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司马懿吃三国(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倒翁”的一票投向谁
如果问当前大汉政坛上真正最厉害的“不倒翁”是谁,相信每一个汉室臣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贾诩。如果你要追问他为什么是“不倒翁”,相信每一个汉室臣民都会告诉你:这是因为他似乎永远都站在正确的那一边。
的确,贾诩太聪明了,聪明到了“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的境地。忠于汉室的臣子都很恨他——如果不是他这个“鬼才”当年为了自保出了几个“鬼点子”,汉朝也不会垮得这么快。当年权臣董卓伏诛,司徒王允当政。王司徒虽然才能有限,且有心胸狭窄、滥开杀戒之弊,但他终究给风雨飘摇的汉朝江山带来了短暂的喘息之机。董卓手下原有两个粗莽的李傕和郭汜,当时驻扎在洛阳。王允若本着“首恶既除,胁从不问”的态度,网开一面,则这二人极有可能归顺朝廷,天下之乱也可初定。因董卓而起兵的关东诸侯也会偃旗息鼓,鸣金收兵,则四海升平可望。然而王允刚愎太甚,终究还是对李傕、郭汜下了追杀令。
当李傕、郭汜及其部众知道王允的严旨密令下来之时,个个惊慌失措,准备解散兵马,逃回朔边。曾身为董卓谋士的贾诩挺身而出劝住了他们:“听说汉室君臣商议欲尽诛凉州人士,而诸君弃众单行,仅一亭长便能缚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攻入长安,为董公报仇。此举若成,则人人可免祸为福;此举若不成,诸君再逃不迟。”于是李傕、郭汜听取此言,带领西凉兵马向着长安反戈一击,竟杀进京城灭了王允一党。随着王允被杀,大汉王朝从此再也没能缓过气来,陷入了全面崩溃。而贾诩,也就成了汉室群臣最为痛恨的乱臣贼子。
后来,贾诩在诸侯之间东奔西走,竟说服了曹操有杀子之仇的张绣率军三万于官渡之战前投入曹操帐下,为他赢得官渡之战提供了极有力的支持。曹操也公开称赞贾诩:“使我诚信之名重于天下者,贾君是也!”是啊,只有贾诩,才能说服张绣这样的仇敌来臣事曹操,才能使曹丞相“爱贤而不计私仇”的美名遍扬四海,从此,曹操将贾诩纳为自己四大谋士之一,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无谏不取。贾诩就这样凭着自己的卓越才识,成为了与荀彧、荀攸、郭嘉三人齐名天下的谋略大师。
现在,身为谋略高手的贾诩就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他收到了曹操的玉匣密函,里边竟是询问他该立哪个儿子为嗣的亲笔信。贾诩已经老了,再也不想涉足这复杂得令人可怕的宫廷纷争中去。他只得用一个“拖”字来应付曹操的玉匣密函。他希望曹操能自行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世事就是这么奇妙,你越想避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反而越会追着来找你。这日下午,贾诩正在府中闲坐阅书,便接到仆人来报,丞相军司马司马懿特来谒见,有事求教。
司马懿?贾诩暗暗一愕,将手中书简卷成一束在面前方几之上轻轻拍了几下,脑际里却急速地思忖着。这个深有城府、心机内敛的小子今天怎么想起来突然造访老夫了?莫不是为了他背后的那个主子?当年在赤壁之战末期,老夫便察觉到了他的诡秘叵测——但他的来头实在不小,自己才不得不放过了他。不料这四五年来,这小子一路蹿升,进步神速,居然做到了丞相府东曹属、军祭酒、主簿、军司马等炙手可热的要职,委实是不简单……而且,他虽然背景关系复杂深厚,却丝毫不以为傲,最大的优点就是谦虚谨慎,
勤学好问。司马懿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会,而且什么都能学好,什么都能用好。军事、政治、经济、后勤等方面的业务技能,他都学得炉火纯青,用得挥洒自如。看起来,曹丞相似乎也有意在栽培他,给了他很多锻炼才智的位置和机会。
贾诩如今也看透了,曹丞相府署之中的主簿、军司马之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就是即将裂土分建的魏国小朝廷里的尚书令、车骑将军等荣显之职。那么多的名门子弟和英才俊彦都在曹丞相手下没能冒出头来,却唯有这司马懿一直立于要津而不倒——自己可真是千万不能怠慢他!想到这里,他便吩咐仆人准备了上好的茶水接待,同时自己也亲自来到前厅迎接司马懿。
司马懿进了贾府,看到里边一切家具摆设均显得极为简朴,毫无奢华之气。他深深感到了贾诩在这一派清简朴素气象后边隐藏着的韬晦之意。贾大夫自投奔曹丞相以来,常常闭门不出,尤其在建安十六年辅助曹操荡平西凉马超、韩遂之后,更是谢绝交游,非因公事而不见同僚——这一切都是贾大夫身处乱世的自全门户之策。而今天贾诩能破例答允并迎接自己的登门来访,实属难能可贵。至少,贾诩对自己这样一个可轻可重的丞相府军司马降格相见,也委实算是给足了自己面子想到此处,司马懿不禁暗暗叹服贾诩的慧眼识人之术。只要贾诩能一直保持这样犀利的眼光,他就永远不会在复杂无比的宦海纷争中处于下风。
思忖之间,司马懿不知不觉进了贾府前厅。只见贾诩诩一身儒服,满面微笑,热情地迎了上来。司马懿受宠若惊,急忙躬身深施一礼,道:“贾大夫亲迎之礼,折杀小生了。”贾诩连称不必多礼,笑道:“司马公子今日光临寒舍,老夫十分高兴,却不知司马公子为何而来?”
>
“不倒翁”的一票投向谁
如果问当前大汉政坛上真正最厉害的“不倒翁”是谁,相信每一个汉室臣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贾诩。如果你要追问他为什么是“不倒翁”,相信每一个汉室臣民都会告诉你:这是因为他似乎永远都站在正确的那一边。
的确,贾诩太聪明了,聪明到了“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的境地。忠于汉室的臣子都很恨他——如果不是他这个“鬼才”当年为了自保出了几个“鬼点子”,汉朝也不会垮得这么快。当年权臣董卓伏诛,司徒王允当政。王司徒虽然才能有限,且有心胸狭窄、滥开杀戒之弊,但他终究给风雨飘摇的汉朝江山带来了短暂的喘息之机。董卓手下原有两个粗莽的李傕和郭汜,当时驻扎在洛阳。王允若本着“首恶既除,胁从不问”的态度,网开一面,则这二人极有可能归顺朝廷,天下之乱也可初定。因董卓而起兵的关东诸侯也会偃旗息鼓,鸣金收兵,则四海升平可望。然而王允刚愎太甚,终究还是对李傕、郭汜下了追杀令。
当李傕、郭汜及其部众知道王允的严旨密令下来之时,个个惊慌失措,准备解散兵马,逃回朔边。曾身为董卓谋士的贾诩挺身而出劝住了他们:“听说汉室君臣商议欲尽诛凉州人士,而诸君弃众单行,仅一亭长便能缚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攻入长安,为董公报仇。此举若成,则人人可免祸为福;此举若不成,诸君再逃不迟。”于是李傕、郭汜听取此言,带领西凉兵马向着长安反戈一击,竟杀进京城灭了王允一党。随着王允被杀,大汉王朝从此再也没能缓过气来,陷入了全面崩溃。而贾诩,也就成了汉室群臣最为痛恨的乱臣贼子。
后来,贾诩在诸侯之间东奔西走,竟说服了曹操有杀子之仇的张绣率军三万于官渡之战前投入曹操帐下,为他赢得官渡之战提供了极有力的支持。曹操也公开称赞贾诩:“使我诚信之名重于天下者,贾君是也!”是啊,只有贾诩,才能说服张绣这样的仇敌来臣事曹操,才能使曹丞相“爱贤而不计私仇”的美名遍扬四海,从此,曹操将贾诩纳为自己四大谋士之一,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无谏不取。贾诩就这样凭着自己的卓越才识,成为了与荀彧、荀攸、郭嘉三人齐名天下的谋略大师。
现在,身为谋略高手的贾诩就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他收到了曹操的玉匣密函,里边竟是询问他该立哪个儿子为嗣的亲笔信。贾诩已经老了,再也不想涉足这复杂得令人可怕的宫廷纷争中去。他只得用一个“拖”字来应付曹操的玉匣密函。他希望曹操能自行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世事就是这么奇妙,你越想避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反而越会追着来找你。这日下午,贾诩正在府中闲坐阅书,便接到仆人来报,丞相军司马司马懿特来谒见,有事求教。
司马懿?贾诩暗暗一愕,将手中书简卷成一束在面前方几之上轻轻拍了几下,脑际里却急速地思忖着。这个深有城府、心机内敛的小子今天怎么想起来突然造访老夫了?莫不是为了他背后的那个主子?当年在赤壁之战末期,老夫便察觉到了他的诡秘叵测——但他的来头实在不小,自己才不得不放过了他。不料这四五年来,这小子一路蹿升,进步神速,居然做到了丞相府东曹属、军祭酒、主簿、军司马等炙手可热的要职,委实是不简单……而且,他虽然背景关系复杂深厚,却丝毫不以为傲,最大的优点就是谦虚谨慎,
勤学好问。司马懿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会,而且什么都能学好,什么都能用好。军事、政治、经济、后勤等方面的业务技能,他都学得炉火纯青,用得挥洒自如。看起来,曹丞相似乎也有意在栽培他,给了他很多锻炼才智的位置和机会。
贾诩如今也看透了,曹丞相府署之中的主簿、军司马之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就是即将裂土分建的魏国小朝廷里的尚书令、车骑将军等荣显之职。那么多的名门子弟和英才俊彦都在曹丞相手下没能冒出头来,却唯有这司马懿一直立于要津而不倒——自己可真是千万不能怠慢他!想到这里,他便吩咐仆人准备了上好的茶水接待,同时自己也亲自来到前厅迎接司马懿。
司马懿进了贾府,看到里边一切家具摆设均显得极为简朴,毫无奢华之气。他深深感到了贾诩在这一派清简朴素气象后边隐藏着的韬晦之意。贾大夫自投奔曹丞相以来,常常闭门不出,尤其在建安十六年辅助曹操荡平西凉马超、韩遂之后,更是谢绝交游,非因公事而不见同僚——这一切都是贾大夫身处乱世的自全门户之策。而今天贾诩能破例答允并迎接自己的登门来访,实属难能可贵。至少,贾诩对自己这样一个可轻可重的丞相府军司马降格相见,也委实算是给足了自己面子想到此处,司马懿不禁暗暗叹服贾诩的慧眼识人之术。只要贾诩能一直保持这样犀利的眼光,他就永远不会在复杂无比的宦海纷争中处于下风。
思忖之间,司马懿不知不觉进了贾府前厅。只见贾诩诩一身儒服,满面微笑,热情地迎了上来。司马懿受宠若惊,急忙躬身深施一礼,道:“贾大夫亲迎之礼,折杀小生了。”贾诩连称不必多礼,笑道:“司马公子今日光临寒舍,老夫十分高兴,却不知司马公子为何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