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大明国师姜星火朱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由中国带回的樒树种植于山中一个岩石旁,往后生的又直又茂盛,山上后来开了许多的花儿,因此此山得名为“立花山”。
立花山所在地方在筑前国,处于九州岛幕府军防线的最北方,由于立花山拥有七座山峰,每一座都有城防设施,因此立花山城是一座不折不扣军事要塞,这座山城是七十多年前由当时大友氏家主大友贞宗建造的,这里可以眺望到博多湾,这里与后来的大阪和堺并列为日本最繁华的贸易港口。
可以说,两家联军把战场选在这里,是非常有用意的。
如果明军不攻克这里,那么无法威胁他们的核心领地,而明军如果不管他们直接东进,他们也可以利用博多湾派出水师偷袭明军的海上后勤补给路线,同样起到迟滞明军的效果.若是明军来打他们,立花山城则非常易守难攻。
这样,大友氏和岛津氏完全可以在保证自己领地的同时,给足利义持一个非常说得过去的交代。
你让我们主动出击,我们打不过明军啊!
但是我们囤兵在立花山城,既可以保存有生力量,又能威胁明军后勤补给线,肯定比出去浪战,把兵力都葬送要明智的多,如果我们两家战败了,那明军将东进再无后顾之忧,你说是吧将军大人?
所以,在他们看来,如此据守完全可以达到让明军进退两难且迟滞明军的目的当然了,这也仅仅是他们一厢情愿罢了。
问题就在于,明军真的会拿他们束手无策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当大内盛见的斥候抵达立花山城时,他们发现,立花山城布满了防御工事和陷阱,大友氏和岛津氏的军队也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战。
看到这一幕,大内氏的斥候不禁感到一阵头皮发麻,他们没有想到大友氏和岛津氏竟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好如此充分的准备。
而大内盛见当然不肯浪费自家的兵力去帮明军攻城,于是开始等待明军的行动。
而明军却短时间内没有动静,他们似乎并不急于扫平九州的幕府势力,而是专注于稳固登陆场进行兵员和物资的囤积。
直到半数备倭军已经登陆完毕,明军在九州岛彻底站稳脚跟,明军才在副帅曹国公、五星上将李景隆的指挥下大举前进。
虽然剩下的备倭军还在成国公朱能的指挥下进行登陆,但朱能和李景隆、姜星火等人交换意见后,一致认为这些军队就足够了。
——————
天边,第一缕曙光如细丝般逐渐扩散,将九州岛的天际线染成了淡淡的金黄色。
李景隆站在临时的指挥台上,他的目光透过望远镜,看着逐渐消散的晨雾,紧紧盯着远处的立花山城。
城池依山而建,七个山头上每个山头都设有堡垒和瞭望台以及完整的数道城墙防线,大友氏和岛津氏的旗帜在微风中飘扬。
立花山城能够进攻的山坡都比较狭窄,无法展开太多的兵力,所以明军虽然猛将如云、士卒众多,却不能一拥而上。
此时,平安和朱高煦已经各自率领部队进入了攻击位置。
平安擅长使用火器,而作为南军降将的他并未被任命为九边总兵官,这次反而参加了跨海征日,基于他的特点,平安授命指挥火器部队。
随着李景隆的一声令下,战鼓擂响,明军如同潮水般涌向立花山城,朱高煦率领的先头部队迅速突破了大友氏的外围防线,在炮火的掩护下,向着山头堡垒发起冲锋。
此时,立花山城的各个山头已经变成了火海,明军的火炮不断轰击着城墙和堡垒,石块和瓦砾在空中飞舞。
大友氏和岛津氏的士兵们奋力还击,箭矢交织如雨,试图阻止明军的进攻,但明军士兵们毫不畏惧,这些身披铠甲的勇士冒着箭雨,奋勇向前。
在这场激烈的攻城战斗中,明军特意准备的攻城重炮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些体积远超普通野战火炮的庞然大物由数十匹骡马牵引,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新式橡胶轮的颤抖。
装填手们需要数人一起行动才能装填炮弹,随后炮手调整角度,然后点燃引线。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带着长长的尾浪划破天际,直接越过了山城。
而天空中飞鹰卫的霍飞等人,则不断地根据观测,来给地面的明军炮兵纠正弹道。
很快,明军的重炮越打越准,每一次炮击都让立花山城的城墙颤抖不已,仿佛随时都会崩塌。
只打了半天,躲在堡垒里督战的大友亲著和岛津元久二人对视一眼,脸上均露出震撼之色。
战争,还能这么打?
天上有十余只热气球在他们打不到的高处,把他们的一举一动看着一览无余,而地上明军的火炮的威力更是让他们根本无法理解。
明军的野战火炮射速快还能开花,对守城士兵的毁伤效果极为明显,经常是一炮下来,十几个倭兵就被炸死了。
而明军的重炮虽然射速慢,但威力却大得离谱,打到城墙上带来的效果,就跟地动山摇一样。
同时,明军的士兵装备非常精良,普遍装备了铁甲,因此日本守军的弓箭射杀效果非常差。
大友亲著沉默许久后说道:“立刻派人去联络援军……”
岛津元久急忙道:“我刚才就想派信鸟出去,可它们都被打死了,有的飞到半空中都被明军上面的那个球给射杀了。”
“那怎么办?”大友亲著问道。
岛津元久思忖片刻道:“只能尽量拖延明军。”
大友亲著叹了口气,忽然停住脚步,回头看向西方,喃喃道:“不对劲”
“嗯?你什么意思?”
“你听见了吗?”
岛津元久愣了一下,往那侧眺望,果然隐约听到一阵骇人的响动声。
二人互视一眼,心情骤然紧绷起来。
“难道?”
接着,剧烈的晃动传来,头顶土石乱掉,差点把这两位指挥官给活活砸死。
很快,他俩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明军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掘地道用烈性炸药爆破掉了一个山头的堡垒群!
立花山城的西城楼上。
一名大友氏的守将趴在箭垛旁边往下看,只见城墙外面黑压压的明军已经冲到了三百余步内,阵列分明、并然有序。
“明军的兵力至少有两千以上。”
他喃喃念叨着,心里有种难言的恐慌感。
刚刚打退了第一拨试探性进攻的明军,第二拨明军马上就冲了上来,明军能轮换的士兵实在是太多了,而立花山城的守军数量却是有限的。
城墙下的明军阵营里,还大概有七八十辆战车,这是南军在靖难时期的标配,战车的周围有数百名骑兵,他们负责保护战车的安全。
战车排成一线,形成了一道“城墙”,开始在步兵后面徐徐推进。
此时城楼上的倭兵们,早就明军的重炮吓坏了,都躲在屋子里或者垛口附近,一副胆怯的模样,根本不敢去尝试攻击这道移动的“城墙”。
很快,他们就知道“城墙”里有什么了,有着掩体的火铳手和弓箭手开始靠着车阵,对城墙上形成了远程压制。
倭兵不但要被火炮轰,而且现在一露头就要吃铳子或者箭矢,可谓是苦不堪言。
这种情况下,怎么阻止明军攀城呢?
这时,远处的炮声又响了起来,炮弹在旁边的堡垒上激荡起灰土碎石,还夹杂着人的惨叫。
一队明军从城墙豁口爬了上来,他们一拥而入,将躲在城墙后面的倭兵砍倒在地。
明军士兵勇猛异常,先登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提着一柄腰刀冲进城墙豁口,朝着一名正准备逃跑的倭兵扑了过去。
他的刀刃闪电般划过,那名倭兵连惨叫声都没来得及发出,脖颈喷血倒在了地上。
另一边,几个拿着短矛和盾牌的明军士兵,正与一支倭军小队相持。
“啊!”
其中一位武士大喝一声,抡圆了武士刀,狠狠地斩向盾牌。
“嘭!”
盾牌的缝隙间一截木屑纷飞,然而却并未被斩开,明军趁机用短矛戳进日本武士腹部,登时就把他捅的仰面摔倒在地上。
另一名倭兵大喊着冲过来,从背后举刀劈向那个刀盾手的脑袋。
另一旁的明军刚刚登城,一把抓住一杆长矛,双腿蹬地,顺势跳了起来,用力地踹向那名倭兵的胸口。
“喀嚓”一声闷响传来,那名倭兵被踢中胸口,嘴巴张了张,吐出一口鲜血,然后翻着白眼瘫软在地上,彻底没了动静。
而天上的飞鹰卫也开始对后方倭军集结地带投掷爆炸物,这使得倭兵本就不多的纪律开始崩溃,他们什么时候受过这种陆空一体的毒打?当即四处逃窜,结果撞到了友军阵列,造成了更大规模的混乱。
一瞬间,城楼上哭爹喊娘、哀鸿遍野。
“杀光他们,不留俘虏。”一名明军百户大吼着命令。
明军的进攻可谓是侵略如火,很快就突破了立花山城两侧的堡垒。
“快撤!”
城楼上的日本贵族纷纷往城门方向逃窜,但还未走出多远就被明军堵在城楼下,只能硬着头皮反抗,却是毫无作用。
“杀!”
“砰砰砰砰砰……”
一时间,喊杀声和炮火声不绝于耳,整个立花山城都变成了修罗炼狱。
“嘭嘭嘭……”
爆炸声接踵而来,一团团烈焰伴随着碎屑喷射到房屋和建筑物上,砖瓦纷飞,火光闪动。
“啊——”
城墙上响起凄厉的尖叫声,不仅是普通倭兵,就连那些贵族子弟们也开始失去了战意。
“快跑啊!”
“救命啊!”
“我们被包围了!”
“我的腿被压住了,谁拉我一下?”
伴随着明军的全面进攻,立花山城的各个堡垒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很多非大友氏和岛津氏负责的防区,那些小家族带领的倭兵毫无组织,完全是一盘散沙,往往明军一登城就转瞬间就崩溃了,明军很顺利地控制了城墙上的局面,而这些倭兵则争先恐后地往外逃窜。
大友亲著和岛津元久站在城头上遥望各方向的情况,都露出了无比震骇的表情。
一旁的家臣忍不住道:“明军的实力太过强大,不如把主力尽早撤出去,以免被明军全数消灭。”
大友亲著犹豫了片刻,咬牙切齿地道:“再退能退到哪里去?”
但很快,局势的发展,就彻底超出了大友亲著的预料。
倭军并没能坚持太久,第三天下午的时候,明军终于发动了总攻,数十架大型攻城车搭上了立花山城各个堡垒的城墙。
这次攻城,明军采用的是步步为营的战术,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安排炮兵进行针对性炮击,谁敢上来抵抗就轰谁。
倭寇的守军惊恐地发现,这些负责通过大型攻城车直接平行跳进城墙里的明军,他们的铠甲十分精良,比铁甲还要强悍,竟然全员装备了沉重的钢甲!
明军装备的这种钢甲,刀砍不透,枪刺不穿,弓矢也难伤,一时之间,除了滚木礌石还有点效果,竟是无敌一般。
显然,自从宋辽金夏时代以后,这种重甲步兵,已经基本绝迹了,再加上冶炼技术的进步,钢甲代替了铁甲,防御力更胜一筹,以至于明军拿出来使用的效果,非同一般的好.武士刀劈在钢甲上,连道白印都留不下。
大约半个时辰,倭军的防线全线告急,许多堡垒的城墙被明军攻破,一时间哭喊哀号声震耳欲聋。
“八嘎,快撤下来!”
倭军守将大田纯介大声吼叫,可惜已经迟了,愣头青一样的武士们被一发炮弹集体送走,随后一波波的明军重甲步兵攻上了城墙,开始清扫残敌。
“噗哧……”
一柄武士刀狠狠地贯穿了大田纯介的喉咙。大田纯介踉跄倒地。
“大田桑……”身后几名武士悲呼。
大田纯介捂着脖子,鲜血汩汩涌出,神色狰狞地瞪视着眼前的手下,嘶声怒骂:“八嘎,你这该死的东西,为什么?”
他说到最后,被鲜血堵住的气管,几乎发不出任何音节了。
而身后的武士则直接扔了刀,跪地向明军请降。
大田纯介嘴唇颤抖了几下,缓缓地仰头倒下,眼睛睁得老大,显然极度愤恨和不甘。
这种情况,在立花山城不断上演,为了活命,人性在这种时候根本经不起考验。
明军经过几天的激战,终于攻破了大友氏和岛津氏的防线,他们挥舞着武器和旗帜,高呼着“明军万胜”的口号,冲进了城内。
当夜幕降临九州岛时,明军已经完全控制了立花山城,士兵们在城头上点燃了熊熊的篝火。
“国师,这些俘虏怎么处置?”
“还喘气的都宰了,不要俘虏。”
而失去了立花山城的遮蔽,被明军舰队逼迫到博多湾龟缩的大友氏舰队也仅仅多苟延残喘了一日,就陷入了被围歼的绝境中。
博多湾的海面上,正上演了一场不算惊心动魄的海战。
被死死地压缩在狭小海湾里的倭军水师,面对列出了“原始战列线”的明军舰队的炮击,实在是受不了这种等死的屈辱,纷纷如同蝗虫一样冲了出来。
明军的一千五百料宝船高大坚固,宛如海上堡垒,这些战船在明军士兵的操纵下,稳稳地航行在海面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也能保持稳定的射击,甲板上的火炮不断喷射出硝烟,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而倭军水师的战船则显得过于“小巧灵活”,它们鼓足风帆奋力摇桨,试图冲到明军舰队面前。
海面上,炮弹交织成密集的火力网,每一次炮击掀起的巨大浪花都让倭军水师的小船颤抖不已。
在这场海战中,明军舰队展现出了强大的火力和战术优势,他们的火炮不仅射程远、威力大,而且射击精准,让倭军水师的自杀冲锋成为了妄想。
在明军舰队的猛烈攻势下,倭军水师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他们的战船被明军的火炮击沉,士兵们纷纷落水,而明军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最终,在明军的巨舰大炮下,倭军水师彻底溃败。
海面上漂浮着无数的尸体和战船的残骸,博多湾的海水都被染成了血红色。
这场仗打完,整个九州岛的幕府实力被一扫而空,而且立花山城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所以当立花山城被明军快速攻克时,日本国内立即掀起轩然大波,无论是室町幕府还是镰仓公方全都震惊不已。
而这时候正打算先灭了南朝再掉头对抗大明的足利义持,也顾不得进攻吉野了,匆忙带领幕府联军向本州岛西部进发,准备抵御明军的进攻。
——————
关东,镰仓。
一位家臣匆匆奔入镰仓公方的大堂,下拜后说道:“立花山城已经被明军攻占了!幕府军从吉野撤离,正在西进。”
“纳尼?”
足利满兼大喜道:“这真是太好了!哈哈哈哈哈!”
作为当年“应永之乱”的当事人,作为第三代镰仓公方的足利满兼看室町幕府将军不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如今京畿空虚,正是他提刀上洛,与天皇陛下痛陈利害的时机,他当然不能错过。
足利满兼兴奋地站了起来,然后下达命令:“立即调集奉公众,下令宇都宫氏、小田氏、小山氏、佐竹氏、千叶氏、长沼氏、那须氏、结城氏及关东十国所有兵马集结!”
足利满兼的心情很舒畅,关东到关西,短短几百里路,他和父亲足利氏满走了四十年,如今即将成功取代京都的废物,成为新的幕府将军,他怎能不喜?
至于明军,足利满兼暂时还没有考虑,反正也有室町幕府的联军在前面挡着,如今京都成为了一座孤城,他完全可以夺取后,然后带兵西进,趁着明军和室町幕府的联军拼了个两败俱伤,再跳出来摘桃子。
——————
大和国。
随着幕府联军的撤离,被强大的军事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北畠满雅和后龟山天皇终于松了口气。
而眼见局势似乎开始倒向南朝,兴福寺也开始跟后龟山天皇重新接触。
兴福寺,最早是南都七大寺之一,是法相、俱舍教学的中心道场,人才辈出,而到了平安时代兼管春日社,威势更盛,拥有庞大的庄园与僧兵,成为日本最大的佛寺势力。
在日本南北朝时期,兴福寺一分为二,分为一乘院和大乘院。
而大和国并没有守护,实际上,兴福寺握有事实上的守护职权,然而,其职权范围却无法达到南部的宇智、吉野、宇陀三郡,基本上只能控制奈良与国中(后世奈良盆地)一带。
而这个时代,兴福寺的武装势力分为两部分,即“众徒”和“国民”。
“众徒”这个词,原本和寺僧集团同义,但随着日本寺院经济的发展,内部身份等级差异逐渐产生,镰仓时代中期,专事学问的僧侣在大众之中被称作“学侣”,与之相对的是武装的下级僧侣被叫作“众徒”,说白了,就是武僧。
而到了镰仓时代末期,“众徒”这一武装集团既是兴福寺的僧侣,又担任兴福寺领属庄园的庄官等职务,由于他们几乎与兴福寺内的佛事无关,实际上和武士别无二致,唯一的区别是剃了光头而已。
而所谓的“国民”,与其余诸国的“国人(也就是地方武士)”属于同一阶层,他们是不信佛的,是其他神明的信徒,但由于春日社等神社跟兴福寺是一体的,因此“国民”也开始从属于兴福寺,作为兴福寺和春日社等神社的暴力团伙来活动。
由于“众徒”与“国民”二者特征类似,其实都是武士阶层的变种,常被并称为“众徒、国民”。
但在最近几年,双方开始了分裂。
大明永乐二年/日本应永十一年的七月,一乘院的“众徒”与大乘院的“国民”发生冲突,室町幕府命二者停战,请兴福寺别当(相当于住持)属于大乘院的孝圆出面协调,孝圆却说这是一乘院的问题。
之后,一乘院的“众徒”与大乘院的“国民”纷争不断,虽然每次幕府都下令停战,但由于一乘院一贯忠于幕府,大乘院却在南北朝时期曾偏向南朝,因此幕府的裁定总无法避免地偏向一乘院一边。
所以现在大和国内的纷争,其实就发展为了亲室町幕府的一乘院的“众徒”,与反幕府的大乘院的“国民”之间的斗争。
而兴福寺的别当孝圆,在深入观察室町幕府的种种衰象和无能表现后,内心涌起了强烈的反正之志。
不过孝圆并不是一个轻率的人,他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明军那可怕的战力。
明军在集结完毕后,短短几天就攻克了立花山城,把整个九州岛的幕府军彻底肃清,孝圆相信,足利义持不会是明军的对手。
而如今大乘院的“国民”在大和国内势力还算强大,这些曾经隶属于南朝核心统治区的武士们,始终不忘旧主,再加上明军是支持后龟山天皇的,因此,现在在孝圆看来,已经是兴复南朝的最好时机了。
实际上,兴福寺回归南朝不仅仅是一种政治选择,更是一种精神皈依。
在孝圆的心中,曾经拥有三神器的南朝代表着正统,是佛教繁荣发展的最重要依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孝圆开始精心策划,他明白单凭“国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更广泛的支持。
于是,他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学侣,除了前往吉野向后龟山天皇表达反正的意愿,同时向与泽氏、秋山氏等宇智郡和宇陀郡的豪强表示兴福寺愿意与他们联手。
在吉野郡,学侣费尽周折终于见到了后龟山天皇,他将孝圆的意愿和兴福寺的立场详细地陈述了一遍,同时表达了对南朝的忠诚。
很快,整个大和国内的平群郡、添下郡、添上郡、山边郡、葛上郡等地,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国民一揆”。
南朝的势力开始延伸到了大和国的绝大部分区域,虽然亲室町幕府的一乘院的“众徒”不承认后龟山天皇的统治,但在南部战线,南朝与室町幕府的攻守易势,却是再明显不过了。
刚刚带领幕府联军西进没多久的足利义持,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气的差点吐血。
可惜,他不知道这时候镰仓公方已经下令关东十国总动员准备提刀上洛了,不然还真就能吐出来。
事实上,明军迅速荡平九州岛,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在继续
(本章完)
由中国带回的樒树种植于山中一个岩石旁,往后生的又直又茂盛,山上后来开了许多的花儿,因此此山得名为“立花山”。
立花山所在地方在筑前国,处于九州岛幕府军防线的最北方,由于立花山拥有七座山峰,每一座都有城防设施,因此立花山城是一座不折不扣军事要塞,这座山城是七十多年前由当时大友氏家主大友贞宗建造的,这里可以眺望到博多湾,这里与后来的大阪和堺并列为日本最繁华的贸易港口。
可以说,两家联军把战场选在这里,是非常有用意的。
如果明军不攻克这里,那么无法威胁他们的核心领地,而明军如果不管他们直接东进,他们也可以利用博多湾派出水师偷袭明军的海上后勤补给路线,同样起到迟滞明军的效果.若是明军来打他们,立花山城则非常易守难攻。
这样,大友氏和岛津氏完全可以在保证自己领地的同时,给足利义持一个非常说得过去的交代。
你让我们主动出击,我们打不过明军啊!
但是我们囤兵在立花山城,既可以保存有生力量,又能威胁明军后勤补给线,肯定比出去浪战,把兵力都葬送要明智的多,如果我们两家战败了,那明军将东进再无后顾之忧,你说是吧将军大人?
所以,在他们看来,如此据守完全可以达到让明军进退两难且迟滞明军的目的当然了,这也仅仅是他们一厢情愿罢了。
问题就在于,明军真的会拿他们束手无策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当大内盛见的斥候抵达立花山城时,他们发现,立花山城布满了防御工事和陷阱,大友氏和岛津氏的军队也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战。
看到这一幕,大内氏的斥候不禁感到一阵头皮发麻,他们没有想到大友氏和岛津氏竟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好如此充分的准备。
而大内盛见当然不肯浪费自家的兵力去帮明军攻城,于是开始等待明军的行动。
而明军却短时间内没有动静,他们似乎并不急于扫平九州的幕府势力,而是专注于稳固登陆场进行兵员和物资的囤积。
直到半数备倭军已经登陆完毕,明军在九州岛彻底站稳脚跟,明军才在副帅曹国公、五星上将李景隆的指挥下大举前进。
虽然剩下的备倭军还在成国公朱能的指挥下进行登陆,但朱能和李景隆、姜星火等人交换意见后,一致认为这些军队就足够了。
——————
天边,第一缕曙光如细丝般逐渐扩散,将九州岛的天际线染成了淡淡的金黄色。
李景隆站在临时的指挥台上,他的目光透过望远镜,看着逐渐消散的晨雾,紧紧盯着远处的立花山城。
城池依山而建,七个山头上每个山头都设有堡垒和瞭望台以及完整的数道城墙防线,大友氏和岛津氏的旗帜在微风中飘扬。
立花山城能够进攻的山坡都比较狭窄,无法展开太多的兵力,所以明军虽然猛将如云、士卒众多,却不能一拥而上。
此时,平安和朱高煦已经各自率领部队进入了攻击位置。
平安擅长使用火器,而作为南军降将的他并未被任命为九边总兵官,这次反而参加了跨海征日,基于他的特点,平安授命指挥火器部队。
随着李景隆的一声令下,战鼓擂响,明军如同潮水般涌向立花山城,朱高煦率领的先头部队迅速突破了大友氏的外围防线,在炮火的掩护下,向着山头堡垒发起冲锋。
此时,立花山城的各个山头已经变成了火海,明军的火炮不断轰击着城墙和堡垒,石块和瓦砾在空中飞舞。
大友氏和岛津氏的士兵们奋力还击,箭矢交织如雨,试图阻止明军的进攻,但明军士兵们毫不畏惧,这些身披铠甲的勇士冒着箭雨,奋勇向前。
在这场激烈的攻城战斗中,明军特意准备的攻城重炮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些体积远超普通野战火炮的庞然大物由数十匹骡马牵引,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新式橡胶轮的颤抖。
装填手们需要数人一起行动才能装填炮弹,随后炮手调整角度,然后点燃引线。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带着长长的尾浪划破天际,直接越过了山城。
而天空中飞鹰卫的霍飞等人,则不断地根据观测,来给地面的明军炮兵纠正弹道。
很快,明军的重炮越打越准,每一次炮击都让立花山城的城墙颤抖不已,仿佛随时都会崩塌。
只打了半天,躲在堡垒里督战的大友亲著和岛津元久二人对视一眼,脸上均露出震撼之色。
战争,还能这么打?
天上有十余只热气球在他们打不到的高处,把他们的一举一动看着一览无余,而地上明军的火炮的威力更是让他们根本无法理解。
明军的野战火炮射速快还能开花,对守城士兵的毁伤效果极为明显,经常是一炮下来,十几个倭兵就被炸死了。
而明军的重炮虽然射速慢,但威力却大得离谱,打到城墙上带来的效果,就跟地动山摇一样。
同时,明军的士兵装备非常精良,普遍装备了铁甲,因此日本守军的弓箭射杀效果非常差。
大友亲著沉默许久后说道:“立刻派人去联络援军……”
岛津元久急忙道:“我刚才就想派信鸟出去,可它们都被打死了,有的飞到半空中都被明军上面的那个球给射杀了。”
“那怎么办?”大友亲著问道。
岛津元久思忖片刻道:“只能尽量拖延明军。”
大友亲著叹了口气,忽然停住脚步,回头看向西方,喃喃道:“不对劲”
“嗯?你什么意思?”
“你听见了吗?”
岛津元久愣了一下,往那侧眺望,果然隐约听到一阵骇人的响动声。
二人互视一眼,心情骤然紧绷起来。
“难道?”
接着,剧烈的晃动传来,头顶土石乱掉,差点把这两位指挥官给活活砸死。
很快,他俩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明军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掘地道用烈性炸药爆破掉了一个山头的堡垒群!
立花山城的西城楼上。
一名大友氏的守将趴在箭垛旁边往下看,只见城墙外面黑压压的明军已经冲到了三百余步内,阵列分明、并然有序。
“明军的兵力至少有两千以上。”
他喃喃念叨着,心里有种难言的恐慌感。
刚刚打退了第一拨试探性进攻的明军,第二拨明军马上就冲了上来,明军能轮换的士兵实在是太多了,而立花山城的守军数量却是有限的。
城墙下的明军阵营里,还大概有七八十辆战车,这是南军在靖难时期的标配,战车的周围有数百名骑兵,他们负责保护战车的安全。
战车排成一线,形成了一道“城墙”,开始在步兵后面徐徐推进。
此时城楼上的倭兵们,早就明军的重炮吓坏了,都躲在屋子里或者垛口附近,一副胆怯的模样,根本不敢去尝试攻击这道移动的“城墙”。
很快,他们就知道“城墙”里有什么了,有着掩体的火铳手和弓箭手开始靠着车阵,对城墙上形成了远程压制。
倭兵不但要被火炮轰,而且现在一露头就要吃铳子或者箭矢,可谓是苦不堪言。
这种情况下,怎么阻止明军攀城呢?
这时,远处的炮声又响了起来,炮弹在旁边的堡垒上激荡起灰土碎石,还夹杂着人的惨叫。
一队明军从城墙豁口爬了上来,他们一拥而入,将躲在城墙后面的倭兵砍倒在地。
明军士兵勇猛异常,先登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提着一柄腰刀冲进城墙豁口,朝着一名正准备逃跑的倭兵扑了过去。
他的刀刃闪电般划过,那名倭兵连惨叫声都没来得及发出,脖颈喷血倒在了地上。
另一边,几个拿着短矛和盾牌的明军士兵,正与一支倭军小队相持。
“啊!”
其中一位武士大喝一声,抡圆了武士刀,狠狠地斩向盾牌。
“嘭!”
盾牌的缝隙间一截木屑纷飞,然而却并未被斩开,明军趁机用短矛戳进日本武士腹部,登时就把他捅的仰面摔倒在地上。
另一名倭兵大喊着冲过来,从背后举刀劈向那个刀盾手的脑袋。
另一旁的明军刚刚登城,一把抓住一杆长矛,双腿蹬地,顺势跳了起来,用力地踹向那名倭兵的胸口。
“喀嚓”一声闷响传来,那名倭兵被踢中胸口,嘴巴张了张,吐出一口鲜血,然后翻着白眼瘫软在地上,彻底没了动静。
而天上的飞鹰卫也开始对后方倭军集结地带投掷爆炸物,这使得倭兵本就不多的纪律开始崩溃,他们什么时候受过这种陆空一体的毒打?当即四处逃窜,结果撞到了友军阵列,造成了更大规模的混乱。
一瞬间,城楼上哭爹喊娘、哀鸿遍野。
“杀光他们,不留俘虏。”一名明军百户大吼着命令。
明军的进攻可谓是侵略如火,很快就突破了立花山城两侧的堡垒。
“快撤!”
城楼上的日本贵族纷纷往城门方向逃窜,但还未走出多远就被明军堵在城楼下,只能硬着头皮反抗,却是毫无作用。
“杀!”
“砰砰砰砰砰……”
一时间,喊杀声和炮火声不绝于耳,整个立花山城都变成了修罗炼狱。
“嘭嘭嘭……”
爆炸声接踵而来,一团团烈焰伴随着碎屑喷射到房屋和建筑物上,砖瓦纷飞,火光闪动。
“啊——”
城墙上响起凄厉的尖叫声,不仅是普通倭兵,就连那些贵族子弟们也开始失去了战意。
“快跑啊!”
“救命啊!”
“我们被包围了!”
“我的腿被压住了,谁拉我一下?”
伴随着明军的全面进攻,立花山城的各个堡垒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很多非大友氏和岛津氏负责的防区,那些小家族带领的倭兵毫无组织,完全是一盘散沙,往往明军一登城就转瞬间就崩溃了,明军很顺利地控制了城墙上的局面,而这些倭兵则争先恐后地往外逃窜。
大友亲著和岛津元久站在城头上遥望各方向的情况,都露出了无比震骇的表情。
一旁的家臣忍不住道:“明军的实力太过强大,不如把主力尽早撤出去,以免被明军全数消灭。”
大友亲著犹豫了片刻,咬牙切齿地道:“再退能退到哪里去?”
但很快,局势的发展,就彻底超出了大友亲著的预料。
倭军并没能坚持太久,第三天下午的时候,明军终于发动了总攻,数十架大型攻城车搭上了立花山城各个堡垒的城墙。
这次攻城,明军采用的是步步为营的战术,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安排炮兵进行针对性炮击,谁敢上来抵抗就轰谁。
倭寇的守军惊恐地发现,这些负责通过大型攻城车直接平行跳进城墙里的明军,他们的铠甲十分精良,比铁甲还要强悍,竟然全员装备了沉重的钢甲!
明军装备的这种钢甲,刀砍不透,枪刺不穿,弓矢也难伤,一时之间,除了滚木礌石还有点效果,竟是无敌一般。
显然,自从宋辽金夏时代以后,这种重甲步兵,已经基本绝迹了,再加上冶炼技术的进步,钢甲代替了铁甲,防御力更胜一筹,以至于明军拿出来使用的效果,非同一般的好.武士刀劈在钢甲上,连道白印都留不下。
大约半个时辰,倭军的防线全线告急,许多堡垒的城墙被明军攻破,一时间哭喊哀号声震耳欲聋。
“八嘎,快撤下来!”
倭军守将大田纯介大声吼叫,可惜已经迟了,愣头青一样的武士们被一发炮弹集体送走,随后一波波的明军重甲步兵攻上了城墙,开始清扫残敌。
“噗哧……”
一柄武士刀狠狠地贯穿了大田纯介的喉咙。大田纯介踉跄倒地。
“大田桑……”身后几名武士悲呼。
大田纯介捂着脖子,鲜血汩汩涌出,神色狰狞地瞪视着眼前的手下,嘶声怒骂:“八嘎,你这该死的东西,为什么?”
他说到最后,被鲜血堵住的气管,几乎发不出任何音节了。
而身后的武士则直接扔了刀,跪地向明军请降。
大田纯介嘴唇颤抖了几下,缓缓地仰头倒下,眼睛睁得老大,显然极度愤恨和不甘。
这种情况,在立花山城不断上演,为了活命,人性在这种时候根本经不起考验。
明军经过几天的激战,终于攻破了大友氏和岛津氏的防线,他们挥舞着武器和旗帜,高呼着“明军万胜”的口号,冲进了城内。
当夜幕降临九州岛时,明军已经完全控制了立花山城,士兵们在城头上点燃了熊熊的篝火。
“国师,这些俘虏怎么处置?”
“还喘气的都宰了,不要俘虏。”
而失去了立花山城的遮蔽,被明军舰队逼迫到博多湾龟缩的大友氏舰队也仅仅多苟延残喘了一日,就陷入了被围歼的绝境中。
博多湾的海面上,正上演了一场不算惊心动魄的海战。
被死死地压缩在狭小海湾里的倭军水师,面对列出了“原始战列线”的明军舰队的炮击,实在是受不了这种等死的屈辱,纷纷如同蝗虫一样冲了出来。
明军的一千五百料宝船高大坚固,宛如海上堡垒,这些战船在明军士兵的操纵下,稳稳地航行在海面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也能保持稳定的射击,甲板上的火炮不断喷射出硝烟,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而倭军水师的战船则显得过于“小巧灵活”,它们鼓足风帆奋力摇桨,试图冲到明军舰队面前。
海面上,炮弹交织成密集的火力网,每一次炮击掀起的巨大浪花都让倭军水师的小船颤抖不已。
在这场海战中,明军舰队展现出了强大的火力和战术优势,他们的火炮不仅射程远、威力大,而且射击精准,让倭军水师的自杀冲锋成为了妄想。
在明军舰队的猛烈攻势下,倭军水师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他们的战船被明军的火炮击沉,士兵们纷纷落水,而明军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最终,在明军的巨舰大炮下,倭军水师彻底溃败。
海面上漂浮着无数的尸体和战船的残骸,博多湾的海水都被染成了血红色。
这场仗打完,整个九州岛的幕府实力被一扫而空,而且立花山城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所以当立花山城被明军快速攻克时,日本国内立即掀起轩然大波,无论是室町幕府还是镰仓公方全都震惊不已。
而这时候正打算先灭了南朝再掉头对抗大明的足利义持,也顾不得进攻吉野了,匆忙带领幕府联军向本州岛西部进发,准备抵御明军的进攻。
——————
关东,镰仓。
一位家臣匆匆奔入镰仓公方的大堂,下拜后说道:“立花山城已经被明军攻占了!幕府军从吉野撤离,正在西进。”
“纳尼?”
足利满兼大喜道:“这真是太好了!哈哈哈哈哈!”
作为当年“应永之乱”的当事人,作为第三代镰仓公方的足利满兼看室町幕府将军不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如今京畿空虚,正是他提刀上洛,与天皇陛下痛陈利害的时机,他当然不能错过。
足利满兼兴奋地站了起来,然后下达命令:“立即调集奉公众,下令宇都宫氏、小田氏、小山氏、佐竹氏、千叶氏、长沼氏、那须氏、结城氏及关东十国所有兵马集结!”
足利满兼的心情很舒畅,关东到关西,短短几百里路,他和父亲足利氏满走了四十年,如今即将成功取代京都的废物,成为新的幕府将军,他怎能不喜?
至于明军,足利满兼暂时还没有考虑,反正也有室町幕府的联军在前面挡着,如今京都成为了一座孤城,他完全可以夺取后,然后带兵西进,趁着明军和室町幕府的联军拼了个两败俱伤,再跳出来摘桃子。
——————
大和国。
随着幕府联军的撤离,被强大的军事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北畠满雅和后龟山天皇终于松了口气。
而眼见局势似乎开始倒向南朝,兴福寺也开始跟后龟山天皇重新接触。
兴福寺,最早是南都七大寺之一,是法相、俱舍教学的中心道场,人才辈出,而到了平安时代兼管春日社,威势更盛,拥有庞大的庄园与僧兵,成为日本最大的佛寺势力。
在日本南北朝时期,兴福寺一分为二,分为一乘院和大乘院。
而大和国并没有守护,实际上,兴福寺握有事实上的守护职权,然而,其职权范围却无法达到南部的宇智、吉野、宇陀三郡,基本上只能控制奈良与国中(后世奈良盆地)一带。
而这个时代,兴福寺的武装势力分为两部分,即“众徒”和“国民”。
“众徒”这个词,原本和寺僧集团同义,但随着日本寺院经济的发展,内部身份等级差异逐渐产生,镰仓时代中期,专事学问的僧侣在大众之中被称作“学侣”,与之相对的是武装的下级僧侣被叫作“众徒”,说白了,就是武僧。
而到了镰仓时代末期,“众徒”这一武装集团既是兴福寺的僧侣,又担任兴福寺领属庄园的庄官等职务,由于他们几乎与兴福寺内的佛事无关,实际上和武士别无二致,唯一的区别是剃了光头而已。
而所谓的“国民”,与其余诸国的“国人(也就是地方武士)”属于同一阶层,他们是不信佛的,是其他神明的信徒,但由于春日社等神社跟兴福寺是一体的,因此“国民”也开始从属于兴福寺,作为兴福寺和春日社等神社的暴力团伙来活动。
由于“众徒”与“国民”二者特征类似,其实都是武士阶层的变种,常被并称为“众徒、国民”。
但在最近几年,双方开始了分裂。
大明永乐二年/日本应永十一年的七月,一乘院的“众徒”与大乘院的“国民”发生冲突,室町幕府命二者停战,请兴福寺别当(相当于住持)属于大乘院的孝圆出面协调,孝圆却说这是一乘院的问题。
之后,一乘院的“众徒”与大乘院的“国民”纷争不断,虽然每次幕府都下令停战,但由于一乘院一贯忠于幕府,大乘院却在南北朝时期曾偏向南朝,因此幕府的裁定总无法避免地偏向一乘院一边。
所以现在大和国内的纷争,其实就发展为了亲室町幕府的一乘院的“众徒”,与反幕府的大乘院的“国民”之间的斗争。
而兴福寺的别当孝圆,在深入观察室町幕府的种种衰象和无能表现后,内心涌起了强烈的反正之志。
不过孝圆并不是一个轻率的人,他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明军那可怕的战力。
明军在集结完毕后,短短几天就攻克了立花山城,把整个九州岛的幕府军彻底肃清,孝圆相信,足利义持不会是明军的对手。
而如今大乘院的“国民”在大和国内势力还算强大,这些曾经隶属于南朝核心统治区的武士们,始终不忘旧主,再加上明军是支持后龟山天皇的,因此,现在在孝圆看来,已经是兴复南朝的最好时机了。
实际上,兴福寺回归南朝不仅仅是一种政治选择,更是一种精神皈依。
在孝圆的心中,曾经拥有三神器的南朝代表着正统,是佛教繁荣发展的最重要依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孝圆开始精心策划,他明白单凭“国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更广泛的支持。
于是,他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学侣,除了前往吉野向后龟山天皇表达反正的意愿,同时向与泽氏、秋山氏等宇智郡和宇陀郡的豪强表示兴福寺愿意与他们联手。
在吉野郡,学侣费尽周折终于见到了后龟山天皇,他将孝圆的意愿和兴福寺的立场详细地陈述了一遍,同时表达了对南朝的忠诚。
很快,整个大和国内的平群郡、添下郡、添上郡、山边郡、葛上郡等地,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国民一揆”。
南朝的势力开始延伸到了大和国的绝大部分区域,虽然亲室町幕府的一乘院的“众徒”不承认后龟山天皇的统治,但在南部战线,南朝与室町幕府的攻守易势,却是再明显不过了。
刚刚带领幕府联军西进没多久的足利义持,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气的差点吐血。
可惜,他不知道这时候镰仓公方已经下令关东十国总动员准备提刀上洛了,不然还真就能吐出来。
事实上,明军迅速荡平九州岛,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在继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