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建文三剑客 (2/2)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定高于官员,但这个信任的前提是藩王不会造反来抢朱标和朱标后代的位置。
理论上讲藩王权利最大,可这取决于皇帝态度,遇到朱元璋那肯定宠儿子。
遇到朱允炆肯定是偏向官员。
而且若是在朱元璋时期或者朱允炆正常削藩的情况下。
朱棣要是想要动用北平军区造反,首先他要搞定当地都指挥使,然后还要越过五军府能够调动这些军队。
其次附近还有八大军区,你得确保自己能够打过附近八大军区或者结成同盟,不然凭啥大家都是朱元璋儿子,你想造反当皇帝,那我也想,干掉你我还少个竞争对手。】
【而分封诸王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错误,因为按照朱元璋设想的情况发展下去,最多两三代就收回了藩王为数不多权利。
而且帝国政治军事中心在南京,北边已经沦陷了几百年,若是说燕云十六州,那整整从唐末经历宋朝元朝直到明朝建立才正式收回,已经过去了六百年时间。
那时候南北汉人都互相不承认对方,北方称南方为南人,南方称北方为北人或者干脆就是蛮夷。
其次蒙古还没彻底消灭,必须要有人驻守,只能派自己儿子去。
毕竟你要是派武将去,距离这么远,你必须要授予武将很大的权利。
你敢保证他们不会学赵匡胤陈桥兵变?
不会学石敬瑭直接割让燕云十六州当儿皇帝?
给儿子就不一样,儿子本身就是藩王,已经是最高了,再高就只有皇帝了,设置官员互相监督,又让几个儿子互相牵制。
最后哪怕真有一个儿子天命加身,一打八打赢了然后又打败朝廷军队登基称帝,那也没问题,天下还是老朱家天下。】
……
大明 应天府
朱标是知道父亲一些政策的含义的,被后辈说出来也是没什么好感慨的。
秦王朱樉就不一样,已经从自己被人毒死还痛失皇位的悲痛中清醒过来。
“爹,所以您是允许我们造反的是吧?”
“只要打赢了就可以当皇帝是不是?”
“哎……大哥,你按着我干啥,你放心,我绝对保证你后代的荣华富贵。”
朱标死死按住朱樉双手。
“爹,我按住他,您使劲打,打个残废就成。”
……
【而为什么朱允炆不首先削威胁最大的朱棣,那就不得不提到三位朱元璋留给他的三位大臣。】
【第一位:齐泰,原名德,字尚礼。
其为官九年而无过失被朱元璋赐名“泰”,次年擢升兵部左侍郎,建文登基进位兵部尚书。
而且在史书里记载:太祖奇之。
也就是说朱元璋认为他是个奇才。】
【说句话题外话,九年没有任何过失,你要是说九个月我还信,九年……
嘿嘿,用一句老板KTV我的话来形容一下。
只有不做事的人才不会做错事。】
……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喃喃自语。
“是啊,不做事就不会错。”
“做事才会错,有道理,可以理解。”
前排大臣听见,心中诽谤不已,能理解?
这下完蛋了,你这后辈是不是专门来害我们的?
做错事陛下会理解我们吗?只会大骂我们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现在更好,连不做错事都不行,不做错事说明我们没做事。
你个混蛋……王八蛋……瘪犊子
……
【第二位:黄子澄,明朝洪武十八年进士第三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探花。】
【嗯,很正经的探花郎。】
“……???,这还能有不正经的?”这是有科举制的各朝代想法。
而没有科举制的各朝代想法:
《礼记·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
这应该也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但这探花之名又是何处来?为何还有正不正经之分?
【此人历任翰林院编修、修撰,伴读东宫,累官太常寺卿。
刚开始挺正常的,后面的一系列操作我都有点怀疑他是不是朱棣的卧底。】
……
大明 应天府
“爹,大哥,你们知道,我没这本事呀,不是我的卧底,我真没想过造大哥反。”
朱元璋听到现在,也是大概猜到这儿子为啥造反了,实在是朱允炆欺人太甚,不得已反之。
不过还是让老四对跪一会儿吧,谁让他之前大言不惭的说道:“要是造反就去跳秦淮河。”
咦,不对……
“老四,你个龟儿,咱入你娘。你敢戏弄你爹……”
马皇后:???
朱棣很是疑惑:“不是……爹,我又咋了?”
“你上次给咱发誓好像是说的要是你后代造反,你就跳秦淮河,好像没说要是你造反怎么办吧?”
“你是不是早就猜到是自己造反,和我玩文字游戏?”
朱棣:“……”
完了,解释不清了……
……
大明 洪武十八年
正在参加殿试的黄子澄有些傻眼了。
好消息:自己第三名,将来混得也不错。
坏消息:将来的自己蠢到一度被以为是卧底。
【第三位方孝孺,朱元璋对他的评价是“此庄士,当老其才。”
有的人说这句话应该理解为方孝孺品行端庄,应该物尽其用,一直把他用到老。
但我想应该是另外一种意思,这是个人才,但需要时间打磨,老了才能用。
而根据方孝孺所做的事,我觉得第二种说法反而才是正确。
当然仅代表个人意见。
这句话据记载是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说的,然后说完就把他送回家了。
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朱元璋说:“现在还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授予其汉中教授之职。
建文登基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都要向他询问。
而朱棣谋士姚广孝曾说: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至于这句话到底是不是姚广孝说的,是有点存疑的。
姚广孝本人不仅嗜杀而且他学的是屠龙术,最看不上的就是儒家。
“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姚广孝出身在医学家庭,后来拜了一个道士为师,学习的是阴阳之术以及算学一类实用之学。
姚广孝晚年时,曾着写《道余录》,在这本书里面,他把宋朝三位大儒朱熹以及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批得体无完肤。
以至于就连《明史》中都说姚广孝这个人“颇毁先儒”。
而且朱棣起兵打的旗号是朝有奸臣,奉天靖难。
奸臣其中之一就是方孝孺,姚广孝除非傻了,不然不可能说出这话。
要是不杀方孝孺这个奸臣,那朱棣就是造反,没得洗。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这段话是文官编史时候给自己脸上贴金。
毕竟《明史》属于官方史书,改史都不需要皇帝下令,文官自己就能够操作。
比如说某些事情可以忽略不计,某些事情可以多夸两句。
他们口口声声说学的是孔子春秋笔法。
可孔子微言大义,一字含褒贬之意,他们是一点没学。
明朝大多数文官的节操是很让人唾弃的。】
……
东周
正在秦国军队护送之下前往咸阳的孔子,冷不惊又听到后辈提起儒家后人,叹了口气。
这儒家后来究竟是怎么了?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那样?
唉……
……
而对于后辈所说没节操之事,正在训练新兵的崇祯皇帝是深有感触,别说那些多年为官的人了,自己岳父之前不过就是行医算命的,仅仅当了几年官,居然从家里抄出几十万现银还有价值数十万的珍宝匹缎。
呵,果然学太祖杀伐果断,一下子朕居然不缺钱了……
定高于官员,但这个信任的前提是藩王不会造反来抢朱标和朱标后代的位置。
理论上讲藩王权利最大,可这取决于皇帝态度,遇到朱元璋那肯定宠儿子。
遇到朱允炆肯定是偏向官员。
而且若是在朱元璋时期或者朱允炆正常削藩的情况下。
朱棣要是想要动用北平军区造反,首先他要搞定当地都指挥使,然后还要越过五军府能够调动这些军队。
其次附近还有八大军区,你得确保自己能够打过附近八大军区或者结成同盟,不然凭啥大家都是朱元璋儿子,你想造反当皇帝,那我也想,干掉你我还少个竞争对手。】
【而分封诸王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错误,因为按照朱元璋设想的情况发展下去,最多两三代就收回了藩王为数不多权利。
而且帝国政治军事中心在南京,北边已经沦陷了几百年,若是说燕云十六州,那整整从唐末经历宋朝元朝直到明朝建立才正式收回,已经过去了六百年时间。
那时候南北汉人都互相不承认对方,北方称南方为南人,南方称北方为北人或者干脆就是蛮夷。
其次蒙古还没彻底消灭,必须要有人驻守,只能派自己儿子去。
毕竟你要是派武将去,距离这么远,你必须要授予武将很大的权利。
你敢保证他们不会学赵匡胤陈桥兵变?
不会学石敬瑭直接割让燕云十六州当儿皇帝?
给儿子就不一样,儿子本身就是藩王,已经是最高了,再高就只有皇帝了,设置官员互相监督,又让几个儿子互相牵制。
最后哪怕真有一个儿子天命加身,一打八打赢了然后又打败朝廷军队登基称帝,那也没问题,天下还是老朱家天下。】
……
大明 应天府
朱标是知道父亲一些政策的含义的,被后辈说出来也是没什么好感慨的。
秦王朱樉就不一样,已经从自己被人毒死还痛失皇位的悲痛中清醒过来。
“爹,所以您是允许我们造反的是吧?”
“只要打赢了就可以当皇帝是不是?”
“哎……大哥,你按着我干啥,你放心,我绝对保证你后代的荣华富贵。”
朱标死死按住朱樉双手。
“爹,我按住他,您使劲打,打个残废就成。”
……
【而为什么朱允炆不首先削威胁最大的朱棣,那就不得不提到三位朱元璋留给他的三位大臣。】
【第一位:齐泰,原名德,字尚礼。
其为官九年而无过失被朱元璋赐名“泰”,次年擢升兵部左侍郎,建文登基进位兵部尚书。
而且在史书里记载:太祖奇之。
也就是说朱元璋认为他是个奇才。】
【说句话题外话,九年没有任何过失,你要是说九个月我还信,九年……
嘿嘿,用一句老板KTV我的话来形容一下。
只有不做事的人才不会做错事。】
……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喃喃自语。
“是啊,不做事就不会错。”
“做事才会错,有道理,可以理解。”
前排大臣听见,心中诽谤不已,能理解?
这下完蛋了,你这后辈是不是专门来害我们的?
做错事陛下会理解我们吗?只会大骂我们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现在更好,连不做错事都不行,不做错事说明我们没做事。
你个混蛋……王八蛋……瘪犊子
……
【第二位:黄子澄,明朝洪武十八年进士第三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探花。】
【嗯,很正经的探花郎。】
“……???,这还能有不正经的?”这是有科举制的各朝代想法。
而没有科举制的各朝代想法:
《礼记·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
这应该也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但这探花之名又是何处来?为何还有正不正经之分?
【此人历任翰林院编修、修撰,伴读东宫,累官太常寺卿。
刚开始挺正常的,后面的一系列操作我都有点怀疑他是不是朱棣的卧底。】
……
大明 应天府
“爹,大哥,你们知道,我没这本事呀,不是我的卧底,我真没想过造大哥反。”
朱元璋听到现在,也是大概猜到这儿子为啥造反了,实在是朱允炆欺人太甚,不得已反之。
不过还是让老四对跪一会儿吧,谁让他之前大言不惭的说道:“要是造反就去跳秦淮河。”
咦,不对……
“老四,你个龟儿,咱入你娘。你敢戏弄你爹……”
马皇后:???
朱棣很是疑惑:“不是……爹,我又咋了?”
“你上次给咱发誓好像是说的要是你后代造反,你就跳秦淮河,好像没说要是你造反怎么办吧?”
“你是不是早就猜到是自己造反,和我玩文字游戏?”
朱棣:“……”
完了,解释不清了……
……
大明 洪武十八年
正在参加殿试的黄子澄有些傻眼了。
好消息:自己第三名,将来混得也不错。
坏消息:将来的自己蠢到一度被以为是卧底。
【第三位方孝孺,朱元璋对他的评价是“此庄士,当老其才。”
有的人说这句话应该理解为方孝孺品行端庄,应该物尽其用,一直把他用到老。
但我想应该是另外一种意思,这是个人才,但需要时间打磨,老了才能用。
而根据方孝孺所做的事,我觉得第二种说法反而才是正确。
当然仅代表个人意见。
这句话据记载是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说的,然后说完就把他送回家了。
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朱元璋说:“现在还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授予其汉中教授之职。
建文登基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都要向他询问。
而朱棣谋士姚广孝曾说: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至于这句话到底是不是姚广孝说的,是有点存疑的。
姚广孝本人不仅嗜杀而且他学的是屠龙术,最看不上的就是儒家。
“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姚广孝出身在医学家庭,后来拜了一个道士为师,学习的是阴阳之术以及算学一类实用之学。
姚广孝晚年时,曾着写《道余录》,在这本书里面,他把宋朝三位大儒朱熹以及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批得体无完肤。
以至于就连《明史》中都说姚广孝这个人“颇毁先儒”。
而且朱棣起兵打的旗号是朝有奸臣,奉天靖难。
奸臣其中之一就是方孝孺,姚广孝除非傻了,不然不可能说出这话。
要是不杀方孝孺这个奸臣,那朱棣就是造反,没得洗。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这段话是文官编史时候给自己脸上贴金。
毕竟《明史》属于官方史书,改史都不需要皇帝下令,文官自己就能够操作。
比如说某些事情可以忽略不计,某些事情可以多夸两句。
他们口口声声说学的是孔子春秋笔法。
可孔子微言大义,一字含褒贬之意,他们是一点没学。
明朝大多数文官的节操是很让人唾弃的。】
……
东周
正在秦国军队护送之下前往咸阳的孔子,冷不惊又听到后辈提起儒家后人,叹了口气。
这儒家后来究竟是怎么了?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那样?
唉……
……
而对于后辈所说没节操之事,正在训练新兵的崇祯皇帝是深有感触,别说那些多年为官的人了,自己岳父之前不过就是行医算命的,仅仅当了几年官,居然从家里抄出几十万现银还有价值数十万的珍宝匹缎。
呵,果然学太祖杀伐果断,一下子朕居然不缺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