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景帝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下以为, 凡事堵不如疏。民之口如此,川亦如此, 天下万事莫同此理。不知道‘王公子’以为如何?”齐远恒微笑着问道。
眼前的这位主果然不是易于之辈,心思颇为机巧, 听话听音的本领也足够高,就算他说话这般蜿蜒曲折,一句话中拐了九道弯,也能被他听出弦外之音,就算他第一次见面就对这位主心中莫名得很是不爽,此时也不得不承认,这位主并没有他原先想象中那么不学无术。
不过既然“王公子”愿意与他做口舌之争, 齐远恒也就没有了太多的担心。所谓的嫌货人才是买货人, 这种时候,怕就怕他一句话都不愿意与他们多说,随便就扔个罪名过来要他们好看,既然他愿意谈谈, 那么就说明大家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谈。
况且这位主今天是微服私访, 应该不会摆明身份找他们的麻烦,既然如此,齐元恒就耐着性子坐下来与他谈了又谈。
“好一个堵不如疏。”景帝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句话颇有些道理,看来齐远恒盛名之下还是有一点点本事的,嗯,就那么一点点。这么一想, 景帝对他的不喜之心也就少了几分,不再故意去挑他的刺,而是与他闲聊起来,“齐大居士怎么这么闲有空跑来开茶馆?”
“说来话长,此处的主人其实另有其人,在下只能算是好友兼半个主人。若有贵客来访,主人不能及时招待时,在下就出来帮着招呼一二。此处主人姓袁,于茶道上颇有些研究,今日既有贵客临门,少不得要拿出十二分的本事来招待贵客。此时主人正在里间准备,‘王公子’若对茶道有些兴趣等他来了不妨品鉴一番。”
听到齐远恒几次三番说他是贵客,景帝心中自是极为满意的,暗暗觉得齐远恒这次终于长眼了。前段时日,也就是元宵那日,此人就很不长眼,在他准备好了要在卫衍面前表现聪慧睿智的时候,偏偏要跑来故意作对,屡屡开口抢他的风头,让卫衍分了心散了神,没能好好记住他的聪明绝顶。
这么不长眼故意来使坏的家伙,肯定是得不到他的好感的。他没有让人套齐远恒麻袋打他一顿,已经是他这个做皇帝的宽宏大量了。偏偏卫衍还要说些偏着齐远恒的话,他这火气就有些控制不住,忍不住好好欺负了卫衍一把,当然最后的结果,也让他有些狼狈,逼不得已只能把那些明明不该他认的错全部认了一遍,低声下气哄了好半天,好不容易才哄得被他欺负得收不住眼泪的卫衍止了泪。
这些账,他不能再算到卫衍头上去,毕竟已经算过一次的账,再去算第二遍,显得他这个做皇帝的很是小心眼了。不过卫衍那里不能再翻这旧账,齐远恒这里总是可以算一算的,所以他一开始是带了几分挑刺的心与齐远恒说话的。
但是随着齐远恒左一个贵客右一个贵客,左一句“公子与我乃是英雄所见略同”右一句“公子与我实是伯牙子期”,景帝的心情就越来越好了。
齐远恒这人不是不会说话,而是很会说话嘛。他懂,聪明人嘛一向都是自视甚高,除非遇到了同样的聪明人,才能相谈甚欢。很明显,他自己,当朝皇帝,就是齐大居士也要认同的那个聪明人。
这么一分析,景帝的心情当然是很舒畅了。
齐远恒因为一上来就被他揪住了小尾巴,为了不给朋友的地方惹来麻烦,此时自然很注意说话的方式。他这样的人,不去哄人是因为他懒得哄,若是他愿意哄,自然是可以哄得人开心的。
现在,一个乐意去哄,一个被哄得浑身都很舒服,场中的气氛自然和谐无比。
等茶馆的主人正式登场时,这两位已经是其乐融融的状态了。
茶馆主人袁宏敬,自幼嗜茶,年少时曾游历名山秀水以茶会友,而立之后安定下来在诸友帮衬下在此处开了个茶馆度日皆方便诸友聚会,不料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生意越做越大此处也渐渐声名在外。
今日他听跑堂来报,说茶馆里来了位身份尊贵的客人,齐远恒已经在作陪,让他赶紧过去。身份尊贵的客人通常意味着是很麻烦的客人,不过有齐远恒在,应该不碍事。
世人皆说齐大居士性情倨傲,事实上只要齐大居士愿意,以他的口才很容易就能把麻烦摆平,所以袁宏敬并没有多大担心,而是亲自去库房选了茶叶器具让人端着一起上楼来。
此时冬末春未到,新茶未出旧茶已老,袁宏敬估摸着来人的身份,特地选了冲泡后适合观赏的银针茶来待客。此茶产于岳阳府洞庭青螺岛上,古人有诗云“洞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便是赞美此茶的。其冲泡后,三起三落,雀舌含珠,刀丛林立,就算是不懂茶道的俗人,观赏此番美景后也会忍不住赞一句“漂亮”。
景帝当然是不知道这茶馆的主人及半个主人一个拿他当俗人打发另一个拿他当麻烦打发,若是知晓了恐怕他们这次的麻烦就不是一般的麻烦,而是大大的麻烦。不过他并不知晓,所以对此次的招待很是满意。
茶酣意足宾客融融之际,齐远恒突然提出要向他求几个字。
“齐大居士这是听谁说本公子书法上乘?卫衍吗?”虽然齐远恒这次很会做人,但是齐远恒和他又不熟,怎么会知道他书法上乘,景帝乍听到这个请求,不由得有些奇怪,猜想着是不是某人私下里对齐远恒说了点什么才让齐远恒冒出了求字这个念头。
景帝虽然在书法上颇为自得,不过鉴于某人向来不懂得欣赏,问他意见的时候自然是说好好好,要他认真说出到底好在哪里时,他又讷讷着说不出个所以然。虽则奉承他的人是一堆又一堆,其中不乏文采风流出口成章之辈,夸奖起人来个个能做好大一篇锦绣文章,并不是说少了某人就没人夸他了,但是真的少了那个人的奉承这份自得怎么想着都好像缺了一点完美。
现如今景帝估摸着应该是卫衍在齐远恒那里赞过他的书法,齐远恒才会开口向他求字。
虽然不知道“王公子”为什么会有这般误会,但是为了能求到这位主的墨宝,齐远恒也就将错就错了,点头承认了这个猜测。
看到齐远恒在那边很是肯定地点头,景帝额角的青筋忍不住抽了两下,心中有些不悦开始上涌。卫衍既然有这闲工夫在外人面前夸他,为什么在他面前就口拙起来了呢?有什么话不能和他说偏要去和齐远恒说?不过转念想到卫衍在宫外竟然也会惦记着他,不忘在齐远恒面前说他好话,景帝不由得又有了几分欣喜,终于展开笑颜应了下来。
见他应了下来,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出纰漏,齐远恒赶紧吩咐人准备笔墨纸砚。茶馆中时不时有人会吟个诗作个画,为了方便他们,这些用具跑堂们随时都可以呈上来,不过要留下“王公子”的墨宝,齐远恒哪里看得上一般的货,对笔墨纸砚极尽挑剔之能事,众人忙乱了一番才备齐奉上。
齐远恒这般挑剔,落在景帝眼里自然是齐远恒会办事对他很恭敬不糊弄,不管怎么说,这个做事态度就让景帝非常满意。等到跑堂们将齐远恒要的东西一一寻来摆在案上,景帝负手而立,沉吟片刻后写下了“随意”这二字,然后站在那里端详自得了半天,顺便听着齐大居士站在旁边尽情赞誉。
齐大居士口才了得,赞起人来绝对是出口成章花团锦绣,不像某人,夸人半天还是夸不到点子上,听得人很是着急又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想来齐大居士和他相处时也是很无奈吧。伴随着思绪联翩,景帝最后又用了方“大象无行”的私印。
待景帝走后,袁宏敬等着齐远恒给他个解释。这位“王公子”的书法刚劲有力气势轩昂但能让齐大居士用出“求”这个字显然还不够火候,那么齐大居士求这两字肯定是另有用意。
“送去请人拓了做块门匾挂上,这两字就摆副香案供着吧。天子御笔在此,我看以后谁还敢来找我们的麻烦。”齐远恒在那里笑得很是得意。不枉他在这里浪费了半天口水和“王公子”你来我往地过招,显然年轻的帝王已经明白了他的话外之意,看来这位主果然是不容小觑。
景朝天熙二年二月初二,京城颇负盛名的和嘉茶馆更名为“随意居”,取“万事不拘皆随意”之意,市井传言,该店匾乃天子御笔。因官府并没有对这个传言表示异议,很快坐实了传言的真伪。
不出齐大居士所料,有皇帝陛下亲笔御赐的两字在此,随意居少了很多麻烦,很快声名更振客如云来。既然皇帝陛下都叫大家随意,众人自然是敞开手脚随意,其议政之风气越演越烈,没过几年,随意居就俨然执京都士林之牛耳,名士雅客能人异士云集永远是座无虚席甚至连很多高官也开始出入。
不管过去多少岁月,随意居始终秉承其初建人的宗旨,店堂中不禁谈国事,难得是景朝的统治者也始终对这里保持着某种优容,甚至是在景烈后期景宣时期大肆压制士林民间舆论的时候也对此处网开一面,两帝后的诸帝或仁或德或中庸或无为或懦弱或无能皆无其先祖铁血手腕,再加上烈帝御笔在此,更不敢对此处轻举妄动了。这些后话,倒是齐大居士当年没有料到的。
景朝的统治者与其他诸朝相比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对民间议政保持着一种宽容到近乎纵容的态度,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极少有臣民因议政而获罪,就算是景朝历史上称得上是铁血的烈帝,其晚年因篡史一事处置了很大一批臣子,其罪名用得却是“非议帝王家事”,虽则朝堂上“帝王无家事”的辩驳闹得是风生水起,但其后获罪的诸臣依然还是此项罪名。
据史学家考证,景烈朝天熙三年,朝廷甚至专门设置了一个衙门叫做民议司,每隔三月就会张榜贴出十项议题,只要是景朝臣民无论身份地位职业阶级皆可上书参议,虽然不知道最后上达天听的到底有几许,但是此举在分散诸多有志者的精力上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景朝的统治者对民间议政的宽容亦可见一斑。
其后诸帝当然明白这项举措既能标榜仁政又能选拔人才,还为那些如果无事可做精力太旺盛免不了要生事端的读书人找到了事情做,可谓是一举数得,也就沿例而用了。
虽然皇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不过后世诸多史学家依然不亦乐乎地考证烈帝的此项举措让皇朝的灭亡延后了多少年,靠着捣腾这些有的没的来养家糊口,这些真的都是很久很久以后的后话了。
反正,当是时,无论是求名的这位还是赐名的那位,都不可能想到那么久远以后的事情。求名的这位那时主要目的是想要张护店符,赐名的那位当时最大目的大概是为了显摆炫耀他的书法,其他的,倒是小事了。
所以说,这世上的事,有时候真的无法预测到最终的结局。
京城这边,景帝考察民情炫耀书法两不误,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卫衍那边,幽州也渐渐近了。
景朝的疆域分九州。东为青州,西为雍州,南为荆州,北为幽州,东南为扬州,西南为戎州,西北为滁州,东北为薄州,中为冀州;州下辖府;府下有县。
时人所谓的幽州,泛指时是指冀州以北的大片广漠土地,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特指幽州的州城所在地——幽州城,亦是卫衍本次宣旨监刑的目的地。
幽州自古以来便是蛮荒之地,地广人稀,酷寒阴冷,土地贫瘠,物产匮乏,百姓生存不易,历朝历代都是充军流放的首选之地。后来有人机缘巧合之下在那连绵起伏渺无人际的荒山之中发现了一种非常适合建筑装饰用的白色岩石,并将它们从深山之中采运出来贩卖到东南繁华之地,很快便得到了豪门巨族的青睐,但是因其开采不易运输不便,价格十分昂贵。
后来也不知是哪位皇帝,某天突然心血来潮要修建一座新都城,那就是如今景朝的京城——平京城的前身,那位皇帝梦想中的新皇城拟用青石铺路白玉为阶,碧玉为瓦黄金作柱,这“白玉”就是产自幽州深山之中的白色岩石。
只是这“白玉”要从千里之外的幽州运到平京实属不易,纵使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其数量每每还是难以为继,导致新皇城的工程数度延期。后来那位皇帝一怒之下,征集了数十万民工,穷十年之力挖掘出一条从平京至幽州的运河专门来运送“白玉”,才好不容易让他梦想中的新皇城竣工。
世人都谓帝王昏庸无道,为了自身的享乐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士林才子清流名士们更是对帝王的所作所为口诛笔伐恨不得能让他自绝以谢天下,然则数百年过去当年的蛮荒之地却因为这条运河慢慢繁华起来,沿河而建的城镇虽比不上东南富庶之地,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由此可见史笔如刀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很多事情过个数百年的时间,就算“史”还是那段“史”,“刀”却是要换把“刀”了。
前面扯远了,让我们重新回到卫衍身上。话说那夜卫衍狼狈痛哭以后,虽然经过冷敷,双眼还是红肿不堪难以见人。正月十八那日他请旨辞行后,直接让人把他抬到了停在码头的官船上,然后以身体不适为由在船舱里面躲了整整两日才敢出来见人。
幸好本次的幽州之行以他为主,协同跟随的大理寺诸官虽然心里觉得奇怪却不敢盯着他究根刨底,问问他到底出了什么事,这场无法见人的狼狈事件总算是安安稳稳地收了场。说起来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否则被众人撞见了他的狼狈模样的话,卫衍恐怕想死的心都会有了。
就这么着,卫衍一行人于二月初六到达了幽州城。因为逆风而行比预计稍微晚了几天,沿河而下的途中除了地方官员的迎来送往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多说的事情。那日官船到了幽州城外的码头上,靠岸时已是午后,远远望去就能瞧见一堆人影在码头上晃动。
码头上迎接钦差的众人经过了一个上午的等待,都已经疲累不堪摇摇晃晃官容不整,突然有眼尖的看到了远处而来的船帆叫唤起来,众人顿时整冠的整冠,理靴的理靴,混乱一片煞是好看。
幽州的知州谢萌端坐在码头上搭建的凉棚里面,面无表情冷眼旁观眼前的混乱,整暇以待地看着官船停泊靠岸,等到船上的众人开始下船,他才弹了弹衣袖起身走到众人跟前准备迎接钦差。
卫衍捧着圣旨下船,谢萌带领幽州众官员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等卫衍说了“谢大人请起”后才直起身来与他寒暄。谢萌乃正二品的地方大员,卫衍只是小小一名正五品的三等侍卫,这般恭敬当然不是对他,而是对他手中的圣旨。不过卫衍是实打实的天子近臣,手握圣旨代天子行事,行的又是件肃杀之事,自然无人敢轻慢对待。
卫衍此趟的差事其实很简单,“逆王”案的祸首早已当场被太后就地□□,剩下的就是案犯家眷从犯属官之类,也早已该抓的抓,该审的审,该... -->>
“在下以为, 凡事堵不如疏。民之口如此,川亦如此, 天下万事莫同此理。不知道‘王公子’以为如何?”齐远恒微笑着问道。
眼前的这位主果然不是易于之辈,心思颇为机巧, 听话听音的本领也足够高,就算他说话这般蜿蜒曲折,一句话中拐了九道弯,也能被他听出弦外之音,就算他第一次见面就对这位主心中莫名得很是不爽,此时也不得不承认,这位主并没有他原先想象中那么不学无术。
不过既然“王公子”愿意与他做口舌之争, 齐远恒也就没有了太多的担心。所谓的嫌货人才是买货人, 这种时候,怕就怕他一句话都不愿意与他们多说,随便就扔个罪名过来要他们好看,既然他愿意谈谈, 那么就说明大家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谈。
况且这位主今天是微服私访, 应该不会摆明身份找他们的麻烦,既然如此,齐元恒就耐着性子坐下来与他谈了又谈。
“好一个堵不如疏。”景帝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句话颇有些道理,看来齐远恒盛名之下还是有一点点本事的,嗯,就那么一点点。这么一想, 景帝对他的不喜之心也就少了几分,不再故意去挑他的刺,而是与他闲聊起来,“齐大居士怎么这么闲有空跑来开茶馆?”
“说来话长,此处的主人其实另有其人,在下只能算是好友兼半个主人。若有贵客来访,主人不能及时招待时,在下就出来帮着招呼一二。此处主人姓袁,于茶道上颇有些研究,今日既有贵客临门,少不得要拿出十二分的本事来招待贵客。此时主人正在里间准备,‘王公子’若对茶道有些兴趣等他来了不妨品鉴一番。”
听到齐远恒几次三番说他是贵客,景帝心中自是极为满意的,暗暗觉得齐远恒这次终于长眼了。前段时日,也就是元宵那日,此人就很不长眼,在他准备好了要在卫衍面前表现聪慧睿智的时候,偏偏要跑来故意作对,屡屡开口抢他的风头,让卫衍分了心散了神,没能好好记住他的聪明绝顶。
这么不长眼故意来使坏的家伙,肯定是得不到他的好感的。他没有让人套齐远恒麻袋打他一顿,已经是他这个做皇帝的宽宏大量了。偏偏卫衍还要说些偏着齐远恒的话,他这火气就有些控制不住,忍不住好好欺负了卫衍一把,当然最后的结果,也让他有些狼狈,逼不得已只能把那些明明不该他认的错全部认了一遍,低声下气哄了好半天,好不容易才哄得被他欺负得收不住眼泪的卫衍止了泪。
这些账,他不能再算到卫衍头上去,毕竟已经算过一次的账,再去算第二遍,显得他这个做皇帝的很是小心眼了。不过卫衍那里不能再翻这旧账,齐远恒这里总是可以算一算的,所以他一开始是带了几分挑刺的心与齐远恒说话的。
但是随着齐远恒左一个贵客右一个贵客,左一句“公子与我乃是英雄所见略同”右一句“公子与我实是伯牙子期”,景帝的心情就越来越好了。
齐远恒这人不是不会说话,而是很会说话嘛。他懂,聪明人嘛一向都是自视甚高,除非遇到了同样的聪明人,才能相谈甚欢。很明显,他自己,当朝皇帝,就是齐大居士也要认同的那个聪明人。
这么一分析,景帝的心情当然是很舒畅了。
齐远恒因为一上来就被他揪住了小尾巴,为了不给朋友的地方惹来麻烦,此时自然很注意说话的方式。他这样的人,不去哄人是因为他懒得哄,若是他愿意哄,自然是可以哄得人开心的。
现在,一个乐意去哄,一个被哄得浑身都很舒服,场中的气氛自然和谐无比。
等茶馆的主人正式登场时,这两位已经是其乐融融的状态了。
茶馆主人袁宏敬,自幼嗜茶,年少时曾游历名山秀水以茶会友,而立之后安定下来在诸友帮衬下在此处开了个茶馆度日皆方便诸友聚会,不料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生意越做越大此处也渐渐声名在外。
今日他听跑堂来报,说茶馆里来了位身份尊贵的客人,齐远恒已经在作陪,让他赶紧过去。身份尊贵的客人通常意味着是很麻烦的客人,不过有齐远恒在,应该不碍事。
世人皆说齐大居士性情倨傲,事实上只要齐大居士愿意,以他的口才很容易就能把麻烦摆平,所以袁宏敬并没有多大担心,而是亲自去库房选了茶叶器具让人端着一起上楼来。
此时冬末春未到,新茶未出旧茶已老,袁宏敬估摸着来人的身份,特地选了冲泡后适合观赏的银针茶来待客。此茶产于岳阳府洞庭青螺岛上,古人有诗云“洞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便是赞美此茶的。其冲泡后,三起三落,雀舌含珠,刀丛林立,就算是不懂茶道的俗人,观赏此番美景后也会忍不住赞一句“漂亮”。
景帝当然是不知道这茶馆的主人及半个主人一个拿他当俗人打发另一个拿他当麻烦打发,若是知晓了恐怕他们这次的麻烦就不是一般的麻烦,而是大大的麻烦。不过他并不知晓,所以对此次的招待很是满意。
茶酣意足宾客融融之际,齐远恒突然提出要向他求几个字。
“齐大居士这是听谁说本公子书法上乘?卫衍吗?”虽然齐远恒这次很会做人,但是齐远恒和他又不熟,怎么会知道他书法上乘,景帝乍听到这个请求,不由得有些奇怪,猜想着是不是某人私下里对齐远恒说了点什么才让齐远恒冒出了求字这个念头。
景帝虽然在书法上颇为自得,不过鉴于某人向来不懂得欣赏,问他意见的时候自然是说好好好,要他认真说出到底好在哪里时,他又讷讷着说不出个所以然。虽则奉承他的人是一堆又一堆,其中不乏文采风流出口成章之辈,夸奖起人来个个能做好大一篇锦绣文章,并不是说少了某人就没人夸他了,但是真的少了那个人的奉承这份自得怎么想着都好像缺了一点完美。
现如今景帝估摸着应该是卫衍在齐远恒那里赞过他的书法,齐远恒才会开口向他求字。
虽然不知道“王公子”为什么会有这般误会,但是为了能求到这位主的墨宝,齐远恒也就将错就错了,点头承认了这个猜测。
看到齐远恒在那边很是肯定地点头,景帝额角的青筋忍不住抽了两下,心中有些不悦开始上涌。卫衍既然有这闲工夫在外人面前夸他,为什么在他面前就口拙起来了呢?有什么话不能和他说偏要去和齐远恒说?不过转念想到卫衍在宫外竟然也会惦记着他,不忘在齐远恒面前说他好话,景帝不由得又有了几分欣喜,终于展开笑颜应了下来。
见他应了下来,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出纰漏,齐远恒赶紧吩咐人准备笔墨纸砚。茶馆中时不时有人会吟个诗作个画,为了方便他们,这些用具跑堂们随时都可以呈上来,不过要留下“王公子”的墨宝,齐远恒哪里看得上一般的货,对笔墨纸砚极尽挑剔之能事,众人忙乱了一番才备齐奉上。
齐远恒这般挑剔,落在景帝眼里自然是齐远恒会办事对他很恭敬不糊弄,不管怎么说,这个做事态度就让景帝非常满意。等到跑堂们将齐远恒要的东西一一寻来摆在案上,景帝负手而立,沉吟片刻后写下了“随意”这二字,然后站在那里端详自得了半天,顺便听着齐大居士站在旁边尽情赞誉。
齐大居士口才了得,赞起人来绝对是出口成章花团锦绣,不像某人,夸人半天还是夸不到点子上,听得人很是着急又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想来齐大居士和他相处时也是很无奈吧。伴随着思绪联翩,景帝最后又用了方“大象无行”的私印。
待景帝走后,袁宏敬等着齐远恒给他个解释。这位“王公子”的书法刚劲有力气势轩昂但能让齐大居士用出“求”这个字显然还不够火候,那么齐大居士求这两字肯定是另有用意。
“送去请人拓了做块门匾挂上,这两字就摆副香案供着吧。天子御笔在此,我看以后谁还敢来找我们的麻烦。”齐远恒在那里笑得很是得意。不枉他在这里浪费了半天口水和“王公子”你来我往地过招,显然年轻的帝王已经明白了他的话外之意,看来这位主果然是不容小觑。
景朝天熙二年二月初二,京城颇负盛名的和嘉茶馆更名为“随意居”,取“万事不拘皆随意”之意,市井传言,该店匾乃天子御笔。因官府并没有对这个传言表示异议,很快坐实了传言的真伪。
不出齐大居士所料,有皇帝陛下亲笔御赐的两字在此,随意居少了很多麻烦,很快声名更振客如云来。既然皇帝陛下都叫大家随意,众人自然是敞开手脚随意,其议政之风气越演越烈,没过几年,随意居就俨然执京都士林之牛耳,名士雅客能人异士云集永远是座无虚席甚至连很多高官也开始出入。
不管过去多少岁月,随意居始终秉承其初建人的宗旨,店堂中不禁谈国事,难得是景朝的统治者也始终对这里保持着某种优容,甚至是在景烈后期景宣时期大肆压制士林民间舆论的时候也对此处网开一面,两帝后的诸帝或仁或德或中庸或无为或懦弱或无能皆无其先祖铁血手腕,再加上烈帝御笔在此,更不敢对此处轻举妄动了。这些后话,倒是齐大居士当年没有料到的。
景朝的统治者与其他诸朝相比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对民间议政保持着一种宽容到近乎纵容的态度,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极少有臣民因议政而获罪,就算是景朝历史上称得上是铁血的烈帝,其晚年因篡史一事处置了很大一批臣子,其罪名用得却是“非议帝王家事”,虽则朝堂上“帝王无家事”的辩驳闹得是风生水起,但其后获罪的诸臣依然还是此项罪名。
据史学家考证,景烈朝天熙三年,朝廷甚至专门设置了一个衙门叫做民议司,每隔三月就会张榜贴出十项议题,只要是景朝臣民无论身份地位职业阶级皆可上书参议,虽然不知道最后上达天听的到底有几许,但是此举在分散诸多有志者的精力上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景朝的统治者对民间议政的宽容亦可见一斑。
其后诸帝当然明白这项举措既能标榜仁政又能选拔人才,还为那些如果无事可做精力太旺盛免不了要生事端的读书人找到了事情做,可谓是一举数得,也就沿例而用了。
虽然皇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不过后世诸多史学家依然不亦乐乎地考证烈帝的此项举措让皇朝的灭亡延后了多少年,靠着捣腾这些有的没的来养家糊口,这些真的都是很久很久以后的后话了。
反正,当是时,无论是求名的这位还是赐名的那位,都不可能想到那么久远以后的事情。求名的这位那时主要目的是想要张护店符,赐名的那位当时最大目的大概是为了显摆炫耀他的书法,其他的,倒是小事了。
所以说,这世上的事,有时候真的无法预测到最终的结局。
京城这边,景帝考察民情炫耀书法两不误,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卫衍那边,幽州也渐渐近了。
景朝的疆域分九州。东为青州,西为雍州,南为荆州,北为幽州,东南为扬州,西南为戎州,西北为滁州,东北为薄州,中为冀州;州下辖府;府下有县。
时人所谓的幽州,泛指时是指冀州以北的大片广漠土地,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特指幽州的州城所在地——幽州城,亦是卫衍本次宣旨监刑的目的地。
幽州自古以来便是蛮荒之地,地广人稀,酷寒阴冷,土地贫瘠,物产匮乏,百姓生存不易,历朝历代都是充军流放的首选之地。后来有人机缘巧合之下在那连绵起伏渺无人际的荒山之中发现了一种非常适合建筑装饰用的白色岩石,并将它们从深山之中采运出来贩卖到东南繁华之地,很快便得到了豪门巨族的青睐,但是因其开采不易运输不便,价格十分昂贵。
后来也不知是哪位皇帝,某天突然心血来潮要修建一座新都城,那就是如今景朝的京城——平京城的前身,那位皇帝梦想中的新皇城拟用青石铺路白玉为阶,碧玉为瓦黄金作柱,这“白玉”就是产自幽州深山之中的白色岩石。
只是这“白玉”要从千里之外的幽州运到平京实属不易,纵使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其数量每每还是难以为继,导致新皇城的工程数度延期。后来那位皇帝一怒之下,征集了数十万民工,穷十年之力挖掘出一条从平京至幽州的运河专门来运送“白玉”,才好不容易让他梦想中的新皇城竣工。
世人都谓帝王昏庸无道,为了自身的享乐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士林才子清流名士们更是对帝王的所作所为口诛笔伐恨不得能让他自绝以谢天下,然则数百年过去当年的蛮荒之地却因为这条运河慢慢繁华起来,沿河而建的城镇虽比不上东南富庶之地,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由此可见史笔如刀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很多事情过个数百年的时间,就算“史”还是那段“史”,“刀”却是要换把“刀”了。
前面扯远了,让我们重新回到卫衍身上。话说那夜卫衍狼狈痛哭以后,虽然经过冷敷,双眼还是红肿不堪难以见人。正月十八那日他请旨辞行后,直接让人把他抬到了停在码头的官船上,然后以身体不适为由在船舱里面躲了整整两日才敢出来见人。
幸好本次的幽州之行以他为主,协同跟随的大理寺诸官虽然心里觉得奇怪却不敢盯着他究根刨底,问问他到底出了什么事,这场无法见人的狼狈事件总算是安安稳稳地收了场。说起来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否则被众人撞见了他的狼狈模样的话,卫衍恐怕想死的心都会有了。
就这么着,卫衍一行人于二月初六到达了幽州城。因为逆风而行比预计稍微晚了几天,沿河而下的途中除了地方官员的迎来送往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多说的事情。那日官船到了幽州城外的码头上,靠岸时已是午后,远远望去就能瞧见一堆人影在码头上晃动。
码头上迎接钦差的众人经过了一个上午的等待,都已经疲累不堪摇摇晃晃官容不整,突然有眼尖的看到了远处而来的船帆叫唤起来,众人顿时整冠的整冠,理靴的理靴,混乱一片煞是好看。
幽州的知州谢萌端坐在码头上搭建的凉棚里面,面无表情冷眼旁观眼前的混乱,整暇以待地看着官船停泊靠岸,等到船上的众人开始下船,他才弹了弹衣袖起身走到众人跟前准备迎接钦差。
卫衍捧着圣旨下船,谢萌带领幽州众官员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等卫衍说了“谢大人请起”后才直起身来与他寒暄。谢萌乃正二品的地方大员,卫衍只是小小一名正五品的三等侍卫,这般恭敬当然不是对他,而是对他手中的圣旨。不过卫衍是实打实的天子近臣,手握圣旨代天子行事,行的又是件肃杀之事,自然无人敢轻慢对待。
卫衍此趟的差事其实很简单,“逆王”案的祸首早已当场被太后就地□□,剩下的就是案犯家眷从犯属官之类,也早已该抓的抓,该审的审,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