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明末逐鹿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宝鸡县。
平静的小山村,被整齐的脚步声惊醒。
鸡鸣狗吠声不断响起,村民也被外面的动静惊醒。
正是秋收的时候,他们昨天已经忙碌一天。
早上天刚亮,就需要去割小麦。
割到天黑看不见麦田,青壮熟手,也只能收割一亩多地。
麦田必须要短时间收割完, 小麦比水稻更娇贵。
水稻生长在潮湿环境,成熟后不太怕小雨。
水稻怕大雨和冰雹,会把稻穗上的稻粒打掉。
小麦收割时,下小雨都不行。
它被淋湿之后,容易发芽或是发霉,一亩地直接绝收。
最佳的办法, 就是在小麦成熟时,趁着天气好, 把麦田直接收割。
“老少爷们儿都起床, 军队帮我们收粮了。”
村长不断敲着锣,挨家挨户通知。
他每家每户通知完后,去见军队的长官。
石大坚连长耐心和村长沟通。
“我们来了一整连,帮助你们乡收割小麦。
我们优先收割军属的麦田,军属收割之后,才会帮其他村民。”
村长高兴的说道:“这是应该的,你们是军人,优先帮助军属收割小麦,谁都挑不出毛病。”
石大坚带着麾下士兵,开始帮助村民收割小麦。
他们手中的工具,就比村民好很多。
他们用的镰刀,是钢铁厂采用最新淬火工艺,生产的镰刀。
比寻常的镰刀, 更加锋利和耐磨。
士兵还都是青壮, 这次带来的士兵都会干农活,收割小麦速度远超村民。
这是参军模范村,小山村青壮很少, 大部分是四十岁的大叔。
他们常年受到士绅压榨,有的已经满头白发,脸上都出现皱纹和老人斑。
开始还担心小麦没办法快速收割。
村民们看着军队收割小麦速度非常快。
村民们把割下来的小麦,成捆的捆好。
准备运到晾谷场去晾晒。
看着成捆的小麦,黄色的麦穗,每个村民都露出开心的笑容。
……
益门乡乡长韩翠柏,他用黑驴拉着一辆大车,车上面还有一个古怪的机器。
驴车刚走进临河村,就有很多村民围上来。
“韩乡长来了,他带着脱粒机来了。
我们终于不用自己拍打麦穗脱粒。”
“乡亲们,你们的粮食产量,乡里都已经报上去。
你们有没有出现重大差错,把劣田报成良田。
出现这种事情,及时跟我说。
等到税务局的税警,来到乡里储粮局粮库。
你们去交税和贷田款时,被他们发现弄错,那时候就晚了。”
韩翠柏再次提醒村民,等到真交田税时,被查出来偷税漏税, 惩罚非常重。
他也害怕有村长欺上瞒下,现在他每项政绩考核都是优。
正处在升知县的关键时刻,平稳度过秋收,他能升任一个富县当知县。
出现问题,只能去偏远的穷县。
可不能因为治下出现大桉子,影响他的仕途。
“韩乡长,村长很负责任。
我们家小孩现在都认字,他们能看懂统领府的公告。
谁想湖弄我们,那可就不容易了。”
韩翠柏听着村民的话,他工作的时候,现在也是战战兢兢。
村中很多孩子都认识字,统领府要求,所有政策必须长时间公示。
今后再有官员想湖弄村民,那非常不容易。
改告示更不可能,一些像秃鹫一样的记者。
那种风尘女子,消息极为灵通,很多改告示的官员,被记者曝光,他们都被都察院带走。
韩翠柏把脱粒机,拉到村中晒谷场。
临河村的小麦和红薯已经收割完。
他们益门乡,就驻扎着一支军队。
韩翠柏听到军队帮忙收割时,他都乐疯了。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之前一直担心村里的青壮不够。
无法完成收割,有的作物会烂在地里。
六七个村民围着脱粒机,一起使劲,把脱粒机从驴车上抬下来。
“现在枯水期,我们这里又没有风车。
脱粒机只能手摇,大家先帮助军属脱粒。
之后谁家的粮食,谁负责摇动脱粒机。”
韩翠柏说完话,站在脱粒机的右边,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把手。
他摇动把手,通过齿轮带动脱粒机主轴。
脱粒机开始缓慢的转动起来。
“把麦穗放入脱粒机,你们拽着麦秆。
千万要注意,不要把手伸进脱粒机。
上面的铁钩子,会把你们的手指打掉。”
韩翠柏只是吓唬村民,他用手摇动的力量,最多就是在手指上划出一个大口子。
村民们看着脱粒机,只是转了几下,麦粒就全部被打掉。
顺着脱粒机左右晃动的筛子,直接流到麻袋中。
村民们看着脱粒机的速度,他们非常震惊。
“这也太快了,我需要拍打一天的量,这个脱粒机,一炷香的时间就完成。”
“韩乡长不行了,他明显摇不动机器,大家快去替换韩乡长。”
韩翠柏被村民换下去,他揉了揉酸痛的手臂,向围观的村民问道。
“你们种红薯田,也要过来帮帮忙,都是一个村子的人,别分的那么清楚。
红薯的产量很高吧,我没有欺骗你们。”
王铁匠高兴的说道:“韩乡长,你真是个大好人。
我家的红薯每亩能产15石,我从没见过能亩产这么多的粮食作物。
昨天煮了几个红薯,直接把我撑的胃难受,躺在炕上直哼哼。
这东西也太好吃了,这么好吃的红薯,产量还能这么高,这真是棒极了。
韩乡长给我们讲过,红薯水分大,储存不容易。
我听从韩乡长的建议,把红薯切成片,在外面酿成红薯干。”
“王老头那是太忙了,总摆弄他那个铁匠铺。
没有照顾好他家的红薯地,我家的红薯能亩产18石。
希望今年的红薯价格能高一些,这样能还清欠乡里的债,还能给儿子做一身新衣服。”
王铁匠立刻反驳道:“我制作出来,切割红薯的工具,都获得专利。
我把这个专利卖了五百两银币。
我交完税,就要离开村子,已经在宝鸡县城买房,今后就是城里人了。”
周围的村民听到,他们都非常羡慕。
王铁匠研究那一个简单的小圆盘刀,就是切红薯快一些,竟然能卖这么贵。
……
苏河带着文武百官,来到汉中城附近,最大的农场。
这里今天要收割水稻,但却一个拎着镰刀的人都没有。
苏五牛指挥人从车上,卸下来一个奇怪的机器。
他兴奋的说道:“我让大家见识一下,畜力收割机的厉害。”
这种畜力收割机,原型机是苏河讲给他听。
但这个机器,是他带人用机床,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加工出来。
秋收时已经造了一百多台,各地使用反馈,机器经常出毛病。
开始收割一两亩地时,畜力收割机非常管用。
这也是他们之前没发现问题的原因。
等使用一段时间,畜力收割机就无法完成使用。
机械厂被大量的退货,要不是脱粒机和碾米机的名气打出去。
机械厂的招牌,直接就臭了。
苏五牛绝不服输,他带着一群工匠,终于把畜力收割机遇到的问题一一攻克。
他们解决完畜力收割机的问题,大部分地方秋收都完成。
只剩下这一片农场,水稻还没有收割。
苏河没想到,他让五牛叔把记忆中的畜力收割机弄出来。
只是把原型机拖拽的畜生,从马换成了牛。
机器使用的钢材和机床加工精度也不行。
直接让畜力收割机在这次秋收中,成为了摆设。
还好牛叔争气,带着工匠用手工打造零件。
在秋收的末尾,把改进型号弄出来。
苏五牛亲自下田赶着牛。
牛拖着畜力收割机,在快速收割水稻。
只是一小会儿时间,一亩水稻就收割完成。
王仲策看着这种情景,他震惊道:“这种畜力收割机,收割水稻的速度也太快了。
这样只要有大型畜生,一户人家使用畜力收割机,他就能管理一百亩地。”
苏河看着继续收割机,这个机器现在的问题还有很多。
特别是钢铁技术不行,刀具的使用寿命非常短。
但它已经初步显现,机械的力量。
“这就是工业化的威力,只要机器持续进步。
我想在几百年后,只需要几个人,就能种植一万亩地。”
文武官员认为这种情况,完全不可能。
别说几百年,哪怕是一千年后,这种情况都不会出现。
苏河看着旁边的户部尚书李志升问道:
“李尚书,各地秋收工作,进展的怎么样。
粮食产量与往年相比,相差多不多。”
户部尚书李志升,这段时间主管秋收工作。
他挺起胸膛,眉飞色舞的回答道:“苏统领,我们这次大丰收。
农民分到土地,他们种田积极性高涨。
土地缺水,宁可去三里外的河中挑水,也绝不会让水田干涸。
再加上我们兴修水利,土地有充足的水灌既,产量提升非常大。
汉中府的小麦和水稻,总体比去年大明治下的时候,能提升二成左右。
宝鸡县那里干旱严重,哪怕是大规模修水渠,粮食产量比正常年景,也减产三成。
红薯真是一个奇特的作物,哪怕是种在山地,它的产量也有15石,这真是太惊人了。
现在税务局已经分批入驻储粮局,都察院和汉中报社的记者,也在各地巡查。
保证百姓交田税的过程,官吏收税公开透明,绝对不会大斗进小斗出。”
李志升介绍完,他向苏河询问道:
“苏统领,我和储粮局局长高炫明讨论问题时,听到高局长说,苏统领只允许储粮局向百姓收粮。
还有粮价问题,给农民的收购粮价,会不会太高了。
粮食还有运输成本和加工成本,这么高的收购价,加工粮食没有多少利润。”
苏河态度没有动摇,说明自己的观点。
“没错,民间商人不许和百姓直接收粮,他们只能向储粮局买粮。
农民所有粮食都需要卖给储粮局,由统领府固定粮价。
大明朝一些错误,我们要吸取教训。
&nbs... -->>
宝鸡县。
平静的小山村,被整齐的脚步声惊醒。
鸡鸣狗吠声不断响起,村民也被外面的动静惊醒。
正是秋收的时候,他们昨天已经忙碌一天。
早上天刚亮,就需要去割小麦。
割到天黑看不见麦田,青壮熟手,也只能收割一亩多地。
麦田必须要短时间收割完, 小麦比水稻更娇贵。
水稻生长在潮湿环境,成熟后不太怕小雨。
水稻怕大雨和冰雹,会把稻穗上的稻粒打掉。
小麦收割时,下小雨都不行。
它被淋湿之后,容易发芽或是发霉,一亩地直接绝收。
最佳的办法, 就是在小麦成熟时,趁着天气好, 把麦田直接收割。
“老少爷们儿都起床, 军队帮我们收粮了。”
村长不断敲着锣,挨家挨户通知。
他每家每户通知完后,去见军队的长官。
石大坚连长耐心和村长沟通。
“我们来了一整连,帮助你们乡收割小麦。
我们优先收割军属的麦田,军属收割之后,才会帮其他村民。”
村长高兴的说道:“这是应该的,你们是军人,优先帮助军属收割小麦,谁都挑不出毛病。”
石大坚带着麾下士兵,开始帮助村民收割小麦。
他们手中的工具,就比村民好很多。
他们用的镰刀,是钢铁厂采用最新淬火工艺,生产的镰刀。
比寻常的镰刀, 更加锋利和耐磨。
士兵还都是青壮, 这次带来的士兵都会干农活,收割小麦速度远超村民。
这是参军模范村,小山村青壮很少, 大部分是四十岁的大叔。
他们常年受到士绅压榨,有的已经满头白发,脸上都出现皱纹和老人斑。
开始还担心小麦没办法快速收割。
村民们看着军队收割小麦速度非常快。
村民们把割下来的小麦,成捆的捆好。
准备运到晾谷场去晾晒。
看着成捆的小麦,黄色的麦穗,每个村民都露出开心的笑容。
……
益门乡乡长韩翠柏,他用黑驴拉着一辆大车,车上面还有一个古怪的机器。
驴车刚走进临河村,就有很多村民围上来。
“韩乡长来了,他带着脱粒机来了。
我们终于不用自己拍打麦穗脱粒。”
“乡亲们,你们的粮食产量,乡里都已经报上去。
你们有没有出现重大差错,把劣田报成良田。
出现这种事情,及时跟我说。
等到税务局的税警,来到乡里储粮局粮库。
你们去交税和贷田款时,被他们发现弄错,那时候就晚了。”
韩翠柏再次提醒村民,等到真交田税时,被查出来偷税漏税, 惩罚非常重。
他也害怕有村长欺上瞒下,现在他每项政绩考核都是优。
正处在升知县的关键时刻,平稳度过秋收,他能升任一个富县当知县。
出现问题,只能去偏远的穷县。
可不能因为治下出现大桉子,影响他的仕途。
“韩乡长,村长很负责任。
我们家小孩现在都认字,他们能看懂统领府的公告。
谁想湖弄我们,那可就不容易了。”
韩翠柏听着村民的话,他工作的时候,现在也是战战兢兢。
村中很多孩子都认识字,统领府要求,所有政策必须长时间公示。
今后再有官员想湖弄村民,那非常不容易。
改告示更不可能,一些像秃鹫一样的记者。
那种风尘女子,消息极为灵通,很多改告示的官员,被记者曝光,他们都被都察院带走。
韩翠柏把脱粒机,拉到村中晒谷场。
临河村的小麦和红薯已经收割完。
他们益门乡,就驻扎着一支军队。
韩翠柏听到军队帮忙收割时,他都乐疯了。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之前一直担心村里的青壮不够。
无法完成收割,有的作物会烂在地里。
六七个村民围着脱粒机,一起使劲,把脱粒机从驴车上抬下来。
“现在枯水期,我们这里又没有风车。
脱粒机只能手摇,大家先帮助军属脱粒。
之后谁家的粮食,谁负责摇动脱粒机。”
韩翠柏说完话,站在脱粒机的右边,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把手。
他摇动把手,通过齿轮带动脱粒机主轴。
脱粒机开始缓慢的转动起来。
“把麦穗放入脱粒机,你们拽着麦秆。
千万要注意,不要把手伸进脱粒机。
上面的铁钩子,会把你们的手指打掉。”
韩翠柏只是吓唬村民,他用手摇动的力量,最多就是在手指上划出一个大口子。
村民们看着脱粒机,只是转了几下,麦粒就全部被打掉。
顺着脱粒机左右晃动的筛子,直接流到麻袋中。
村民们看着脱粒机的速度,他们非常震惊。
“这也太快了,我需要拍打一天的量,这个脱粒机,一炷香的时间就完成。”
“韩乡长不行了,他明显摇不动机器,大家快去替换韩乡长。”
韩翠柏被村民换下去,他揉了揉酸痛的手臂,向围观的村民问道。
“你们种红薯田,也要过来帮帮忙,都是一个村子的人,别分的那么清楚。
红薯的产量很高吧,我没有欺骗你们。”
王铁匠高兴的说道:“韩乡长,你真是个大好人。
我家的红薯每亩能产15石,我从没见过能亩产这么多的粮食作物。
昨天煮了几个红薯,直接把我撑的胃难受,躺在炕上直哼哼。
这东西也太好吃了,这么好吃的红薯,产量还能这么高,这真是棒极了。
韩乡长给我们讲过,红薯水分大,储存不容易。
我听从韩乡长的建议,把红薯切成片,在外面酿成红薯干。”
“王老头那是太忙了,总摆弄他那个铁匠铺。
没有照顾好他家的红薯地,我家的红薯能亩产18石。
希望今年的红薯价格能高一些,这样能还清欠乡里的债,还能给儿子做一身新衣服。”
王铁匠立刻反驳道:“我制作出来,切割红薯的工具,都获得专利。
我把这个专利卖了五百两银币。
我交完税,就要离开村子,已经在宝鸡县城买房,今后就是城里人了。”
周围的村民听到,他们都非常羡慕。
王铁匠研究那一个简单的小圆盘刀,就是切红薯快一些,竟然能卖这么贵。
……
苏河带着文武百官,来到汉中城附近,最大的农场。
这里今天要收割水稻,但却一个拎着镰刀的人都没有。
苏五牛指挥人从车上,卸下来一个奇怪的机器。
他兴奋的说道:“我让大家见识一下,畜力收割机的厉害。”
这种畜力收割机,原型机是苏河讲给他听。
但这个机器,是他带人用机床,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加工出来。
秋收时已经造了一百多台,各地使用反馈,机器经常出毛病。
开始收割一两亩地时,畜力收割机非常管用。
这也是他们之前没发现问题的原因。
等使用一段时间,畜力收割机就无法完成使用。
机械厂被大量的退货,要不是脱粒机和碾米机的名气打出去。
机械厂的招牌,直接就臭了。
苏五牛绝不服输,他带着一群工匠,终于把畜力收割机遇到的问题一一攻克。
他们解决完畜力收割机的问题,大部分地方秋收都完成。
只剩下这一片农场,水稻还没有收割。
苏河没想到,他让五牛叔把记忆中的畜力收割机弄出来。
只是把原型机拖拽的畜生,从马换成了牛。
机器使用的钢材和机床加工精度也不行。
直接让畜力收割机在这次秋收中,成为了摆设。
还好牛叔争气,带着工匠用手工打造零件。
在秋收的末尾,把改进型号弄出来。
苏五牛亲自下田赶着牛。
牛拖着畜力收割机,在快速收割水稻。
只是一小会儿时间,一亩水稻就收割完成。
王仲策看着这种情景,他震惊道:“这种畜力收割机,收割水稻的速度也太快了。
这样只要有大型畜生,一户人家使用畜力收割机,他就能管理一百亩地。”
苏河看着继续收割机,这个机器现在的问题还有很多。
特别是钢铁技术不行,刀具的使用寿命非常短。
但它已经初步显现,机械的力量。
“这就是工业化的威力,只要机器持续进步。
我想在几百年后,只需要几个人,就能种植一万亩地。”
文武官员认为这种情况,完全不可能。
别说几百年,哪怕是一千年后,这种情况都不会出现。
苏河看着旁边的户部尚书李志升问道:
“李尚书,各地秋收工作,进展的怎么样。
粮食产量与往年相比,相差多不多。”
户部尚书李志升,这段时间主管秋收工作。
他挺起胸膛,眉飞色舞的回答道:“苏统领,我们这次大丰收。
农民分到土地,他们种田积极性高涨。
土地缺水,宁可去三里外的河中挑水,也绝不会让水田干涸。
再加上我们兴修水利,土地有充足的水灌既,产量提升非常大。
汉中府的小麦和水稻,总体比去年大明治下的时候,能提升二成左右。
宝鸡县那里干旱严重,哪怕是大规模修水渠,粮食产量比正常年景,也减产三成。
红薯真是一个奇特的作物,哪怕是种在山地,它的产量也有15石,这真是太惊人了。
现在税务局已经分批入驻储粮局,都察院和汉中报社的记者,也在各地巡查。
保证百姓交田税的过程,官吏收税公开透明,绝对不会大斗进小斗出。”
李志升介绍完,他向苏河询问道:
“苏统领,我和储粮局局长高炫明讨论问题时,听到高局长说,苏统领只允许储粮局向百姓收粮。
还有粮价问题,给农民的收购粮价,会不会太高了。
粮食还有运输成本和加工成本,这么高的收购价,加工粮食没有多少利润。”
苏河态度没有动摇,说明自己的观点。
“没错,民间商人不许和百姓直接收粮,他们只能向储粮局买粮。
农民所有粮食都需要卖给储粮局,由统领府固定粮价。
大明朝一些错误,我们要吸取教训。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