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明灯医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力。脐疗法是重要的中医外治法,广泛运用于临床。从《黄帝内经》、《难经》中关于元气、三焦、脐关、膈关等方面的论述着手,重点探讨了脐对元气调整的作用机制,并对脐疗的临床应用作了简要阐述。
1. 脐下为元气所聚之处
元气,即先天之气,由肾中精气所化生。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元气对机体的重要作用,为临床通过调理元气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元气,《难经》又称“原气”,在《难经》中明确指出了脐下为元气所聚、所生之处,如
《难经.八难》记载:“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脐下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在《难经.六十六难》也有类似记载:“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关于脐与元气的关系,以后历代文献也有类似记载,多从生理、病理方面论述,如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记载:“人之初生,生由脐带,脐接丹田,是为气海,即命门也…夫生之门即死之户,所以人之盛衰安危皆系于此者,以其为生气之源,而气强则强,气衰则病,此虽至阴之地,而实元阳之宅。”指出了脐与元气的密切关系。《景岳全书》进一步强调元气对五脏的作用:“命门为元气之根,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张锡纯则认为:“人之始生也,缊化醇,胚胎初结,中间一点动气,似有脂膜绕护,乃先天资始之气,即气海中之元气也,此元气得母荫育,渐渐充盛,以生督任二脉;又渐渐充盛,其气冲开督脉,由后上升,复通于任脉,由前下降,以生全身;迨至官骸脏腑皆备,肺能呼吸,遂接后天之根,而脱离母腹矣。”可见,脐与元气的关系密切。不仅如此,脐下、脐周还可以诊察五脏的功能状态。
脐隶属于任脉,通过经络与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相联系。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有的直接过脐,或者间接与脐脉气相通。前贤关于脐的论述很多,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我们认为肚脐深部恰是人体太极和命门所在之处,也即是元气的发生之处。
2. 三焦与脐关、膈关
2.1 三焦为元气通行之所
元气是人体诸气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在人体究竟是如何布散、流通的呢?《难经.三十一难》早已明确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难经.三十八难》曰:“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难经.六十六难》则称“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从《难经》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的通路。其中元气自下而上运行至胸中,然后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和朝百脉的功能运行至全身。
以后历代医家对三焦的部位、形态,特别是功能作了相关论述,如《难经注疏》解释三焦之焦乃“骨肉藏府空隙之会”;《类经》认为三焦为“气之出入通道”;而《中藏经》则把三焦的功用表述得淋漓尽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
由以上论述我们得知,元气通过三焦这个“有名而无形'的道路,布散到全身上下表里内外。三焦通行元气,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通达脏腑组织的道路。三焦为脏腑功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成为机体物质交换、物质运动发生的一个重要场所,三焦通则元气达,三焦畅则元气和。于是,《难经》关于命门-元气- 三焦的理论,便构成了贯通一体的以元气为中心的独特理论体系。
2.2四关主治五脏病与脐关、膈关
2.1 三焦为元气通行之所
元气是人体诸气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在人体究竟是如何布散、流通的呢?《难经.三十一难》早已明确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难经.三十八难》曰:“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难经.六十六难》则称“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从《难经》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的通路。其中元气自下而上运行至胸中,然后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和朝百脉的功能运行至全身。
以后历代医家对三焦的部位、形态,特别是功能作了相关论述,如《难经注疏》解释三焦之焦乃“骨肉藏府空隙之会”;《类经》认为三焦为“气之出入通道”;而《中藏经》则把三焦的功用表述得淋漓尽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
由以上论述我们得知,元气通过三焦这个“有名而无形'的道路,布散到全身上下表里内外。三焦通行元气,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通达脏... -->>
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力。脐疗法是重要的中医外治法,广泛运用于临床。从《黄帝内经》、《难经》中关于元气、三焦、脐关、膈关等方面的论述着手,重点探讨了脐对元气调整的作用机制,并对脐疗的临床应用作了简要阐述。
1. 脐下为元气所聚之处
元气,即先天之气,由肾中精气所化生。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元气对机体的重要作用,为临床通过调理元气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元气,《难经》又称“原气”,在《难经》中明确指出了脐下为元气所聚、所生之处,如
《难经.八难》记载:“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脐下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在《难经.六十六难》也有类似记载:“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关于脐与元气的关系,以后历代文献也有类似记载,多从生理、病理方面论述,如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记载:“人之初生,生由脐带,脐接丹田,是为气海,即命门也…夫生之门即死之户,所以人之盛衰安危皆系于此者,以其为生气之源,而气强则强,气衰则病,此虽至阴之地,而实元阳之宅。”指出了脐与元气的密切关系。《景岳全书》进一步强调元气对五脏的作用:“命门为元气之根,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张锡纯则认为:“人之始生也,缊化醇,胚胎初结,中间一点动气,似有脂膜绕护,乃先天资始之气,即气海中之元气也,此元气得母荫育,渐渐充盛,以生督任二脉;又渐渐充盛,其气冲开督脉,由后上升,复通于任脉,由前下降,以生全身;迨至官骸脏腑皆备,肺能呼吸,遂接后天之根,而脱离母腹矣。”可见,脐与元气的关系密切。不仅如此,脐下、脐周还可以诊察五脏的功能状态。
脐隶属于任脉,通过经络与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相联系。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有的直接过脐,或者间接与脐脉气相通。前贤关于脐的论述很多,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我们认为肚脐深部恰是人体太极和命门所在之处,也即是元气的发生之处。
2. 三焦与脐关、膈关
2.1 三焦为元气通行之所
元气是人体诸气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在人体究竟是如何布散、流通的呢?《难经.三十一难》早已明确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难经.三十八难》曰:“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难经.六十六难》则称“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从《难经》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的通路。其中元气自下而上运行至胸中,然后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和朝百脉的功能运行至全身。
以后历代医家对三焦的部位、形态,特别是功能作了相关论述,如《难经注疏》解释三焦之焦乃“骨肉藏府空隙之会”;《类经》认为三焦为“气之出入通道”;而《中藏经》则把三焦的功用表述得淋漓尽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
由以上论述我们得知,元气通过三焦这个“有名而无形'的道路,布散到全身上下表里内外。三焦通行元气,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通达脏腑组织的道路。三焦为脏腑功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成为机体物质交换、物质运动发生的一个重要场所,三焦通则元气达,三焦畅则元气和。于是,《难经》关于命门-元气- 三焦的理论,便构成了贯通一体的以元气为中心的独特理论体系。
2.2四关主治五脏病与脐关、膈关
2.1 三焦为元气通行之所
元气是人体诸气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在人体究竟是如何布散、流通的呢?《难经.三十一难》早已明确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难经.三十八难》曰:“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难经.六十六难》则称“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从《难经》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的通路。其中元气自下而上运行至胸中,然后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和朝百脉的功能运行至全身。
以后历代医家对三焦的部位、形态,特别是功能作了相关论述,如《难经注疏》解释三焦之焦乃“骨肉藏府空隙之会”;《类经》认为三焦为“气之出入通道”;而《中藏经》则把三焦的功用表述得淋漓尽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
由以上论述我们得知,元气通过三焦这个“有名而无形'的道路,布散到全身上下表里内外。三焦通行元气,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通达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