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朕的大明朕做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国帑的银子多用在官员发俸和朝廷的政府开支。      而内帑,则主要是新军的军饷以及紫禁城的日常开支和维护。

    另外,铸币的事儿是皇帝提出来的,皇帝拿走五成产量,外廷都说不出什么。

    但,皇帝心忧国事,可是分了很大一笔本属于内帑的额度给外廷的。

    现在,这些勋臣外戚、诸多王侯想要更快的将手里的银子换成银币,能付出什么呢?

    就凭你脑袋上顶个外戚勋贵王侯,就想致大明国事于不顾?

    如果崇祯这种好名气的主,可能还真的答应了。

    但眼前的这个皇帝,可是精的跟猴一样,怎么可能。

    “朕为何要给他们呢?”

    听到皇帝的话,袁世振顿时就觉得这事儿有戏,当即笑着道。

    “世间之事,一买一卖,皆有定数。”

    “他们既然想要提前拿到这银币,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说着,袁世振掰着自己的手指头给众人算道。

    “每月兑出的银币,除了已经定好的份额,陛下还可从内帑拿出给五十万枚银币的额度给他们。

    “这五十万枚银币分为十份,每份五万枚,最低价六万两金花银。”

    “然后,让他们在这个基础的价格上公开竞争,谁给出更多的火耗,就将这份银币给谁。”

    “。。。”

    随着袁世振的话音落下,堂口中的众人顿时都沉默下来,仿佛是看鬼一样的看向袁世振。

    听着这后世拍卖的法子,朱由校感觉到一阵诧异。

    袁世振这厮,是真滴损埃

    仔细的看了袁世振好一会儿,朱由校方才出声道。

    “朕令人铸造银币,就已经有人骂朕是与民争利。”

    “袁爱卿可知,此策一出,爱卿必为天下士绅豪贵所唾弃。”

    铸币这事儿,是朱由校用皇权在搞。

    一枚银币,银八钱九分,铜锡一钱一分,合银一两。

    多出来的一钱一分,也就是十一分就是火耗。

    最初是四分作为宝泉局的原料与工钱,两分是度支司管理的国帑,五分是皇帝的内帑。

    但是毕自言为了国帑能多点收入,舍下老脸,从皇帝的内帑多要了一分的利益。

    但就这十一分的火耗,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狠皇帝与“民”夺利,骂皇帝是亡国之君。

    现在,他袁世振玩这一手,他的名声还能好的了?

    “如今,国事艰难,这些人既然想更快,更早的持有银币,必须要付出代价。”

    听到皇帝说天下豪绅骂自己,袁世振当即拱手道。

    “臣在两淮,常见富绅家拥千亩良田,家藏白银数十万两。而百姓则是脚无立锥之地,仅有活命之财。”

    “为了国事,臣不惧。”

    “此赤诚君子。”

    听到袁世振的话,朱由校伸出手指了指对方,对周围的众人道。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

    闻言,袁世振当即有些脸红,他也是有私心的。

    他在两淮的一些“老朋友”,在南直隶兑银时,根本抢不过那些个勋贵。

    在听说了南直隶兑银的事儿是他提出来的后,当即就遣人找到了他的门上。

    银币这东西,用起来比银两方便多了,但就这个数量太少。

    而且,还有朝廷那道奖励性举报的规定压在头上。

    这政策一出来,他们掀民乱的办法就用不上。

    下面多少地痞流氓盯着他们,就等着时间一到,举报他们呢。

    由不得他们不急。

    “此事,容朕再想想。”

    思索了一会儿后,朱由校摇了摇头,没有立刻答应袁世振的提议。

    见到皇帝这么犹豫,袁世振没有再说话。

    办事儿,讲究个火候。

    这既然皇帝已经在思考了,就不要穷追了。

    不然会让皇帝怀疑他动机不纯。

    见到皇帝与袁世振两人定下了再加火耗,多给数额的事儿,徐光启的眼神一阵闪烁。

    徐光启出身的徐家,是松江大户。

    而松江那个地方,后世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上海。

    徐光启本人在松江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的别业,并且在逝世后安葬的地方,叫做徐家汇。

    身为一个西学派,徐家在海贸上,当然是插了一手的。

    海贸利益的庞大,让四分高的火耗对徐家也不是不能承受的。

    而且,徐光启还发现了袁世振刚才提出的增加额度的一个漏洞。

    南直隶的火耗是四成,北直隶的火耗是一成。

    若是这新增的额度是在京城,有人将银子从南直隶运到北直隶来兑了,再运回南直隶,私下给人兑银。

    就算加上竞争多给出的火耗。。。

    心中一阵默算,徐光启就得出了一个起码一成五利益的结论。

    想到这里,徐光启深深的看了一眼袁世振。

    都是老狐狸,你搁这儿玩什么聊斋呢。

    不过,徐光启此时并不打算戳穿袁世振背后的目的。

    没那个必要,南直隶银币多加的火耗,只是目前市场上银多币少所造成的。

    等到后面数量上去,火耗自然是要降下来的,这个牟利的路子到时候也就没了。

    “陛下,臣前些日子在石景山看了很多东西,觉得这工级是个好东西。”

    跟在皇帝的身后,徐光启笑呵呵的看着堂口中正在配银的银匠,对皇帝道。

    “既可让朝廷得到技艺高超的工匠,又能让工匠得利,能活的下去。”

    “今日又在这宝泉局参观,听闻银匠不足,臣有个提议,想说于陛下。”

    “哦?”

    闻言,朱由校意外的看向徐光启。

    “说来听听。”

    “臣提议,能不能建一所匠学,招募一些无业之人,学习工匠之道。”

    给工匠办学校?

    听到徐光启,在场的众人都看向了徐光启。

    且不说手艺人几乎都是父子相传,传儿不传女,敝帚自珍的想法,舍不得传给别人。

    光是士农工商,各司其职,这朴实无华的社会定义,就让很多人不愿意去做工匠。

    注意到了周围人的目光,徐光启出声解释道。

    “以前,很多人就算是学的做了木匠、瓦匠、铁匠,也不敢四处宣传,生怕入了匠籍。但前番,陛下已令顺天府废除匠籍,很多人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古人有言,工欲善其器,必先利其器。”

    “衣食住行,那样都离不开工匠打造的器械。”

    “这些器械,关乎着大明每年能生产多少农具,能生产多少兵器,能编织多少布匹。”

    “若是工具不利,则生产出的数量与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故此,臣觉得建一个匠学,培养工匠,对朝廷是一件有利之事。”

    (本章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