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佛说四十二章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儿,回寮房去了,谁可能一下子碰着他,引起烦恼了,这非生气不可。因为啥呢?并不是因为谁碰了他一下而生气,他心里搞了一个贪便宜的心,种下了一个生气的种子。因为贪便宜就要吃亏嘛,他种下一个生灭的种子,种下一个烦恼的种子,到时候那个烦恼非起来不可。就算没人碰他,它自己也得起来,何况借点因缘,所以非得生气不可。什么原因生气?就是你平时没有摄住心,有分别心,所以烦恼是这么起来的,是你没有控制这个生死的河流。
宣化上人在洛杉矶曾对泰国比丘说:“佛法没有大乘和小乘这么多分别。”过去在印度也是这样,后来就出现了小乘不承认大乘,大乘批评小乘的现象,最后佛法就在印度灭掉了,就是这么灭掉的,就因为互相在内部斗争。
过去,佛教在印度掌握了整个印度的命脉问题,国王也信佛,人民都信佛。它那个那烂陀寺住的僧人有多少呢?就是玄奘法师去的时候,它那时候有多少人?那一个寺院有一万人。原先我寻思有千八百人就算不错了,那个那烂陀寺有一万人,你说这个寺院得多大?我原先还有个想法,说将来发愿建个大的道场,有上千人的道场。这一看,和人家没法比,人家那道场有一万人,你看人家心量有多大。
那个时候主要是辩论,一个是和外道辩论,另外就是这个大小乘辩论。小乘说没有大乘,最后玄奘法师以大乘来驳斥小乘。玄奘法师倒不是批评小乘不对,而是显示大乘,确实存在大乘问题。实际上,大小二乘都是一乘,都是为了显示实相而说的,观机逗教嘛。所以我们不应该分别,有了分别就不是佛的真正弟子了。
刚才大家都答得很对,佛法都是觉悟的法,所以对佛没有什么怀疑的,我们都应该去依教奉行。我们从佛这开始依教奉行,然后逐渐地扩大,扩大到师父那,扩大到道友那,扩大到所有人那,最后我们都要不去分别。这样慢慢养成那个好的习惯,我们就会在生死河流上站住脚,而不让生死河流把你冲跑了;要不你就随着生灭越跑越远,越跑越厉害。
佛的讲法有权法和实法这两种,权实是不二的。权教就是方便说,方便说是说什么呢?是显示实教的。权教是为显示实教的,这个应该清楚。有的人就把权教当为根本,那也是不行的。有的人听人一提实相,他就反感,认为你尽说大话“小的还没持好呢,就尽说大话。”这也是不对的,我自己认为是不对,因为我们时时要把所修的法归入实相,要有这种胸怀。
我一听谁要讲法,讲的是实相,我心里特别欢喜。虽然他有些事情可能还没做到,但他已经认识了,那我就非常欢喜,因为他早晚都能成就,他已经种下这个种子了,就差一个时间和实践的问题,或是进一步修证的问题了,他终归是认识了。
所以说,我们应该重视这个实相,如果你不重视实相,不从根本上了解这个,最后把权教当成根本,这就是三世佛喊冤。因为佛所说法都是显实相的,你最后把佛的本意给忘了,光看到指头,忘看月亮了,这个可不行啊。
我们应该知道以权显实,权实不二。不能因为是权教你就不学了,你说:“这不行,我得专门学实相,我不学权。”你没有权就很难达到这个实相,所以说,我们不应该排斥权教,因为它是你入门的阶梯,你没有这一念,想直接就登堂入室,它不可能的。你没有台阶能好使吗?是不是?你得需要这个过程。我们应该随顺这个过程才对,心里不要有隔碍,这样就好。最后,我们都共同成佛道。
今天就讲到这里。
我们昨天讲到第三十九章“教诲无差”这里讲了,学佛应该知道随顺佛法。为什么要随顺?因为生死就在念头之间,就在一刹那之间,我们每天都在生死之中,在不断地生灭中。
生死有三种生死,一个叫念念生死,有一种叫分段生死,还有一个叫大洪流生死。分段生死那是一个粗相的生死,我们想解决分段生死,你就得在念念生死上下功夫,念念生死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死。
(编者注:大洪流生死:是大生死流,我们无始劫来的轮回大洪流。
分段生死,指我们一世又一世生死,这一世为人,死了又投生为人,或者投生为畜生,或者生为天人,天人死了又为人,就这样一世一世的轮回,一段一段的生死轮转。)
所以佛说,如果认为生死在几天之间或吃饭之间,那都没有见道。认为在呼吸之间,佛说你已见道了。这个得实证,你不实证是不知道的,不是说听别人一说就知道了,得通过实证才能见到这个地方。你没有见到这个地方,说明你没有实证,没有得到究竟。生死在哪你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究竟,是不是?
我们想行道,想修行,就得在念念上去做,所以我们大家就要有紧迫感,不能麻痹,念念都得想法了脱生死的。
佛告诉我们应该信顺佛法,你只要信顺了,就会像蜜一样甜。蜜从哪来?在于我们的信顺,一个是对佛法生起信心,另外去随顺佛法,你才会有“中边皆甜”边上也甜,中间也甜,像蜜一样。如果你不能信顺,就算有了蜜,你得到的也是苦的,因为你把蜜给变坏了。本来是甜的东西,你硬给加了毒药,所以它变成不甜的东西,甚至是有害的东西。
修学佛法的关键是在于这个用心,是否能够信顺佛法、随顺佛法,随顺就是依教奉行,无条件的。你放下“我”一切都甜;你有“我”一切都苦,有“我”就生出一切苦来。我们修行为什么不得道?就是在用功上没用到火候上,心力未到,没掌握它关键的地方。
有的认为:“哎呀,赶趟,我这生死还早呢,我这生死在哪呢?在临终。”他把希望寄托在临终了,那只是个方便地说。凡夫只能看到这个临终,他看不到念念之间的生灭,所以凡夫永远是凡夫,他不能成道。如果凡夫知道念念有生死,他很快就放弃了他所有的贪欲,凡是贪欲都是要他命的、都是要他生死的,你说他哪敢去贪?是吧?
说“这个东西好吃,那个东西不好吃”他就不敢去分别了,所以他很快就得道。得道就在这个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麻痹,不能把希望寄托到未来,我们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当下,就在这一念之间,在念念之间去做。只有这样,你才会得道的。
好,我们今天继续往下讲。讲第四十章“行道在心”
儿,回寮房去了,谁可能一下子碰着他,引起烦恼了,这非生气不可。因为啥呢?并不是因为谁碰了他一下而生气,他心里搞了一个贪便宜的心,种下了一个生气的种子。因为贪便宜就要吃亏嘛,他种下一个生灭的种子,种下一个烦恼的种子,到时候那个烦恼非起来不可。就算没人碰他,它自己也得起来,何况借点因缘,所以非得生气不可。什么原因生气?就是你平时没有摄住心,有分别心,所以烦恼是这么起来的,是你没有控制这个生死的河流。
宣化上人在洛杉矶曾对泰国比丘说:“佛法没有大乘和小乘这么多分别。”过去在印度也是这样,后来就出现了小乘不承认大乘,大乘批评小乘的现象,最后佛法就在印度灭掉了,就是这么灭掉的,就因为互相在内部斗争。
过去,佛教在印度掌握了整个印度的命脉问题,国王也信佛,人民都信佛。它那个那烂陀寺住的僧人有多少呢?就是玄奘法师去的时候,它那时候有多少人?那一个寺院有一万人。原先我寻思有千八百人就算不错了,那个那烂陀寺有一万人,你说这个寺院得多大?我原先还有个想法,说将来发愿建个大的道场,有上千人的道场。这一看,和人家没法比,人家那道场有一万人,你看人家心量有多大。
那个时候主要是辩论,一个是和外道辩论,另外就是这个大小乘辩论。小乘说没有大乘,最后玄奘法师以大乘来驳斥小乘。玄奘法师倒不是批评小乘不对,而是显示大乘,确实存在大乘问题。实际上,大小二乘都是一乘,都是为了显示实相而说的,观机逗教嘛。所以我们不应该分别,有了分别就不是佛的真正弟子了。
刚才大家都答得很对,佛法都是觉悟的法,所以对佛没有什么怀疑的,我们都应该去依教奉行。我们从佛这开始依教奉行,然后逐渐地扩大,扩大到师父那,扩大到道友那,扩大到所有人那,最后我们都要不去分别。这样慢慢养成那个好的习惯,我们就会在生死河流上站住脚,而不让生死河流把你冲跑了;要不你就随着生灭越跑越远,越跑越厉害。
佛的讲法有权法和实法这两种,权实是不二的。权教就是方便说,方便说是说什么呢?是显示实教的。权教是为显示实教的,这个应该清楚。有的人就把权教当为根本,那也是不行的。有的人听人一提实相,他就反感,认为你尽说大话“小的还没持好呢,就尽说大话。”这也是不对的,我自己认为是不对,因为我们时时要把所修的法归入实相,要有这种胸怀。
我一听谁要讲法,讲的是实相,我心里特别欢喜。虽然他有些事情可能还没做到,但他已经认识了,那我就非常欢喜,因为他早晚都能成就,他已经种下这个种子了,就差一个时间和实践的问题,或是进一步修证的问题了,他终归是认识了。
所以说,我们应该重视这个实相,如果你不重视实相,不从根本上了解这个,最后把权教当成根本,这就是三世佛喊冤。因为佛所说法都是显实相的,你最后把佛的本意给忘了,光看到指头,忘看月亮了,这个可不行啊。
我们应该知道以权显实,权实不二。不能因为是权教你就不学了,你说:“这不行,我得专门学实相,我不学权。”你没有权就很难达到这个实相,所以说,我们不应该排斥权教,因为它是你入门的阶梯,你没有这一念,想直接就登堂入室,它不可能的。你没有台阶能好使吗?是不是?你得需要这个过程。我们应该随顺这个过程才对,心里不要有隔碍,这样就好。最后,我们都共同成佛道。
今天就讲到这里。
我们昨天讲到第三十九章“教诲无差”这里讲了,学佛应该知道随顺佛法。为什么要随顺?因为生死就在念头之间,就在一刹那之间,我们每天都在生死之中,在不断地生灭中。
生死有三种生死,一个叫念念生死,有一种叫分段生死,还有一个叫大洪流生死。分段生死那是一个粗相的生死,我们想解决分段生死,你就得在念念生死上下功夫,念念生死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死。
(编者注:大洪流生死:是大生死流,我们无始劫来的轮回大洪流。
分段生死,指我们一世又一世生死,这一世为人,死了又投生为人,或者投生为畜生,或者生为天人,天人死了又为人,就这样一世一世的轮回,一段一段的生死轮转。)
所以佛说,如果认为生死在几天之间或吃饭之间,那都没有见道。认为在呼吸之间,佛说你已见道了。这个得实证,你不实证是不知道的,不是说听别人一说就知道了,得通过实证才能见到这个地方。你没有见到这个地方,说明你没有实证,没有得到究竟。生死在哪你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究竟,是不是?
我们想行道,想修行,就得在念念上去做,所以我们大家就要有紧迫感,不能麻痹,念念都得想法了脱生死的。
佛告诉我们应该信顺佛法,你只要信顺了,就会像蜜一样甜。蜜从哪来?在于我们的信顺,一个是对佛法生起信心,另外去随顺佛法,你才会有“中边皆甜”边上也甜,中间也甜,像蜜一样。如果你不能信顺,就算有了蜜,你得到的也是苦的,因为你把蜜给变坏了。本来是甜的东西,你硬给加了毒药,所以它变成不甜的东西,甚至是有害的东西。
修学佛法的关键是在于这个用心,是否能够信顺佛法、随顺佛法,随顺就是依教奉行,无条件的。你放下“我”一切都甜;你有“我”一切都苦,有“我”就生出一切苦来。我们修行为什么不得道?就是在用功上没用到火候上,心力未到,没掌握它关键的地方。
有的认为:“哎呀,赶趟,我这生死还早呢,我这生死在哪呢?在临终。”他把希望寄托在临终了,那只是个方便地说。凡夫只能看到这个临终,他看不到念念之间的生灭,所以凡夫永远是凡夫,他不能成道。如果凡夫知道念念有生死,他很快就放弃了他所有的贪欲,凡是贪欲都是要他命的、都是要他生死的,你说他哪敢去贪?是吧?
说“这个东西好吃,那个东西不好吃”他就不敢去分别了,所以他很快就得道。得道就在这个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麻痹,不能把希望寄托到未来,我们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当下,就在这一念之间,在念念之间去做。只有这样,你才会得道的。
好,我们今天继续往下讲。讲第四十章“行道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