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www.ddbiquge.co,尊师孔仲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他冷笑一声,昂首上前一步,朗声向着董安于拱手施礼,随后陈述道。
“您认为提倡周礼就是不用法治,这是不正确的。
刑罚,这是自古有之的东西。
但国家制定杀戮罪犯的法令,其目的是为了禁绝奸邪,而不是为了杀戮百姓。
《尚书》上说: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
刑杀必须要符合正义,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
我听说,军队打了败仗,是不能用斩杀士卒来解决问题的。
刑事桉件不断发生,是不能用严酷的刑罚来制止的。
究其原因,这是为什么呢?
国家的教化没有起到作用,罪责不在于百姓,而在于负责推行教化的统治者。
明明是执法者执行法令不力,却把罪责推到百姓的头上,说是他们不遵守法令纲纪。
之后又派人拿着残酷的刑杀去恫吓他们,这种行为不是在治理国家,而是在残害百姓啊!
随意横征暴敛,使得百姓陷入贫困的境地,他们食不果腹,自然会生出触犯法令的奸邪之心。
富裕后遵守法令,这是较为容易做到的。
贫穷却要求他安贫乐道,这不是寻常人能忍受的。
如果无法使得百姓富裕,也不对他们加以教化,却又苛求百姓遵守法令,这难道不是天下最残暴的罪行吗?
这种做法,才是真正不能赦免的死罪啊!
我的老师前往成周求学于老子时,老子曾告诉过他: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法令的条目越繁多,规定的内容越严酷,横行天下的盗贼就会越来越多。
树立法令的目的是为了治理国家,安抚民众。
刑罚罪徒的初衷,是为了使得类似的桉件不再发生。
树立的法令越多,惩罚越严酷,就越容易使得官吏上下推诿责任,以致于国家无法振兴。
这种做法,难道不是如同抱薪救火、扬汤止沸一般愚蠢的行为吗!”
宰予一语言毕,满座皆惊。
董安于半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其实今天这场辩论,如果他不提出‘不赦之罪’的论点,宰予丝毫没有取胜可能。
但正是因为他提出了这个观点,所以宰予才能由此发散,将‘不赦之罪’进一步上升到苛政的地步。
如今董安于论点被破,已经再无翻盘可能。
但他也并非输不起的人,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董安于一生行事,皆是秉持忠、信、敢的原则。
既然敢于罪人,自然也敢于罪己。
董安于在细细思索过宰予的论述后,忍不住叹了口气,随后退后一步,向宰予拜道。
“您行走在宽敞明亮的大道上通行,我在狭窄的岔路口与您相遇,自当疾步避趋之。”
董安于说的话很委婉,但服输的意思大家自然都能听得出来。
赵鞅闻言,也是不免笑声连连。
他的内心其实也很矛盾。
一方面,他认同董安于不赦之罪的说法。
可另一方面,他也赞同宰予所说的仁政。
正因为摇摆不定,所以他才干脆促成了二人的见面,让他们辩明是非曲直。
眼下高下已分,赵鞅自然也赶忙笑着上来打圆场。
他亲切的叫着董安于的字,说道:“阏于啊!从前广门邑的小吏阳城胥渠生病了,向我讨要白骡的肝治病。
你生气地说:胥渠这个家伙!竟然算计起主君的白骡来了。请允许我去把他杀掉!
我劝你:为了使牲畜活命去杀人,这也太不仁义了。杀掉牲畜为的是救活人命,不正是仁爱的体现吗?
你当时不认同我的话,可后来我率军进攻狄人时,久攻不下。
多亏了阳城胥渠率领广门邑的小吏拼死登上城头,斩获敌方披甲武士的首级,才使得我赵氏的大军得以破敌。
这件事,正好也是验证了宰子所说的道理啊!
所以说,身为主君,又怎么能不体恤他的臣民呢?”
说完,赵鞅从他的席位上站起来,走到宰予的面前向他行礼。
“我虽然年长于您,但今天却的的确确的蒙受到您的教诲了。就像您说的那样,赵氏应该施行仁政。
如果在使得民众在富裕起来,并受到教化以后,还依然滋**邪之心的话。
等到那个时候,我就考虑不再赦免他的罪行了吧!”
bsp; 他冷笑一声,昂首上前一步,朗声向着董安于拱手施礼,随后陈述道。
“您认为提倡周礼就是不用法治,这是不正确的。
刑罚,这是自古有之的东西。
但国家制定杀戮罪犯的法令,其目的是为了禁绝奸邪,而不是为了杀戮百姓。
《尚书》上说: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
刑杀必须要符合正义,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
我听说,军队打了败仗,是不能用斩杀士卒来解决问题的。
刑事桉件不断发生,是不能用严酷的刑罚来制止的。
究其原因,这是为什么呢?
国家的教化没有起到作用,罪责不在于百姓,而在于负责推行教化的统治者。
明明是执法者执行法令不力,却把罪责推到百姓的头上,说是他们不遵守法令纲纪。
之后又派人拿着残酷的刑杀去恫吓他们,这种行为不是在治理国家,而是在残害百姓啊!
随意横征暴敛,使得百姓陷入贫困的境地,他们食不果腹,自然会生出触犯法令的奸邪之心。
富裕后遵守法令,这是较为容易做到的。
贫穷却要求他安贫乐道,这不是寻常人能忍受的。
如果无法使得百姓富裕,也不对他们加以教化,却又苛求百姓遵守法令,这难道不是天下最残暴的罪行吗?
这种做法,才是真正不能赦免的死罪啊!
我的老师前往成周求学于老子时,老子曾告诉过他: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法令的条目越繁多,规定的内容越严酷,横行天下的盗贼就会越来越多。
树立法令的目的是为了治理国家,安抚民众。
刑罚罪徒的初衷,是为了使得类似的桉件不再发生。
树立的法令越多,惩罚越严酷,就越容易使得官吏上下推诿责任,以致于国家无法振兴。
这种做法,难道不是如同抱薪救火、扬汤止沸一般愚蠢的行为吗!”
宰予一语言毕,满座皆惊。
董安于半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其实今天这场辩论,如果他不提出‘不赦之罪’的论点,宰予丝毫没有取胜可能。
但正是因为他提出了这个观点,所以宰予才能由此发散,将‘不赦之罪’进一步上升到苛政的地步。
如今董安于论点被破,已经再无翻盘可能。
但他也并非输不起的人,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董安于一生行事,皆是秉持忠、信、敢的原则。
既然敢于罪人,自然也敢于罪己。
董安于在细细思索过宰予的论述后,忍不住叹了口气,随后退后一步,向宰予拜道。
“您行走在宽敞明亮的大道上通行,我在狭窄的岔路口与您相遇,自当疾步避趋之。”
董安于说的话很委婉,但服输的意思大家自然都能听得出来。
赵鞅闻言,也是不免笑声连连。
他的内心其实也很矛盾。
一方面,他认同董安于不赦之罪的说法。
可另一方面,他也赞同宰予所说的仁政。
正因为摇摆不定,所以他才干脆促成了二人的见面,让他们辩明是非曲直。
眼下高下已分,赵鞅自然也赶忙笑着上来打圆场。
他亲切的叫着董安于的字,说道:“阏于啊!从前广门邑的小吏阳城胥渠生病了,向我讨要白骡的肝治病。
你生气地说:胥渠这个家伙!竟然算计起主君的白骡来了。请允许我去把他杀掉!
我劝你:为了使牲畜活命去杀人,这也太不仁义了。杀掉牲畜为的是救活人命,不正是仁爱的体现吗?
你当时不认同我的话,可后来我率军进攻狄人时,久攻不下。
多亏了阳城胥渠率领广门邑的小吏拼死登上城头,斩获敌方披甲武士的首级,才使得我赵氏的大军得以破敌。
这件事,正好也是验证了宰子所说的道理啊!
所以说,身为主君,又怎么能不体恤他的臣民呢?”
说完,赵鞅从他的席位上站起来,走到宰予的面前向他行礼。
“我虽然年长于您,但今天却的的确确的蒙受到您的教诲了。就像您说的那样,赵氏应该施行仁政。
如果在使得民众在富裕起来,并受到教化以后,还依然滋**邪之心的话。
等到那个时候,我就考虑不再赦免他的罪行了吧!”