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主角罗一李泌穿越到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月的关中,开始正式进入暖人的春季。
不过让百姓最为感到温暖的却并非是暖人的气候,而是来自短短两个半月间昭告天下的诏书与各种传闻。
先是席卷半个大唐的战乱终于得以终止。
除却陇右的边地还有大战,原来打得最凶的关中、河东、中原都再没有任何战事,彻底安稳了下来。
紧接着就是推改税制,不再征收任何户税,彻底将压在百姓身上最沉重的大山搬开。
对于百姓来说,没什么能比得上日子安稳与轻徭薄税最让人欢喜。
永业田与口分田还在的,只要二三年的风调雨顺,日子就会好的不得了。
没田的也不必太担心,这一场叛乱空出了不少贵人掌控的耕田。
县里已经下来人开始丈量,乡里的啬夫也在统计各村日子过得最难的,估摸很快就又能分些耕田下来。
而且有传言,即便分不到田,以后给富户做帮佃也会多提出两成,或是再不受限制的去县城、州城做帮工,可以攒些钱下来去辽东或是新立的辽北道。【1】 【6】 【6】 【小】 【说】
那里不但永业田与口分田给的多,只要力气够用,多出的新开田价钱也是极低。最最主要的是,前五年会免去所有的赋税。
至于传闻的真假,百姓们没人去怀疑,因为下发诏书的是那位从来没让人失望过,被他们一直亲切称呼为小罗将军的东平郡王。
而随后在西南与藩兵的大胜,以及漠北大破回纥都城的捷报,更是让原本就美滋滋不得了的百姓变得更加狂热。
之前日子过得再苦,他们终是汉姓唐人,立国之初时的以军功为荣,也还没彻底消散。
与外人对阵得胜哪能不高兴哪能不自豪又哪能不热血沸腾。
而紧接着的一道诏书则是让百姓变得彻底沸腾起来,无不狂喜的奔走相庆。
一直对宝位态度不明的小罗将军终于定下登基的日子。
这意味着更不必担忧那些传闻的真假,而且小罗将军一旦真成了圣人,对百姓只会比传闻更好。
而最后传出罗一今后会传位给罗家二郎君的消息,倒是让百姓们略微慌乱了些。
但是传位的原因被故意放出去以后,百姓们唏嘘感慨了一阵,逐渐接受了这个说辞。
毕竟战乱只是持续了一年多,百姓们对李家还是有些感情。
最终能有李家宗室之人做了皇后,诞下子嗣更是能够立为太子,也不算是丢了江山。
而李家能够得此善终,全是仰仗罗家的仁厚,这使得百姓唏嘘感慨过后对即将建立的新朝更为期盼与拥护。
通过先放些风声得知百姓们的反应,一直滞留在郿县的罗一同样倍感高兴。
百姓们能够理解与接受,那么就不会发生什么混乱。
而底层的安稳,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操作不会有没什么大问题。
这让罗一除却对都水监送来的有关战事的消息或是军中事务做出安排,将琐碎的政务全都推给了回到长安的二郎。
每天只是抽些时间琢磨琢磨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做些什么,剩下的大把时间全都用在四下溜达。
或是到乡里去看看秦岭脚下百姓们的日常生活,或是带着亲卫到山上打打野味。
自打当初去东亭的路上跟李泌进行拉扯而在辽泽故意停下脚步后,难得的又一次放飞自我。
不过随着李隆基与剑南一些官员的抵达郿县,罗一的放飞戛然而止。
并且再一次与李隆基相见,心情也比想象中的更为复杂。
原因倒不是李隆基对他破口大骂或是冷嘲热讽,而是那一脸的媚态让他心中颇不是滋味。
毕竟李隆基前半生对大唐的治理,可以跻身历代帝王的前十。
如今为了苟活弄成这副样子,怎么能不让人唏嘘。
“不用把心思放到如何取悦于我上。”给李隆基添了些茶水,罗一将特意书写的后世记忆中的一些各方面了解放到案几上,轻轻笑了笑,“你多琢磨琢磨今后的事。”
拿起罗一书写的小册子看了看,李隆基眼中的目光极为复杂的闪动了几下。
随后紧紧盯着罗一看了半晌,李隆语气颓然道:“你给大唐带来了绝望,可同时又带来了前路不明的希望。
我也想做个宁死社稷也不愿苟活的君王,可人越老越是…”
说到这,李隆基再说不下去,苦笑着摇摇头。
他知道罗一的善意是出自何故。
这是对他这个曾经的帝王的怜悯,或者说是对他摇尾乞怜模样不屑之下给的施舍。
可以说这善意对他而言就是一把带血的利刃,将他的颜面割得支离破碎。
可一切又都只能怪他自己。
他能说什么,又有什么能解释的。
只能将交织着亡国的恨意、可以苟活的欣喜、为了使其能够兑现承诺而故意的讨好等万分复杂的心绪全都囊括进重重的叹息声。
每多说一句都是在自己对自己做出羞辱。
罗一不知道李隆基的具体想法,但可以肯定李隆基心中的滋味必然是五味杂陈。
任谁经历这样的身份转变,以及必死之下又能得活,出于本能大多都会舍弃颜面与尊严。
与李隆基一样选择沉默了一阵,罗一觉得这么熬着没什么意思,也没有任何意义,起身行了一礼,“早点歇着吧,明日还要赶... -->>
二月的关中,开始正式进入暖人的春季。
不过让百姓最为感到温暖的却并非是暖人的气候,而是来自短短两个半月间昭告天下的诏书与各种传闻。
先是席卷半个大唐的战乱终于得以终止。
除却陇右的边地还有大战,原来打得最凶的关中、河东、中原都再没有任何战事,彻底安稳了下来。
紧接着就是推改税制,不再征收任何户税,彻底将压在百姓身上最沉重的大山搬开。
对于百姓来说,没什么能比得上日子安稳与轻徭薄税最让人欢喜。
永业田与口分田还在的,只要二三年的风调雨顺,日子就会好的不得了。
没田的也不必太担心,这一场叛乱空出了不少贵人掌控的耕田。
县里已经下来人开始丈量,乡里的啬夫也在统计各村日子过得最难的,估摸很快就又能分些耕田下来。
而且有传言,即便分不到田,以后给富户做帮佃也会多提出两成,或是再不受限制的去县城、州城做帮工,可以攒些钱下来去辽东或是新立的辽北道。【1】 【6】 【6】 【小】 【说】
那里不但永业田与口分田给的多,只要力气够用,多出的新开田价钱也是极低。最最主要的是,前五年会免去所有的赋税。
至于传闻的真假,百姓们没人去怀疑,因为下发诏书的是那位从来没让人失望过,被他们一直亲切称呼为小罗将军的东平郡王。
而随后在西南与藩兵的大胜,以及漠北大破回纥都城的捷报,更是让原本就美滋滋不得了的百姓变得更加狂热。
之前日子过得再苦,他们终是汉姓唐人,立国之初时的以军功为荣,也还没彻底消散。
与外人对阵得胜哪能不高兴哪能不自豪又哪能不热血沸腾。
而紧接着的一道诏书则是让百姓变得彻底沸腾起来,无不狂喜的奔走相庆。
一直对宝位态度不明的小罗将军终于定下登基的日子。
这意味着更不必担忧那些传闻的真假,而且小罗将军一旦真成了圣人,对百姓只会比传闻更好。
而最后传出罗一今后会传位给罗家二郎君的消息,倒是让百姓们略微慌乱了些。
但是传位的原因被故意放出去以后,百姓们唏嘘感慨了一阵,逐渐接受了这个说辞。
毕竟战乱只是持续了一年多,百姓们对李家还是有些感情。
最终能有李家宗室之人做了皇后,诞下子嗣更是能够立为太子,也不算是丢了江山。
而李家能够得此善终,全是仰仗罗家的仁厚,这使得百姓唏嘘感慨过后对即将建立的新朝更为期盼与拥护。
通过先放些风声得知百姓们的反应,一直滞留在郿县的罗一同样倍感高兴。
百姓们能够理解与接受,那么就不会发生什么混乱。
而底层的安稳,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操作不会有没什么大问题。
这让罗一除却对都水监送来的有关战事的消息或是军中事务做出安排,将琐碎的政务全都推给了回到长安的二郎。
每天只是抽些时间琢磨琢磨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做些什么,剩下的大把时间全都用在四下溜达。
或是到乡里去看看秦岭脚下百姓们的日常生活,或是带着亲卫到山上打打野味。
自打当初去东亭的路上跟李泌进行拉扯而在辽泽故意停下脚步后,难得的又一次放飞自我。
不过随着李隆基与剑南一些官员的抵达郿县,罗一的放飞戛然而止。
并且再一次与李隆基相见,心情也比想象中的更为复杂。
原因倒不是李隆基对他破口大骂或是冷嘲热讽,而是那一脸的媚态让他心中颇不是滋味。
毕竟李隆基前半生对大唐的治理,可以跻身历代帝王的前十。
如今为了苟活弄成这副样子,怎么能不让人唏嘘。
“不用把心思放到如何取悦于我上。”给李隆基添了些茶水,罗一将特意书写的后世记忆中的一些各方面了解放到案几上,轻轻笑了笑,“你多琢磨琢磨今后的事。”
拿起罗一书写的小册子看了看,李隆基眼中的目光极为复杂的闪动了几下。
随后紧紧盯着罗一看了半晌,李隆语气颓然道:“你给大唐带来了绝望,可同时又带来了前路不明的希望。
我也想做个宁死社稷也不愿苟活的君王,可人越老越是…”
说到这,李隆基再说不下去,苦笑着摇摇头。
他知道罗一的善意是出自何故。
这是对他这个曾经的帝王的怜悯,或者说是对他摇尾乞怜模样不屑之下给的施舍。
可以说这善意对他而言就是一把带血的利刃,将他的颜面割得支离破碎。
可一切又都只能怪他自己。
他能说什么,又有什么能解释的。
只能将交织着亡国的恨意、可以苟活的欣喜、为了使其能够兑现承诺而故意的讨好等万分复杂的心绪全都囊括进重重的叹息声。
每多说一句都是在自己对自己做出羞辱。
罗一不知道李隆基的具体想法,但可以肯定李隆基心中的滋味必然是五味杂陈。
任谁经历这样的身份转变,以及必死之下又能得活,出于本能大多都会舍弃颜面与尊严。
与李隆基一样选择沉默了一阵,罗一觉得这么熬着没什么意思,也没有任何意义,起身行了一礼,“早点歇着吧,明日还要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