头来,对焦广平道:“焦大人... -->>
大宋军队伐辽大败而归,而且赵光义屁股被射两箭,坐着牛车,而且被人挟持,如果不是白依清少年老成,话语打动李慕声,赵光义连命都不知道还有不?颜面丢尽,这让赵光义大为光火。他知道打败仗的事隐瞒不了,但被人挟持的事总可以保密的,于是他严令,这件事得保密。
但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对伐辽失败的事,胜负乃兵家常事,官方民间倒司空见惯,但对皇上等名人八卦的东西,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历朝历代,上至大官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都喜欢打听和传播。
一时之间,整个汴梁城都在谈论赵光义如何屁股开花,又如何坐着牛车逃命,又如何因为男人的那点爱好,被人挟持的事,有调侃赵光义为大宋车神的,有称赵光义为牛背上的皇帝的,还有些酸文人,整天在呤着“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句子。虽然外面传得很多,但赵光义屁股受伤,又在深宫,倒也没听到很多,心里也就没有那么多烦心。
但王云,卢亮等人拥立赵德昭为帅的事,却让赵光义甚是恼怒,这己经触及到了他的底线。但他又不敢明里追究此事,军中无主,又是临时拥立赵德昭为帅,他怎么追究?虽然不可否认,王云、卢亮等人怀有个人私心。
还有曹彬、潘美,是两只老狐狸,肯定是默许了的,只是抓不住他俩的证据罢了,但曹彬和潘美都是军中大将,况且都是有功之臣,一时三刻还得仰仗他俩。赵光义也只能笑脸相对。
但也不能什么都由得他们去吧,曹彬、潘美动不得,其他人就不能动了?那他这个皇帝的威严何在?赵光义随便找了个理由,将王云、卢亮开除出了禁军,调到偏僻的地方军去了。
赵光义还做了几件大事。
伐辽失败,赵光义当然不甘心了,他要复仇,他要收回幽云十六州,他要做到他兄长没有做到的事,他就决定扩充禁军,为复仇做准备,他下诏在全国各地选拔禁军,明年的三月举办全国武举。
赵光义宣布建立更多的兵工厂,打造更多的弓箭等兵器,要克制辽国的骑兵优势。
赵光义又下诏,明年的科举大幅度提高进士的录取比例,要让天下读书人感恩于他,让读书人有更多的机会为国家服务。
赵光义又改革了汴梁的一些机构,将武德司改为皇城司,皇城司的职责对内守卫宫门,察举官员民间不轨之事,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责,他把对外的谍报任务交给了皇城司,并且规定,皇城司直接向他负责。而谍报人员的选拔和身份不能公开,只能由专门负责这项任务的个别人知晓。
赵光义做这些事,可都是有更深的目的的,有些别人猜得透,有些别人猜不透。扩充禁军,建立兵工厂都好理解,肯定是下一步伐辽做准备。但提高进士比例,众说纷纭,但读书人肯定高兴了,做官的机会增大了,当然对他是感恩戴德了,但从唐以来,天下读书人挤独木桥,大家都习惯了,突然之间,把桥面加宽了,这些在任的官员又有些不平衡了。
还有组建皇城司,守卫宫城的职责,大家也都没异议,居然还可以察举官员民间不轨之事,那些官员心里不自在了,整天活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没有一点私密了,谁愿意呀?还有,什么谍报工作,是秘密进行的,连身份都不公开,大家又觉得很神秘了。
猜不透,赵光义就是要大家猜不透。
既然皇帝下诏了,大家都去做准备呗。选拔禁军、兵工厂扩大、科举考试都有现成的部门各负其责。只有组建皇城司,赵光义亲自操心。
赵光义选定那个帮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太监王继恩挂任皇城司的一把手,俗称皇城司使。把自己的大舅哥李继隆安排为皇城司的真正首领,称勾当皇城司事,并选定自己的内侍辅超、李从信、焦广平为为皇城司指挥使。皇城司下辖三个部门,分别称探事一司,探事二司及探事三司,探事一司由辅超具体领导,负责守卫皇城与贴身保卫皇帝,探事二司由李从信具体领导,负责监察官员与百姓不轨之事,探事三司由焦广平领导,专门负责对外的谍报工作。
对白依清,赵光义统一口径,就说在伐辽中,成功带领皇上摆脱了辽军追击,救驾有功,大加赏赐,对知情人严令不得说出真实情况来。赵光义本想把白依清安排在探事一司,但白依清自己要求到三司去,所以就将白依清安排到了三司,授与白依清训武郎,品位为正八品,这个品位虽不高,但仅次于亲从官的品位。因为宋朝对武将的品位都不高,李继隆此时虽是皇城司的首领,也只是正六品而已,只是另有恩宠,品级才又高些。
皇城司的人从禁军中优中选优,也从皇亲国戚及达官贵人中,选拔优秀的子弟。
而探事三司的人员选拔,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李继隆建议从民间直接招募一部分,但对外宣称也是招募禁军,对皇城司的禁军并实行淘汰制,第三司最终定员二百余人,赵光义同意了这个建议。赵光义专门从内城西北靠金水门处和外城的五丈河边划出两块地方来,用于探事三司的训练,这两个地方,没有赵光义的许可,其他人都不允许进来。
外城的营房建在开宝寺对面的河边,背靠着五丈河,地势很隐密,适合做机密的机关。
这一天,汴梁城的几处城门上,都粘贴了招募禁军的通告,这张招募令里,招募禁军的条件非常苛刻,不仅对年龄、身高、体重、力量有要求,而且对文化、反应能力、应变能力都有要求。但对出身没有要求。
按现在的标准就是,年龄在16至20岁之间,身高要求1米75以上,体重不能超过65公斤,必须要拉得开1石的弓,至少要有初中文化,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要强。
第一天,李继隆亲自带着焦广平、白依清等人在招募,这个地方是内城里最热闹的地方。汴梁城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城西这个地方,到处都是酒楼、闹市,李继隆第一天特意选在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这里人多,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看到这个条件,很多人都摇摇头,叹了口气走开了。特别是那些普通百姓的子弟,他们很想通过加入禁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如此苛刻的条件,也只能望而兴叹。有几个在年龄、身高、体重符合条件的人,上前报名,但要么在体力方面被刷了下来,要么就是在文化方面刷了下来,要么太笨拙,反映不灵敏。
一天下来,没有几个合适的。李继隆虽然知道如此条件,很难招募到,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没有招到几个人,心里也是有些郁闷。
白令海年纪大了,不喜欢待在汴梁,赵光义不仅赏赐了很多的物资,还赏了白令海一个虚职,白令海又回到了涿州。只留着白依清在汴梁。白依清虽然不在赵光义身边,但是赵光义身边的红人,人机灵,功夫好,李继隆、焦广平也是甚为喜欢。
天渐渐黑下来了,第一天的招募工作结束,焦广平道:“国舅爷、白兄弟,今天辛苦了,不如由我作东,请二位小酌一杯,放松放松。”焦广平虽是赵光义身边的近侍,但并不像张师那般受器重,如今,李继隆既是当朝国舅,又是焦广平的顶头上司,关键的是,李继隆是禁军的后起之秀,上次的高粱河这战中,其他的队伍都是溃不成军,只有李继隆败而不乱,并且救下了赵光义,前途不可限量,如今有这个机会,焦广平能不好好巴结吗?
对白依清,可也是赵光义的救命恩人,虽说目前还不至于要巴结他,但今后谁又说得清呢?
李继隆在二人面前,并没有摆出领导的架子,也没推托,便答应下来。白依清一个少年,在京城举目无亲,看到汴梁城这般热闹,少年心性,巴不得能到处玩玩看看,又加之李继隆都答应了,他哪里还会不去?
李继隆安排下面的军士收拾,三人也换了官服,身着便服,也不骑马,信步走在街上,白依清虽说来京城有段时间了,但很少出来逛,看到街两边各式的店子,东瞧瞧,西看看,对他来说,好像一切都是新鲜的。
李继隆、焦广平看到白依清这个样子,也是不时打趣。三人径自走到一栋大院子前,白依清抬头一看,只见一座三层楼的高楼矗立在面前,中间那座高楼的大门上,写着“白帆楼”三只个大字的匾额正悬挂在正中央,“白帆楼”那三个字写得龙飞凤舞,一看就知道出自名家之手。
这可是汴梁城最大的酒楼,装修豪华,服务周到,当然价格也高,可不是一般人能来的,来的非富即贵。即使贵为皇亲国戚,又是开国元老的公子,李继隆来的次数并不多,焦广平也只是偶尔别人请客时,来个两三次,自己请客来白帆楼,可是第一次。为了博得李继隆的欢心,焦广平可是下足了血本。
李继隆走在前面,回过头来,对焦广平道:“焦大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