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柏台故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顺治末年,世祖惑于佛事,于是吴良辅得以乘时“复辟”恢复“十三衙门”此为前明宦官与新兴的宫闱势力,非常尖锐的冲突。顺治以出痘而崩,孝庄太后得汤若望之助,定策以已经出痘的玄烨继统,并领导上三旗包衣,革除“复辟”的宦官势力,裁撤十三衙门,而以遗诏罪己的方式出之。
当此时间,主少国疑,雄藩环伺。孝庄决大疑、定大计,作为非凡,惜细节不传于世,但观张宸青蜩集,所记顺治崩后的情形,犹可想像。而康熙敬爱祖母的至情,更非纯粹出于孝思,而别有使康熙不得不衷心感佩者在。
裁撤十三衙门,恢复内务府职权,宦官已不足为患。至于康熙朝的外戚,最盛者两家:一为孝庄太后母家,蒙古博尔济吉特氏,本为科尔沁外藩,每年定期朝觐,恩礼甚至,但防范亦严,不足为患;一即康熙生母娘家佟氏,本为从龙勋臣,子弟以军功起家者甚多,当时有“佟半朝”之称,但佟氏虽贵,并无兵权,故亦无足忧虑。
可忧者是八旗亲藩,尤其是所谓“旗王”爵秩既尊,复有部伍,天然具备了造反的条件,自须加以有效的裁抑。自顺治以来,常用的手段是使亲藩之间,相互监视;其次是用隔离的办法,大臣与亲藩不通吊问。故礼志“宾礼”只有“内外王公相见礼”及“京官相见礼”无品官见王公礼,即所以防范亲藩笼络大臣,以及大臣煽动亲藩,谋为不轨。
但除朝会以外,国有大政,每交王公大臣集议。既云集议则发言的权力相等,只问意见好坏,不问爵秩高低,如引身长跪,则非会议,而是受命。不独长亲藩骄恣之心,而且削弱了大臣据理力争的地位。因此康熙,对言官肯以此为言,自然加以支持。
事实上,诱发及鼓励在下者建言,据以裁抑在上者,为康熙惯用的政治手腕。此本不足为奇,所高明者,收发由心,能够控制住怨怨相报,不至于出现明末东林与阉党相争之祸,同时,最要紧的是伸张士气,逐渐由亲藩议政转移为文人主政的局面,方为可大可久之道。
前记陈紫芝在朝房为明珠延坐,进饮,归寓暴卒,言为明珠所鸩,与此事相类者,后有管世铭。清史稿本传:
管世铭,字缄若,与亮吉同里。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郎中,充军机章京。深通律令,几谳牍多世铭主奏。屡从大臣赴浙江、湖北、吉林、山东按事。大学士阿桂尤善之,倚如左右手。
时和用事,世铭忧愤,与同官论前代辅臣贤否?语讥切无所避。会迁御史,则大喜,夜起徨草疏,将劾之,诏仍留军机处。故事,御史留直者,仪注仍视郎官,不得专达封事。世铭自言愧负此官,阿桂慰之曰:“报称有日,何必急以言自见。”盖留直阿桂所请,隐全之,使有待,嘉庆三年,卒。
按:亮吉为洪亮吉,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榜眼,与孙渊如齐名。高宗崩后,奉旨与修实录。第一次稿本成,备悉乾隆在位六十四年间事,抚今视昔,感憾至深,上书军机王大臣,谓“励精图治,尚未尽法”而“风俗日趋卑下”“赏罚仍不严明”“言路似通未通”“吏治欲肃未肃”以为和虽已伏诛,但和当权之日的风气犹在。清史稿本传,备载原文,洋洋四千言之多,语特激烈。所以成亲王将原件奏上后,获严谴。清史稿本传:
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
明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命清狱囚,释久戍未及期。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巨。壳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
即传谕伊黎将军,释亮吉回籍。诏下而雨,谕制诗纪事,注谓:“本日亲书谕旨,夜子时甘霖大沛,天鉴捷于呼吸,益可感畏。”亮吉至戍,甫百日而赦还,自号更生居士。后十年,卒于家,所著书多行事。
清史稿管世铭传附于洪传后,以同为对和遗毒深恶痛绝之故。管世铭初为户部主事,乾隆五十一年随阿桂赴浙江勘仓库亏蚀案,大蒙赏识,引入军机章京,成为裁抑和的得力助手。洪亮吉更生斋文集记阿桂与管世铭事云:
乾隆末年,阿文成公与和不相能,凡朝夕同直军机,必离立十数步外,和亦知公意,故就公面,公亦泛答之,然未尝移立一步。
公尝卧庐,军机章京管世铭入省之,公素所厚也,忽呼语曰:“我年八十可死,位将相。”
恩遇无比可死,子孙皆已佐部务,无所不起,可死,所忍死以待者,实欲俟犬马之意,得一上达,死乃不恨,然竟不果。
所谓“实欲俟犬马之意,得一上达,死乃不恨,然竟不果”此言阿桂欲逐去和,而终“不果”者,因乾隆年高,恐伤其心。和以正红旗满洲官学生在銮仪卫当差,偶尔受知于乾隆,擢为总管,不数年入阁拜相,监揽大权。清人笔记谓之为“入相奇缘”而实为孽缘。乾隆之于和,犹之乎隋文帝之于邓通,哀帝之于董贤,有断袖之好。因为有此一段孽缘,所以阿桂终不忍言。
清朝御史题名录记:管世铭于乾隆五十九年“由户部郎中考选浙江道御史。”按:军机章京为差使,管世铭底缺原为户部山东司主事,积资升为郎中,考选为御史后,应归本班,方能行使言职。
管世铭原意到台第一疏,即严劾和,阿桂不愿他因建言得祸,所以“奏留”为军机章京。但此时阿桂亦将八十,一旦物化,管世铭自必遂其初志,和为除隐患,先发制人,下了毒手,亦是很可能的事。按:赵翼受知于傅恒,管世铭受知于阿桂,都是有名的军机故事。管世铭文名不及赵翼,但为八股名家。清朝以制艺出名者不多,路闰生以外,大概就数管世铭了。
与管世铭境遇相仿佛者,还有钱沣,即是刘石庵以后,翁同以前,颜字大名家钱南园。姚永朴旧闻随笔记:
顺治末年,世祖惑于佛事,于是吴良辅得以乘时“复辟”恢复“十三衙门”此为前明宦官与新兴的宫闱势力,非常尖锐的冲突。顺治以出痘而崩,孝庄太后得汤若望之助,定策以已经出痘的玄烨继统,并领导上三旗包衣,革除“复辟”的宦官势力,裁撤十三衙门,而以遗诏罪己的方式出之。
当此时间,主少国疑,雄藩环伺。孝庄决大疑、定大计,作为非凡,惜细节不传于世,但观张宸青蜩集,所记顺治崩后的情形,犹可想像。而康熙敬爱祖母的至情,更非纯粹出于孝思,而别有使康熙不得不衷心感佩者在。
裁撤十三衙门,恢复内务府职权,宦官已不足为患。至于康熙朝的外戚,最盛者两家:一为孝庄太后母家,蒙古博尔济吉特氏,本为科尔沁外藩,每年定期朝觐,恩礼甚至,但防范亦严,不足为患;一即康熙生母娘家佟氏,本为从龙勋臣,子弟以军功起家者甚多,当时有“佟半朝”之称,但佟氏虽贵,并无兵权,故亦无足忧虑。
可忧者是八旗亲藩,尤其是所谓“旗王”爵秩既尊,复有部伍,天然具备了造反的条件,自须加以有效的裁抑。自顺治以来,常用的手段是使亲藩之间,相互监视;其次是用隔离的办法,大臣与亲藩不通吊问。故礼志“宾礼”只有“内外王公相见礼”及“京官相见礼”无品官见王公礼,即所以防范亲藩笼络大臣,以及大臣煽动亲藩,谋为不轨。
但除朝会以外,国有大政,每交王公大臣集议。既云集议则发言的权力相等,只问意见好坏,不问爵秩高低,如引身长跪,则非会议,而是受命。不独长亲藩骄恣之心,而且削弱了大臣据理力争的地位。因此康熙,对言官肯以此为言,自然加以支持。
事实上,诱发及鼓励在下者建言,据以裁抑在上者,为康熙惯用的政治手腕。此本不足为奇,所高明者,收发由心,能够控制住怨怨相报,不至于出现明末东林与阉党相争之祸,同时,最要紧的是伸张士气,逐渐由亲藩议政转移为文人主政的局面,方为可大可久之道。
前记陈紫芝在朝房为明珠延坐,进饮,归寓暴卒,言为明珠所鸩,与此事相类者,后有管世铭。清史稿本传:
管世铭,字缄若,与亮吉同里。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郎中,充军机章京。深通律令,几谳牍多世铭主奏。屡从大臣赴浙江、湖北、吉林、山东按事。大学士阿桂尤善之,倚如左右手。
时和用事,世铭忧愤,与同官论前代辅臣贤否?语讥切无所避。会迁御史,则大喜,夜起徨草疏,将劾之,诏仍留军机处。故事,御史留直者,仪注仍视郎官,不得专达封事。世铭自言愧负此官,阿桂慰之曰:“报称有日,何必急以言自见。”盖留直阿桂所请,隐全之,使有待,嘉庆三年,卒。
按:亮吉为洪亮吉,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榜眼,与孙渊如齐名。高宗崩后,奉旨与修实录。第一次稿本成,备悉乾隆在位六十四年间事,抚今视昔,感憾至深,上书军机王大臣,谓“励精图治,尚未尽法”而“风俗日趋卑下”“赏罚仍不严明”“言路似通未通”“吏治欲肃未肃”以为和虽已伏诛,但和当权之日的风气犹在。清史稿本传,备载原文,洋洋四千言之多,语特激烈。所以成亲王将原件奏上后,获严谴。清史稿本传:
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
明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命清狱囚,释久戍未及期。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巨。壳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
即传谕伊黎将军,释亮吉回籍。诏下而雨,谕制诗纪事,注谓:“本日亲书谕旨,夜子时甘霖大沛,天鉴捷于呼吸,益可感畏。”亮吉至戍,甫百日而赦还,自号更生居士。后十年,卒于家,所著书多行事。
清史稿管世铭传附于洪传后,以同为对和遗毒深恶痛绝之故。管世铭初为户部主事,乾隆五十一年随阿桂赴浙江勘仓库亏蚀案,大蒙赏识,引入军机章京,成为裁抑和的得力助手。洪亮吉更生斋文集记阿桂与管世铭事云:
乾隆末年,阿文成公与和不相能,凡朝夕同直军机,必离立十数步外,和亦知公意,故就公面,公亦泛答之,然未尝移立一步。
公尝卧庐,军机章京管世铭入省之,公素所厚也,忽呼语曰:“我年八十可死,位将相。”
恩遇无比可死,子孙皆已佐部务,无所不起,可死,所忍死以待者,实欲俟犬马之意,得一上达,死乃不恨,然竟不果。
所谓“实欲俟犬马之意,得一上达,死乃不恨,然竟不果”此言阿桂欲逐去和,而终“不果”者,因乾隆年高,恐伤其心。和以正红旗满洲官学生在銮仪卫当差,偶尔受知于乾隆,擢为总管,不数年入阁拜相,监揽大权。清人笔记谓之为“入相奇缘”而实为孽缘。乾隆之于和,犹之乎隋文帝之于邓通,哀帝之于董贤,有断袖之好。因为有此一段孽缘,所以阿桂终不忍言。
清朝御史题名录记:管世铭于乾隆五十九年“由户部郎中考选浙江道御史。”按:军机章京为差使,管世铭底缺原为户部山东司主事,积资升为郎中,考选为御史后,应归本班,方能行使言职。
管世铭原意到台第一疏,即严劾和,阿桂不愿他因建言得祸,所以“奏留”为军机章京。但此时阿桂亦将八十,一旦物化,管世铭自必遂其初志,和为除隐患,先发制人,下了毒手,亦是很可能的事。按:赵翼受知于傅恒,管世铭受知于阿桂,都是有名的军机故事。管世铭文名不及赵翼,但为八股名家。清朝以制艺出名者不多,路闰生以外,大概就数管世铭了。
与管世铭境遇相仿佛者,还有钱沣,即是刘石庵以后,翁同以前,颜字大名家钱南园。姚永朴旧闻随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