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松本清张经典推理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什么意思?是因为她精神异常,所以信口胡说的吗?
“真怪。”伊濑把自己的疑惑告诉浜中后,浜中抱着胳膊说,“莫非小野小町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传说中,小野小町是才色兼备的绝世美人,却红颜薄幸。要说有什么特别含义的话,也只有这点了吧?”
“小野小町,”浜中的语气表明他又要展开讲解了,“此人的出身众说纷纭,尚无定论。说法主要有两种,其一说她是出羽国国司的女儿,其二说她是小野篁的孙女。可以肯定的是,她是八世纪中叶的宫女或妃子,也是六歌仙中唯一的女性。纪贯之在《古今和歌集》的序中评价她的和歌‘爱怜而无气力,譬犹美人之有忧思’……不行,光凭这些信息,我们仍然理解不了那位美女的话中所指。”
“不错,你只是承认了她知识广博而已。”
“我们无法代入这个偏执狂女人的思维,所以也不可能明白她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提到小野小町。”浜中放弃了。
“既然你对她这么感兴趣,不如去见见她本人怎么样?”伊濑鼓动道。以浜中这个人的性格,说不定真的打算去伊豆大仁的三福查个究竟。
“明天早点去坐火车吧?”浜中忽视了他的建议。
“明天?我不是刚刚才交了第二篇稿子吗?”伊濑不由得大叫起来。
“嗯。虽然有点超前,但我真的很想快点去看看。趁热打铁嘛!”
“但明天去还是太早了。而且,我还得写另外一篇稿子。能不能等一个星期左右呢?”
“这样啊……”浜中思索片刻,“那二十四日出发怎么样?”
“二十四日没问题。”
“那二十四日早上我来接您。”
“到目的地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唔,大概两个半小时吧。”
“坐早上几点的火车?”伊濑想,如果早点到目的地,时间就会很充裕,采风完毕之后还可以去见见二宫。
“等等,我现在就查查时刻表。”说着,浜中再次拿起旁边的列车时刻表。从新宿出发开往馆山方向的高速列车,最早的一班是早上七点发车,抵达馆山的时间是九点三十三分。
“七点出发的话,实在太早了。”
“是啊,太早了。选七点过后的怎么样?”
“下一班高速列车要很晚才开。我们可以先坐电车到千叶,再换乘火车。”
结果,两人商定在千叶乘坐九点二十二分发车的普通列车。抵达九重的时间是中午十二点。
“好,那就说定了。不过,你必须在八点前开车来接我。”伊濑合上时刻表。就在这时,他猛然想起一件事,大惊失色道:“浜中君,从东京到千叶的九重站,会不会又是350公里呢?”
“哪有那么远!老师,您是被那女人彻底唬住了啊。”
“那到底有多少公里?”
“唔,顶多100公里左右吧。”
“我现在就查一下!”伊濑将合上的时刻表又打开。找到东京到九重之间的里程数。
“多少公里?”浜中凑上来看。
“135公里。”
“没想到这么长。我还以为只有100公里左右呢。”浜中说,“不过,这数字与350相差甚远,老师肯定很失望吧……哎呀!”浜中尖叫起来,“如果将135公里的百位数字去掉,就是35。而将350的个位数字去掉,也是35!”
“是啊!真是这样!”经浜中提醒,伊濑也开始诧异起来。
伊濑在商定的一周时间内写完了别家的约稿,去馆山的前一天,给千叶县成田市的二宫健一发了一份电报,告诉他如果想见自己,就在明天下午四点左右去馆山站的候车室。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对方应该见过杂志上采风旅行中伊濑的照片,认得出他。
伊濑觉得,素昧平生的读者虽不至于主动来见他,可如果对方是千叶当地人,应当不会拒绝就在当地会面的邀请。这对读者来说很方便,也是个难得的机会。
话说回来,浜中这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男人,竟然提议去探寻补陀洛国传说。世上知道这一传说的人并不多,这反而激发起伊濑的兴趣。前两次探秘之旅的主题,不论是羽衣传说还是浦岛传说,都属于上古神话,而这次则是源自佛教典故,伊濑认为这种变化也不错。
伊濑命妻子去拍电报。她一回家就进入伊濑所在的里间。
“老公——”她的脸色都变了,“有个可疑的男人在附近晃悠。”
“可疑的男人?”
“一个穿夹克的男人,我在这一带从未见过,两三天前就在我们家附近晃悠,我一出门他就连忙躲到电线杆背后,或者跑去旁边的小巷里。太可怕了,明天你去馆山,请一定要早点回来!”
“好,我会尽早回来的,你不用担心。”伊濑边说边拍了拍妻子的肩膀,他的心头却笼上了一层阴云。
第二天七点半,门外响起了汽车的声响,玄关传来了浜中与伊濑妻子的对话声。
“啊,辛苦你了。”伊濑来到玄关,浜中机敏地站起来。
“早上好!一大早就来打扰您,真是非常抱歉。”身为编辑,浜中礼数周全。
“浜中君,我下午四点想去馆山车站,四点之前能完成采风吧?”
“到达的时间是中午十二点,之间有四个小时,应该没问题。”浜中保证道。
上车之后,浜中问伊濑去馆山站有什么事。
“我给你看过一个叫二宫健一的读者的来信。我昨天给二宫拍了份电报,告诉他,如果想见面的话,就在今天下午四点到车站等我。我不确定他是否会来,反正到时候我得去车站看看。”
“老师真了不起。必须认真对待这样的热心读者。”
“我还不是什么畅销作家,不忘本或许正是我的长处。”
“不忘本最重要!”浜中就像老编辑似的教训道。
在新宿坐上电车后,伊濑想提前做点功课。“补陀洛寺就在九重站附近吗?”
“准确地说,是在馆山和九重之间的府中,离九重更近。顾名思义,府中过去是国府所在地。现在那附近还有安防国分寺的遗迹。”
“那能顺道去看看国分寺吗?”
“没问题。上次我回去之后也做过调查,发现那附近还有别的古老传说。所以我十分期待这次采风能收获丰富。”
“是什么传说?”
“这个……您到那边之后自然就明白了。”浜中不耐烦似的拒绝透露更多的信息。
两人乘上从新宿到千叶的电车。电车里拥挤不堪,两人到四谷站才找到两个连在一起的座位。
浜中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翻翻周刊杂志上的照片,像往常那样坐卧不安,最后视线落在了伊濑正在读的书上。“老师,有件事,我上次想问却没有问成……”他并没有针对伊濑的书发问。
“什么事?”
“是关于那位大仁来的女子的。”
“又是她?”
“我想,她会不会就是赠送海龙酒匾额的那个人呢?”
“我也考虑过。可是,我拿问题试过她,她一点反应都没有。”伊濑答道。
电车不久后便驶到海岸边。从右侧的车窗望去,碧波万顷的东京湾近在眼前。
在千叶换乘的列车一到馆山就乘客骤减。九重距馆山不到十分钟车程。下车一看,是个破破烂烂的小站。这里与东京相距135公里。
“135公里啊。”浜中喃喃自语,看来他也想起了时刻表上的数字。
在站前坐上出租车,十分钟左右就到了府中。田野中零星地分布着几家农舍,田野背后则是丘陵,看上去一派萧索。
“浜中君,咱们就是要来这儿?”下车后,伊濑问同样茫然望着这片景象的浜中。
“我听说就在这附近啊。”
“听谁说的?”
“图书馆的人。我觉得应该没错,先去这儿的派出所问问。”
浜中朝路旁的派出所走去,很快就回来了。
“派出所的人也不太清楚。可能要去公民馆才行。”
公民馆也不远。在一座好像之前是村公所的建筑上,并排挂着两块招牌:“馆山农业协会九重支部”“馆山市公民馆九重分馆”。
伊濑跟着浜中进入馆内,见到一位年老的男性馆员。
“补陀洛寺是什么东西?”对方满脸疑惑。看来跟他说也是白搭。
“乡土史方面,我们这儿的小学校长知道许多,你们去问校长吧。”老馆员指着公民馆前马路对面的学校说。校长的了解程度和馆员差不多,也是第一次听说补陀洛寺这个名字。
浜中相当失望。“听说浮岛宫的遗址也在这附近?”他强打精神问。
“浮岛宫遗址的确就在这儿附近。外房的浦胜也有浮岛,但那儿并不是传说中的浮岛宫遗址。”校长嘟哝道,白色胡须随之舞动,“话说回来,你这么年轻,竟然了解这些典故。就算本地人知道此事的也不多。”校长钦佩道。
“没办法了,老师。”浜中同伊濑走出学校后说,“补陀洛寺看来是去不成了,只好去参观浮岛宫遗址来取代了,不知您是否同意?”
“浮岛宫遗址是什么?”伊濑觉得自己一直都在被浜中牵着鼻子走。
“景行天皇和皇后曾一同到此狩猎,本地的酋长为两人充当向导。这一带当时还是大海,皇后八坂入媛驻跸期间,在海边听见‘卡酷卡酷’的奇异鸟鸣。后来,一行人又坐上船前进,数不胜数的鱼跟了上来。酋长用鹿角制作的弓拍打游动的鱼,转眼间就捕获了大批鱼。据说后来‘鲣鱼’一词就是从“打鱼”转音而来的。天皇因酋长的侍奉而感到欣喜不已,赐其部落名为‘大伴’。他们就成了忌部氏的祖先。”
“这故事一点都不有趣。”
“未必。这个故事应该和浦岛传说一样,也是海洋族群的传说。我猜想,用弓箭拍打鱼群,收获颇丰,这象征着原先住在这里的海洋族群被后来入侵的其他海洋族群所征服。虽然鲣鱼得名的由来有穿凿附会之嫌,但我觉得,这里也许是北九州宗像一族那样的海洋族群的殖民地。”
“你有实际的证据吗?”
“证据也不是没有。这儿附近有个叫安布里的地方,它同北九州的加布里和背振一样,地名明显来自朝鲜语。从考古学上看,北九州出土了特有的瓮棺,而这里是千叶县,位于本州中东部,却也有类似的葬俗。我想,这是由于北九州的海洋族群乘太平洋洋流来到安房所致。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瓮棺在本州东北部分布极少。”
听起来虽然有点牵强,但浜中列举的实证也的确存在。其实,这里出土的瓮棺还是考古学上的一大谜题。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有点意思了。本来劲头十足地来找补陀洛寺,结果扑了个空。除了把要写的话题换成这个传说,我也别无他选。”
“那就这样定了,靠候补充当主力吧。”
浜中将照相机的背带从肩膀上取下,在附近“咔嚓咔嚓”地照了起来。和之前不同,这次没有神社遗迹,能拍的只有荒凉的景色。
“浜中君,咱们马上就能弄完吧?”
“已经差不多了,因为的确没什么好调查的。我会整理一些资料交给老师,帮助您写稿。”浜中看看手表,已经两点钟了,“老师,我肚子饿了。咱们直接回馆山吃饭吧。”
这里没有出租车,两人只好站在乡村公路边等公交车。这一等就是三十分钟。车往馆山行使的路上,他们发现附近正在搞宅地建设,丘陵的边缘有许多挖土机忙着作业。两人望着窗外的景色,不由得失神起来。
“浜中君,国分寺那边我们就放弃了?”
“只好如此了。我觉得有点倦怠了。咱们在馆山吃过饭,老师不是刚好可以赶上同读者的会面吗?”
是什么意思?是因为她精神异常,所以信口胡说的吗?
“真怪。”伊濑把自己的疑惑告诉浜中后,浜中抱着胳膊说,“莫非小野小町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传说中,小野小町是才色兼备的绝世美人,却红颜薄幸。要说有什么特别含义的话,也只有这点了吧?”
“小野小町,”浜中的语气表明他又要展开讲解了,“此人的出身众说纷纭,尚无定论。说法主要有两种,其一说她是出羽国国司的女儿,其二说她是小野篁的孙女。可以肯定的是,她是八世纪中叶的宫女或妃子,也是六歌仙中唯一的女性。纪贯之在《古今和歌集》的序中评价她的和歌‘爱怜而无气力,譬犹美人之有忧思’……不行,光凭这些信息,我们仍然理解不了那位美女的话中所指。”
“不错,你只是承认了她知识广博而已。”
“我们无法代入这个偏执狂女人的思维,所以也不可能明白她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提到小野小町。”浜中放弃了。
“既然你对她这么感兴趣,不如去见见她本人怎么样?”伊濑鼓动道。以浜中这个人的性格,说不定真的打算去伊豆大仁的三福查个究竟。
“明天早点去坐火车吧?”浜中忽视了他的建议。
“明天?我不是刚刚才交了第二篇稿子吗?”伊濑不由得大叫起来。
“嗯。虽然有点超前,但我真的很想快点去看看。趁热打铁嘛!”
“但明天去还是太早了。而且,我还得写另外一篇稿子。能不能等一个星期左右呢?”
“这样啊……”浜中思索片刻,“那二十四日出发怎么样?”
“二十四日没问题。”
“那二十四日早上我来接您。”
“到目的地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唔,大概两个半小时吧。”
“坐早上几点的火车?”伊濑想,如果早点到目的地,时间就会很充裕,采风完毕之后还可以去见见二宫。
“等等,我现在就查查时刻表。”说着,浜中再次拿起旁边的列车时刻表。从新宿出发开往馆山方向的高速列车,最早的一班是早上七点发车,抵达馆山的时间是九点三十三分。
“七点出发的话,实在太早了。”
“是啊,太早了。选七点过后的怎么样?”
“下一班高速列车要很晚才开。我们可以先坐电车到千叶,再换乘火车。”
结果,两人商定在千叶乘坐九点二十二分发车的普通列车。抵达九重的时间是中午十二点。
“好,那就说定了。不过,你必须在八点前开车来接我。”伊濑合上时刻表。就在这时,他猛然想起一件事,大惊失色道:“浜中君,从东京到千叶的九重站,会不会又是350公里呢?”
“哪有那么远!老师,您是被那女人彻底唬住了啊。”
“那到底有多少公里?”
“唔,顶多100公里左右吧。”
“我现在就查一下!”伊濑将合上的时刻表又打开。找到东京到九重之间的里程数。
“多少公里?”浜中凑上来看。
“135公里。”
“没想到这么长。我还以为只有100公里左右呢。”浜中说,“不过,这数字与350相差甚远,老师肯定很失望吧……哎呀!”浜中尖叫起来,“如果将135公里的百位数字去掉,就是35。而将350的个位数字去掉,也是35!”
“是啊!真是这样!”经浜中提醒,伊濑也开始诧异起来。
伊濑在商定的一周时间内写完了别家的约稿,去馆山的前一天,给千叶县成田市的二宫健一发了一份电报,告诉他如果想见自己,就在明天下午四点左右去馆山站的候车室。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对方应该见过杂志上采风旅行中伊濑的照片,认得出他。
伊濑觉得,素昧平生的读者虽不至于主动来见他,可如果对方是千叶当地人,应当不会拒绝就在当地会面的邀请。这对读者来说很方便,也是个难得的机会。
话说回来,浜中这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男人,竟然提议去探寻补陀洛国传说。世上知道这一传说的人并不多,这反而激发起伊濑的兴趣。前两次探秘之旅的主题,不论是羽衣传说还是浦岛传说,都属于上古神话,而这次则是源自佛教典故,伊濑认为这种变化也不错。
伊濑命妻子去拍电报。她一回家就进入伊濑所在的里间。
“老公——”她的脸色都变了,“有个可疑的男人在附近晃悠。”
“可疑的男人?”
“一个穿夹克的男人,我在这一带从未见过,两三天前就在我们家附近晃悠,我一出门他就连忙躲到电线杆背后,或者跑去旁边的小巷里。太可怕了,明天你去馆山,请一定要早点回来!”
“好,我会尽早回来的,你不用担心。”伊濑边说边拍了拍妻子的肩膀,他的心头却笼上了一层阴云。
第二天七点半,门外响起了汽车的声响,玄关传来了浜中与伊濑妻子的对话声。
“啊,辛苦你了。”伊濑来到玄关,浜中机敏地站起来。
“早上好!一大早就来打扰您,真是非常抱歉。”身为编辑,浜中礼数周全。
“浜中君,我下午四点想去馆山车站,四点之前能完成采风吧?”
“到达的时间是中午十二点,之间有四个小时,应该没问题。”浜中保证道。
上车之后,浜中问伊濑去馆山站有什么事。
“我给你看过一个叫二宫健一的读者的来信。我昨天给二宫拍了份电报,告诉他,如果想见面的话,就在今天下午四点到车站等我。我不确定他是否会来,反正到时候我得去车站看看。”
“老师真了不起。必须认真对待这样的热心读者。”
“我还不是什么畅销作家,不忘本或许正是我的长处。”
“不忘本最重要!”浜中就像老编辑似的教训道。
在新宿坐上电车后,伊濑想提前做点功课。“补陀洛寺就在九重站附近吗?”
“准确地说,是在馆山和九重之间的府中,离九重更近。顾名思义,府中过去是国府所在地。现在那附近还有安防国分寺的遗迹。”
“那能顺道去看看国分寺吗?”
“没问题。上次我回去之后也做过调查,发现那附近还有别的古老传说。所以我十分期待这次采风能收获丰富。”
“是什么传说?”
“这个……您到那边之后自然就明白了。”浜中不耐烦似的拒绝透露更多的信息。
两人乘上从新宿到千叶的电车。电车里拥挤不堪,两人到四谷站才找到两个连在一起的座位。
浜中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翻翻周刊杂志上的照片,像往常那样坐卧不安,最后视线落在了伊濑正在读的书上。“老师,有件事,我上次想问却没有问成……”他并没有针对伊濑的书发问。
“什么事?”
“是关于那位大仁来的女子的。”
“又是她?”
“我想,她会不会就是赠送海龙酒匾额的那个人呢?”
“我也考虑过。可是,我拿问题试过她,她一点反应都没有。”伊濑答道。
电车不久后便驶到海岸边。从右侧的车窗望去,碧波万顷的东京湾近在眼前。
在千叶换乘的列车一到馆山就乘客骤减。九重距馆山不到十分钟车程。下车一看,是个破破烂烂的小站。这里与东京相距135公里。
“135公里啊。”浜中喃喃自语,看来他也想起了时刻表上的数字。
在站前坐上出租车,十分钟左右就到了府中。田野中零星地分布着几家农舍,田野背后则是丘陵,看上去一派萧索。
“浜中君,咱们就是要来这儿?”下车后,伊濑问同样茫然望着这片景象的浜中。
“我听说就在这附近啊。”
“听谁说的?”
“图书馆的人。我觉得应该没错,先去这儿的派出所问问。”
浜中朝路旁的派出所走去,很快就回来了。
“派出所的人也不太清楚。可能要去公民馆才行。”
公民馆也不远。在一座好像之前是村公所的建筑上,并排挂着两块招牌:“馆山农业协会九重支部”“馆山市公民馆九重分馆”。
伊濑跟着浜中进入馆内,见到一位年老的男性馆员。
“补陀洛寺是什么东西?”对方满脸疑惑。看来跟他说也是白搭。
“乡土史方面,我们这儿的小学校长知道许多,你们去问校长吧。”老馆员指着公民馆前马路对面的学校说。校长的了解程度和馆员差不多,也是第一次听说补陀洛寺这个名字。
浜中相当失望。“听说浮岛宫的遗址也在这附近?”他强打精神问。
“浮岛宫遗址的确就在这儿附近。外房的浦胜也有浮岛,但那儿并不是传说中的浮岛宫遗址。”校长嘟哝道,白色胡须随之舞动,“话说回来,你这么年轻,竟然了解这些典故。就算本地人知道此事的也不多。”校长钦佩道。
“没办法了,老师。”浜中同伊濑走出学校后说,“补陀洛寺看来是去不成了,只好去参观浮岛宫遗址来取代了,不知您是否同意?”
“浮岛宫遗址是什么?”伊濑觉得自己一直都在被浜中牵着鼻子走。
“景行天皇和皇后曾一同到此狩猎,本地的酋长为两人充当向导。这一带当时还是大海,皇后八坂入媛驻跸期间,在海边听见‘卡酷卡酷’的奇异鸟鸣。后来,一行人又坐上船前进,数不胜数的鱼跟了上来。酋长用鹿角制作的弓拍打游动的鱼,转眼间就捕获了大批鱼。据说后来‘鲣鱼’一词就是从“打鱼”转音而来的。天皇因酋长的侍奉而感到欣喜不已,赐其部落名为‘大伴’。他们就成了忌部氏的祖先。”
“这故事一点都不有趣。”
“未必。这个故事应该和浦岛传说一样,也是海洋族群的传说。我猜想,用弓箭拍打鱼群,收获颇丰,这象征着原先住在这里的海洋族群被后来入侵的其他海洋族群所征服。虽然鲣鱼得名的由来有穿凿附会之嫌,但我觉得,这里也许是北九州宗像一族那样的海洋族群的殖民地。”
“你有实际的证据吗?”
“证据也不是没有。这儿附近有个叫安布里的地方,它同北九州的加布里和背振一样,地名明显来自朝鲜语。从考古学上看,北九州出土了特有的瓮棺,而这里是千叶县,位于本州中东部,却也有类似的葬俗。我想,这是由于北九州的海洋族群乘太平洋洋流来到安房所致。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瓮棺在本州东北部分布极少。”
听起来虽然有点牵强,但浜中列举的实证也的确存在。其实,这里出土的瓮棺还是考古学上的一大谜题。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有点意思了。本来劲头十足地来找补陀洛寺,结果扑了个空。除了把要写的话题换成这个传说,我也别无他选。”
“那就这样定了,靠候补充当主力吧。”
浜中将照相机的背带从肩膀上取下,在附近“咔嚓咔嚓”地照了起来。和之前不同,这次没有神社遗迹,能拍的只有荒凉的景色。
“浜中君,咱们马上就能弄完吧?”
“已经差不多了,因为的确没什么好调查的。我会整理一些资料交给老师,帮助您写稿。”浜中看看手表,已经两点钟了,“老师,我肚子饿了。咱们直接回馆山吃饭吧。”
这里没有出租车,两人只好站在乡村公路边等公交车。这一等就是三十分钟。车往馆山行使的路上,他们发现附近正在搞宅地建设,丘陵的边缘有许多挖土机忙着作业。两人望着窗外的景色,不由得失神起来。
“浜中君,国分寺那边我们就放弃了?”
“只好如此了。我觉得有点倦怠了。咱们在馆山吃过饭,老师不是刚好可以赶上同读者的会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