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五代群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寇准从小聪明好学。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
十九岁那年,他考上了进士,先后在地方上和朝廷里做官。他耿直刚强,办事果断,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公元1004年8月,宋真宗任命毕士安为副宰相。毕士安向宋真宗谢恩,宋真宗说:“不用谢恩了,我还要任命你为宰相呢。”宋真宗又说:“我还要任命一个人跟你一道担任宰相,你看谁最合适?”
毕士安说:“寇准为人忠义,能处理大事,我不及他。”
宋真宗说:“听说他刚强任性。”
当时辽国正不断地出兵侵扰北方边境。毕士安就说:“寇准忘记自己一心为国,坚持正道反对奸邪,所以不少人讨厌他。如今辽国不断入侵,百姓不得安宁,正应该重用像寇准这样的人。”
宋真宗认为毕士安讲得很有道理,就同时任命毕士安和寇准两人为宰相。
景德元年九月,辽圣宗和他的母亲萧太后又率20万大军从幽州出发,浩浩荡荡向南推进。当辽军南下,“急书一夕五至”的时候,北宋统治集团的上层人物大多惊惶恐惧。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枢密副使陈尧叟是四川人,提议迁都成都。宋真宗本来就无心抗敌,表现得惶恐不安。只有寇准与毕士安坚决主张抵抗,当宋真宗问他们的意见时,王钦若、陈尧叟就在旁边。寇准假装不知,他对真宗说:“谁替陛下筹划迁都计策的?他的罪可以杀头。现在陛下神明威武,文臣武将又很团结,我们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要抛弃太庙太社,到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去呢?”听了寇准的意见,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
为了鼓舞士气,争取更大的胜利,寇准特别强调,宋真宗必须亲临前线。宋真宗在寇准的督促下决定亲征。但统治集团内部仍然有不少人没有信心,宰相毕士安也以自己有病为借口,不愿随驾北征,并对寇准让真宗亲征说三道四。
在寇准的督促下,真宗让雍王留守京师,自己起驾北上。北宋时黄河将澶州城一分为二。宋真宗车驾到达澶州南城。
这时辽军已抵达北城附近,宋真宗不敢过河。寇准对高琼说:“太尉蒙国家厚恩,今日打算有所报答吗?”高琼说:“我是军人,愿以死殉国。”于是寇准与高琼一同去见真宗。高琼对真宗说:“臣直言也是死,不说也是死,与其到事情发生时丧命,不如今日直言而死。今天只要陛下离开京师一步,那么整个天下就要改朝换代了,士兵们都是北方人,家小都在京师附近,若京师不保,他们都会回乡保护妻小,到时有谁肯护送陛下,即使近如金陵,陛下也到不了。您现在只能立即渡河。”枢密院事冯拯呵责高琼鲁莽。高琼愤怒地驳斥道:“你冯拯只会写写文章就做到两府大臣。眼下敌兵挑衅,你却责备我无礼。你有本事为什么不写一首诗让敌人撤退呢?”说完命令卫士把真宗的车驾转向北城行进。当真宗的黄龙旗出现在北城楼上时,城下兵民欢声雷动。真宗象征性地到北城巡视一番后,又回到南城行宫,让寇准留在北城指挥作战。
这时辽军来到北城墙下,正中间捧出一员番将,骑着一匹达马,弯环踢跳。寇准看那番将时,怎生打扮,但见:
戴一顶三叉紫金冠,冠口内拴两根雉尾。穿一领衬甲白罗袍,袍背上绣三个凤凰。披一副连环镔铁铠,系一条嵌宝狮蛮带,着一对云根鹰爪靴,挂一条护项销金帕,带一张鹊画铁胎弓,悬一壶翎批子箭。手拿梨花点钢枪,坐骑银色拳花马。
那番官旗号上写的分明:“大辽主将萧挞览。”寇准看了,与诸将道:“此番将不可轻敌!”言未绝,威虎军头张瑰以三弓床弩射出大箭,萧挞览额头中箭身亡。辽军士气大落,萧太后辍朝五日后决定和谈。
寇准始终反对议和,而且杨之已夺取幽燕数州。但由于真宗倾心议和,寇准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主张。
赵恒派使者曹利用去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他告诉曹利用说:“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就算要百万也可以!”寇准知道后,却指着曹利用愤怒地说道:“如果超过30万两,就提人头来见。”
经过曹利用和辽使者的一再讨价还价,两国制定了如下条约: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后世仍以世侄论,使者定期互访。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皇城。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即岁币)。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于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在互市贸易中,北宋所赚的钱远远多于岁币,每年宋朝收益为所供岁币的2.5倍左右,且低价购买许多马匹用于军队装备,在经济上拖垮了辽朝,以致其之后的几十年未能发兵北宋)。
曹利用回到宋朝之后,赵恒急问金额,曹利用不敢直说,只竖起3根指头,赵恒以为是300万两,大惊失声脱口道:“太多了。”过了一会又自我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结也好。”等知道是30万时,如释重负,转忧为喜,对曹利用大加赏赐。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同时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并使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不是教科书所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失去的钱宋又可以通过外贸赚回)。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宋辽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寇准平时喜欢听歌,酒余茶后经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忧解闷。有一次,一个妙龄歌女来相府清唱,寇准见她面目姣好 ,听她歌声圆润,一时兴起,就赏给她一匹绫缎。想不到歌女还嫌赏赐少,一脸的不高兴。
当时寇准身边有一个出身寒门的侍妾,见到这个情形后很气愤,事后就写了一首小诗《呈寇公》:
一曲清歌一束绫,
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荧窗下,
几度抛梭织得成!
&n... -->>
寇准从小聪明好学。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
十九岁那年,他考上了进士,先后在地方上和朝廷里做官。他耿直刚强,办事果断,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公元1004年8月,宋真宗任命毕士安为副宰相。毕士安向宋真宗谢恩,宋真宗说:“不用谢恩了,我还要任命你为宰相呢。”宋真宗又说:“我还要任命一个人跟你一道担任宰相,你看谁最合适?”
毕士安说:“寇准为人忠义,能处理大事,我不及他。”
宋真宗说:“听说他刚强任性。”
当时辽国正不断地出兵侵扰北方边境。毕士安就说:“寇准忘记自己一心为国,坚持正道反对奸邪,所以不少人讨厌他。如今辽国不断入侵,百姓不得安宁,正应该重用像寇准这样的人。”
宋真宗认为毕士安讲得很有道理,就同时任命毕士安和寇准两人为宰相。
景德元年九月,辽圣宗和他的母亲萧太后又率20万大军从幽州出发,浩浩荡荡向南推进。当辽军南下,“急书一夕五至”的时候,北宋统治集团的上层人物大多惊惶恐惧。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枢密副使陈尧叟是四川人,提议迁都成都。宋真宗本来就无心抗敌,表现得惶恐不安。只有寇准与毕士安坚决主张抵抗,当宋真宗问他们的意见时,王钦若、陈尧叟就在旁边。寇准假装不知,他对真宗说:“谁替陛下筹划迁都计策的?他的罪可以杀头。现在陛下神明威武,文臣武将又很团结,我们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要抛弃太庙太社,到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去呢?”听了寇准的意见,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
为了鼓舞士气,争取更大的胜利,寇准特别强调,宋真宗必须亲临前线。宋真宗在寇准的督促下决定亲征。但统治集团内部仍然有不少人没有信心,宰相毕士安也以自己有病为借口,不愿随驾北征,并对寇准让真宗亲征说三道四。
在寇准的督促下,真宗让雍王留守京师,自己起驾北上。北宋时黄河将澶州城一分为二。宋真宗车驾到达澶州南城。
这时辽军已抵达北城附近,宋真宗不敢过河。寇准对高琼说:“太尉蒙国家厚恩,今日打算有所报答吗?”高琼说:“我是军人,愿以死殉国。”于是寇准与高琼一同去见真宗。高琼对真宗说:“臣直言也是死,不说也是死,与其到事情发生时丧命,不如今日直言而死。今天只要陛下离开京师一步,那么整个天下就要改朝换代了,士兵们都是北方人,家小都在京师附近,若京师不保,他们都会回乡保护妻小,到时有谁肯护送陛下,即使近如金陵,陛下也到不了。您现在只能立即渡河。”枢密院事冯拯呵责高琼鲁莽。高琼愤怒地驳斥道:“你冯拯只会写写文章就做到两府大臣。眼下敌兵挑衅,你却责备我无礼。你有本事为什么不写一首诗让敌人撤退呢?”说完命令卫士把真宗的车驾转向北城行进。当真宗的黄龙旗出现在北城楼上时,城下兵民欢声雷动。真宗象征性地到北城巡视一番后,又回到南城行宫,让寇准留在北城指挥作战。
这时辽军来到北城墙下,正中间捧出一员番将,骑着一匹达马,弯环踢跳。寇准看那番将时,怎生打扮,但见:
戴一顶三叉紫金冠,冠口内拴两根雉尾。穿一领衬甲白罗袍,袍背上绣三个凤凰。披一副连环镔铁铠,系一条嵌宝狮蛮带,着一对云根鹰爪靴,挂一条护项销金帕,带一张鹊画铁胎弓,悬一壶翎批子箭。手拿梨花点钢枪,坐骑银色拳花马。
那番官旗号上写的分明:“大辽主将萧挞览。”寇准看了,与诸将道:“此番将不可轻敌!”言未绝,威虎军头张瑰以三弓床弩射出大箭,萧挞览额头中箭身亡。辽军士气大落,萧太后辍朝五日后决定和谈。
寇准始终反对议和,而且杨之已夺取幽燕数州。但由于真宗倾心议和,寇准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主张。
赵恒派使者曹利用去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他告诉曹利用说:“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就算要百万也可以!”寇准知道后,却指着曹利用愤怒地说道:“如果超过30万两,就提人头来见。”
经过曹利用和辽使者的一再讨价还价,两国制定了如下条约: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后世仍以世侄论,使者定期互访。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皇城。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即岁币)。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于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在互市贸易中,北宋所赚的钱远远多于岁币,每年宋朝收益为所供岁币的2.5倍左右,且低价购买许多马匹用于军队装备,在经济上拖垮了辽朝,以致其之后的几十年未能发兵北宋)。
曹利用回到宋朝之后,赵恒急问金额,曹利用不敢直说,只竖起3根指头,赵恒以为是300万两,大惊失声脱口道:“太多了。”过了一会又自我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结也好。”等知道是30万时,如释重负,转忧为喜,对曹利用大加赏赐。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同时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并使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不是教科书所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失去的钱宋又可以通过外贸赚回)。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宋辽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寇准平时喜欢听歌,酒余茶后经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忧解闷。有一次,一个妙龄歌女来相府清唱,寇准见她面目姣好 ,听她歌声圆润,一时兴起,就赏给她一匹绫缎。想不到歌女还嫌赏赐少,一脸的不高兴。
当时寇准身边有一个出身寒门的侍妾,见到这个情形后很气愤,事后就写了一首小诗《呈寇公》:
一曲清歌一束绫,
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荧窗下,
几度抛梭织得成!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